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年级物理凸透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性,理解成像的原理及规律。

实验原理及装置:凸透镜成像是指通过凸透镜将光线汇聚或发散,形成物体的像。

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主要由折射定律决定,即光线在透镜两个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

实验装置主要由凸透镜、物体、屏幕组成。

凸透镜位于物体和屏幕之间,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而屏幕则放置在透镜的另一侧。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处,调整位置使凸透镜中心与光源中心对准。

2.将物体放置在凸透镜一侧,调整位置使物体与凸透镜轴线近似垂直,且距离适中。

3.调整屏幕的位置,以使屏幕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并且与物体和透镜轴线近似平行。

4.移动屏幕,观察成像的情况,记录下成像的位置。

实验数据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1.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物距增加时,成像距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就会更加靠近凸透镜。

2.成像放大率与物距的关系: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随着物距的增加,成像放大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成像会更加放大。

3.倒立像和正立像: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成像是倒立的。

这是由于凸透镜的折射规律决定的,即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改变方向。

4.增大凸透镜的焦距可以使成像更加清晰。

当我们使用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可以发现焦距较大的透镜会产生更清晰的成像。

实验结论: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凸透镜可以将光线汇聚或发散,形成物体的像。

2.成像距和物距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物距的增加,成像距也会相应增加。

3.成像放大率和物距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物距的增加,成像放大率也会增加。

4.凸透镜的成像是倒立的,这是由折射规律决定的。

5.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成像越清晰。

实验总结: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特性。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实验得到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凸透镜、物体、光源、白纸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装置,包括凸透镜、物体、光源和白纸。

2.将光源放在物体的前方,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

3.调整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在白纸上观察到清晰的物体像。

4.移动物体的位置,保持光源和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不断观察像的变化
情况,并记录下物体位置与像位置之间的关系。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记录与结果
通过实验记录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
物体位置(cm)像位置(cm)
30 60
40 40
50 33.3
60 30
70 28.6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凸透镜的平均焦距为37.4cm。

实验分析与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且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距与像距的倒数之和等于焦距的倒数。

2.计算得出的凸透镜焦距是一个近似值,需要通过多次实验来进行验证
和确认。

本次实验通过实际的操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数据计算得到了凸透镜的平均焦距,这对于我们后面的物理学习和实验有一定的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
1. 了解凸透镜的特性,以及凸透镜的结构和作用;
2. 研究凸透镜的几何光学性质,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像差和调节畸变等特性。

实验原理:
凸透镜是由球形或凹凸形曲面有机组合而成的透镜。

它的基本结构和其他非球面透镜类似,它具有一个可选择的离焦距,可以改变它的光学属性,从而改变成像距离。

由于其非球面曲面,凸透镜能够把来自成像面的多条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二次焦点处,从而形成正立的,正向图像。

实验过程:
1. 准备实验用具:凸透镜、灯、灯架、镜头板及镜片、系统平板及系统聚光板、放大光学仪等。

2. 调整实验装置:将凸透镜放置在系统平板上,将灯架安装在灯上,通过位置调节镜片和系统聚光板的位置,以确保凸透镜和系统聚光板距离光源的最佳距离。

3. 实验观测:使用放大光学仪观察凸透镜及系统聚光板的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
1. 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形成的图像距离灯源越近;当焦距较大时,凸透镜形成的图像距离灯源越远。

2. 凸透镜的成像有明显的负象差,即凸透镜成像小于等于物象。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的过程;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

提出问题:改变蜡烛在凸透镜前的位置即物距,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什么样的像?猜想或假设:通过凸透镜后会成虚像或实像,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1.组装仪器材料,并进行共轴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共轴调节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间。

2.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40cm处,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物距),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记录对应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3.尝试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设为20cm和10cm,观察成像的情况。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凸透镜焦距f=10cm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U>2f 20 虚像,倒立,缩小U=2f 20 等大实像2f>u>f 20 实像,倒立,放大U=f 20 不成像U<f 20 实像,正立,放大2f>v>f 10 倒立,缩小v=2f 20 倒立,等大倒立,不成像2f>u>f 10 实像,正立,放大U=f 10 放大,虚像U﹤f 10 放大,虚像分析和论证: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即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为虚像,倒立,缩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像为等大实像;当焦距小于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像为实像,倒立,放大;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实像,正立,放大,且成像距离变大。

