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博藏宋代银铤

合集下载

北宋银铤考

北宋银铤考

北宋银铤考宋代白银货币的使用比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其货币性增加,使用数量加大,国内政府的税收、开支,民间的宝藏和大额支付,国际贸易交往等都广泛使用了白银。

那么,宋代的白银货币在形态、文字、制作等诸方面有何特点,目前尚缺乏较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段白银使用的探索,不但应包括北宋、南宋,还应包括在我国历史上与之同时期的、并较多地使用白银的金代。

本文是就北宋时期的银铤加以考察。

白银货币属称量货币,历来多为民间分散制作,缺少统一的规范。

故而关于北宋银铤今天难以找到那时制作的规范标准,也难以找到那时民间分散制作的文字记录。

所以利用文献记录考察北宋银锭几乎没有可能,只能收集其时的实物,通过实物整理、归纳,以分析出北宋银铤的诸项特征。

因此,银铤实物的收集即成为考察的基础。

北宋银铤相对于南宋银铤、金代银铤而言,发现数量很少,所以对北宋时期银铤的研究第一步必须首先收集历年发表、公布的银铤的出土、发现消息,从这些材料中甄别出哪些是北宋时期的银铤,依据考订出的北宋银铤才能归纳了解北宋银铤的形态特点,依据考订出的北宋银铤上的铭文等才能归纳了解北宋银铤的其他信息。

一、北宋银铤的出土发现和考订1.福州同天节银铤1958年春季,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毛布力格村附近出土了五件银铤,①出土这批银铤的地点是在毛布力格村旁的山坡上,可能是一处窖藏。

这五件银铤皆刻有文字。

此枚银铤正面刻有“福州进奉同天节银伍拾两”。

宋代将皇帝生日定为节日,各冠以不同的节庆名称,同天节为北宋神宗的圣节。

此类节日,皇亲、百官都要上寿,“文武群臣、方镇州军皆有贡礼”。

“神宗以熙宁元年四月十日为同天节”,②宋神宗公元1068-1085年在位,此银铤是此期间福州地方官祝寿用的贡礼,其制作必然是北宋。

2.杭州都税院郊?银银铤此铤亦出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毛布力格村附近,③正面刻有“杭州都税院买发转运衙大观元年郊?银壹阡两,每挺伍拾两,专秤魏中应等,监,匠”。

北宋银铤考

北宋银铤考

北宋银铤考宋代白银货币的使用比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其货币性增加,使用数量加大,国内政府的税收、开支,民间的宝藏和大额支付,国际贸易交往等都广泛使用了白银。

那么,宋代的白银货币在形态、文字、制作等诸方面有何特点,目前尚缺乏较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段白银使用的探索,不但应包括北宋、南宋,还应包括在我国历史上与之同时期的、并较多地使用白银的金代。

本文是就北宋时期的银铤加以考察。

白银货币属称量货币,历来多为民间分散制作,缺少统一的规范。

故而关于北宋银铤今天难以找到那时制作的规范标准,也难以找到那时民间分散制作的文字记录。

所以利用文献记录考察北宋银锭几乎没有可能,只能收集其时的实物,通过实物整理、归纳,以分析出北宋银铤的诸项特征。

因此,银铤实物的收集即成为考察的基础。

北宋银铤相对于南宋银铤、金代银铤而言,发现数量很少,所以对北宋时期银铤的研究第一步必须首先收集历年发表、公布的银铤的出土、发现消息,从这些材料中甄别出哪些是北宋时期的银铤,依据考订出的北宋银铤才能归纳了解北宋银铤的形态特点,依据考订出的北宋银铤上的铭文等才能归纳了解北宋银铤的其他信息。

一、北宋银铤的出土发现和考订1.福州同天节银铤1958年春季,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毛布力格村附近出土了五件银铤,①出土这批银铤的地点是在毛布力格村旁的山坡上,可能是一处窖藏。

