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龙纹表现研究
简述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一、背景介绍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其文化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成为了商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了丰富的象征和装饰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
二、基本特点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纹样繁复多样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非常繁复多样,包括人物、动物、神兽、花草等各种图案。
这些纹样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变,有的是浮雕形式,有的是浅浮雕,还有的是点刻和线刻。
这些纹样的装饰效果非常精细细腻,体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2. 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常常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描绘了古代人们对神灵世界的崇拜和想象。
比如,商代青铜器常常出现龙、凤、鸟、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这些图案富有神秘感和艺术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3. 几何纹样的运用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中还普遍运用了几何纹样,如斜纹、阳纹、阴纹等。
几何纹样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装饰效果,还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传递了一些特殊的含义和符号,这些符号在商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三、具体纹样解析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 龙纹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之一,也是商代青铜器常见的纹样之一。
龙纹通常具有弯曲的身体和鳞片状的纹饰,整体造型优美而生动。
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不仅是装饰,也寓意着对神话传说中龙的崇拜和祈福之意。
2. 凤纹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凤纹图案多为凤凰展翅、凤凰乘龙等,造型优美而富有动感。
凤纹的使用在商代青铜器上既传达了吉祥之意,又展示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3. 象纹象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动物形象之一,也是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之一。
象纹形态逼真,富有韵律感,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象纹在商代青铜器上的使用既体现了艺术家的造型造诣,也反映了古代人对大自然生态的观察和崇拜。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商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独特的装饰纹样是古代艺术的珍贵遗迹。
对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商代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以及艺术风格。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几类:人物纹、动物纹、几何纹和符号纹。
人物纹一般以神、神官、贵族等有权势的人物形象为主,体现了商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
动物纹则包括神兽、象征力量和威严的动物形象,如龙、凤、鸟等,展现了商代社会的力量与威严。
几何纹则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波浪纹、蛇纹、蝶纹等,它们体现了商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抽象表达能力。
符号纹主要是一些神秘的符号、徽章或印记,代表着商代人们的祈福和神秘信仰。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不仅可以从艺术角度欣赏青铜器的美丽,还可以深入了解商代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特点。
通过人物纹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阶层结构。
一些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中,出现了具有神权象征的神官形象,表明商代社会存在宗教信仰,神官作为崇拜对象被藏身于贵族墓中。
通过动物纹的研究,可以窥见商代社会对动物的崇拜和信仰。
商代人民相信神兽的存在,认为它们具有保护和祝福的能力,因此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常常出现龙、凤、鸟等动物形象。
