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支系,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点而闻名于世。
其中,林盘文化作为川西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文化的要义,深入了解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川西林盘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川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林盘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交织。
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川西地区独特的气候、植被和地质条件,为林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自然崇拜与生态意识川西林盘地区的居民对自然崇拜和生态意识非常重视。
他们将自然视为神圣的存在,尊敬山川灵峰、奉祀自然神灵。
他们崇尚“以天地为家、以山水为友”的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们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环保活动。
这种自然崇拜和生态意识的传统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和传承。
三、民俗与传统艺术川西林盘地区的民俗与传统艺术极具特色,是川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西的民俗习惯多彩多姿,如丰收祭祀、农耕习俗、祈雨祈福等。
这些民俗活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川西地区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例如川剧、川绣、川陶等,它们承载了川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族融合与地域交流川西林盘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痕迹。
不同民族之间的民俗、语言、信仰的融合,使川西地区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川西地区也是中原文明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种地域交流为川西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旅游资源与传统经济川西林盘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传统经济而闻名遐迩。
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如九寨沟、黄龙、卧龙等景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川西地区还以其传统的盐业、木材业、呢绒业等传统经济为当地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支撑。
延续古蜀乡愁-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

1 ”林 盘 ” 的 由 来
“川西林盘 ”亦称 “林盘 ” ,蜀语也 ,乃 溪畔农舍 、竹树 盘绕之地 。1 6O0多年前东 晋常璩撰写 的 《华阳国志 》对 四川腹地成都平
原 的定义是
“水旱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 也” ..川人 自古蜀便在这 片都江堰滋润 的平坦 、
逸和朴素淡雅 的色彩 (图6) 布局采用因地制宜 、顺应地形地貌 靠 山面水 、错 落有致 的原则 ,I5妙地 、
使建筑掩映在青 山绿水竹丛 间,与环境 自然融 合 、林 盘聚落中 “一”字形 、
“L’’形 民 居 以 竹 林 、树 木 为
(花 溪 源
)位 于都江堰市 蒲 阳镇 西北 ,地处 龙门 山脉 延伸带 的丘陵 。
是
“5.12汶 川 埘
震”后原 址重建 的第一 个示范 点 ..新 建村庄保 持 了原来川 西民居 的风格 ,
依 山傍 水 、 灰 瓦 白 墙 、翠
环绕 .还 因地 制宜地建立 了折耳根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和 山村农家 乐旅游项 目 (图3~5)
扇形冲积 平原和周边起伏
的丘 陵上从容地 引水耕 田、修房 建院 、种竹栽 树 ,这里形成河 水环绕的 自然农耕村庄 ,成 都方言称为 “林盘 ” 这种散 布于水系密布 田
野 的绿 岛般 的古 蜀人居聚落在 中国是独一无二 的 ,其虽 由人作但 又宛 白天成 的特征体现 了古 蜀文 明 “道 法自然” ‘‘天 人 合 一 ,’的 朴 素 、
整 治 、改 造 河 道 , 形 成 特 色 林
盘景 观c在 乡居规 划设计 中 ,对 以木质穿斗结 构 、小青瓦坡屋 顶 、
三合或 L形 布局 为特征的传统 川西民
成都市川西林盘旅游风景道规划探究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成都市川西林盘旅游风景道规划探究孟春羊 罗 锋 马瑞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者从各个层面对乡村的建设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我国风景道理论与实证研究尚处于零散的状态,而风景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适应地方规划的需要而衍生的,但对其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学科范式的研究。
本文根据成都市川西林盘特色,从空间规划方面入手,以旅游风景道作为串联各林盘院落的手段,建立学科范式系统,形成整体的景观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旅游风景道;乡村振兴;景观设计;川西林盘;成都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西部地区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特别是川西地区,以其宁静的湖泊、广袤的田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蜚声中外。
成都平原独有的川西林盘,作为这一地区的代表,汇聚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成为人们探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面临着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风景道备受关注。
将精力投入旅游风景道的建设上,可以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充分展现旅游风景道独有的魅力。
对于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可以更合理、恰当的方式植入乡村建设中,其项目便有了生存的空间[1]。
旅游风景道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间接地推动经济的蓬勃发展。
通过成都平原风景道的规划设计研究,从而对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保护这一地区的珍贵资源[2]。
一、研究背景(一)成都空间格局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是典型的单核同心圆结构,其是根据距离城市中心区的远近程度来进行圈层的划分,可将成都市域范围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二圈层包括龙泉驿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新都区、青白江区;第三圈层包括大邑县、新津区、金堂县、蒲江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3-4]。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公园城市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具象,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需高质量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全域的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保持成都平原特有田园风光的基本空间载体,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更是乡村地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川西林盘的高质量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四大模式基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成都市出台了面向全市的《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18—2035)》,引导各区发挥其功能与资源禀赋,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林盘格局。
