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胡适【教学设想】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精彩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
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词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入主题二、了解作者由学生介绍胡适及其母亲的资料,教师再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ěn g )摹画(mó) 眼翳(yì) 侮辱(wǚ)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
”的形式进行概括,并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四、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寄语: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 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 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 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 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检查预习:1.熟读课文2.给加粗字注音眼翳病绰号侮辱气量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庶出3.标明段落序号, 理清文章结构4.了解作者胡适(1891~1962), 现代作家、学者, 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 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 一直守了23年, 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 她含辛茹苦, 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她忍受一切, 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 也要供胡适读书, 她处处为儿子设想, 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 她历尽寡居的艰辛, 离开了人世。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感悟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2.找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试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 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 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 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二)探究质疑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三)赏读品析1.品味亮点词语(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 只学会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人教版 八下语文 第二课 我的母亲 字词

第二课《我的母亲》
〘读一读,写一写〙
眼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易错:罪:处罚。
气量li àng]:指容忍谦让的限度;气量大的人。
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这个人很有气量,从不计较。
质问:责问。
管束s h ù: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宽恕(shù)——易错:怒:宽容饶恕。
广漠:广大空旷(kuàng)。
文绉zhōu 绉——z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范围﹥ 〘阅读提示词语〙启迪:开导;启发。
〘课文词语〙
1、面红耳热: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2、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
〖轻佻(tiāo ):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
〗
3、调度:①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②指做调度工作的人。
4、下流:①下流。
②旧时比喻卑下的地位。
③卑鄙龌w ò龊chu ò。
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5、待人接物:跟人相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同步测试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同步检测题及答案解析一、字词书写1.汉字积累。
归省.(_____)欺侮.(_____)dài慢(_____)撺掇..(_____)wǎn转(_____)凫.水(_____)朦胧..(_____)屹.立(_____)家眷.(_____)皎.洁(_____)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____)(2)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______)(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_____)(4)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
(______)二、选择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桕.树(jiù)凫.水(fú)蕴.藻(yùn)不惮.(dàn)B.怠.慢(dài)潺.潺(chán)行.辈(xíng)家眷.(juàn)C.旺相.(xiàng)弥.散(mí) 纠.葛(jiū)撺.掇(chuān)D.归省.(shěng)喝.采(hè)舟楫.(jí)漂渺.(miǎo)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宛转愉快自失消失B.宛转悠扬沉静自失弥散C.悠扬宛转沉静自失消失D.宛转悠扬愉快自失弥散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永久的悔》同步练习 语文版

永久的悔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
立锥zhuī唾手tuî俩liǎ伶仃língdīng 赖以lài 简陋lîu倾注qīng 缩回suō够呛qiàng 面糕gāo 懵懂měng 轮廓kuî2.多音字┏ jǐ济南┏ yān 咽喉┏sāng奔丧济┫咽┫ yàn下咽丧┫┗ jì救济┗ yè呜咽┗sàng丧失3.词语解释【望九】接近九十。
望:(年龄)接近。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背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雄心壮志】远大的抱负,豪壮的理想。
【誓愿】表示决心时许下的心愿。
【有所恃而不恐】有所依赖而不害怕。
4.下列词语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望九:接近十九。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B.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在别人的篱笆下过日子,说明生活贫困。
C.迎养:接(某人)到家里来赡养。
盈眶:充满了眼眶。
D.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背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5.按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通过作者回忆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诗《___________》,这首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季羡林,山东清平人,生于一九一一年。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课

