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赏析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赏析这首词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擒题,起笔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
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
一个“绕”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来。
接下来写了钱塘江水的气势的浩大。
历来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
三变用一“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
然后词人写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三句中三变从“珠玑”、“罗绮”和“竞豪奢”三个方面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和人民生活的富庶,甚至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景,更在于其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着实清丽可嘉;可是这里却有比画一样的西湖还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无华的字宇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三秋”说明了桂花开的时间比较长,非常的清香扑鼻,长久不散;“十里”是说这一带的湖中大量种植着荷花,待到花开时就应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这一句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你了解词人及其作品吗?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内)
(词的段落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
“柳
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③抒发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安乐之美。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
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
学做思三:
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柳永这首《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就迥然相异。
从前人们喜欢用“婉约”和“豪放”两个词来区别它们的风格。
南来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就不同了,须得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拍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这一席话惹得苏轼哈哈大笑起来。
柳永这首《雨霖铃》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代表性,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它的特点。
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告别的地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
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指秋季鸣叫的蝉。
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的人心情不好。
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阵雨。
俗话说:一雨成秋。
阵雨使秋意更浓。
天色不早了。
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气息,烘托凄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词之雅的具体表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柳词之雅的具体表现柳永词并非一俗到底,也有很多雅的成份,对此前人多有指出,且一致给予较高评价。
如苏轼早就指出"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赵令畴《候靖录》卷七引苏轼语)又如: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如竹(土宅)《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宋翔凤《东府余论》)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清真。
长调尤能以沈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
……一词之命意所注,确有层析,如画龙点睛,神观飞越,只在一二笔,便尔破壁飞去也。
盖能耆卿之骨,始可通清真之神。
(刘文焊《与人论词遗札》)还有人为只见柳词之俗不见柳词之雅打抱不平:耆卿为世訾(敖方│此字本为上下结构│)久矣,然其铺叙委宛,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
耆卿乐府多,故恶滥可笑者多,便能珍重下笔,则北宋高手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
(彭孙逼《金粟词话》)柳词之雅亦与其题材内容密切相关。
如前所述,柳词具有三大题材,这三大题材对前代都具有突破意义,即情场生活、羁旅行役、都市风光。
表现第一种题材是以俗为主,表现后两种题材,则是以雅为主。
1.羁旅行役词和都市风光词。
先看羁旅行役词。
虽然柳永成年后即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寓居京城汴梁,并始终以此为基地,但他的生活仍很动荡。
中举前他要为功名生活奔走,中举后他要为官务公事奔走,羁旅行役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他一生的足迹遍及闽、豫、江、浙、楚、淮等地,甚至可能到过成都和长安,这都可以从他的词中得到印证。
一般人写羁旅行役多重在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明主)的感慨,从而或自叹淹蹇,或愤世嫉俗,或思念乡关,或向往归隐。
这样的调子在柳永笔下也有,虽然如第一部分所述,柳永在写这类题材时常拖着一条俗套的尾巴,但其高雅情志终难掩盖。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雨霖铃学习目标1.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2.反复朗诵,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望海潮》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概述。
(二)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从时间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3.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哪一个是实写,哪一个是虚写?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参.差( ) 参.天( ) 沙堤.( ) 提.防( ) 天堑.( ) 珠玑.( ) 罗绮.( ) 叠( ) 嬉.笑( ) 箫.鼓( ) 千骑.( ) 骑.兵( ) 骤.雨( ) 凝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胜①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东南形胜.( )④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去①念去.去,千里烟波( )②大江东去.( )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④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⑤此去.经年( )发①兰舟催发.( )②而大声发.于水上(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将①异日图将.好景( )②不知老之将.至(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望海潮》一词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3.《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
这三句话为什么为人们所欣赏?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重.湖(chónɡ)珠玑.(jī)千骑.高牙(qí)B.罗绮.(qǐ)骤.雨(zhòu)暮霭.(ǎi)C.雨霖铃.(líng)都.门(dū)无语凝噎.(yè)D.天堑.(qiàn)羌.管(jiánɡ参差.(cī)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北宋词人晏几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北宋词人晏几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1038—1110年,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有《小山词》。
晏几道一生疏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
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
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
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
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
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
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
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
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
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
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
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
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
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
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
