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
郫县安德镇安龙村等3个新村示范点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郫县安德镇安龙村等3个新村示范点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创建日期:2013/5/21 信息来源:村镇处郫县安德镇安龙村、花园镇筒春村和三道堰镇青杠树村3个“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村示范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一)环境友好,彰显川西林盘独特韵味。
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思路,通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原有林盘生态景观的“田、水、林、路”等自然资源,按照小型化、组团化、生态化原则规划建设,疏密结合,以院落为中心,周边耕地自然散落,充分保护了林盘形态和环境的优美,体现了“聚散有度、隐露相间、通透连贯、曲径通幽”的川西林盘韵味。
安德镇安龙村示范点1号组团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院中林木掩映,道路曲径通幽,俨然一幅川西林盘画卷。
(二)文化自信,充分展示川西特色建筑风貌。
深入挖掘和充分体现川西民居建筑特点,市、县、镇以及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方协调配合,严控建筑风貌,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无论是外墙贴砖材质、涂料颜色的深浅、女儿墙的造型施工等,均经过反复试验、反复比较,直到达到满意的标准。
通过对穿斗结构、大组团套小院落等川西建筑和院落特色的塑造,3个新村示范点既保持了川西民居传统风貌和特色,同时又各具地域风格,特色风貌初步呈现。
花园镇筒春村1号组团以灰色小青砖、粉墙为主,通过菜单式多样化立面的塑造,融入大量木结构雕饰细部,营造出了一种粉墙黛瓦、朴素清新的新乡土建筑风格。
(三)城乡一体,实现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1+21”和“设施共享,弹性配置”的建设标准及要求,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全面提升新村住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尽可能让村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村示范点内道路、给排水、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委会、活动中心、幼儿园、民俗展览馆、村史展览馆、便民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建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示范点结合商业构建丰富的街道空间,区域内村道与沙西绿道相接,建设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应征意向表(自然人)注:联合设计团队所有自然人成员需分别填写此表。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Natural Persons)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应征意向表(法人、社会团体)注:联合设计团队所有法人成员需分别填写此表。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Legal Entities and Social Groups)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应征意向表(联合设计团队)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Joint Design Team)。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4•【字号】成办函[2008]233号•【施行日期】2008.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办函〔2008〕233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九月四日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的实施意见(市建委)按照中央关于“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保护好川西农居风貌的要求,根据《成都市川西林盘规划》,现就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主导,保护和科学利用我市林盘资源,展现独具特色的川西农居风貌,改善我市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实施目标(一)列入《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的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和2885个非居住生态林盘保护点等林盘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全市林盘生态屏障体系保持完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林盘形态构成的川西农居整体景观风貌得到保护和传承,川西农居林盘景观特色和生态人文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多样化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农民集中居住步伐加快,聚居林盘保护点内基础和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三、林盘分类保护方式(一)聚居林盘保护点保护。
全市共规划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预计将吸纳29万农村居民居住。
延续古蜀乡愁-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

1 ”林 盘 ” 的 由 来
“川西林盘 ”亦称 “林盘 ” ,蜀语也 ,乃 溪畔农舍 、竹树 盘绕之地 。1 6O0多年前东 晋常璩撰写 的 《华阳国志 》对 四川腹地成都平
原 的定义是
“水旱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 也” ..川人 自古蜀便在这 片都江堰滋润 的平坦 、
逸和朴素淡雅 的色彩 (图6) 布局采用因地制宜 、顺应地形地貌 靠 山面水 、错 落有致 的原则 ,I5妙地 、
使建筑掩映在青 山绿水竹丛 间,与环境 自然融 合 、林 盘聚落中 “一”字形 、
“L’’形 民 居 以 竹 林 、树 木 为
(花 溪 源
)位 于都江堰市 蒲 阳镇 西北 ,地处 龙门 山脉 延伸带 的丘陵 。
是
“5.12汶 川 埘
震”后原 址重建 的第一 个示范 点 ..新 建村庄保 持 了原来川 西民居 的风格 ,
依 山傍 水 、 灰 瓦 白 墙 、翠
环绕 .还 因地 制宜地建立 了折耳根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和 山村农家 乐旅游项 目 (图3~5)
扇形冲积 平原和周边起伏
的丘 陵上从容地 引水耕 田、修房 建院 、种竹栽 树 ,这里形成河 水环绕的 自然农耕村庄 ,成 都方言称为 “林盘 ” 这种散 布于水系密布 田
野 的绿 岛般 的古 蜀人居聚落在 中国是独一无二 的 ,其虽 由人作但 又宛 白天成 的特征体现 了古 蜀文 明 “道 法自然” ‘‘天 人 合 一 ,’的 朴 素 、
整 治 、改 造 河 道 , 形 成 特 色 林
盘景 观c在 乡居规 划设计 中 ,对 以木质穿斗结 构 、小青瓦坡屋 顶 、
三合或 L形 布局 为特征的传统 川西民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作者:敬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7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川西农村独有的村落形式——川西林盘,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为研究范围,对川西林盘内涵等进行阐述,分析了川西林盘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通过对温江区永宁镇张家院子林盘整治规划设计案例中,提出了林盘整治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从建筑景观、配套设施、整体布局规划等几个规划重点进行总结,为成都地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整治提供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研究背景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
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
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
川西林盘——精选推荐

