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构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属性
色彩构成
色彩多角度混合色相环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色彩的属性
色彩构成
一 .无彩色与有彩色系:
(二) 明度(value)
指色彩明暗的程度。色度学上称光度、深浅度 (brightness lightness)。色彩明度可以从两个 方面分析:一种是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就有差别, 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红绿色居 中;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因光量的强 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色彩构成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概述
色彩构成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色彩构成的性质与学科地位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与平面、立体以及光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 造型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色彩构成是 一门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 、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 型课。是研究色彩理论和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的构成表达课 ,理论系统,实践性强,是高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 基础教学的必修课。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通过此章的学习,对色彩的基本原理,色 与光的相互关系,物体色的形成,色彩的 表述和色彩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本章重点:色光的物理原理以及不同的混合形式,西方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色彩表述体系形成 的影响。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第一章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形成
色彩构成
光源、眼睛、物体三位一体 形成视觉的全过程示意图
人的眼球构造
色构—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形成
色彩构成
色构

色彩构成一.概述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人物、自然景色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
如造型艺术、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定义: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关于色彩1、色彩的产生光色是一种物理现象。
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光谱,并把阳光分解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色彩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光波运动,缤纷的色彩是光线辐射的结果,而不同物体对吸收和反射光波的情况是各有差异的。
在可见的光谱中,红色光的波长最长,它的穿透性也最强。
2、色彩的感觉色彩本身并不与感觉有直接关系,只有色感才与感觉有直接关系。
同一色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构思色彩时,要让色彩表现出作品的特质。
3、色彩的感知度错觉: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
色构

无彩色系——三种情况
1、同一色彩因光源的强弱和投影角度的不同而造成明度 强弱的差异,或因物体的起伏造成的明度差。
2、同一色相因混入不同比例的黑白灰形成不同的明度变
化(如:明度推移构成)。 3、在同等光源下,不同色相间的明度变化和差异。 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 通常,有彩色系的明度值参照无彩色系的黑白灰等级标准,
色彩的冷暖可以产生视觉上的远近透视:近处颜色偏暖、纯度高;对比 强的色彩感觉距离近;偏冷含灰、 对比弱的色彩感觉距离远。
冷暖对比色在色环上的两端,冷极色蓝、暖极色橙,红、黄为暖色,红 紫、黄绿为中性微暖色,青紫、蓝绿为中性微冷色。
① ② ③ ④
冷暖的极色对比为冷暖感觉的最强对比 冷极色与暖色的对比,暖极色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 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 比为中等对比 暖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 冷色的对比为弱对比
同色相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 的九种色调。 任选一纯色,如明度低可只 加白色,明度高既可加白又
可加黑。调12个阶段,然后
按照明度对比关系构成九种 色调。即:高长调、高中调、 高短调、中间长调、中间中 调、中间短调、低长调、低 中调、低短调。
(五)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比称 之为纯度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一种色相纯度鲜浊对比,也 可以是不同色相间的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按照12个纯度级划分, 相差8级为强对比,5-8个以内为中对比,4个以内为弱对比。 以高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高纯度基调,称之为鲜 调,有积极、强烈、冲动、快乐、活泼的性格意味; 以中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中纯度基调,称之为中 调,有稳定、文雅、可靠、中庸的性格意味; 以低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地处度基调,称之为灰 调(或者浊调),有平淡、自然、简朴、消极、陈旧的性格 意味。
色构

毛毛虫 是对Leabharlann 只毛毛虫的色彩解构,但其更偏重于对昆 虫色彩纹脉的重构。它的虫体纹路特征是土黄、 深蓝、黑色和白色的组合,以大面积的绿色叶面 为掩护。以弯曲的虫体弧线为新的色彩组合形式 单元,以深蓝、黑色为轮廓线填入黄、白两色, 将色彩布局从横向改为纵向,再以绿色为底,重 复交叉虫体弧线,构成一幅清新的色彩画面。