这五件银铤皆刻有文字。

此枚银铤正面刻有“福州进奉同天节银伍拾两”。

宋代将皇帝生日定为节日,各冠以不同的节庆名称,同天节为北宋神宗的圣节。

此类节日,皇亲、百官都要上寿,“文武群臣、方镇州军皆有贡礼”。

“神宗以熙宁元年四月十日为同天节”,②宋神宗公元1068-1085年在位,此银铤是此期间福州地方官祝寿用的贡礼,其制作必然是北宋。

2.杭州都税院郊?银银铤此铤亦出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毛布力格村附近,③正面刻有“杭州都税院买发转运衙大观元年郊?银壹阡两,每挺伍拾两,专秤魏中应等,监,匠”。

一、辽金元时期的金银器

一、辽金元时期的金银器

一、内蒙古地区辽金元时期的金银器辽金元时期,先后有契丹、女真、蒙古族在内蒙古地区活动、建立国家。

特别是公元916至1125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王朝,其政治中心和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内蒙古地区,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辽文化,使草原文化发展到及至。

这个时期北方草原地区金银器的发展也走到了繁荣和鼎盛时期。

金代女真族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黑龙江地区,内蒙古地区虽然也有一些金代的遗址和墓葬,但是出土文物不是很多,金银器的出土更属凤毛麟角。

元代,蒙古族作为主体民族活动于内蒙古草原地区,蒙古帝国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草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不仅继承和延续了草原金银器的民族特色,而且也有所创新和发展。

由于蒙古族皇室贵族均施行秘葬,所以代表皇室贵族身份地位和财产标志的金银制品发现很少。

1、辽代的金银器辽代契丹皇室贵族中金银器的使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金银器,而且在丧葬中也大量使用金银器。

从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近千件辽代各类金银器,就可看出这种广泛使用的程度。

辽代的金银器多出在墓葬、窖藏和佛塔中,按其用途可分为冠带佩饰、饮食器皿、宗教用具、葬具冥器、鞍马饰具装饰、杂器,等几大类别。

辽代金银器有明确纪年的有,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辽耶律羽之墓i,出土了嵌宝石金戒指、錾花金戒指、龙兽錾花金镯、嵌松石摩羯形金耳坠、摩羯形金耳坠、錾花心形金坠、錾花管状金坠、镂空金球、鱼雁纹花口金碗、鸿雁衔枝纹金碗;金花“万岁台”银砚盒、金花鸿雁衔枝纹银渣斗、金花摩羯纹银碗、鎏金錾花人物纹银杯、“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鎏金双狮纹银盒、鎏金錾花银盘、鎏金绶带纹银盒、“左相公”银盆、银匜、银勺、银簪等,墓志记载下葬年代是辽太宗会同四年(公元941年),这是目前所知辽代最早的一批有纪年的金银器。

赤峰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ii出土了技金银器皿及各种饰件100多件,马具有鎏金双龙纹和双凤纹银鞍饰、鎏金鹿纹和龙纹马具饰件、鎏金缠枝凤纹和缠枝鹿纹银罩、鎏金双面人首形银饰件、鎏金团花纹高足银杯、鎏金团龙银杯、绶带花结纹银盏托、银匜、提梁银壶和银箸、银匙等,年代是辽穆宗应历九年(公元960年)。

金银锭收藏之北宋银铤

金银锭收藏之北宋银铤

⾦银锭收藏之北宋银铤宋⾦时期,⽩银的使⽤范围有所扩⼤,尤其是在政府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中的作⽤更为突出,成为战争议和赔偿、帝王赏赐⾂属、救灾赈济、军费开⽀、赋税、专买等重要的有价财物。

在民间交易中,⽩银的⽤途也很普遍。

在馈赠、⾏贿、商业贸易、贮藏等⽅⾯⽆不使⽤。

北宋怀安军免夫钱五⼗两银铤考古发现,北宋银铤的形制有三种,平⾸束腰、圆⾸束腰和弧⾸束腰。

平⾸较多见,1958年内蒙古巴林左旗出⼟了五件北宋银铤,均为平⾸束腰形。

1959年当地还出⼟⼀件北宋元祐四年荆南军资库银铤,该铤长14厘⽶,上端宽9厘⽶,下端宽8.7厘⽶,腰宽7.1厘⽶,虽也是平⾸束腰形,但形制与直形⾮常接近,显然是唐铤向宋铤的过渡形制。