川西林盘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符合⾏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今已有⼏千年历史。
它⼴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宅、⽥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性的川西⽥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种⽂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明的结晶。
这⼀⽣产⽣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式和居住⽣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态环境的重要⾓⾊。
川西林盘的⽣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进城市、让城市融⼊森林”,这⼰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构筑景观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袤的乡村农⽥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植物、动物和谐共⽣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体化的森林⽣态⽹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成都林盘景区标准

成都林盘景区标准
标题:成都林盘景区标准规范
一、前言
成都林盘,作为四川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林盘景区标准。
二、总体要求
1. 林盘景区应保持其原始的自然生态特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
2. 景区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
3.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具体规定
1. 自然环境:林盘景区应有丰富的植被覆盖,空气质量优良,水体清洁无污染。
2. 设施设备:景区内应设有足够的休息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并保证其清洁卫生;标识系统清晰明了,方便游客游览。
3. 服务管理:景区应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确保游客的安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游客的权益。
4. 文化活动:景区应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讲座等,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评估与监督
为了确保林盘景区的标准得到执行,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估内容包括景区的环境质量、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景区,我们将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跟踪检查。
五、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这套林盘景区标准,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有趣的旅游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优质的成都林盘景区!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川西林盘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区,地处高山峡谷之中,风景秀丽。
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合理开发该地区的生态资源,我们制定了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一、规划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提升旅游体验:通过改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3.促进经济发展: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内容1.生态保护区划:将整个川西林盘划分为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可持续利用区。
核心生态保护区不对外开放,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环境;生态恢复区通过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区合理开发,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
2.旅游设施建设:在合适的地点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同时,在各景点设置观景台、游览线路,方便游客观赏风景。
3.旅游项目丰富:开展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如徒步、露营、溯溪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感。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川西林盘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传承:川西林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规划中将充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资源,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内涵。
三、实施方案1.成立专门的规划指导小组,由相关专家组成,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和时间表。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3.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4.合理安排投资,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5.建立相关监督机构,对川西林盘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监督,确保按照规划方案进行。
四、预期效果1.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专门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2.提升旅游体验:游客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川西林盘旅游。
3.经济发展: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4.文化传承:本地的民俗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第二批(2011—2013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
(共38个)
龙泉驿区(1个)
山泉镇枫树林林盘
青白江区(4个)
城厢镇小碾子林盘
清泉镇谷家大院林盘
福洪镇黄家院子林盘
姚渡镇胡家河坝林盘
新都区(2个)
新繁镇王家大院林盘
军屯镇白家碾院子林盘
都江堰市(6个)
安龙镇吴家院子林盘
柳街镇黄家院子林盘
柳街镇黎家院子林盘
柳街镇叶家院子林盘
崇义镇曾家院子林盘
崇义镇刘家院子林盘
彭州市(1个)
葛仙山镇熙玉林盘
邛崃市(2个)
大同乡川洞山林盘
临邛镇中国酒村林盘群(一期)
崇州市(2个)
羊马镇伏虎村黄家碾林盘
桤泉镇余花龙门林盘群(二期)
金堂县(3个)
三溪镇荷塘明月林盘
云合镇伍家大院林盘
竹篙镇唐家湾林盘
双流县(2个)
黄龙溪镇唐家烧坊和杨家院子林盘
永安镇白果村徐家中坝(双堰塘)林盘郫县(5个)
安德镇安龙村林盘群
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林盘群
花园镇筒春村林盘群
唐昌镇青春村王家院子林盘
唐昌镇先锋村周家院子林盘
大邑县(4个)
三岔镇梅花社区陈烧坊林盘
韩场镇韩延村鲜林盘
韩场镇韩延村刘墩子林盘
韩场镇正福社区郑林盘
蒲江县(3个)
寿安镇庙乐村凉水井林盘
大兴镇米锅新村林盘
西来镇铁牛村临溪渔乡林盘
新津县(3个)
五津镇临江村张大公馆林盘
永商镇七星村余林盘(二期)
花源镇共和村黄林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