我们所说的解构色彩,其思路是对所选定色彩对 象的原色格局进行打散重组,增减整合后再创作, 对原图的色调、面积、形状重新加以调整和分配, 抓住原作中典型色彩的个体或部件的特征并抽取 出来,按设计者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有形式 美感的概括、归纳和重构,将原有的视觉样式纳 入预想的设计轨道,重新组合出带有明显设计倾 向的崭新形式。
案例1:解构自然色彩
竹叶青
在色彩解构过程中我们提取原作中最本质特征的 色彩组合单元,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重新 构建,组合成一个新的色彩画面,称之为色彩的 同质异构。图中的竹叶青蛇为例。竹叶青的蛇皮 为龟鳞状分布,其图案的色彩和形态是有一定规 律的,这是使其成为竹叶青以区别于其他蛇类的 典型个体特征。按原竹叶青色彩关系和蛇皮图案, 做出相应的淡绿、深绿和白色等条状色标。
解构色彩
在色彩构成的设计实践中,进行解构色彩设 计时,通过打散、重组、整合,以实现新的色彩 格局,培养审美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解构--有人称之为解构主义,又有人称之 为新构成主义。解构主义重视个体、部件本身, 反对墨守成规的集合和总体,它认为构件本身就 是关键,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 的研究更重要。
重构蒙德里安著名的《红黄蓝构成》作品。《 重构蒙德里安著名的《红黄蓝构成》作品。《红 黄蓝构成》 黄蓝构成》是用纵横黑线以坐标形式交叉分布, 其中红色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约为全图的2/3,蓝色 其中红色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约为全图的2/3,蓝色 在面积上处于弱势与红色形成对比,从而产生强 烈的视觉冲击,而位于整幅画右下脚的黄色则是 在不动声色中产生了平衡的作用。图1 在不动声色中产生了平衡的作用。图1采用了解构 后做"加法" 后做"加法"的手段,反蒙德里安的极简主义,降 低了红色块与蓝色块的对比,而增添了左下角的 绿色小块,形成了与主体红色块的补色冲突。同 时,增加了纵横两道粗黑线,适当扩大了黄色块 的面积比例,使其成为红与蓝、红与绿两对补色 的"见证人"。 见证人"
构成设计知识点色构

构成设计知识点色构构成设计知识点色构一、引言色彩在构成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色彩的选择和组合能够影响设计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意义。
色彩构成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本文将从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构成的意义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色彩基本原理色彩基本原理涉及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主要要素。
1.色相色相指的是色彩所表现的基本颜色,比如红、黄、蓝等。
色相对于色彩构成而言至关重要,不同的色相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明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从黑到白的过渡。
通过明度可以调整设计的整体明暗感,从而影响设计的视觉效果。
3.饱和度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和浓淡程度。
高饱和度的色彩更加鲜艳、明快,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加柔和、稳定。
这三个色彩基本原理相互影响,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调整,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三、色彩构成的意义色彩构成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色彩表达情感不同的色彩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冷静和稳重。
通过巧妙运用色彩构成,设计师可以准确传达出设计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色彩引导视线色彩构成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分布来引导视线。
明亮饱和的色彩会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柔和的色彩则不容易引起关注。
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构成的特性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突出重点。
3. 色彩营造氛围色彩构成也可以用来营造设计作品的整体氛围。
比如黄色可以营造出明快欢乐的氛围,而灰色则给人一种低调稳重的感觉。
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色彩,设计师能够为作品注入特定的氛围和情绪。
四、色彩构成的实际应用色彩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墙面、家具和饰品颜色,设计师可以打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比如在儿童房设计中,可以采用明亮色彩来创造出活泼欢快的氛围。
2. 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构成可以帮助设计师营造出吸引人眼球的视觉效果。
构成基础-色构PPT课件

a.同一调和,即将对立的几种颜色在三要素方面增加同一性因 素。 同一调和包括同一明度调和、同一色相调和、同一纯度调和
b.近似调和 在三要素中保持一种或两种要素近似变化其他要素
2).对比色相的调和
以强调变化组合的和谐的色彩在对比调和中三要素都处于 对比状态,无需调正,使其保持色彩富有活泼、生动鲜明的效 果,把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在一起达到即变化有统一的和谐
究色彩的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重 要的研究色彩组合规律、创建方式的基础学科。
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 掌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 掌握色彩构成要素、心理 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为以后的设计做好 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色彩的构成要素
1、光与色的关系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和感觉。 2、三原色 红、黄、蓝 3、三间色 橙(红+黄)、绿(黄+蓝)、紫(红+蓝) 4、复色 灰黑(红+黄+蓝) 5、相似色 例如红-红橙-橙、黄-黄绿-绿、青-青紫-紫等均为类似色. 6、互补色 7、暖色 8、冷色 9、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纯度、明度
作业:
1、任选一张进行临摹或者进行创作修改。 2、尺寸大小:20cmx20cm的素描纸,作品名称、 班级、姓名写作品右下角.