进一步探究: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可能会影响像的大小和位置,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2.当物体移近透镜时,光屏应该向透镜靠近,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由凸透镜形成的映像,其离现实物的距离和倒立物的离现实物的距离
在光学上是等价的,且倒立物又在凸透镜的凸透面的外侧。

凸透镜是一种
定焦透镜,它能够使光线汇聚于其焦点,从而形成明确的映像。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了一个两支架装载着两块凸透镜的实验装置,由凸透镜的
凸透面构成凸透镜系统。

此外,另外准备的材料还有一个发光灯、一个白
色屏幕、几块黑纸以及几块纸片。

四、实验过程
1.首先,将实验装置的两支架上的两块凸透镜由大号从小号依次排列,其中凸透镜和凸透面朝向屏幕。

2.然后,用黑纸把灯光从发光灯上补出来的图案遮挡起来,将剩下的
图案投射到屏幕上。

3.最后,用纸片观察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
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六、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实验架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聚焦的透镜,其成像规律遵循光的折射定
律和透镜成像公式。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焦点处聚焦成像。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架上,并确定其光轴。

2. 将光源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并在另一侧的屏幕上形成清
晰的成像。

3. 移动屏幕的位置,观察成像的变化,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成像情况。

4. 使用尺子测量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当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实像。

随着屏幕位置的变化,实像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和凸透
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实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聚焦并
在焦点处形成清晰的实像,成像大小和位置与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距离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关系,这对我
们进一步理解光学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了我们对光学成像的认识。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关系,为深入理解光学成像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凸透镜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倍率与透镜焦距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凸透镜是由透明的玻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两个表面都是曲面。

其中一面是凸面,另一面是凹面。

凸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2. 凸透镜的主轴是一个虚线,连接凹面和凸面的中心。

在对称的透镜中,主轴经过透镜的中心,称为光轴。

3.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符号"v"表示;物体的高度叫做物高,用符号"h"表示;像的高度叫做像高,用符号"h’"表示。

4. 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1/u + 1/v = 1/fh'/h = -v/u其中,f表示焦距。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 凸透镜2. 直尺3. 定位器4. 屏幕5. 光源6. 实验装置固定架7. 实验平台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装置固定架上,并调整透镜与主轴的夹角为0度。

2. 将光源放在实验平台上,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的中心。

3. 在主轴上方放置一个屏幕,并与凸透镜成一定距离,调整屏幕与主轴的高度对准目标光点。

4. 将不同高度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测量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并记录下物体与屏幕的距离。

5. 分别测量不同物体高度的像高,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之间的关系。

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可以验证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和成像公式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增加时,像的距离减小。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像距离无限大,即像位于无穷远处。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一、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本质和光的相变规律的学科,而成像实验则是光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2. 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3. 分析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物体、光源,尺规等;2.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基于透镜的光线折射和焦点的概念。

凸透镜具有使经过它的光线集中的能力,可以将平行光线集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实像与物体的关系可以通过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来描述。

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透镜的位置,确保光线成束通过透镜;2. 选取不同的物体(例如书、铅笔等),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方,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光轴垂直;3. 在凸透镜的背后放置光屏,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像;4.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并记录下数据;5.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各个参数的数值,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数据,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遵循以下规律:1. 当物体距离透镜远时,像距离透镜变小,放大率增大;2. 当物体距离透镜近时,像距离透镜变大,放大率减小;3. 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时,像无限远,放大率为零。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眼的视觉差异,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另外,实际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并非完全线性相关,因此计算得到的关系式存在一定的近似性。

在下一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和采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七、实验应用和启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不仅在实验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光学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器件都是基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来设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蜡烛、火柴
三、实验步骤
1.记录________。

(估测凸透镜焦距)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_____、____、____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调节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在光具座上从二倍焦距之外由远到近的移动蜡烛,然后移动光屏,眼睛观察光屏,寻找清晰的像所在的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观察像的特征(放大、缩小、倒正、虚实)。

记录在表格中。


3.将蜡烛移至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5.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6.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7.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焦距以内的某一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8.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三、实验数据记录
如果把今天在实验中用到的凸透镜用火柴盒遮盖住一半,像会怎样呢?( )
A、像会消失
B、像剩下一半
C、像变暗
D、像不变
探究3:
在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应向移动。

即:蜡烛向上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往____ _移动;
蜡烛向下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往____ _移动。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