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历史细节,提升历史理解

合集下载

关注历史过程和细节——中国现代史

关注历史过程和细节——中国现代史

这样,孔东梅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引用了曾志的回忆。我把 它念一遍。“我(曾志)老是惦记着贺子珍,可又不敢贸 然的提,没想到有一天毛泽东竟主动说起了她,毛泽东感 叹地说,‘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10年的夫妻。 那么为什么要离开呢?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 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个外 国女记者来采访我。美国女人嘛!开放嘛!无拘无束了, 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 她不 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 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 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一气之下, 顾影响,她不服,为此 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病。’而且,毛泽东还 说,‘她跟我十年,生了十个孩子,年头生一个,年尾又 ‘她跟我十年,生了十个孩子,年头生一个, 生了一个’ 生了一个’。”[1]所以,如果我们只看了这一席话就以为 就是贺子珍的问题,那恐怕就冤枉了她。 [1] 《北京青年报》连载
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之后,应该说北伐战争也是胜 应该说北伐战争也是胜 利的,我们过去的研究总是说北伐战争是失败的,大革命 利的 失败了。这要看怎么说,如果站在党派斗争的立场上可以 这样说,大革命失败了。这是因为共产党确实是失败的, 但是从国民革命这整个进程来说,它还在前进。就是蒋介 石“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之后,他还有第二期的北伐。第 二期的北伐,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从南京一直打到北京。 又过了一年,张学良也归附中央,那么到1928年就形成 了全国形式上的新的统一。当然这个统一是有很大的问题 的,后来又有军阀之间的各种纷争、武斗,以至于大规模 的战争。但是,毕竟北伐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形式上统 一的政权,即南京国民政府。所以,对南京国民政府应该 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注历史细节的作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觉”

关注历史细节的作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觉”

关注历史细节的作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觉”作者:刘泽伟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年第12期【关键词】历史细节,感受历史,中国原始人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3-0034-05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平时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可为什么一到历史课上就昏昏欲睡?笔者认为,病因就在于很多教师忽视了初中学生对历史的“感受”。

学生之所以喜欢历史,历史中一定有某一处细节打动了他们。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身临“史”境,让学生在与古人“神通”时,感受历史的气息。

因为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差,因此他们只有对遥远的历史有“感同身受”之感,才能激发其探索历史的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建构历史知识。

借此机会,笔者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为例,对把握历史细节,伴学生“感受”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初中历史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编写的依据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相关资料,缺乏历史文献资料。

很多教师只能依靠教材、教参进行教学,难免枯燥晦涩。

但是,该课是初中历史第一课,教学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的初步印象。

缺乏历史文献资料的课,虽然缺少了些生动的描述与闪光的历史人物,但是,历史细节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经过考古学和人类学证实的相关历史细节,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与遥远的远古历史产生共鸣,进而增进他们的历史兴趣。

细节选例一:从“北京人”的“食谱”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北京人”的生活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这有助于学生感受我国远古居民的生活图景,也有助于拉近“北京人”与学生的距离。

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对“北京人”的生活介绍比较简略,学生对“北京人”的生活认识比较模糊。

他们难以感受“北京人”生活环境的艰险,更难以理解“早期原始社会”的生活图景。

挖掘历史细节的魅力,增强历史课堂的活力—以“五四运动”为例

挖掘历史细节的魅力,增强历史课堂的活力—以“五四运动”为例

挖掘历史细节的魅力,增强历史课堂的活力—以“五四运动”为例发布时间:2022-10-15T17:14:01.97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9月作者:王永平[导读] 高中历史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大视野整体把握历史,然而历史是由大量的史实构成的,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托。

在史实中包含着很多历史的细节,所谓细节是指构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最小组成单位,具体表现为历史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历史文物或图片的一个细微局部。

也正是由于历史细节具有“细微”这一特点反而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然而细节是历史的精致之美,正如孔繁刚老师说:“历史的精神源于它的情感,历史的魅力源于它的细节。

”所以笔者认为历史既需要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大气,也需要见微知著、微显阐幽的精气。

本文将以“五四运动”为例谈谈历史细节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及选取的方法。

王永平成都七中(高新校区) 610000【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大视野整体把握历史,然而历史是由大量的史实构成的,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托。

在史实中包含着很多历史的细节,所谓细节是指构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最小组成单位,具体表现为历史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历史文物或图片的一个细微局部。

也正是由于历史细节具有“细微”这一特点反而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然而细节是历史的精致之美,正如孔繁刚老师说:“历史的精神源于它的情感,历史的魅力源于它的细节。

”所以笔者认为历史既需要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大气,也需要见微知著、微显阐幽的精气。

本文将以“五四运动”为例谈谈历史细节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及选取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细节;应用;选取方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9-119-02一、历史细节在教学中的应用历史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要把握历史的本质或事件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教师往往拉大历史的视角,引领学生从宏观上去把握历史,但是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历史的丰富多彩。

如何 了解社会历史

如何 了解社会历史

如何了解社会历史如何了解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条注定无法回避的道路,也是我们在今天看待过去、理解当下、构建未来的基础。

