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0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上海200050 定西路1295 号1295 Ding-xi Road, Shanghai, 200050, China
关于下达2010年度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的通知
根据“客观公正、平等竞争、择优支持”的评审原则,经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评议、评审,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决定对【非晶晶化法制备稀土铝酸盐基透明陶瓷】等12份申请项目予以资助(见附件)。
资助期限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资助经费为10万元/项。
请项目负责人严格组织项目实施,并按要求准时提交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保证项目按节点目标完成。
年7月5日
附件:
2010年度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名单(见下页)
中国上海200050 定西路1295 号1295 Ding-xi Road, Shanghai, 200050, China
附件:
2010年度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名单
7月5日。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毕业证书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毕业证书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毕业证书是中科院系统内的一种证书,用于证明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和学历水平。
该证书通常由研究所的机关盖章颁发,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成绩和毕业日期等。
证书的正文通常会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院系、专业和班级等。
2. 学习经历和成果,包括在校期间的学习科目、考试成绩和各项荣誉等。
3. 毕业日期和就业方向,通常要求学生在毕业后按规定时间内报到就业,并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证书的封面和封底通常包括研究所的标志、名称、时间和地点等信息,以示研究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毕业证书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
和影响力,因其过硬的教学质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备受认可。
同时,该证书也是学生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证明,是求职、升学和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国际领先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国际领先编者按:与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相比,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略显冷清,但国内无机非金属研究所中依旧不乏佼佼者。
首屈一指的无疑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该所是一个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不但研发能力一流,而且将产品研发和应用相结合,是将研发产业化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
实验室方面,该所拥有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人工晶体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信息情报中心等9个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研究人员方面,该所目前拥有职工691人,科研技术人员49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严东生、郭景坤),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严东生、丁传贤、江东亮),其中严东生为两院院士。
研究成果方面,该所可谓硕果累累:历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937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387项,其中国家发明奖2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
历年来申报专利1451项,批准专利625项。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无机非金属方面不但研发能力出色,更为重要的是该所在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进行产业化方面结合得非常好。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老师指出。
据悉,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国内大企业共建6个联合研发中心,与地方政府新建7个创新平台;实现16项技术转移;正在进行54个联合研发项目;向地方政府派出科技副职2名,科技特派员10名。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一所位于上海的重点研究机构,专注于硅酸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自成立以来,该研究所致力于推动硅酸盐材料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广泛涵盖了陶瓷材料、建筑材料、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陶瓷材料方面,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和开发新型陶瓷材料,不断提高陶瓷材料的性能和品质。
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陶瓷材料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还致力于开发具有新颖功能的陶瓷材料,例如高温超导陶瓷材料、致密陶瓷材料等,在能源、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建筑材料方面,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致力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他们通过改良传统建筑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设计,降低建筑材料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发新型的建筑材料,例如无机胶凝材料、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等,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温性和抗震性能,并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还在功能材料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工作。
他们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例如催化材料、光学材料、电子材料等。
通过对这些功能材料的研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希望能够解决现有材料在能源转换、环境保护、信息存储等方面的挑战,同时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他们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由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专业知识。
研究所还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技术支持。
同时,研究所积极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硅酸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为中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将以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指导,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开展前沿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_Al_2O_3陶瓷的研究简介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β″2Al2O3陶瓷的研究简介Ξ林祖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200050)摘 要: 简介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多年来对β″2Al2O3陶瓷的研究结果。
内容包括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两部分。
前者涉及原料和稳定剂选择,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控制以及烧结工艺等。
后者包括β″2Al2O3陶瓷的吸水性和表面性质以及稀土离子交换的研究。
关键词: β″2氧化铝陶瓷;钠离子导体;制备工艺中图分类号: TQ1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731(2004)01201302021 引 言Beta2Al2O3是一大类铝酸盐的总称,它的通式为M2O・x Al2O3,M可为碱金属离子以及Tl+、G a+、H3O+、NH4+等一系列阳离子。
其中以Na2Beta2Al2O3最具实际意义。
Beta2Al2O3一词如无特殊说明,一般指Na2Beta2Al2O3。
Beta2Al2O3是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其中的Na2O含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随着通式中x的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结构:β2 Al2O3和β″2Al2O3,理论式分别为Na2O・11Al2O3和Na2O・5. 33Al2O3。
由于结构上的原因,β″2Al2O3比β2Al2O3有更高的钠离子电导率[1]。
β″2Al2O3在300℃的电导率可达2×10-1~3×10-1S・cm-1,在能源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如高能蓄电池、钠热机等。
多年来上海硅酸盐所对β″2Al2O3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2 β″2Al2O3稳定剂的选择[2]β″2Al2O3一般需添加少量添加剂使其稳定。
由于国际上一般以Li2O或MgO作为添加剂,为了比较,研究了二者对β″2 Al2O3陶瓷的β″2Al2O3相的形成、显微结构以及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明,与MgO相比,Li2O更有利于β″2Al2O3相的形成,因而添加Li2O的β″2Al2O3陶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也较易促进晶粒生长,形成大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CIGS
Mo 0.5-1 Glaµsms, Metal Foil, Plastics
实验室层面上的CIGS在主流薄膜太阳电池中效率最高!