几何纹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社会人民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想象。
商代人民观察自然界,将其抽象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波浪纹、蛇纹、蝶纹等,使青铜器的装饰更加生动有趣。
符号纹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人们的神秘信仰和仪式习俗。
商代人们相信一些神秘的符号和徽章具有祈福的作用,因此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纹样。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商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社会经济到文化习俗,从艺术风格到宗教信仰,都可以通过对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而得以了解。
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也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可以借鉴商代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使我们的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动物纹样

商周时期影响 青铜器上动物 纹样艺术设计 主要因素
1. 商宗教色彩浓重 2. 崇尚武力 3. 组合青铜器造型来自实用意义 4. 商代装饰设计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夏商西周青铜 器动物纹样设 计与政治制度:
1. 等级制度:商周时期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产生 了礼乐文化,使得大批精美乐器礼器出现,使得动 物纹样得动物纹)
1.现实生活中可见的动物纹 2.变形动物纹
夏商西周各时
期的政治思想 文化影响
夏朝,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时期, 权力 未实现高度集中,生产力低下,动物纹样较为 简单,却严肃威严
商朝,宗教色彩浓厚,商周时期建立礼乐制度, 鼓励商业,等级制度完善,动物纹样逐渐丰富 化,复杂化,生动化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 动物纹样
夏朝晚期,青铜器上动物纹样简单质朴,兽目尤为 突出,左右对称。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商朝时期,青铜器突出眼睛和嘴部,线条图案复杂生动 起来,沿袭夏朝时期的左右对称。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西周时期动物纹样发展更加生动化,写实化, 趋于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严格控制左 右对称。
总结: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作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 提高以及创新,使得动物纹样更加复杂化并生动化, 同时也逐渐变得清晰。动物纹样的种类也得到了拓 展与丰富。制作工艺的提升也是夏商西周时期青铜 器上的动物纹样由简单走向复杂,由质朴走向繁缛 富丽其中的重要原因。
1.饕餮纹
动物纹样类型
(想象型动物纹)
2.凤鸟纹
2. 百工制度:使技艺经传承积累,保证设计与艺术继 承传递,使青铜铸造术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动物 纹样发展。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综上所述,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 的造型由简单质朴向繁缛华美过渡发展, 动物纹样由严肃狰狞向生动轻松发展,设 计综合特点有,该时期动物纹样狰狞,繁 缛富丽,系统严谨。该时期的动物纹样以 饕餮纹天帝,龙等神话动物为主,富有神 秘的神话色彩。
传统图案-龙纹图案概说

传统图案-龙纹图案概说龙是中国装饰艺术领域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彩陶和玉器中,就出现了龙的形象(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装饰上,龙纹图案就已经很普遍了;龙纹的式样变化也相当丰富。
自此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包括建筑、舟车、礼乐器具、家具、陶瓷、金属、纺织刺绣、服装、漆器、玉器、玩具、钱币、邮票、商品装潢等多方面,都用到龙纹。
龙在中国如此广泛流传,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龙的神话龙是中国人的人文动物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在古生物学中,龙是指距今约两亿三千万年到七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
当时地球处在中生代,正是爬行动物全盛期,鱼龙、恐龙、翼龙遍及海、陆、空,所以生物学家称中生代为「恐龙的时代」。
到中生代末期,大型的爬行动物都已灭绝,留存下来的只有龟、鳖、蛇、蜥蜴、鳄鱼等。
中国文化中的「龙」,不是这种曾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自然动物恐龙,而是中国人独创的精神文化??人文动物。