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
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
’”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疾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词就开始兴盛起来。
按谱填词很快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有人把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意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尽管宋代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各个时期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在对两宋词史的研究中,这种说法一直被沿袭着。
本单元选取了四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兼顾了小令与长调两种体式。
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园圃,撷几朵灿烂之花,体味、欣赏其意蕴的深厚、语言的精美。
《柳永词两首》“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里的柳七,便是北宋的词星柳永……柳永啊,他因了皇帝的一句“且去填词”,便隔断了仕途,无缘了官场,便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从此后他内心的痛苦外化为生活的放荡。
混迹于青楼,倚红偎翠;沉溺于词中,浅斟低唱。
唱出了“衣带渐宽”,唱出了“衰杨古柳”,唱出了“晓风残月”,唱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唱出了心中的郁结,唱出了一代词宗、白衣卿相。
这里是词人的无奈,却是词坛的万幸,中国政坛少了一个柳屯田,中国文坛多了一位专业的词人。
《苏轼词两首》浩浩长江流,滚滚东逝水。
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愁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一千多年前,苏轼,这位文坛奇才,带着满腹的幽怨来到了这长江边。
虽然他屡遭打击,数受陷害,但他没有自弃,没有沉沦,没有堕落。
反而面对东逝的江水,发出震古烁今的旷古奇语,使宋词从委婉中长出了豪放,从二八少女中衍出了关西大汉,在檀板轻柔中迸出了铜琵琶的铿锵。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超脱,他的超脱造就了他的“大江东去”,造就了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某某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某某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某某的繁华与美丽吧二、简介“词”的知识、柳永生平及词作特点(1)、常识积累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1.词产生于(),兴盛于(),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隋唐宋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或(“”)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诗余曲子曲子词长短句3.()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首词可以没有(),但绝不可没有()标题词牌字数句数平仄4.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其字数分别为()、()、()。
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59—9091字以上标题词牌5.按段的多少,词可以分为()、()()、()等。
词的段叫()或()。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片阕6.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 )和( )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 ) ( )等;( )( )( )等。
豪放派婉约派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姜夔2、柳永(约987—1053):柳永,北宋词人,某某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柳永词两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堤.沙( ) 天堑.( ) 珠玑.( ) 叠( ) 罗绮.( ) 雨霖.铃( ) 凝噎.( ) 暮霭.( ) 嬉.嬉( ) 箫.鼓( ) 【答案】 dī qiàn jī yǎn qǐ lín yē ǎi xī xiāo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胜⎩⎪⎨⎪⎧东南形胜. ( )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 ) 相⎩⎪⎨⎪⎧执手相.看泪眼 ( )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 )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并序》) ( ) 将⎩⎪⎨⎪⎧异日图将.好景 (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 发⎩⎪⎨⎪⎧留恋处,兰舟催发. (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君子引而不发.(《孟子》) (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 【答案】 形容词,优越 动词,能承受,禁得起 形容词,尽/副词,相互 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名词,相貌/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不译 动词,率领 动词,扶持/动词,出发 动词,打开 动词,射箭 名词,头发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云.树绕堤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嬉嬉钓叟莲.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日图.将好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门帐.饮无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像云一样茂密的 2.名词作动词 采莲 3.名词活用为动词 画出美景图4.名词作动词 设帐5.形容词作名词 多情的人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有三秋..桂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嬉嬉..钓叟莲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秋季。
今义:秋收、秋耕、秋播的合称。
2.古义:愉快。
今义:游戏,玩耍。
3.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今义:没有头绪,杂乱无章。
4.古义:相爱、相思之情。
今义:①情怀,意趣;②人的仪表举止;③风土人情等。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倒装句,应为“自古钱塘繁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2.参差十万人家。
(倒装句,应为“十万人家参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房屋高低不平,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3.多情自古伤离别。
(倒装句,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4.归去凤池夸。
(省略句,应为“夸好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常识·速览]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1.《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2.《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词以寄离情。
Ⅰ.文学常识词的有关知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很少见。
Ⅱ.文化常识1.三吴..都会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
文中泛指江浙一带。
2.有三秋..桂子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
4.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期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
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5.对长亭..晚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1.《望海潮》《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
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2.《雨霖铃》《雨霖铃》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个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对将别、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悲凉心情。
[文脉·梳理]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文景观②羌管弄晴、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良辰好景②虚写[文本·深读]■自主探究《望海潮》1.在《望海潮》一词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情。
2.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字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都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每逢花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一句牵出的意象有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雨霖铃》4.《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流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