目前按功能定位将川西林盘分为四种:一是聚居和农业生产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位于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区或离城镇有一定距离的林盘。
以农业耕种、经济林木种植、绿色循环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为主,传统川西民居建筑保护良好,有明显的巴蜀川西风格。
数量位居第一。
二是聚居和乡村旅游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主要位于都市近郊,原有资源条件较好。
既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能为城市人群提供农产生活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需求。
数量位居第二。
三是特色产业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功能,是重要的空间服务载体和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置换、改调查研究RESEARCH协办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宣传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司法局[摘要] 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是成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
针对存在的原始生态绿地空间被打破、“人地比”关系冲突、建筑协调性不佳、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发展,应树立林盘全域全境“守护”理念,强化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本底生态格局;坚持“新修复,显创新”的理念,对林盘建筑进行有序有机更新;强化“营产业,拓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林盘共建、共享、共治。
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双流区陈家水碾林盘保护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4XIANGCUN KEJI2019年12月(上)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双流区陈家水碾林盘保护为例谭林陈岚(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城市化冲击下,保护川西林盘迫在眉睫。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围绕地域文化、川西林盘内涵特征、乡村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文化主题为导向,梳理相关产品体系,挖掘林盘文化的乡土特色与人文价值,从竹文化、水碾文化和林盘文化等角度入手,探索乡村发展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川西林盘保护中实现文化回归的举措。
[关键词]川西林盘;乡村振兴;乡村规划;文化回归[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34-54-21川西林盘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以林、水、宅、田为主要元素的乡村居住、生活空间形态,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川西田园风光,同时承载着传统的川西农耕文明。
反观近几年林盘的发展历程,问题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日益突出的拆并现象和同质化发展。
受土地整理政策影响,许多林盘聚居点涉及村落整合与搬迁,本地村民就近进城务工,原居民点跟随迁移,导致林盘或被废弃或被拆除,村庄继而出现空心化;在建筑风格、外观等方面照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对现代科技与技术手段不加筛选,村民凭借自身喜好搭配建筑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居住模式,川西林盘原有的空间形态与意境遭到破坏,也使得乡村逐渐失去了原始的、自然的、本真的大地田园风光和文化底蕴;村落面貌与文化千差万别,很多林盘在发展中未能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实际,“对症下药”,导致本土文化缺失,丢掉自身特色。
2基于文化主题的修补原则与策略结合当地林盘优势资源条件,将文化植入途径总结为水碾文化、竹文化、林盘文化三大类,并参照现有产业及未来乡村发展趋势,将产业类型细分为创意型、博览型、教育型等5种类型,以打造文化氛围浓厚、景观类型丰富的林盘景观,为林盘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1]。
浅谈川西林盘改造——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

———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蔡佳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
本文先介绍老林盘改造中常见的问题,再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例,对其林盘改造的思路与建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川西传统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改造;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1-01作者简介:蔡佳欢(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承载着传统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老林盘的改造势必进行,成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升林盘存在的意义。
但是,部分老林盘在改造中存在多种问题,不但没有提升林盘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景观元素与本土文化。
1老林盘改造中存在的问题1.1外来元素的入侵从当前林盘改造的设计来看,其景观的构造主要是通过传统川西元素来体现。
在目前的林盘改造中,相关人员对传统川西元素的运用不够重视,反而引入外来元素,导致林盘改造缺少相应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造成林盘改造的不伦不类。
1.2传统元素的忽略就川西林盘而言,其主要是由宅、林、田构成,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且在整个林盘的规划中,每个区域都应该拥有其独有的传统景观元素,比如传统川西建筑元素、大田景观元素、沟渠湿地景观元素,但很多林盘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景观元素。
比如新建砖混建筑、钢构建筑,与林盘氛围格格不入。
1.3元素色彩设置的不合理在传统川西林盘中,色彩是相当沉静的,深灰色小青瓦搭配白墙或者灰墙,背景掩映川西林盘房前屋后种植的竹林翠色,林、田、宅的色彩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很好的体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景观特点。