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说文》释「龙」字如下:「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这表明中国文化领域上的龙,是一种神灵幻化的理想性的人文动物。
其神灵幻化概念,是中国上古原始文化长期揉合的结果。
神话中的几种龙的概念在原始社会中,龙是重要的原始宗教信仰对象之一。
丰富多彩的原始神话充分反映这一信仰。
先秦文献中有关龙的记载,代表性的有如下四种说法: 第一:把人和龙混为一体。
例如,开天辟地的宇宙开创者伏羲氏、「抟黄土作人」的生命创造者女娲氏、领导人民战胜强敌和创造物质文化的黄帝、教导人民耕种的神农氏,都描写成龙身人面或蛇身人面(见图一)。
第二:龙乃人的化身。
例如,禹(传说中的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的父新鲧,死后三年不腐,化为黄龙。
第三:龙是神通广大的神灵。
例如,禹为了拯救百姓,悉心竭力治理洪水,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于是神龙以尾画地成河,帮助禹疏导洪水。
探秘青铜器上的龙纹:神秘的符号

探秘青铜器上的龙纹:神秘的符号西安·李树浪当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文化艺术迅速发展并且很快达到顶峰,形成了齐全的门类,包括青铜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远古时代,龙就被先民视为神灵祥瑞,长期以来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
经、史、子、集四大类书中记载了许多龙的传说和先贤古圣对龙的崇拜、敬畏。
民间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可谓世代相传,龙的各种形象也以绘画、雕塑、铸刻等艺术形式大量地出现于岩画、陶瓷、玉器、骨木器、青铜器、丝帛等等之上。
可以说龙的形象自古以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龙列居其一,绝非偶然。
几千年前,中国先民创造了辉煌发达的青铜文化,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琳琅满目的青铜器上也铸刻了丰富多彩的龙纹。
神兽与神器的交融龙纹与青铜器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龙的原型。
山西吕吉县柿子滩石崖上保存了一幅大约1万年前的鱼尾鹿龙纹岩画;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古墓中有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件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晚期的陶盘,内底上有一条彩绘蟠龙纹。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文化遗存中也存在不少具有特色的雕刻玉龙。
为什么在史前时期的很多遗迹、遗物上会出现那么多龙的形象?这是因为在远古先民的意识里,龙是沟通天地神人的瑞兽,能兴风雨、预示吉凶祸福,所以对其崇拜有加,并用多种方式将其形象刻画出来。
当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文化艺术迅速发展并且很快达到顶峰,形成了齐全的门类,包括青铜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
那时的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被用作沟通天地人神的祭祀器和标明社会权力等级的礼器,因此,不能否认,在当时青铜器是一种神秘之器,具有崇高尊贵的地位。
一个是作为神灵瑞兽的龙,一个是神秘尊贵的青铜器,两者一旦在历史长河中相遇,那便是天作之合,必然交融在一起,大放异彩。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龙纹构成形式研究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龙纹构成形式研究作者:朱淑姣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1期摘要:阐述了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龙纹的构成形式,得出龙纹在青铜器上的装饰手法,其实也体现了青铜器纹饰的装饰图案设计特点。
关键词:龙纹;青铜器;构成形式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56-01龙纹,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当时已经有兽形和蛇形两类龙纹。
龙纹并不是青铜时代的产物,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中国人使用的各种器具上面。
然而龙纹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的二里冈期,以后到商代晚期、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纹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龙纹的装饰风格经历了从商代早期的朴素,到商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对神灵的高度崇拜,龙纹的装饰更加繁缛和华丽,再到周代的朴素风格。
纹饰由早期的准具象、准写实发展到写实状态,再到抽象状态,以至于到周代龙纹的身躯也由蜿蜒扭动的线条最终逐渐演化为几何意义浓烈的窃曲纹。
一、对称法则的运用把单元图形以对称的方式排列起来,构成了统一、变化、相同、相对的视觉艺术效果,在青铜器装饰中,对称方式一般作为主要纹样出现。
这样得到的效果就是:纹样凸显、器物体量感强,常常采用的纹饰以龙纹、凤鸟纹、兽面纹居多,装饰在器物的腹部、腿部等突出的部位。
