声乐训练教案-高一音乐声乐训练 3 第 三 周

合集下载

声乐课程教案模板

声乐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声乐基础训练课时安排:共8课时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第一周1. 基本呼吸训练(2课时)- 目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为歌唱打下基础。

- 内容:讲解呼吸原理,示范正确呼吸方法,学生练习。

2. 发声练习(2课时)- 目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提高歌唱音色。

- 内容:讲解发声原理,示范正确发声方法,学生练习。

二、教学第二周1. 咬字与共鸣训练(2课时)- 目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提高共鸣效果。

- 内容:讲解咬字与共鸣的关系,示范正确咬字与共鸣方法,学生练习。

2. 歌曲演唱技巧训练(2课时)- 目的:使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 内容: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歌曲,讲解歌曲演唱技巧,学生练习。

三、教学第三周1. 歌曲分析及演唱(2课时)- 目的:使学生学会分析歌曲,提高演唱水平。

- 内容: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讲解歌曲背景、结构、演唱技巧,学生演唱。

2. 舞台表现力训练(2课时)- 目的: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自信心。

- 内容:讲解舞台表现力的要素,示范舞台表现方法,学生进行舞台表演。

教学过程:1. 讲解: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2.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演唱,使学生直观了解正确的演唱方法。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舞台表演: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歌唱技巧的提高情况。

3. 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1. 教师教学课件。

2. 歌曲曲谱。

3. 舞台设备。

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高一音乐特长生《声乐训练》教案

【高中音乐】高一音乐特长生《声乐训练》教案

高一音乐声乐训练授课时间:授课班级:高一音乐特长生授课教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题:歌唱呼吸练习一.核心素养审美感知:通过发声练习和作品练唱,从发声方法、呼吸、咬字、旋律等方面感受专业歌唱艺术的特征。

艺术表现:通过歌唱练习,以及对声乐作品的背景、情感探究了解,提升学生歌唱审美感知和歌唱表达能力。

文化理解:通过对歌唱艺术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作品风格、题材、形式等学习,理解形成科学发声方法的重要原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歌唱中的呼吸练习。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把单纯的呼吸练习运用到发声练习和歌唱中。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模仿法和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一)理论讲解1.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

胸部和两肩放松,切忌抬着。

吸入的气息使下部肋骨附近扩张起。

由于横膈膜下沉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越往下膨胀度越小。

小腹则要收缩;背部也有感觉,脊柱虽然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必须是扩张的。

吸气量不能过深,过深容易造成人为的压力,使声音僵硬;也不能过浅,气吸得太浅,就会憋在胸部,造成声音的单薄、发漂,还会引起头和颈肌的紧张。

但气必须吸下去,只有下得去,声音才上得来,正如古代唱论所说:气“沉于底”,声“灌于顶”。

2.呼气歌唱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

横膈膜在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不能下子放松,只能是逐步放松。

要努力控制气息徐徐地吐出,做到有控制地呼气。

同时要注意节省用气,要在需要换气的地方换气,不能随意乱气。

气息应该和声音同时发出来,以避免气息单独流出来时发出的声音。

这种有控制的呼气,需要长期锻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二)呼气练习1.短促的呼气练习方法如下:按照正确歌唱姿势的要求站好。

一手对着肚脐放在腹部,用小腹腹肌急促收缩的办法呼气,用唇音发“p u”音或用齿音“s i”音,体会启动呼气时腹部收缩的感觉,锻炼腹肌与呼气肌肉的收缩能力。

做此练习时,换气不需思考,腹部收缩后,靠其本能的条件反射,腹部肌肉及横膈膜自然放松恢复原状即可。

高中音乐《声乐训练》教案

高中音乐《声乐训练》教案

高中音乐《声乐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2. 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唱技巧;3. 开发学生的音域和音色;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训练- 介绍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吸气、腹式呼吸;- 进行呼吸练: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来增加肺活量;- 使用音乐节奏辅助呼吸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声音塑造- 讲解声音的产生过程;- 研究正确的发声技巧:发声要均匀、饱满、稳定;- 针对学生的音色特点进行声音塑造指导。

3. 歌曲演唱训练- 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歌曲,包括流行歌曲和古典歌曲;- 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音准和节奏训练;- 练正确的咬字和发音。

4. 音乐表达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声音、音色和演唱技巧来传达情感;- 组织演唱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5. 音乐欣赏与分析- 选取经典的声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分析歌曲的结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声乐演唱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声乐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练;2. 个别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3. 合作研究法:通过合唱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视听法:结合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和聆听优秀的声乐演唱作品。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的呼吸、发声和演唱技巧;2. 组织小组演唱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水平;3. 定期进行音乐测试,评估学生的音准和乐理知识掌握情况;4.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演唱比赛和音乐会,评估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声乐训练部分;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包括经典声乐演唱作品的录音和视频资料;3. 音乐乐谱:适合高中生的合唱曲目和个别演唱曲目的乐谱;4.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高中声乐课教案

高中声乐课教案

高中声乐课教案【教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高中声乐课课程学时:2学时/周适用年级:高一、高二、高三教学目标:通过声乐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演唱技巧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曲目的学唱。

1. 声乐基本技能训练(40分钟)- 呼吸和发声训练:通过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及发声、发音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技巧。

- 音准训练:通过练习音阶、音程和和声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准,培养准确听音的能力。

- 声乐表现力的训练:通过练习音乐表达、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2. 曲目学唱(40分钟)-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曲目,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曲调、节奏和情感,进行完整的演唱训练。

