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考研题20页PPT
毛概第四章课件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斯大林
赫鲁晓夫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 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 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 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 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 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 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究竟什么是苏联模式?
视频
“苏联模式”暨“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
• 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始于20 年代中期斯大林上台执政,完成于斯大林执政 晚期。
其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
经济上 政治上 对外关系上
所有制上,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在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 重工业;经济形式上,认为只有消 费品是商品,而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 指令性计划。
又比如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认识
1959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 取作为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 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 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 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 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 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 理!”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在中国这样 一个经济文化比 较落东方大国建 设和巩固社会主 义是党面临的崭 新的课题。
中国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呢?
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初步探索阶段
一党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党代替人民管理国家,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实际上失去效力
毛概第四章学习用PPT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 依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国内
无产阶级 中国人民
1953— 1953 1956年的 1956年的 主要社会 矛盾 对外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
1949年-1952年,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1949年-1952年,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银元之战,米粮之战;“三反” (银元之战,米粮之战;“三反”、“五反”运 五反” 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 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劳模 耿长锁
河北饶阳 县耿长锁农业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充分显示了合 作生产的优势。 作生产的优势。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高级社 高级社 2.初级社 初级社 1.互助组 互助组
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第四章

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四章
正文
第7 页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从自然界演化到人类社会,是自然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飞跃的产生,既有生命 以及类人猿产生的自然前提,还有以劳动为转化基础的现实条件,其中劳动是自然界得以 演变到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因素。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 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还需要有借以进行的社会形 式,这就是所谓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比起来,是一种更高级、更特殊 的运动形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由地理环境、人 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简单而言,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 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与之相对的是社会意识,社
社会存在的物质性活动过程。但是,社会生产实践作为物质胜的活动,具有不同于物质实
体的复杂性,必须把它抽象为生产方式范畴,才能准确地把握。从这点来看,生产方式是
第四章
把握社会生产实践的逻辑范畴。
毛概第四章课件

小结:过早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理论 本身的不完善
(1)对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性质不 确定 (2)对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存在时 间估计和设想得 过短 (3)主要矛盾和 基本任务脱节
主观认识
(1)根源在 于毛泽东对社 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认识 (2)毛对两 个积极性判断 的变化
客观因素
(1)工业化 目标的影响 (2)国际背 景,尤其是苏 联的压力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 道路
毛泽东主 席“关于 合作化问 题” 的报告传 达到农村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 助合作道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 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半社会 主义
土地及其它主要生 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
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农业合作化实现 了土地公有,避免 了两极分化。同时 也解决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同小农经济 的矛盾,在新的基 础上巩固了工农联 盟和社会主义制度。
农业合作化促进 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兴修了许多 水利工程,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这就增强了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
谈谈党提出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 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 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 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 的问题。
建交时间 1949.11.23 1950.1.18 1950.4.1
ppt毛中特概论 第四章

5、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互助组。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 年底,主要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 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初级社。从1954年到1955年春, 是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阶段。 第三阶段,高级社。从1955年下半年到 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阶段。
到1956年底,全国入
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 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 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 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 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 好。”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以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渐进方式 3、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4、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 时进行 5、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 产力这个中心
(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 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毛概课件)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其经验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90
• 社会性质? • 经济构成? • 阶级构成? • 主要矛盾? • 发展前途?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2
1954年的中国工业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6月
14日),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329页。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3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量才使用、适当安排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8
工商业改造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9
和平赎买
• 和平赎买,就是国家用和平的方法有偿地
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 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
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 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包含 “四马分肥”和定股定息等两种方式)。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0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2
• 提出时间:1952年9月 • 主要内容:过渡时期,“一化(建设、主
体)三改(改造、两翼)”
• 必要性: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 可能性:国营经济、农业经济、私营经济、
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因素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毛概第4章课件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 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 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 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既有历史条件局限的因素, 也有认识上的一些原因。 • 就认识方面来看,主要是对所有制结构的选择和 理解上,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只能是全民所有制 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农民个体生产和私人资本主义长期存在的必 要性和积极作用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对这些问题曾有所察觉,也对某些问题做过纠正, 但当时毕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没有搞清,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手 工 第 业 一 供 步 销 小 组 手 工 第 业 二 供 步 销 合 作 社 手 工 第 业 三 生 步 产 合 作 社
稳步
稳步
福建闽 侯县的 手工业 合作社 工人在 制造水 车,为 农业生 产服务。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 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入社手工业者
参考文献:
•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的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 社1991年。 • 2.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见《毛泽东文集》第5卷。 • 3.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见 《毛泽东文集》第7卷。 • 4.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 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 •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要走一条有 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主要是强调正确处理:
A.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C.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关系 D.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2.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及社会主 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C.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D.开始改革开放的事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闫学军
2019年09月25日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NEUQ SKY
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总结“大跃进 ”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 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 :
A.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B.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C.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
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
声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2.《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标志。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 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同旧社会的基本 矛盾性质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 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 决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C.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 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 强国
D.文化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
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7.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 和曲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 果。这些成果包括: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6.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中N国EU和Q 探SKY 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 一系列重要的理论。主要有 :
A.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 为主导的方针,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B.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 主义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 的时间
A.不要四面出击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
务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3.20世纪50年代,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 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 主义”的领导人是: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6.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 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 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A.教条主义地对待苏联模式 B.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 C.照搬革命时期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4.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社 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问题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正确处理敌我矛盾的问题 D.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问题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二、多项选择题 1.1956年起,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与此相联系,毛泽东提出了一系 列新思想,主要有: A.强调独立自主 B.提出以苏为鉴 C.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D.强调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