以饰面正中的一个扉棱或立体的兽面为对称轴,两侧纹样相同,方向相反,组成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这种形式在效果上富有庄重稳定感。
在创作手法上,纹饰不是很宽的多以夔、对鸟、四肢目纹组成,一般是在对称轴的两侧两两对称,还有一种是纹样在对称轴的两侧分为两段方向相反的顺时排列,形式比两两对称变化丰富。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研究商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饰纹样是研究商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展开研究,总结其特点和意义。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几何纹、神兽纹、人物纹等。
其中几何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们多以直线、曲线等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造型简洁、线条清晰、规则性强,往往以对称和重复为基本设计原则。
几何纹样的出现与商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有关,它们的规则性和对称性体现了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神兽纹是商代青铜器上随处可见的纹样,常见的有龙纹、虎纹、鸟纹等。
这些纹样通常以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象为基础,经过抽象和符号化的处理而成。
神兽纹样多以饰环和龙首作为元素组合,形象美观且寓意深远。
神兽纹样体现了商代人民对神圣的崇拜和虔诚的信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威。
人物纹是商代青铜器上较为少见的纹样,它们通常以战士、祭司、舞者等具有特定职业身份的人物形象为表现对象。
人物纹样的出现与商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权力结构有关,这些纹样体现了不同阶级和职业群体之间的关系与身份特征。
人物纹样还呈现出商代人物形象的斯文儒雅和高贵品质,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的人文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对于理解商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装饰纹样的分析和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当时手工艺制作工艺的发展和水平。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也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纹样和图案仍然在现代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和发展。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商代文化和艺术的认识,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各个时期的螭龙纹特征

各个时期的螭龙纹特征纹/螭龙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
《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
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
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
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
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
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宋代瓷器大量出现螭纹装饰纹样。
宋定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
元末景德镇窑有釉里红塑贴螭纹高足杯等名品。
明清瓷器上的螭纹有蟠螭、团螭、双螭等多种形态,表现手法多为会画,偶有塑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红螭瓶,以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
定陵出土明万历黄釉紫彩三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令人赞绝。
晚明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编辑本段玉器上的螭断代,是研究古玉首先遇到的问题,即使那些经科学发掘的出土玉器,也有一个重新断代的问题,因为有很多玉器的制做年代并不是与墓葬的年代相条款,可能要早得多;更何况那些非科学发掘品和传世品了。
宋代以降,仿制和伪造古玉成风,使古玉在难解的断代困境中,更加扑朔迷离……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龙属(或又称龙子之一)。
鉴于螭是传说而非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故其形态并无有一定的固定式样,说法也很多。
现将其中一些重要著述中的内容摘录数条如下:《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的注解称:“螭,为龙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餮 纹 等 想 象动 物 纹 样 , 还 未见 大 量 的纹 饰 以铸 造 的方 式 表 现