五、色彩的对比:
1)同时对比 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
2)连续对比 当我们看了红色的地毯再去看黄色地毯就会发现黄色地毯
有些绿色,因为眼睛会残留色彩的补色的缘故。
黑色:
夜、死亡 邪恶、严肃、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庄重。
白色:
纯洁、素净、神圣、明快、清洁。
色构重点重点

1、色系的分类: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前者如黑、白。
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
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
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征值来确定。
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
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
称为色彩的三属性。
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
计算机显示屏色系:光色光色是指“光源的颜色”,或者数种光源综合形成的被摄环境的“光色成分”。
在摄影领域,人们常把某一环境下的光色成分的变化,用“色温”来表示。
光色决定照片总的色调倾向,对表现主题帮助较大。
光色颜色越加越亮,印刷色越加越黑2、色彩的冷暖不受物理上的实际温度变化的限制3、画面构成的基础:陪体。
陪体是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
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它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对象,陪体在画面中的出现,目的是要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
4、各种颜色的意义:红色在视觉上产生一种临近感与扩张感。
红色的效果富有刺激,给人活泼、生动和不安的感觉。
红色性格强烈、外露、饱含着一种力量和热情,象征着希望、幸福、生命等。
、绿色是稳定的,在可见光谱中绿色的波长居中,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其性格柔顺、温和、优美、抒情,象征着永远、和平、青春、新鲜的意味;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绿色也会带有消极意义,有时可造成阴森、晦暗、沉重、悲哀的气氛。
蓝色在可见光谱中,蓝色光波较短。
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天空色,同时又使人联想到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沉稳、冷淡、理智、博爱、透明的特性;蓝色也是一种消极的、收缩的、内在的色彩。
白色在色光中,白色包含着色环上的全部色,故称之为全光色。
黑色从光学角度说,黑色是无光的。
在视觉上是一种消极性的色彩。
它使人们想到黑暗、黑夜、寂寞、神秘;意味着悲哀、沉默、罪恶、恐怖。
平面设计的色构方案

平面设计的色构方案
平面设计的色彩构筑方案是指在设计中选择并搭配不同色彩的方式和原则。
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色彩构筑方案:
1. 单色方案:使用单一的颜色,通过不同的色调和明暗来创造层次感和变化。
2. 对比方案:选择对比强烈的两种颜色进行搭配,如黑白、红绿等,突出对比的效果。
3. 类似方案:选择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如蓝色和紫色、橙色和黄色等,创造柔和渐
变的效果。
4. 互补方案:选择颜色圆盘中相对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营造活力和对比效果。
5. 分裂互补方案:选择相邻两个互补色进行搭配,并在它们之间添加中间色,如红色、绿色和黄色的组合。
6. 三分色方案:选择相隔120度的三种颜色进行搭配,如红、黄、蓝,产生和谐的效果。
7. 分裂三分色方案:选择相邻两个三分颜色进行搭配,如红、黄、蓝三个颜色中的红、蓝。
8. 渐变方案:通过使用色彩的渐变效果来表达过渡和变化,如从浅蓝色渐变到深蓝色。
在选择色彩构筑方案时,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和目标来进行选择,并考虑色彩的情感、效果和表达力,以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平面设计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色彩的构成与学习作为构成,从色彩内部的组织结构到外部形体的形式,无论是其过程还是结果都体现一种创造想性的劳动,色彩构成就是色彩的创造,是色彩表现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构成教育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摄取养分发展起来的,成为艺术设计及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色彩构成的概念及意义“构成”一词包含构造、解构、重构、组合的多重含意,具有第二次创造的含义。
作为现代造型设计的专业术语是指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从理性的思维入手,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
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
它将复杂的视觉表面现象还原成基本要素,通过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等特征,运用对比、调和、统一等手段,达到色彩完美组合的目的,创造美的色彩表现效果,是艺术设计独立的基础学科。
是具有艺术设计方法论意义上的构成体系之一。
色彩构成指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现代色彩设计的美感,并用它来表达谁家的意志与情感,感受到色彩在时空变化中所带来的愉悦,关键体现在培养学生在色彩表现形式上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传授色彩的应用和表现方法,建立起色彩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的能力,同时培养、丰富和训练学生在色彩反方面的动手和用脑——即实践与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在设计中从事色彩创造活动,并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才。