1985年,内蒙古⾚峰地区出⼟了平⾸束腰铤⼀件,腰呈弧形,1995年发现的连州上供银铤也属这类形制。

圆⾸束腰和弧⾸束腰形,⽬前各发现⼀件;内蒙古⾚峰地区出⼟⼀件崇宁四年圆⾸束腰形,式样很像8字。

1976年,湖北襄樊⽺祜⼭出⼟⼀件弧⾸束腰形银铤,式样与南宋银座完全⼀样。

现发现的北宋银铤⼤多是五⼗两的⼤铤,实测重量在1900~2030克之间。

YDSCBS1.jpg北宋连州上供银五⼗两银铤北宋银铤的铭⽂沿袭了唐代银铤的风格,采⽤錾刻⽅法,⽂字较长,内容多为进奉供上贡。

进奉、上供在北宋很盛⾏,每逢皇帝过⽣⽇,即圣节,各地官员都要进献⾦银钱帛等财物,银铤铭⽂中的同天节是宋神宗的圣节,天宁节是宋徽宗的圣节。

在⼀些特殊的⽇⼦⾥,各路、州、军等都要进献。

每逢⼤礼将⾄,各地官员争相进献财物,当然也包括⽩银。

宋时对上供、进奉的⽩银有明确的重量规定。

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的《辇运令》规定:上供⾦银要⽤上等的成⾊,⽩银要鞘成铤,⼤铤五⼗两,⼩铤⼆⼗两。

在银铤上要刻明字号、官吏职位、姓名等。

这从出⼟的银铤铭⽂内容可以得到印证。

北宋银铤铭⽂格式基本相同,不外乎铸造时间、上供进奉部门、上供进奉原因、银铤重量、负责官员的职位和姓名等。

大北城窖藏金银器的几点认识

大北城窖藏金银器的几点认识

河北易县大北城窖藏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今大部收藏在易县博物馆,少量为河北博物院藏。

2018年仲夏和2019年深冬,我曾两次往易县博物馆参观,第二次系与浙江省博物馆诸位同道相约而行,承蒙馆方提供观摩之便,得以细审窖藏中物。

归来整理印象,感觉窖藏虽发现于辽地,但其中的金银器并不都是辽物。

窖藏主人究竟何等人,其中又掩藏了怎样的历史风云,实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发现窖藏的大北城位于易县县城东南约十公里处,金银器、玉器以及琥珀、水晶等制品四百余件放在一个小底大口的绿釉瓮里,还有一枚“翦”字印章。

窖藏以金银器为主,中有百余枚金叶子和十八枚银锭,银锭铭文年代最晚者为北宋末年。

此外的金银器可大致别为两类:酒器其一,饰品其二,而以饰品种类为多,并且品类、造型、纹样都很丰富。

一、酒 器此所谓“酒器”,用宋人的话说,也可以称作“馔大北城窖藏金银器的几点认识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易县大北城出土了一批窖藏辽宋时期的金银器及玉器、琥珀、水晶等制品共四百余件。

金银器主要包括酒器、饰品及百余枚金叶子和十八枚银锭,其中不乏梳篦、耳环、金五佛冠等珍贵或鲜见器物,可视作北宋以及融合辽宋风格的金银器标本。

这批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工艺精湛,绝非俗工。

注碗、酒盏、银碟、长盘等金银酒器与辽代器物风格大体一致;钗、簪等首饰多为宋人风格,或出自宋人之手,也有若干辽代纹饰与工艺融汇其中;银锭铭文年代最晚者为北宋末年政和六年(1116年)。

结合以往考古出土及文献资料,初步推断窖藏器物拥有者盖为非契丹族,至少眷属是汉人,并与宋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或是有出使宋廷的经历。

