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

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坚定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地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都江堰市正全面落实成都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战略势能和策略动能,聚焦五项重点工程,深化两项重点改革,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的窗口展示基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在都江堰市开花结果。

一、完善功能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做优主城区文化旅游核心。

都江堰市坚持以功能建设为根本依托和核心支撑,规划面积约46平方公里,打造以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为主的旅游城市核心。

打造青城山旅游服务中心。

立足全域旅游视角规划城乡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以康体养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打造以高端酒店集群为主的旅游服务中心。

做强大青城沿山旅游发展区。

打造三大功能板块,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高山河谷旅游度假板块,主要发展高山滑雪、山地极限运动、漂流探险、河谷观光、温泉度假等产业;浅丘运动养生度假板块,主要发展运动养生、彩叶林观光、猕猴桃庄园度假、禅修静养等产业;大青城康体养生旅游度假板块,主要发展康体养生、会议度假等产业。

做精田园生态发展区。

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川西田园生态本底,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做精自流灌溉田园、水润天府文创、现代水利功能拓展、道源养生农旅示范四大产业功能。

布局三大产业园区。

打造以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水上运动、生活服务等产业为主的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以休闲旅游、医疗康养、高端会议会展等产业为主的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以特色医疗食品、旅游装备制造等绿色科技产业为主的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4•【字号】成办函[2008]233号•【施行日期】2008.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办函〔2008〕233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九月四日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的实施意见(市建委)按照中央关于“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保护好川西农居风貌的要求,根据《成都市川西林盘规划》,现就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主导,保护和科学利用我市林盘资源,展现独具特色的川西农居风貌,改善我市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实施目标(一)列入《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的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和2885个非居住生态林盘保护点等林盘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全市林盘生态屏障体系保持完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林盘形态构成的川西农居整体景观风貌得到保护和传承,川西农居林盘景观特色和生态人文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多样化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农民集中居住步伐加快,聚居林盘保护点内基础和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三、林盘分类保护方式(一)聚居林盘保护点保护。

全市共规划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预计将吸纳29万农村居民居住。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作者:敬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7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川西农村独有的村落形式——川西林盘,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为研究范围,对川西林盘内涵等进行阐述,分析了川西林盘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通过对温江区永宁镇张家院子林盘整治规划设计案例中,提出了林盘整治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从建筑景观、配套设施、整体布局规划等几个规划重点进行总结,为成都地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整治提供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研究背景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

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

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

川西林盘——精选推荐

川西林盘——精选推荐

川西林盘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符合⾏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今已有⼏千年历史。

它⼴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宅、⽥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性的川西⽥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种⽂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明的结晶。

这⼀⽣产⽣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式和居住⽣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态环境的重要⾓⾊。

川西林盘的⽣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进城市、让城市融⼊森林”,这⼰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构筑景观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袤的乡村农⽥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植物、动物和谐共⽣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体化的森林⽣态⽹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传统聚落文化的试题探究----以川西林盘为例

传统聚落文化的试题探究----以川西林盘为例

传统聚落文化的试题探究 ---- 以川西林盘为例黄婷慧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832000一、命题意图:试题以四川省成都地区典型的原生态居住模式——川西林盘为背景材料,考察了地质作用、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传统农业文化的衰落与新时代发展等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的要求。

试题设问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注重探究能力考核,较好的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二、原创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试题材料一川西林盘指在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

随田散居是其最适用居住方式,林盘之间以田为界,农业耕作上分散劳作为主,经济有效。

左图为成都平原的地形图,右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图材料二近年来,传统林盘正快速减少,住户也大幅减少,许多传统林盘成为空心林盘。

2018 年起成都市“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至 2022 年将完成1000 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护,致力将林盘打造成四川省又一旅游名片。

下图为成都市林盘和特色镇规划设计方案(图源自红星新闻)1.2.试从地质作用分析成都平原形成的原因?(4 分)1.2.简析成都平原内部形成随田散居方式的原因?(6 分)1.2.试推测传统林盘快速减少的原因?(6 分)1.2.作为新的旅游名片,简析不同林盘可采取的旅游特色功能模式(6 分)三、参考答案:1.2.内力作用使岩块断裂下陷,后经河流冲积形成。

