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板块《热学》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等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热量与能量转化1. 热和温度的概念:热是能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高低。
2.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传导: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体则反之。
5. 对流: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气流或液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性质以及容器形状等有关。
6. 辐射:辐射是指由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四周空间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热量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二、热量的计量1. 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在1秒钟内,1牛的力作用下,物体的体积膨胀1米。
2. 热量的测量:利用焦耳热量计可以测量热量的大小。
热量计由内胆、外壳和计量装置组成。
三、物质的热性质1. 热容与比热容:物体在加热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物体的热容量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2.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热性质的表现。
四、三态转化与热力学循环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较为松散,有自由运动;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
2. 相变: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熔化、凝固、蒸发、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热量变化以及热能转化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热相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物理热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反映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之间能量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常用单位是焦耳(J)。
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传热和辐射。
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当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它们达到一个共同的温度,这种状态称为热平衡。
热平衡的概念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即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是从热量高的物体向热量低的物体传递,直到达到热平衡。
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传递的过程。
物体内部温度不同的区域之间会发生热传导,传导速度受物质的导热性质和温度差的影响。
热传导的公式为:Q = k × A ×△T/ l,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k表示物质的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的面积,△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热的距离。
4.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方式,其中的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热对流需要有流体的存在,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量分布到整个系统。
对流的速率主要受流体速度、流体密度、流体粘度和传热面积等影响。
5.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热能的过程。
所有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射热辐射,发射的热辐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黑体是指完全吸收和发射热辐射的物体,它的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6.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指物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常用符号是C,单位是焦耳/摄氏度(J/℃)。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常用符号是c,单位是焦耳/克·摄氏度(J/g·℃)。
物质的热容和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之热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之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热平衡的条件。
以下是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之热学的相关内容。
1. 温度和测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和计算机温度计。
热学中,还涉及到基本温标和绝对零度的概念。
2. 物质的热膨胀物质在受热时会膨胀,温度升高时膨胀较明显,温度降低时收缩较明显。
热膨胀有线热膨胀和体热膨胀两种情况,线热膨胀可用线热膨胀系数来描述,而体热膨胀可用体热膨胀系数来描述。
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热传导的方式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对流是介质内部的传导,辐射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传输热能。
4. 热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而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热能。
例如,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而电力站中的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物质的相变和热容量物质在相变时会吸收或释放潜热。
潜热是指物体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包括融化潜热、汽化潜热和凝华潜热。
热容量是指物体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述,它指出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能传递的方向,它指出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量只会自动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这个定律也给出了热机效率的最大限制。
8.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指一个热机的输出功率与其输入热量之比。
根据卡诺热机定理,任何工作在相同温度下的热机的效率都不能超过卡诺热机的效率。
9. 热量传递的应用热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保温材料来减少能量的损失,使用冷却系统来降低温度,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来发电和供暖等。
10. 场景分析与问题解决在掌握了以上的热学知识后,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热学

初中物理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热能的传递、转化和利用等问题。
初中物理热学主要涉及热量、温度、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一、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引起的一种能量。
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来测量。
热量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而温度是物体的性质。
二、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在物体内部由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空气是较差的导热材料。
2. 传热:传热是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是常见的传热方式。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的过程。
太阳光的热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三、热的性质1. 热胀冷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这是因为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加快或减慢导致的。
2.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热容量不同,单位质量的物质热容量称为比热容。
3. 热传导性能:不同物质对热的传导有不同的性能。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可以迅速传递热量,而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则传热较慢。
四、热力学定律1. 热平衡定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量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它表明热量是一种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从无中产生,也不能消失。
3. 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它表明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五、热能的转化和利用热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化和利用。
1.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2. 热泵:热泵是一种利用外界低温热源提供热量的装置。
它可以将外界的热量转移到需要加热的物体中。
3. 供暖和制冷:利用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方式。
利用热能可以使室内温暖或降低温度。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热学

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