关键词:宋辽时期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政和六年Abstract: There are total more than 400 items of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from a hoard at Dabeicheng in Yixian County, Hebei Province, which include gold and silver ware and jades, amber,crystal of Liao and Song dynasties. The gold and silver objects consists of drinking utensils, jewelry and ornaments,hundreds of gold leaf and eighteen items of silver ingots. Among them, some comb, earrings and gold hat decorated with five Buddha are rare and valuable, which could be taken as the reference specimen of Song works or that integrated with Liao and Song style. The objects of this hoard are so exquisite that they must not be produced by ordinary craftsmen, in which the wine vessels a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Liao and the most of jewelries are mainly the Song style melt with Liao’s patterns and techniques some how or they probably made by craftsmen from the Song. The reign dates of the silver ingots are 1116 CE,the sixth year of Zhenghe in the late Song dynas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archaeological find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owner of these objects is not a Khitan, whose wife is probably a Han people. He is closely contact with the authorities of the Song court, or he once went to the Song court as an envoy.Keywords: Song and Liao period Dabeicheng in Yixian County Hoard collection Gold and silver wares Sixth year of Zhenghe reign2022年第4期器”,亦即筵席用器。

宋辽金时代玉器与银器的发展略论

宋辽金时代玉器与银器的发展略论

30李速达,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作者简介:李速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在古代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技术和经济水平都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其中玉器和银器的使用是民族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宋辽金时代玉器与银器的在整个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分别从宋辽金时代的玉器和银器两方面做以简单的研究。

1、宋辽金时代玉器宋辽金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辽金政权虽然长期处于争战对峙状态,却又相互依存、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些因素极大地推动了玉器工艺的发展与传播。

随着近些年考古出土的宋辽金玉器日渐增多,加之传世玉器的整理公布,为全面考察这一时期玉器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根据掌握的考古资料和古文献,试对这时期玉器的类型、用途、工艺特点与鉴别等问,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

建国以来,在全国各地考古工作中已清理宋辽金墓葬数以千计,但有玉器出土者却不是很多。

据我个人粗略的统计,地点约有八十几处,当然若以单件计,可能会达到两千件左右,但多是零散的串饰与部件。

1.1两宋玉器。

目前所见报道中有宋玉出土的地点不足三十处,其中属于北宋时期的有十余处。

较有价值的有四批:1969年在河北定县城内清理的两座宋代早期塔基中,出土玉璧、玉盒、玉环、水晶动物、珠饰及玉料等一百余件。

①1979年在镇江市乌龟山清理的一座墓中,出有玉带饰一副。

②带饰用煤精制成,分长方和长方弧形两种,共有11件,其表面虽无纹饰,但质地色泽黝亮,亦可称宋带饰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80年在山东栖霞慕家店清理了两座慕氏家族墓,在1号墓中出有龙凤形替1件,替首为白玉雕刻并涂朱的凤头形象,银质的替身套一婆金透雕铜龙。

2号墓出有玉水孟、玉盒和水晶珠。

③1986年在安徽全椒西石村予庄清理的宋七品左朝奉郎张之绝墓,出有水晶兔和六角形水晶饰各1件。

④此外出土北宋玉器的地点还有山东嘉祥钓鱼山。

⑤上海青浦垂征⑥、江苏南京蒋王庙北王家湾。

南宋银铤

南宋银铤

南宋银铤赤水市收藏协会在本市复兴镇境内征集到南宋拾两银铤两件,形制为两头圆弧形成束腰状。

其银色温润,包浆入骨,铤面錾刻的铭文娴熟流畅,显示出制作铺户的信誉和工匠的高超技艺,是不可多得的南宋银铤精品。

秋粮税银(图1)。

铤长88毫米,首宽51毫米,腰宽36毫米,厚12毫米,重350克。

铭文为“肇庆府淳祜二年十月廿五日,秋粮折税银拾两,监收官王海、匠张魁”。

“肇庆府”,原名端州(即今广东肇庆)。

元符三年(1100年),端王赵佶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徽宗,将端州升格为“兴庆府”。