一、光的概念与特性“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
在电磁波内,波长只有在380nm---780nm之间人们才能看见物体和色彩,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做可见光。
这说明太阳光是不同波长的复合体,故称复合光。
六色光中的任一色光都不能再单独分解,这些光脚单色光。
在物理学中,含红、橙、黄、绿、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含两种以上色彩的光线称为复合光;含一种色彩的光线称为单色光。
光谱中最明显的色相是红、橙、黄、绿、蓝、紫六色光,色光中红、绿、蓝是最基本的原色光,原色光混成的品红、黄、青是间色光。
1、直射光源直接传入人的视觉中,视觉所反映的是光源色。
2、反射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反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了物体表面的色彩,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固有色。
3、透射当光源照射透明物体时,光线透过物体传入人的视觉中的透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的物体的穿透色彩。
4、散射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受到物体的干涉而产生散射光,反映在人的视觉中对物体表面色彩的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5、折射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发生了方向上的变化,称之为折射光,反映在人的视觉中组成了物体的固有色彩。
光源色(色光)也有明度和纯度的属性,因其光度的不同而产生明暗变化。
由于明暗的变化,改变了色光的明度,出现色光纯度上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色相。
一、光与色彩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光源---物体---眼睛---大脑发生关系的色叫做色彩。
物体表面的肌理状态,是影响色光的吸收、反射、透射的重要因素。
一、色彩的种类是由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系列组成的。
1、无彩色系无彩色系包括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混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也称黑白系类。
从物理学角度看,它们不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
但是从生理学、心理学上说。
它又具有完整的色彩特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无彩色系里没有色相与纯度,也就是说其色相、纯度都等于零,只有明度上的变化。
无彩色系中的黑色和白色,由于只有明度差别而没有色度差别,故又称为极色。
2、有彩色系有彩色系包括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通过基本色之间不同含量可形成的众多种类的色彩。
二、色彩的属性任何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属性,在色彩学中也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
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共存关系,三种属性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原色彩其他要素的变化。
1、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不同相貌。
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
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形成了色相环上的变化规律。
2、明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光度、深浅度。
色彩的明度来自光波中振幅的大小。
色彩明度的形成三种情况:一是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变化,因光源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二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由同一色相加上不同比例的黑、白、灰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三是光源色相同情况下,各种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3、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等。
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越明确,反之则越越弱。
狄德罗所说的:“美与丑的关系俱生、俱变、俱长、俱灭。
”这说明了美的本质和产生的前提,美的色彩是离不开属性之间关系的组合与创造的。
三、色调色调是指整体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
一、色立体的基本构造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色彩,一些色彩学家按照色彩的三属性,把色彩按一定秩序地进行整理、分类,形成一个可旋转的立体模型,体现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色立体。
二、蒙赛尔色立体美国的色彩学家蒙赛尔于1905年确立了表现各种色彩关系的色彩体系,后经过许多年的科学测试和修订逐渐完善,我们称之为蒙赛尔色彩体系。
因其比较容易理解,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色彩体系。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德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若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于1921年出版了《奥斯特瓦德色谱》,成为现在国际通用的色彩体系。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也称奥氏色立体,创立于1920年。