而想要了解社会历史,就需要不断发掘、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

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生活环境大多是围绕着我们自己的圈子展开的。

如果想要了解历史,则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自己未曾触及的领域和未曾探索的领域。

可以参加文化活动、博物馆、考古遗址等地,也可以查找相关的图书、电影、纪录片等,多角度、多视角地观察和反思。

二、多读历史书籍在了解社会历史的过程中,读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学术专著、历史小说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历史视野。

比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的史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历史著作,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三、注重历史细节历史是一个关于人类生活的故事,注重细节是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关注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让人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后果。

同时,可以了解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也可以关注一些历史文物的细节,如题诗、印记、字迹等,通过这些细节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传承。

四、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是由人类活动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背景。

比如,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发展了农业技术和水利,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农村社会;而在工业时代,人们掌握了机器,对自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和改造,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技术和产业,但与此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在了解社会历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也需要反思人类未来与自然的关系。

五、选择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一个人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

读史书的方法

读史书的方法

读史书的方法
1. 确定学习目的和重点:在开始阅读史书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如考试、研究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等。

同时,还需要选择重点关注的章节或内容,以便更加高效地阅读。

2. 熟悉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在阅读史书之前,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否则很难理解书中的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百科全书等途径深入了解。

3. 抓住关键词汇:在阅读史书时,关键词汇往往是理解和记忆的关键。

因此应该及时标注和提取出关键词汇,便于记忆和复习。

4. 注重细节: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往往是记忆的瓶颈。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史书中的细节,例如时间、地点、事件顺序等。

5. 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有多个角度可以分析,可以考虑各种可能的原因和后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6. 相关史书互通:阅读不同的史书可以互相交叉验证,可以帮助理解历史事件更深入。

同时还可以增加知识面,对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7. 多方式学习:不同的人对学习的方式和习惯不同,可以通过听、看、读、讲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史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历史细节营造了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历史细节营造了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历史细节营造了有生命的历史课堂【摘要】历史细节在历史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细节不仅仅是事件的陈述,更是为历史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通过历史细节,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

历史细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通过细致的历史细节描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细节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细节的作用,将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生动立体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细节、历史课堂、真实、生动、理解、背景、意义、兴趣、好奇心、思考、影响、启示、教学效果、重视、投入。

1. 引言1.1 历史细节营造了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历史细节是历史课堂中重要的元素。

它们可以让历史事件更加真实和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细节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历史细节,学生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时期的氛围,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通过讲述一些当时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

又如通过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历史细节的运用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历史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历史细节能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历史的魅力。

历史细节的重视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历史细节营造了有生命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也能积极参与学到更多有意义的知识。

2. 正文2.1 历史细节是历史课堂中重要的元素历史细节是历史课堂中重要的元素。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往往会通过讲述历史事件的细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中。

关注细节,让历史课充满魅力

关注细节,让历史课充满魅力

[] 2 张焕焕 《 如何 处理 历史教 学中的有价值 细节》《 .中小学教 学研 究》,00年 O 21 1期 [] 3 夏芸静. 史教 学 中的细节感悟》《 色年华. 《 历 . 金 学校教 育》2 0 ,0 9 年 第 5期
( 上接 第 3 0页 ) 0 6成 功 性原 则 .
科技信息
基础教 育
关注 细 节 , 历史 课 充 满 魅 力 让
江苏省外 国语 学校 杨 丽
[ 摘 要] 细节能够让我们 的历 史课更加真实生动, 学生留下深刻的印 象。 给 本文主要论述 了老师如何让我们的教 学通过运用细节深 入 学生的心灵 , 运用细节发挥历 史的魅力 以及在运用细节的过程 中需要注意的 问题。 [ 关键词 ] 细节 历 史 课堂教 学 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恹恹 欲睡的频率跟现在的气温一样越来越高 了! 我们 的历史教学需要 高屋建瓴 , 需要理论指导 , 但是历史是具体 的, 是动态 的, 是丰富多彩 、 包罗万 象、 有血有肉的 , 以对历史的叙述也应 所 该是具体而生动的。因为我们的学生阅历甚浅 , 几乎所有 的历史都发生 在遥不可及的年代 , 轻描淡写 的 、 结论性 的叙述是 难以给他们留下深刻 印象 的。 其实学生不喜欢历史课 , 不在历史本身 , 而在我们教 的历史。 那 么如何让我们的历史课变得有滋有昧呢? 运用细节感悟历史 的真实 运用细节 营造现 场感 , 变过去为 当下 , 使学生更好地进 入角色 , 体 悟衣食住行中的风土人情 , 体验成败兴衰 中的历史沧桑 , 受历史 人物 感 内心的酸甜苦辣 , 激发学生求知 、 求真 的欲望 。如讲 到封 建社会 的土地 制度时 , 通过引用 叶茵《 田父吟》 未 晓催车水满沟 , 诗“ 男儿鬼 面妇蓬 头, 但求一熟偿逋债 , 留得糠粞便不忧 。” 通过诗歌所反 映的那个 时代佃农 在一般年景时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 , 可让学生体会为 了维持生活 , 当时 佃农的辛 劳生活 以及承担的赋税之苦 。 二 、 用细 节 激 发 思 维 的 火 花 运 从信息 的性质上讲 , 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 , 这在信息传递时最容易 被接受 ,又不容易被遗忘。恰当地运用历史细节不仅能避免教学 的抽 象、 枯燥 和乏 味, 还可以引发 学生的联想 、 想象等思维活动 , 加深学生对 所 学知 识 的认 识 , 决在 教 学 中 的 一些 难 点 问 题 , 而 达 到 课 堂 教 学 的 解 从 实效性 , 使教学得到升华 和深化 。 比 如 , 到人 民公 社 化 问题 时 引入 细 节 :0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 国 讲 2 我 些农村实行吹哨上工 , 民听到后 的反 映“ 农 头遍哨子不买账 , 二遍哨