但在部分林盘改造中,色彩的运用与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耐火钢材料景观小品,其锈红色与周围的颜色形成冲突,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林盘景观的和谐性。
川西林盘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西林盘景观格局 的生态规划策 略 , 对林盘 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川西林盘 的景观 主要 由 8种类 型的景观斑块 组成 , 分别
为农 田( N) , 道路 ( D) , 城 市 建设 用 地 ( J ) , 林地 ( G) , 林 盘 ( L ) , 河流 ( H) , 村镇用地 ( C ) 。其景观格局指数见表 1 。
生 态规 划 策略 。
【 关键 词】 川 西林盘 ; 景观格局 ; 地 理信息 系统 ; 生态规划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1
林 盘( L i n p a n ) 是具有文化象征 和使 用价 值 的集 生产 、 生 活 和景 观于一体 的 复合 型居住 模式 和 重要 的 乡村 景 观 J 。
持下, 结合 实地调研 , 运用景观生 态学的理论和 方法, 对成都 市第二 圈层 的林盘景观 格局进 行 了分析。结果
表明: 斑块数 目主要 以中小型表斑 块为主 , 在 面积上 , 以大型斑块 为主; 川 西林盘景观整体 上呈现林盘 斑块 的
破碎度 大 , 案观连通度 小, 斑块分散 , 分布 不均 匀, 林 盘斑块 结构 不合理 。针 对这 些 问题 , 提 出川西林盘 景观
农 田( N)
斑块平均面积 斑块类型面积 / k m 百分 r E / %
l 5 9 8 . 7 3 4 9 . 1
三个 圈层 : 第一 圈层 为成都市 中心城 区; 第二 圈层 包括龙 泉 , 郫县, 温江 , 双流 , 新都, 青 白江 ; 第三 圈层包括大 邑 , 新津 , 金
堂, 蒲江 , 都 江堰 , 彭州 , 崇州 , 邛崃 。本文研究范 围主要涉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7月下半月刊一、研究背景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
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
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
川西林盘它以其浓厚的地域性、艺术性与城市民居形成强烈对比,又以其古老性、历史价值与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对城市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川西林盘的旅游价值日显重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川西林盘,不仅能开发为旅游者观游览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开发成旅游者膳宿和游憩的地方。
(二)川西林盘现状及困境据统计,成都市川西林盘分布范围广(面积9482km2),现有大小川西林盘共14.11万个,川西林盘总面积67679.87公顷,川西林盘内居住人口449.03万人,占全市域总人口41.50%,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7.09%;川西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e c ul t u r e o l 、 L i n p a n t o i mp r o v e t h e l o c a l l i v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 Th i s p a p e r s e e k s r c o mbi n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e s t h e t i c ol ’ Li n p a n wi t h t h e
Ab s t r a c t :Lmp a n i s on e ol ’ t h e n l o s t s i g ni l i c a n t l o c a l r u r al c ul t u r a l l a n d s c a p e s i n t h e we s t of Si c h u a n . T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f Li n p a n me a n s
膳 项 I l : 家f l 然科 堪 金{ 编 5 1 3 7 8 2 7 7 及5 l 0 0 8 l 8 0 ) 、广 肯『 l 然培金( 编' k s 2 0 [ 2 0 1 0 0 0 9 5 4 3 ) ¥ 1 1 2 0 1 2 { P 眨- …l l l 大学人 史社会
科 ’ 年教 I h l i f t . 1 … 堪 金J H I 计资 助
c o n v e ni e n c e of t h e mo d e r n l i f e . I t a c h i e v e s o n e n e w Li np a n , v i a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of e fo r t s , l i k e p l a n n i n g l a n d s c a D e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c me t h o ds
t o pl a n a n d d e s i g n I 1 c Li n p a n f br Sa n b a x i a n g T o w n .Da yi Co un t y ,i n t h e we s t o l Ch e n g d u . a n d t r i e s t o e s t a bl i s h a mo d e t o c on s e r v e
i n S a n ba x i a n g n, “n . g u i d e d b y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e c ol o g y t h e o r y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t h e Li n p a n e l e me n t s . t o r e a l i z e a n e w r u r a l a r e a wi t h Li n p a n
T o pi c o f t h i s i s s u e: As i a n Cu l t ur a l L a n ds c a pe
川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盘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Th e Re s e a r c h o f L i n p a n Cu l t u r e L a n d s c a p e Co n s e r v a t i o n
哭 键 i - 1 : 景 林 ;林 盘 ; 乡村 景 观 要 素 ;景 观 , l 三 态 学 :舰 划 没 计 义 编 I j :I O ( X ) 一 6 6 6 4 1 2 0 1 l 1 — 0 0 2 5 — 0 5 I l I 嘲 分 类 :T U 0 8 6 收 稿 H期 :2 0 I 3 一 ( ) 9 — 3 0 ; 义 献标 . 码 : A 修【 H 1 口 期 :2 0 1 3 一 1 0 一 l 5
n o t on l y t h e p r e s e  ̄ wa t i o n o ft he l o c a l r u r a l ma r k . b u t a l s o t h e p r o mo t i o n of 、 t h e u n i q u e f e a t u r e t br t h e l o c a l d e ve l o p me n t . Th i s p a p e r s e e ks
州 代 J 活之 便 紧密结 . : 景观 生态学 “ 集聚M有离析”等删i 仑的指 导 ,发掘林 艇景观的 毖索挤』 6 特 . 燎 肛 习 古
朱 战强 / Z H U Z h a n — q i a n g
代¨ 1 同 的 术意境 ,从规划 、景l 脱昶 1 i 上 筑3 个层次探 泔了新 林船景观的仆建
薛
飞 / X U E F e i
摘 要:林蕊是川阿地 区具仃 蓖要价f l l [ 的 史化艇观,其传统 景观特色的 护 』 毋 f 究爻 乐符地 符 的保 j 传承,埘 j : 域 特包发腱也仃一定 的价值 选择 成郜I f 夫邑县f f 1 I 5 江镇 坝 乡地 区尝 试进仃新林盘 蹬观的姚则没汁研究 ,聚焦 r 将传统 乡f I f 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