出来 。但此时 陶器上 已经开始装饰动物形纹饰 ,绿松石构图
的动物纹样也颇为多见。
2 . 2二 里 冈文化 下层 时期 至 殷墟 文化 前 期 此 期青 铜 器 已有 各 种 铸造 技 术 ,龙 纹体 现 出范 作 和 模 作
[ 4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M] . 赵复三译l j b 京: 新世 界出版社 , 2 0 0 4 [ 5 ] 王梦 欧注译. 礼记今注今译 上册 【 M] .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1 9 8 7 [ 6 ] 刘利 、 纪凌云译注 - 左传【 M】 . 北京中华书局 , 2 0 0 7 .
鸟纹主体纹饰 风格 。本文主要对商至西周前期这 一时段的青 铜器龙纹进行研究 , 通过解读青铜器龙纹及其 内涵 , 以增进对 商周主体文化内涵 的认识 以及青铜器艺术之美的体会 。
1龙纹 的表 现 形 式
2 . 1 二 里 冈上 层 时期 及 二 里 头文 化 时期 这 一 时期 的青 铜 器 表 上 的纹 饰 构 图 简 单 ,除 了简 单 的 饕
文献标识码 : A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 号 : J 5 2 2
龙 纹 是 商周 时 期 青 铜 器 装饰 艺 术 的一 大 主题 。殷 商 是 青 铜器 的铸 造 技 术 决 定 纹饰 类 型 与 形 式 ,在 此 本 文 将 先 说 明青 铜器龙纹发展的黄金时期 。西周初期 的青铜器纹饰沿袭商代 铜器装饰 艺术 的主要技术,就其装饰艺术和技术特征 以早期 风格, 仍 以龙 纹 为主 体 装 饰 纹样 , 发展 到 西 周 中 期 则演 变 为 凤 青铜器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
宋代学者对青铜器夔纹的称谓多取 自古籍 中有关 “ 夔 一 饰 艺 术 方 面 。 足” 的记载 。早期 《 庄子 ・ 秋水》 : “ 夔谓蛀日: 吾 以一足矜跨而 行, 予无知矣! 今子之使万足独奈 何? ” 《 山海经 ・ 大荒东经》 中
也有 关 于 “ 夔” 的传说: “ 东海 中有 流 波 山 , 入 海 七千 里 。 其上 有 有 的 民族 风格 和文 化 底 蕴 。它 虽 为 简单 的线 条 纹 样 ,却 隐 藏 兽, 状 如牛 , 苍 身而 无 角 , 一足, 出入 则 必 风 雨 。其 光 如 日月 , 着 丰 富 的 美学 原 则 , 对 现 代 的 艺术 设 计 可 以产 生 深 远 的影 响 。 其声如雷 , 其名 日夔 。 黄帝得之, 以其 皮 为鼓 , 撅 以 雷兽 之 骨 。 为此 , 我 们 不 仅 要深 入 研 究 和传 承 商 周 青铜 器纹 样 的 艺 术 美 , 声 闻五 百 里 , 以威 天 下 。 ” 后 世 文 献 中 关于 夔 的 描述 也是 “ 如龙 而 且 要 根 据 时代 的变 迁和 现 代 科 技 的 发展 对 纹 样 进行 创 新 改
明。《 博古图 ・ 总说》 之论鼎的形制及纹饰 的象征与寓意指 出 “ 圆以象互 阳, 方 以象乎阴, ……作云雷 以象泽物之功 , 著夔龙
成 称 这 类 爬 行 动物 纹为 “ 夔纹 ” 。
2 - 3 殷墟 中期至西周早期阶段
这 一时 期 青铜 器 的发展 主 要表 现 在 : 一 是青 铜 器数 量 与 体
1 . 1夔纹
提及“ 夔纹” , 最 熟悉 的莫 过 于青 铜 器 上 那 些蜿 蜒 爬 行 、 头
上有角 、 身 下一足的侧视动物纹饰 了。
青铜器上 “ 夔纹” 的称 谓 最 早 始 于宋 代 , 宋 徽 宗 时期 的王 的不 同背景 。线状纹饰这种方式在本期仍然有不少 的数量 , 脯编纂 的《 宣和 博 古 图》 首 先 对 商 周 青铜 器 纹 饰 做 出考 证 、 说 特 别 是 在 鼎和 瓤 上 。
其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商周青铜器 龙纹表现研究
声 静
( 西安外事学院
以 象不 测 之 变 ” 。 自宋 以后 , 历经 清 代 至 今 , 学 术 界便 约定 俗 量 在 规模 上 , 器 物 类别 与 类 型在 多 样性 上 , 也 达 到惊 人 的 水平 ;
二是其制作的细致性达到了一个新 的层面 ,其主要体现在装
3 结 束 语 商 周 青铜 器 纹 样 传 承 着 中 国 的 文化 传 统 , 体 现 了 中 国特
一
足” ( 《 说文解字》 ) 、 “ 如龙有角” ( 《 文选》・ 张衡< 东京赋> 薛 变 。通过对 比传 统龙纹和现代龙纹在审美意识和形式应用上
综注) 等 。虽然 文 献 中 对 于 夔之 “ 有角 ” 、 “ 无 角” 的 描述 前后 有 的不 同 , 来 得 出商 周 龙 纹 的艺 术 价 值 所在 。 所不 同, 但始终有“ 一足” 、 “ 如 龙” 的形 象 特 征 故而 , 宋人 便 将 青 铜 器 上 那 些 侧 视 、体 躯 蜿 蜓 如 龙 却一 足 的动 物 纹 视 为 古 参 考 文 献 籍 传 说 中的 “ 夔” 。近 代 学 者 多延 续 宋 说 , 甚 至 将 那 些 无足 或
摘 要
一
陕西 ・ 西安 7 1 0 0 6 2 )
青铜 礼器作为礼制的一个物化形式, 成为贵族政 治的藏礼工具。 作为青铜礼器 的组成部分 , 青铜器纹饰虽然
具有 “ 明贵贱、 别等列” 的象征意义 , 但不能说明商王朝统治 时期选用 龙纹为主体纹饰的 内在原 因。 因此, 我们 需要换 个角度 来探讨青铜器龙纹 的内在含义 , 进而 阐释青铜器纹饰在礼制 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青铜器 视觉姓氏 图腾分析
[ 1 J 许慎著. 说文解 字( MJ . 中华书局, 2 0 1 1 .
不止一足的爬行动物纹统称为“ 夔注. 山海经校注[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0 . [ 3 ] 马承源. 中国古代青铜器【 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 2 0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