写了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表现出了宽 容忍让、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又写了母亲 “受辱”非常生气,表现了母亲“很有刚气” 的性格特点。总之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她的 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终身受益。 4.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几段?既是写母亲,为 什么还写自己童年的性格特点?为什么还要写 母亲和家人的相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5—8段,主要是写母亲。 从题目看,这是重点,但作者却用了前三个段 落写了自己童年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深刻 印象的几件事。九年的儿童生活只学得了“读
版权所有-
梳理文章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第二部分(5——12)记叙母亲。 第一层(5——7)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层(8——11)母亲对家庭的影响。 第三层(12)母亲对她自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和我对 母亲的怀念。
版权所有-
书和写字两件事”,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但读书和写字之外“究竟给了我 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 慈母。”交代了这些内容后,作者笔锋一转, 但又水到渠成的将“母亲”推向了文章中心。 当然,写母亲时还提到了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此一笔不仅写出 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 亲对我的身教。 5.对母亲的教子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请同学自己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所有-
检查预习: 野蛮(man) 文绉绉(zhou) 眼翳(yi) 掷(zhi) 笙(sheng) 宽恕(shu)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下流:本文指卑劣、不道德。 质问:责问;询问。本文是责问的意思。 轻薄:语言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参考答案语文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参考答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自主性探究〕1.略2.略3.①无礼、不恭顺②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③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作者认为所受的特殊待遇不是一种善意的尊重,而是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④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4鲁迅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5.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第一部分(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6.四件事①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③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开放性作业〕1.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2.略3.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的爱国心声,蕴含着热切的爱国之情4.文章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
“启发”略5.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麻木的中国人6.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7.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8.对同胞的麻木的讽刺9.略〔拓展性学习〕1.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喻成雕塑,突出“我”的窘迫;接着用一个动词“埋”,生动形象地将“我”羞愧至极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2.一是这段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二是交代“我”的贫困,为后面写“我”成为贫困生作铺垫;三是这段报名经历也折射出了老师对贫困生的关爱。
3.示例:虽然生活困窘,可我的内心十分安静。
4.一开始很自卑,后来不再顾影自怜,而是坦然面对,并把贫困生视为一生最高的荣誉,从中汲取动力,自强不息。
是班主任的谈心和鼓励触动了“我”,使“我”调整了心态。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9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 情突出了母亲的什么品性?(1.横 线勾画、 2.准确概括)
发现问题,勇于探究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 的情形?
细读几句,体味情感 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体现作者 对母亲情感的语句,深情朗读并 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周记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 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 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 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 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 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 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 们想拥抱的温暖。 请以 “我的母亲(父亲)”为题,写 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发现问题,勇于探究
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而 前 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 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发现一段,学写一段
总写一句,细叙写情节。
经典 重温
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 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母爱是清凉的 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 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 情。 我们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而母亲 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在 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 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当我们日渐长大,母亲 却已日趋苍老,这一切,缓慢却不可逆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一、字音字形文绉.绉(zhōu)穈.先生(méi)嬉.戏(xī)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mó(摹)画眼翳.(yì)wǔ(侮)辱 c.huò(绰)号二、重要词语1.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3.气量:①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②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4.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5.广漠:广大空旷。
6.宽恕:宽容饶恕。
三、作者介绍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