-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演唱水平。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或演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示范、练习、辅导和评价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手段: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录音设备等,辅助教材、视频和网络资源。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通过个别演唱、小组演唱、班级演唱等形式,对学生的声乐基本技能和演唱水平进行评价。

2. 评价指标:呼吸发声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音准与音乐表达的准确性、声乐表现力和艺术修养等。

3. 反馈与辅导: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安全与措施:1.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特点,合理安排声乐训练的强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2. 注意声音保护:在声乐训练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声带,避免过度用力或不正确的发声方式。

3. 注意音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使用音响设备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问题。

高中声乐练声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声乐练声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练声方法,提高发声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呼吸、共鸣和咬字习惯。

教学重点:1. 声乐练声的基本方法。

2. 呼吸、共鸣和咬字技巧。

教学难点:1. 声乐练声中的气息控制。

2. 共鸣和咬字技巧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练声的意义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声乐的初衷和期望。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声乐练声的基本方法,包括气泡音、轻度哼鸣、膈肌训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声乐练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重点练习气息控制、共鸣和咬字技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共鸣和咬字技巧1. 教师详细讲解共鸣和咬字技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声乐练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重点练习共鸣和咬字技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声乐练声,巩固所学内容。

2. 每周进行一次声乐练声展示,分享练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乐练声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发声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声乐培训教案

声乐培训教案

声乐培训教案教案标题:声乐培训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呼吸技巧和声音控制能力。

2. 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和音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声音发声技巧。

2.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各种音乐曲目,包括不同风格和语言的歌曲。

3. 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4. 学生能够在舞台上自信地表演,并与其他音乐家合作。

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a. 呼吸技巧:腹式呼吸和肋式呼吸的练习。

b. 声音发声技巧:喉咙和口腔的正确发声位置。

c. 声音控制技巧:音量、音色和音高的掌握。

2. 音乐理论知识:a. 音程和音阶的理解和练习。

b. 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达。

c. 音乐符号和歌词的阅读和演唱。

3. 曲目学习和表演:a.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唱。

b. 练习曲目的发音、发声、节奏和表情。

c. 进行个人和团体演唱的训练和排练。

d. 在班级或校内举办音乐会或演出,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学方法:1. 演示和示范: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学生模仿跟随。

2. 练习和反馈:学生进行声乐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演唱,互相学习和提高。

4. 视听辅助:使用录音和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听觉和视觉上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5. 舞台表演: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音乐会或演出,提供实践机会和舞台经验。

评估方法:1. 学生个人演唱评估:根据学生的声音技巧、音准、音色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 学生团体演唱评估:根据团体合唱的协调性、和声效果和舞台表现进行评估。

3. 学生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排练和演出中的积极程度和主动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声乐教材和练习册。

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源。

3. 音乐乐谱和歌词。

4. 舞台和音响设备。

教学时间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周的声乐培训课时,包括理论学习、技巧练习和曲目排练等。

高中声乐练声教案模板

高中声乐练声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练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提高声乐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共鸣训练。

2. 教学难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实现、音色的调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钢琴、音响设备、声乐教材。

2. 教学材料:呼吸练习曲、发声练习曲、共鸣练习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经典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 介绍练声的目的和重要性。

- 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丹田呼吸、腹部呼吸。

- 介绍发声技巧,如咬字清晰、气息均匀。

3. 实践:-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呼吸练习,掌握丹田呼吸。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纠正发音错误。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共鸣练习,感受共鸣的效果。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呼吸和发声技巧。

2. 讲解:- 介绍共鸣训练的重要性。

- 讲解共鸣的方法,如口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

3. 实践:-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共鸣练习,感受不同共鸣区域的声音特点。

- 学生尝试在不同共鸣区域进行发声,调整音色。

第三课时:1. 复习:- 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呼吸、发声和共鸣技巧。

2. 讲解:- 介绍声乐作品欣赏的重要性。

- 分析经典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

3. 实践:-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经典声乐作品,体会作品情感。

-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每日进行呼吸和发声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声乐作品,进行演唱练习。

3. 观看经典声乐演唱视频,学习演唱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呼吸、发声、共鸣技巧。

3. 演唱水平: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声乐练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声乐水平。

高中声乐训练课教案模板

高中声乐训练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声乐训练课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歌唱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共鸣腔的运用、咬字吐字的技巧。

2. 难点:协调气息与共鸣,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声乐基础知识、发声练习、歌曲选段等。

2. 教学用具:钢琴、话筒、音响设备、音响设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训练课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声乐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演唱技巧。

二、基础知识1. 讲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发声原理、呼吸方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熟悉发声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发声练习,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提问检查。

2. 教师播放经典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演唱技巧。

二、共鸣训练1. 讲解共鸣腔的运用方法,示范演唱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共鸣练习,熟悉共鸣腔的运用。

三、咬字吐字训练1. 讲解咬字吐字的技巧,示范演唱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咬字吐字练习,熟悉技巧。

四、歌曲演唱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进行演唱技巧讲解。

2.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练声曲:
课后作业布置
《嘎哦丽泰》哈萨克民歌
《我和我的祖国》张黎词秦永成曲
《我亲爱的》 乔尔达尼 曲
《半屏山》 于礼厚 词 魏立 曲
课时教案
科目:音乐专业课 授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一
单元(章节)课题
专业训练
本节课题
声乐训练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的恢复,呼吸的练习,以及歌唱中口腔状态的保持。
过程与方法:小组上课,个别指导。
中保持正确的呼吸及发声状态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