他把中心明度轴分为8个阶段,从顶端的白色至底部的黑色,分别用字母表示。
每个字母均表示色相的含白量和含黑量,a含白量最高,含黑量最低,p含黑量最高,含白量最低。
用中心轴的直线做一个等边三角形,外侧的顶端为全色,将每条边线分为8等分,并作平行的连接线,这样就构成了28个棱形色区。
每一色区含黑色、含白色的量由两个字母表示,并由此可计算出色彩纯度的量。
其表示法是: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
四、日本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51年研制了标准色彩体系。
它以红、橙、黄、绿、蓝、紫6个色相为基础色,并制作了24色的色相环。
因为该色相环注重等差感觉,故称为等差色环。
直径两端位置上的色彩,不能成为补色关系。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色彩研究所另外完成了一个12色相补色色环。
第二节色立体的作用及意义色立体近似一部色彩大典,是一部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及实用化的色彩工具书。
首先,它科学地用编码标号为色彩定名,以往常用的色彩名称缺少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准确地应用和传达色彩信息。
而色立体的定名法为国际间的色彩交流提供了方便。
其次,色立体的建立为色彩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词汇,形象地表明了色相、明度、纯度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色彩的科学分类、研究和应用,有助于加强对比、调和等色彩规律的理解。
一、视觉的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在视知觉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映像的各个部分,而是反映其整体的全部。
尽管视知觉的对象是符合刺激物,由不同部分组成,具有不同特征,人们依然将其作为统一的、整体的来知觉,尽管个别的知觉没有发生作用也同样能产生完整的知觉反映。
例如;对一块知觉过的红色丝绒布,只要看一眼,就能感觉到它是柔软的、厚实的、温暖的。
实际上当时并没有用手去触摸,温度、质地的刺激也没有作用于人的皮肤,但其后厚实的、温暖的、柔软的属性都被包含在整体视觉映像之中了。
因为对丝绒的整体知觉是由多种分析器官综合实现的,,各种分析器的兴奋之间已建立起暂时的联系,视觉、动觉和触觉被刺激联系在一起,通过视觉刺激物发生作用,引起了暂时联系系统的再现。
二、视觉的错觉性错觉性是指由生理、心理因素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即非正确的感知。
错觉性是一种视觉现象,并非客观存在,它是因大脑皮层对大脑刺激物的分析发生困难而形成的。
人的视觉现象是大脑对外界物象光刺激的感觉反应。
这种反应需要对物象及周围陪衬环境作出综合分析,并加以修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视觉器官透镜成像原理,人的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倒立的,经过大脑按习惯和经验加以修正后,映像才是正立的,一旦判断与习惯和经验产生矛盾,便会产生错觉。
色彩的错觉性是由于人们的视觉生理与心理平衡而产生的。
人眼在长时间感觉一种色彩后,总是需要色彩的补色来恢复自己的平衡,这就形成色彩的错觉现象,错居然性在形体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1.冷暖的错觉性从客观上说,色彩本身没有冷暖变化上的差异,因为它不具有物理上的实际温度变化。
而冷暖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相互体验和相互关联的一种错误的视觉假象。
波长长的、明度和纯度高的暖色色彩,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经刺激性强,促使血液循环的加快,当注视时,是人产生温暖的感觉;波长短的、明度和纯度低的冷色色系,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经刺激性较弱,给人一寒冷的视觉感觉。
由于色彩本身属性上的差别,色彩冷暖关系的错觉性具有一定相对性,因而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内容,如红和黄是暖色,但在视觉上红色要比黄色温暖感要强,朱红要比大红温暖感强;蓝色是冷色,但钻蓝要比湖蓝寒冷感强;绿和紫是中性色,但草绿要比红紫色冷色感强。
2. 进与退的错觉性由于人眼的水晶体自动调节的灵敏度有限,因此,人眼对微小的光波在视网膜上成像有前后现象。
光波长的红、橙、黄等色彩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
光波短的蓝、紫等色彩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从而造成暖色前进、冷色后退的视觉效果。
一般情况下暖色、纯色、明亮色、对比强烈色彩具有前进的感觉;冷色、暗色、调和色等有后退的感觉。
3. 膨胀与收缩的错觉性由于视网膜在接收色光时有内外成像区别,暖色、亮色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内侧,具有扩散性。
注视时间长了,成像边缘会有一条模糊带,形成了扩张感,使眼睛容易疲劳;冷色、暗色成像位置处于视网膜的外侧,成像清晰,具有收缩感。
另外,波长长的强光度的暖色色光对眼睛成像作用也强,波长短的弱光度的冷色色光对眼睛成像作用也弱。
例如:把一根等粗的棍棒,一头涂成红色,另一头涂成蓝色,看起来会觉得红的一头粗、蓝的一头细。
5. 蓝色在可见光谱中,蓝色光波短。
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天空色,同时又使人联想到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沉静、冷淡、理智、博爱、透明等特性;蓝色也是一种消极的,收缩的、内在的色彩。
康定斯基对蓝色作过生动的描述:“浅蓝色类似笛声,悠扬而又清晰;深蓝色像大提琴声,深沉而又动听;更深的蓝色像低音提琴,那低沉的音色犹如那永远也倾诉不完的苦闷一样,沉痛而又悲哀。
”6. 紫色在可见光谱中,紫色的光波最短,紫色是色相中最暗的色。
因此,它形成在视觉上的知觉度很低,紫色在表现效果中呈现出一种神秘感,显得最安静,表现出一种孤独、高贵、优美而神秘的感情。
7. 白色在色光中,白色包含着色环上的全部色,故称之为全光色,常常被认为不是色彩。
早期印象派画家们曾声程:“在自然界里没有发现白色。
”但在实际应用中,白色是必不可少的色,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白色,似是无声又有声,它像音乐中的休止符,是乐曲的组成部分,它的沉默不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