他早年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其《文学改良刍议》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
其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请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点拨: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
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
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
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用词却极注意分寸,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句子加以体会。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点拨:(1)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2)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野蛮.(mán)宽恕.(shù)绰.号(chuò)B.文绉.绉(zōu)嬉.戏(xī)侮.辱(wǔ)C.笙.歌(shēng)廿.一夜(niàn)眼翳.病(yì)D.投掷.(zhì)庶.祖母(shù)摹.画(mó)2.选择词语填空。
管束管教惩罚责罚仁慈慈爱(1)我母亲______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______了一顿。
(3)我母亲待人最______,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我小时候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
(3)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4)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
4.课文结尾胡适以“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来表达自己的真切情感,请你以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亲人或师友的感激之情。
5.“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6.母爱是一种深度,是一种无条件的给予,是一种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
请根据你的学习积累,写出两句反映母爱的诗句或名言。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7.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为什么“不许我哭出声音来”?9.体会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10.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
失眠的海朱成玉母亲有失眠的毛病,用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
A这个毛病就像一只恶魔的手,招摇肆虐在母亲睡梦的边缘,让母亲的每个夜晚,都变得惴惴不安。
看着母亲日渐老去,我的心痛亦是无法言说。
我开始搜罗各种治疗失眠的偏方。
今天打电话告诉她,要多吃小米粥,明天打电话告诉她,在粥里放些大枣……母亲应着,按我的偏方去做了,依然不见效果。
那天早晨,我在母亲的枕头边上看到了一个盘子,里面装了一些细细的葱丝,我问母亲那是做什么用的,母亲说,难道你忘了吗?你和我说过的,这是治疗失眠的偏方啊。
母亲说,好像还挺好使的,最近几天睡得挺香。
我猛然记起,有一次我和母亲说过这样的话。
可是我明明记得,我说的是姜丝而不是葱丝。
母亲听错了,可是她却那么相信她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讨得的偏方,一定可以治疗她的毛病。
母亲这些年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大哥喝醉酒打伤人,吃了官司,赔了人家很多钱;二哥离婚,人也下岗了,在她那里住着,靠出苦力维持生计。
母亲每天天刚刚亮就要起来给他做饭,她还一直惦记着给二哥再张罗一个媳妇,四处托人保媒;姐姐家刚刚出生的宝宝生了很奇怪的病症,医生们用了各种办法也无济于事,刚来这个世界短短几天便撒手而去;我常常在外办案,更是让母亲放心不下,一颗心常常悬在嗓子眼儿上……我们成了母亲心中纠缠不断地结,令母亲在每个夜里辗转反侧。
所有的这一切,使母亲得了这样一个毛病,夜夜失眠。
因为睡眠不足,母亲在白天的时候,常常坐在那里就耷拉着脑袋睡着了。
我们看着电视,回头看母亲已经鼾声四起了。
开始我们还会拿母亲开着玩笑,母亲也常常在我们的笑声里醒过来。
一边笑着一边责骂自己:怎么又睡着了,都成了大觉包啦!母亲越来越瘦弱,极度缺乏的睡眠抽走了她的健康。
那以后,我们再也不忍心唤醒坐着睡着了的母亲。
如果这些只言片语可以穿起过往,我愿意,把自己揉碎,变成一个凛冽的词、一个停顿的逗点、一个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
可是,一个急刹车的句号,忽然断了我所有的念想——母亲,因为常常失眠导致了脑溢血,住进了医院。
在病床上整整昏迷了十多天。
我们一边呼唤着母亲,一边在心里惦念着:这样也好,母亲,您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的觉了。
那些天的梦里,总是梦见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
总是忍不住啜泣,而自己亦常常被自己的哭泣惊醒。
醒来后,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确定了母亲不曾离去,便有一种破涕为笑的冲动,B但是伤感的心,一时半会儿缓不过劲儿来,身子依然颤抖着,像夏日夜里被风鞭打的凤尾竹。
母亲被唤醒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泪水。
那种表达不出的爱和长年埋在心里的对母亲的依赖,原来是经不住一丁点儿分离的风吹草动啊。
从小到大,我们在睡觉时一个轻微的咳嗽,一次简单的翻身,都会引起母亲的注意,冬天会不时地给我们掖着被子,夏天会拿着蒲扇,不停地为我们驱赶蚊虫。
我们放心地做着我们的美梦,不担心中途被打断,我们的睡眠总是最舒适的,因为母亲是我们那些美梦的守护者。
而母亲呢,一辈子很少睡过踏实安稳的觉。
母亲的心,是最浩瀚的海。
大海无法入眠,因为她的心里装了太多的牵挂。
如果可以,请让大海安心地睡一觉吧!(摘自《羊城晚报》)11.整体感知文章,说说母亲彻夜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12.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自选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A、B句做批注。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4.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交流】15.学完《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之后,班级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1)【组织编排】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段开场白。
(2)【美文共赏】请你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母爱的精品美文,并写50字左右的推荐词。
【体验中考】16.(2011·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
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
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研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中国人的母亲节。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参考答案:1. 解析:B项中的“绉”应读“zhōu”。
答案:B2. 答案:(1)管束(2)责罚(3)仁慈3. 参考答案:(1)在句中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2)句中指完美无瑕,没有缺点。
(3)句中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4)句中指游荡无赖之徒。
4. 解析:依照这句话中假设排比的句式来仿写,要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如果我树立了进取的信心,如果我有坚韧的品行,如果我能初悟时光的宝贵——我都要感谢我的王老师。
5. 答案:《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6. 参考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