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
雪梅的解释注释古诗

雪梅的解释注释古诗
《雪梅》这首诗的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有争议)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雪梅二首》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二首》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其二: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
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
多姿,生气蓬勃。
创作背景:这首两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
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
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赏析: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
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
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统编版小学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雪梅》知识导学+同步练习+图片详解

古代诗歌图片小学语文古诗《雪梅》知识导学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1.卢梅坡,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
5.阁,同“搁”放下。
6.一段香:一片香。
7.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作者简介卢梅坡,南宋诗人,“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诗风平易。
宋陈著《本堂集》录其诗一首,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录其诗一首,元蒋正子《山房随笔》录其诗两首,《宋诗纪事》从《后村千家诗》录其诗两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二首。
《全宋词》录其词《鹊桥仙》等四首。
赏析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专家解读宋代卢梅坡的这首《雪梅》,是咏物说理诗中的一篇精品。
尤其是对梅花的评语,可谓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
这首诗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妖分白,汛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一]《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首诗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
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评章”即评价。
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汛没有梅花的香味。
“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
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思泉语文乐乐课堂雪梅

思泉语文乐乐课堂雪梅雪梅卢钺〔宋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卢梅坡,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
这里只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此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
“三分”形容差得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雪梅》诗歌赏析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古诗简介
雪梅,指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
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注释
1、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鉴赏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卢梅坡《雪梅》原文与赏析

卢梅坡《雪梅》原文与赏析雪梅〔宋〕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阁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②降(xiáng),服输。
③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鉴赏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
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
“未肯降”即不肯认输。
“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
“骚人”,即诗人:“搁”,放下:“平章”,评论。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古诗词】雪梅古诗的诗意和道理

【古诗词】雪梅古诗的诗意和道理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
雪梅古诗的诗意是阐述了梅、雪、
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
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
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这首诗说明了每个事物都是有不足之处的。
雪梅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
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次句写诗人在两
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
香味。
“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雪梅的意思

古诗雪梅的意思《雪梅》是唐代名家王之涣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雪梅的形态和动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深思。
这首诗寓意深远,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使作品充满诗意和情感。
下面将对《雪梅》的意思进行详细阐述。
《雪梅》是一首以描绘雪梅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诗歌开篇即以“雪铺梅花作底红”为开首,将白雪与红梅相融合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形容了一片铺满纯洁雪花的梅花枝头,给人以清新而美丽的感觉。
同时也从形象上反映了冬季寒冷的气象,以及梅花在这个季节绽放的坚韧和顽强。
诗中又提到“雪魂萦回”、“寒谷清音生咏才”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雪梅美景的情感与思考。
雪魂萦回意味着诗人内心对于这一美景的深深触动,也展现了他对雪梅的心灵共鸣。
而寒谷清音生咏才则展现出诗人借雪梅之景来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作才华。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梅花远离人群的寂寞景象,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思索与哲学意味。
他以“见人多处似有情”、“取次花丛懒回顾”等语句揭示了梅花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的存在状态。
梅花的孤傲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也可理解为他对于人生与生命的思索。
在《雪梅》的结尾部分,诗人以“隔墙花影袭帘钩”、“宿雪未销梅先发”等诗句,将梅花的背后与雪花的存在联系起来,呈现出一种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宿雪未销,而梅花却已先发,诗人从这一景象中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总的来说,《雪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生命哲学的思考与领悟。
通过描绘雪梅的美景,诗人赞叹雪梅的纯洁、顽强和独特,寄托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思考。
同时,诗人也透过雪梅,思考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延续。
这首诗意蕴深远,充满了哲理与诗意,是对自然之美的讴歌和对生命的思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梅
作者:卢梅坡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2年第3期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日,雪却输梅一段香。
(选自《唐诗选》)
卢梅坡是南宋诗人。
《雪梅》是诗人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在比较中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同特色,并作出了中肯评价。
虽然遣词平实如话,却胜在富含哲理意蕴,为此类型诗歌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有两大特色,一是情趣,二是理趣。
白雪和梅花都是冬天的象征,也是报春的使者,诗人巧妙地把两者拟人化,正面交锋,毫不相让,梅花在冬末春初适时开放,暗香浮动,不畏
严寒,预示着春天很快就要到来;而白雪纷纷扬扬,覆盖大地,所谓“瑞雪兆丰年”,也意味
着春天在不远处等着。
一“争”一“降”,赋予了雪与梅神态和动感,饶有趣味。
诗人化身为
一个裁判,认为双方各有道理,难以权衡,以至于这篇评判文章迟迟不能下笔,只得枯坐案头,一再思量。
一动一静之间,好似一出热闹的情景剧,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
如果说前两
联妙在构思精巧的话,后两联就胜在理趣盎然。
诗人没有直白地点出谁高谁低,却剑走偏锋,
借无法评价高低来互村对方的优势,最终得出结论:梅花须逊礼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
输给梅花一段扑鼻清香。
这两句看似信口咏来,其实遣词用意大有讲究。
一个“逊”,一个“输”,恰到好处地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三分”和“一段”这两个数量词彰显了色彩
和感觉给人的冲击力,“白”和“香”点明了二者的特点,色香各异,不可等量观之,真正表
达了诗人态度的是“须”和“却”这两个字,字面上看是放大了各自的弱点,实质上突出了雪
的洁白和梅的馨香,满纸都是溢美之意。
这首诗也告诉后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
我们不要片面地去看问题,而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雪和梅,本就是缺一不可的冬日美景,一起预示着春日的开始。
雪落梅开,踏雪寻梅,共同构成了人生的一大乐事。
读完全诗,静赏
白雪,轻嗅梅香,感悟事理,如此良辰美景,真不知今夕何年了。
——陈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