政和七年(1117年),燕瑛从北方调回广东擢升转运使,知北方有名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夏首府旧名,显属不妥。

与兴庆府知府古革和同知冯齐苟联名上奏,将兴庆府改名为“肇庆”,寓“开始带来吉庆”。

重和元年(1118年)十月十二日,宋徽宗赵佶欣然命笔,题“肇庆府”三个大字匾额,派出钦差送往广东。

从此端州称为肇庆。

“淳祜二年”(1242年),宋理宗任命余玢为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措置四川军政事务。

入川后,余?d 招贤纳士,广求振兴四川之策。

接受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冉?Q、冉璞兄弟的建议,军事上筑城钓鱼山,又择险要之地,修建(扩建)山城二十余处,搬迁各州县治城和各戎司于其上,可耕可战。

同时采取措施恢复商业,整顿财政。

派军在成都平原上大兴屯田、委派官员在山区劝课农桑。

一时改变了四川状况,使残破的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秩序初步稳定,出现了后世所称的“西土中兴”局面。

“秋粮折税银”,农业税的税种及征收换算。

“监收官王海、匠张魁”,负责官员及制作人姓名。

秋粮税银全文共27字,所载年代、时间、地点、税制、计量、负责官员及制作等信息丰富、准确,在南宋银铤中少见。

经总制银(图2)。

铤长73毫米、首宽51毫米、腰宽32毫米、厚16毫米、重345,8克。

铭文为“新州起发经总制、缅银拾两盛秤”;四角戳记:“金花银”。

“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隶属广南东路。

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域。

宋代银器拍卖记录

宋代银器拍卖记录

宋代银器拍卖记录
以下是宋代银器的一些拍卖记录:
1. 宋代银器拍卖专场:成交价为724万元,包括9件拍品。

其中一件北宋时期银鎏金龟负“大观通宝”钱,估价为250万元至35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920万元。

2. 宋代银器拍卖专场:成交价为979万元,包括17件拍品。

其中一件南宋时期银鎏金双狮花卉纹霞帔坠,估价为80万元至12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437万元。

3. 宋代银器拍卖专场:成交价为1496万元,包括20件拍品。

其中一件北宋时期银鎏金释迦牟尼说法像,估价为800万元至120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61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拍卖记录仅供参考,具体的拍卖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拍卖市场的供需情况、艺术品的质量和稀有程度等。

如果您有相关需求,可以咨询专业机构或拍卖行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上京博藏宋代银铤
古人卖酒也交税---辽上京博藏宋代银铤
今天,讲一件来自远方的钱——“潭州酒务”银铤(tǐng)。

这件银铤两头大,宽10.5厘米左右;中间腰细,宽6.1厘米;高14.5厘米,形状看起来就像一个“亚”字,有1993克重呢,差不多就是一个大瓶饮料的重量。

现在你可以仔细看看银铤的表面,这里錾刻有详细的银铤制造信息,其中就有“潭州酒务抵当所准”的字样。

“潭州酒务”四个字明确的告诉了我们,这块银铤是在潭州征收酒务税的银两。

这里所说的潭州,就在现在的长沙、衡山、湘潭、益阳附近地区,古代是非常富庶的地方。

为什么一块银铤上会出现“酒务”的字样呢?这就要从宋代管理酒业的“榷酤(què gū)”之法说起了。

“榷酤”,是从汉代起政府实施的酒类专卖制度,宋代时延续榷酤制度,设立有专管酒务的官员,地方设有酒坊、酒库,而且还对酒的买卖征收酒税。

我们今天讲的这件“潭州酒务”银铤,就是当时潭州向北宋政府交纳的酒务税银。

当年这件“潭州酒务”银铤的经历可是不简单,先是作为酒税从潭州被征收上来,北宋和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后,这块银铤又被作为岁币交给了辽国,被运往辽上京。

后来,又经历一千多年的埋藏,最终在当年辽上京的遗址中出土,得以重见天日。

这件神奇的银铤,既让我们了解了宋代管理酒业的“榷酤”制度,又经历了澶渊之盟,这就是文物见证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