1.2.河流水系发达、水源充足;河网密布、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团块状聚落;土地湿软不利天健长距离运输生产工具;夏季气候湿热历史上、散居便于通风散热;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3.农村基础设施较为滞后,新修住房破坏林盘结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挤压林盘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流失严重;生活习俗的改变。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公园城市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具象,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需高质量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全域的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保持成都平原特有田园风光的基本空间载体,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更是乡村地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川西林盘的高质量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四大模式基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成都市出台了面向全市的《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18—2035)》,引导各区发挥其功能与资源禀赋,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林盘格局。

目前按功能定位将川西林盘分为四种:一是聚居和农业生产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位于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区或离城镇有一定距离的林盘。

以农业耕种、经济林木种植、绿色循环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为主,传统川西民居建筑保护良好,有明显的巴蜀川西风格。

数量位居第一。

二是聚居和乡村旅游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主要位于都市近郊,原有资源条件较好。

既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能为城市人群提供农产生活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需求。

数量位居第二。

三是特色产业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功能,是重要的空间服务载体和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置换、改调查研究RESEARCH协办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宣传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司法局[摘要] 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是成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

针对存在的原始生态绿地空间被打破、“人地比”关系冲突、建筑协调性不佳、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发展,应树立林盘全域全境“守护”理念,强化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本底生态格局;坚持“新修复,显创新”的理念,对林盘建筑进行有序有机更新;强化“营产业,拓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林盘共建、共享、共治。

浅谈川西林盘改造——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

浅谈川西林盘改造——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

———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蔡佳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

本文先介绍老林盘改造中常见的问题,再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例,对其林盘改造的思路与建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川西传统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改造;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1-01作者简介:蔡佳欢(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承载着传统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老林盘的改造势必进行,成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升林盘存在的意义。

但是,部分老林盘在改造中存在多种问题,不但没有提升林盘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景观元素与本土文化。

1老林盘改造中存在的问题1.1外来元素的入侵从当前林盘改造的设计来看,其景观的构造主要是通过传统川西元素来体现。

在目前的林盘改造中,相关人员对传统川西元素的运用不够重视,反而引入外来元素,导致林盘改造缺少相应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造成林盘改造的不伦不类。

1.2传统元素的忽略就川西林盘而言,其主要是由宅、林、田构成,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且在整个林盘的规划中,每个区域都应该拥有其独有的传统景观元素,比如传统川西建筑元素、大田景观元素、沟渠湿地景观元素,但很多林盘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景观元素。

比如新建砖混建筑、钢构建筑,与林盘氛围格格不入。

1.3元素色彩设置的不合理在传统川西林盘中,色彩是相当沉静的,深灰色小青瓦搭配白墙或者灰墙,背景掩映川西林盘房前屋后种植的竹林翠色,林、田、宅的色彩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很好的体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景观特点。

但在部分林盘改造中,色彩的运用与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耐火钢材料景观小品,其锈红色与周围的颜色形成冲突,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林盘景观的和谐性。

特色镇街区建设申报项目综合评分表

特色镇街区建设申报项目综合评分表
特色镇(街区)发展与川西林盘、产业园区、农业园区、景区结合好,得6分;较好,得3・5分;一般,得1・2分。
6分
特色镇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
好,得4分;较好,得2・3分;一般,得1分。
4分
特色镇(街区)立足本地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资源等比较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产业生态
10分
指标
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组建专业团队,精准开展项目招商,对引进的重大项目针对性提供专业服务
有,得5分;没有,不得分。
5分
保障措施
健全特色镇(街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有工作专班推进特色镇(街区)建设
好,得3分;较好,得2分;一般,得1分。
3分
每年列一定比例年度计划指标给予特色镇建设支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结余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特色镇发展
特色镇(街区)建设申报项目综合评分表
特色镇(街区)名称:
指标
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规划编制
特色镇(街区)位于重要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乡村振兴示范走廊
特色镇(街区)布局好,得4分;较好,得2・3分;一般,得1分。
4分
专业策划规划团队引进情况
引进专业策划规划团队,得4分;没有,不得分。
好,得8-10分;较好,得4-7分;一般,得1・3分。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功能配套
特色镇(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有较强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聚集
好,得4分;较好,得2∙3分;一般,得1分。
4分
充分利用公路、轨道等交通组织方式将“特色镇(街区)”“川西林盘”串联成网,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特色镇(街区)的有机链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应征意向表(自然人)
注:联合设计团队所有自然人成员需分别填写此表。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Natural Persons)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
应征意向表(法人、社会团体)
注:联合设计团队所有法人成员需分别填写此表。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Legal Entities and Social Groups)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
应征意向表(联合设计团队)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Joint Design Tea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