பைடு நூலகம்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计算公式:Q吸=Cm,Q放=Cm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热学部分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热学部分热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热现象和热力学性质。
在初三物理的学习中,热学部分是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将通过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热能传递、热平衡和热力学等方面,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热学方面的知识。
一、热学的基本概念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冷热状态的一种度量,用摄氏度(℃)或者开尔文(K)表示。
温度的高低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2.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是一种宏观物理量。
热量的传递遵循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原则,即热量传递的方向性是单向的。
3. 内能:内能是物体微观粒子的总动能和势能之和,是一种微观物理量。
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做功等方式改变。
4. 热容: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通常用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或者焦/(克·摄氏度)。
二、热能传递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传导遵循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原则,传导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温度差和导热面积等因素有关。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对流的传热速率与流体的速度、温度差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
3. 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不需要介质的热量传递方式,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热辐射的强弱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三、热平衡1. 热平衡:当物体之间没有净热量传递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之间的温度是相等的。
2. 热平衡原理:热平衡原理指的是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与第三个物体接触时,三者之间的温度差相等。
四、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量传递方向性的定律,它指出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相反。
3.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它指出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大的,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 热量 (用字母C表示) 单位:J/(kg· ℃) 水的比热容很大,为4.2×103 J/(kg· ℃) 物理意义:它表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却 液等空白演示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物理板块 《热学》知识梳理
说明
由于初中物理所学的热学知识是分散于八年级的第三章 《物态变化》和九年级的第十三章《内能》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这三章,现将这三章的内容系统地总结 出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
考点概要: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常见的热机有: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 内燃机工作原理:燃料(汽油或柴油)在汽缸里 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使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 气冲程。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机械功的那部分能量 跟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 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 30%-45%。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
比热容
1、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例子:闻到花香、汤放盐后变咸等 (2)表明:分子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运 动。
■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 两大部分复习:
第一部分:热现象 (八年级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 (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第一部分: 热现象
一、温度
物态变化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 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将沸水的温度 定为100摄氏度,从0℃到100℃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份为1℃ 3.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若液体受冷凝固或遇热沸腾都将 不能使用)
1.能源分类:
核能--①裂变:如核电站、原子弹; ②聚变:如太阳内部释放能量、氢弹﹑中子弹 太阳能-- ①直接加热物质:如太阳能热水器 ②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
4、热量及计算
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的内能的数量。 单位:J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计算式: Q=cm△t (其中 “△t”是指变化的温度) 常见的相关变形式: (1)c=Q/m △t (2)m=Q/c △t (3)△t=Q/cm
5、热值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 量 (用字母q表示) ►注意: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单位:J/kg 物理意义:表示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 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计算式:Q=mq
①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体根据熔化过程中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可以分为晶体 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温度保持不变但仍需吸热。 ②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测量工具:温度计 4.使用注意(两点): (1)使用前:要观察量程(测量范围) 和分度值(精确程度)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内壁。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 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 熔化和凝固
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 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 (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 (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熔点、沸点的应用 (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 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 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 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 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 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 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 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6、热机
7、能量守恒定律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发 现,人类只能通过能的转移和能的转化两种方 式来使用能量。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 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 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8、能源
(1)按“能否直接获取”可分为两种: 一次能源(直接):如风能、太阳能、化石能源(包括 煤、 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间接):如电能 (2)按“短期内不可再生”可分为两种: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如木柴、 食物等)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
2汽化和液化
►
►
汽化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不断吸热 ► 沸腾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与晶体熔化一样) ► 沸腾曲线: ■请比较:有何 异同? 沸腾曲线
►
熔化曲线
►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不经历 液态);升华过程要吸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不经历 液态);凝华过程要放热。
2、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 能之和。 影响因素:体积(对应分子势能)、温度(对应分子动能)、 质量(对应分子个数) 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等效”) ►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能为 0。 内能的利用 (1)直接通过热传递来加热物体 如:生火煮饭、炒菜、烧 水等 (2)用来做功 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汽车起动后行 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