历史的细节的意义

历史的细节的意义

历史的细节的意义
1. 丰富历史画面:历史的细节可以为我们描绘出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历史画面。

它们使历史更加生动、具体,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2. 了解人物和社会:通过关注历史的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动机。

这些细节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3. 填补历史空白:历史记录往往不完整,存在一些空白和模糊之处。

历史的细节可以填补这些空白,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加全面。

4. 检验历史观点:历史的细节可以用来检验和评估不同历史观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5. 启发思考和分析:历史的细节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它们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证据,让我们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

6. 传承文化和价值观:历史的细节也是传承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艺术、文学和科技成就,帮助我们理解和传承人类的文明遗产。

总的来说,历史的细节使历史更加具体、生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在和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历史细节,提升历史理解
城关中学姚纯娇
在一次访谈中,著名历史学者许纪霖先生说:“老师要擅长讲故事,历史学骨子里就是讲故事,这么多人不喜欢历史教科书,不喜欢上历史课,但喜欢看历史电视剧、历史小说、历史回忆录,为什么?因为故事吸引人。

”故事就是历史教学中的细节。

陈海旺老师在评《印度的觉醒》一课时,论述了细节的重要性。

印度对我们初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陌生的国度,而印度反抗殖民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和运动。

《印度的觉醒》本课中提到了一个重要事件——“阿姆利泽惨案”,而教材中对此事件一笔带过,学生很难理解为何这个事件会促使甘地转变其思想。

而如果在课堂中引入关于此事件的图文资料,进行图文互证,那学生便会以小见大,于细微处明道理。

信息化社会下,网络十分便利,我们很快可以搜集到相关的信息:
“1919年2月6日,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

该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

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

4月10日凌晨,在阿姆利则市逮捕两名民族主义活动家。

随后约有3万市民集会市政府门前,要求释放被捕者,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

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

有不少人还带着孩子来参加集会。

下午 4时,戴尔率领 149名廓尔喀和锡克士兵前往广场。

日落之前,他命令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入口,自己带领 105名士兵进入广场。

5时 15分左右,戴尔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

射击持续10分钟,发射子弹1650发。

1000人死亡,1500人受伤。


不可否认,甘地是“圣雄”,是伟大的领袖,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甘地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但是也要让学生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教材介绍非暴力不合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如何让学生获得体验?陈海旺老师说:引入细节!他讲了这么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省阿姆利则市发生了英国统治者镇压印度人民的大惨案,379人被杀,1200人受伤,英国人只是由于1650发子弹全部打光才停止射击。

惨案发生后,英国人还发布令人发指的条例,甚至勒令许多有身份的市民
在地上爬行,接着又逮捕了圣雄甘地,企图把他流放到缅甸去。

阿姆利则惨案震惊了全印度,点燃了印度人民仇恨的怒火,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也是尼赫鲁家庭的一个转折点。

惨案教育了莫蒂拉尔一家,使他们彻底改变了对英国人的态度。

莫蒂拉尔从此不赴政府大厦的盛宴。

他辞去省立法会议中的席位,停止律师业务,积极投入争取独立的运动。

在当年国大党阿姆利则大会上,他当选为国大党主席,逐步站到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一边,并同甘地结下深厚的友谊。

在生活上,他抛弃了欧化的生活方式,响应甘地发起的“抵制英货运动”,不再穿昂贵的赛维尔罗西装,不再戴软礼帽、打丝领带,而改穿土布紧身裤和“阿其康”长袍,戴甘地帽。

他还关闭了家里的欧式厨房,拆除马厩,削减仆役。

为了抵制英货,全家将从欧洲购置的西装、天鹅绒、绸缎甚至洋娃娃都搬到欢喜宫的平台上,付之一炬。

这一举动成为阿拉哈巴德市民议论的中心,继而轰动全国。


历史教学固然需要高屋建瓴,有时也需要细节来润物细无声。

一堂真实鲜活、线索清晰的历史课,离不开故事的引导,离不开细节的支撑。

历史是具体的,是生动的,是有血有肉的。

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囿于篇幅的限制,更多的是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甚至是一些结论性的观点。

因此,恰当地、适时地、适度地使用细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更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丰富和升华。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关注细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甚至博览群书,我们要积极思考、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

用广博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用生动的讲述来吸引学生注意。

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所以,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