2、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CIGS )
…关键问题是CIGS的低成本制造…
Chemistry World
First sales for 'world's cheapest solar
➢ 实现了甲烷、酒精燃料中的小功率放 电
➢ 国内首家实现大功率平板型中温 SOFC发电
➢ 2kW级中温SOFC已经通过了科技部 的验收,是目前我国研制的最大供率 的SOFC
➢ 大面积阳极支撑复合膜实现小批量生 产,进一步缩短了我国与世界水平的 差距
国家“十五”863重点支持项目 “十一五”863目标导向性立项支持
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研究进展
利用我所研制的纳米晶二氧化钛溶胶,成功开发出可丝网印刷的纳米 晶二氧化钛Paste,其成本只有商业化产品的1/15
TiO2 Sol
TiO2 Paste
公司 Dyesol (澳大利亚) Solaronix (瑞士)
自制
Price: RMB /1kg ¥52,650 ¥ 81,795 ¥3,521
3、CIGS薄膜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是目前国际上的竞争焦点!
2、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CIGS )
研究进展
发明了液相法制备CIGS新技术:计量比可 控、退火温度低、工艺简单、低成本、易 规模化。
柔性太阳电池开路电压565mV,短路电流 31.92mA/cm2,能量转换效率达 11.59 %
Cu+ In3+ Ga3+ Sen2-
cells'
‘Efficient CIGS solar cells have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简介

17、介孔纳米催化剂 、
应用: 应用:汽车尾气处理 特点: 特点: 1、成本低:以每升载体计算,贵金属用量约300-500元,低于目前达到 欧Ⅲ标准40%所需贵金属1100元成本; 2、老化性能衰减率低:经80000公里行车试验,性能衰减率<5%; 3、比表面高,分散性能好,涂覆容易,附着力强:催化剂粉体经500oC 煅烧后比表面积高于100 m2/g,介孔孔径20~30nm;孔容量大于 0.2cm3/g;经过900oC老化处理后比表面积仍保持35m2/g以上,平均 晶粒尺寸小于20nm。 4、性能指标:装车工况排放满足欧Ⅳ排放要求 合作模式:技术入股、技术转让 合作模式 投资规模:500万元 投资规模
10、热释电陶瓷材料 、
应用:红外探测器用于工业设备检测和监控、疾病早期诊断与医疗监控、 消防和海上救援用头盔夜视仪、高速公路和银行夜间安全监视、森林火 灾预警、仓库和重要物资的夜间监控与保卫、执法辑毒和生活小区防范 等领域。
特点:热释电材料是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敏感元材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已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释电陶瓷材料产品,曾向国内有 关用户批量提供热释电陶瓷材料,有关器件水平达到或超过日本同类产 品的水平。 合作模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投资规模:2000万元
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发动机 军用发动机 冶金工业 核工业振动监测 各种仪器、 各种仪器、旋转设备振动 检测和故障监测 汽车工业状态监测 各种振动测振仪 各种仪器、 各种仪器、旋转设备振动 检测和故障监测 汽车工业状态监测 各种振动测振仪 舰艇发动机振动测试 航空航天
高温压电加速度计
常温压电加速度计
-20℃~120℃ ℃ ℃
光纤连接器用套筒
光纤连接器用插芯 阀,泵,密封件 无磁工具
上海硅酸盐所锂空气二次电池实用化研究获系列进展

上海硅酸盐所锂空气二次电池实用化研究获系列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锂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由于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如电极和电解质的稳定性、寿命问题等,致使其实用化进程受到一定的阻碍。
为此,上海硅酸盐所开展了锂空气电池实用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上海硅酸盐所团队在电极材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一种新型碳纳米管复合氧化物设计了高性能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极。
该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能够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电极的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了优化,通过表面修饰和掺杂等手段实现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锂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电解质方面,上海硅酸盐所团队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新型电解质体系,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电解质的分解和电极材料的腐蚀,提高了锂空气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同时,研究团队还通过调控电解质的成分和浓度,实现了锂空气电池温度范围和充放电性能的优化,为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最后,在系统集成和电池性能测试方面,上海硅酸盐所团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锂空气电池结构,实现了电极和电解质的有效匹配和组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同时,研究团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电池测试系统,对电池的放电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评估,验证了其实用化性能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上海硅酸盐所的锂空气电池实用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该领域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锂空气电池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问题,推动其实用化进程,助力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列出本次申报的附件目录(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A4复印件)
导师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科研道德、业务能力等):
签名:
年 月 日
所在部门推荐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工程应用性研究进展排名申报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政治
面貌
入学
时间
攻读学位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个人源自简历起止年月
学 习 和 工 作 单 位
获何专业、何种学位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专利情况(名称、全部作者、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影响因子等)
在工程应用性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工程应用性研究经历、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科研成果、所获专利、科技奖励、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