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生物导学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A 4 A
达 标 检 测
) B ( B D
)
明的玻璃板, 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 5 只鼠妇, 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 1 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6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物因素是指 一、自主学习 1、观察图 1-12,想一想,图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 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2、仔细阅读 P13,说出温度和水分是怎样影响植物的分布的? 3、仔细阅读 P16,能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4、仔细阅读 P16-17,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 合作探究 探究一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 14-16 页,完成下列各项: 1.试完善下面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6、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遍种植的小麦是冬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小麦不能正常抽穗结 实。这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 C.氧气 D.水分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和交流。
。
7、种具有共同生活习性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它们之间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
学 习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A C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C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B D ( ) B D
3、威海中考)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 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 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 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初中生物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前预习】1.雨水具有较强的,叫做酸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则小于,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此外,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3.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酶、石油等燃料中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4.废电池中有的含有等重金属。
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
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的鱼虾造成的,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污染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的电池,大力开发的电池。
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和。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不断上升的现象。
6.地球大气的上层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有效的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有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
控制和停止使用,以及减少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初中生物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设计人:陈伟审稿人:宫雪梅【导学过程】(本节)任务一: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自学课本P114-P115页的相关内容及P117页倒数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酸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酸雨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酸雨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5.模拟的酸雨与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6.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7.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需要,应怎样设计?任务二:了解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自学课本P116-P118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废旧电池中含有_____、____、____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物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 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9.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环境因素()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10.稻田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达标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2006.威海中考)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 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 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 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做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 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 5 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 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 1 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 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 0 只 1 只 2 只 o 只 2 只 阴暗 10 只 9 只 8 只 10 只 8 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 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表达和交流。
b.温度 c.气体 d.盐度 9、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的关系。蜜蜂群中有着明确的分工, 这种现象属于。水稻与草的关系是,羊与草的关系是。 学习小结
相关文档:
• • • • • • • • • •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能独立
生存。如地衣(真菌和藻类),大豆和根瘤菌,白蚁和鞭毛虫。
6、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从那里吸取营养物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与课后练习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说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二、自主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如、污染等。
另外排入水中的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酸雨可以引起水源,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一、实验目标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三、材料用具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四、实验步骤1.准备2个,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种子(30粒左右);2.分别标记A、B。
培养皿A滴加和,使其成为模拟;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设置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5.观察并做记录(5)几日后观察绿豆的变化,可以发现:A组加入酸雨的绿豆种子没有。
B组加蒸馏水的种子全部了。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和,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
2.酸雨是燃烧、、时产生的和在大气中与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的危害。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导学案 济南版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的各种举例。
2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和关系(重点)3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难点)4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多样性的保护一、【自主预习】---寻疑完成下列基础知识,(要求独立完成,用红笔标出疑问点)P4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和()。
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44)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和()P46)3.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性。
并且能()环境。
():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54)4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指_______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指__________。
食性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_______():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59)5在生态系统中,一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在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越来越高的现象叫做()P61)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和()。
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
P64)7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能力传递率是()。
P65)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66)9物质循环特点:具有()性,而且是()的。
P68)10生态系统的类型:人工生态系统有:()和()。
自然生态系统有:()()()()()P75)11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是:(),而且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学案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环境与生物本课主要介绍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重点内容包括:-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形成了各自的适应特征,例如鱼类通过形成鳞片来适应水生环境。
研究任务:1. 讨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列举一些生物的适应特征。
2. 调查一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特征,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展示。
3. 总结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方式。
第二课:适应和进化本课主要介绍了生物的适应和进化过程。
重点内容包括:- 适应:生物通过适应环境变化,使自身更适合生存和繁殖。
- 进化: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演变出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能力。
研究任务:1.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例子说明适应的影响。
2. 研究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过程,并描述其适应环境的变化。
3. 总结适应和进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生物演化的意义。
第三课:生命系统追求平衡本课详细介绍了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和调节系统。
重点内容包括:- 稳态:生物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追求内外环境的稳定。
- 调节系统:生物体的调节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稳态调节。
研究任务:1. 描述生物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例子说明稳态调节的机制。
2. 研究一个调节系统,比如血糖调节系统,并解释其运作原理。
3. 总结生物体追求平衡的方式和调节系统的作用。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继续完成后续单元的学案导学案)总结本教材的学案导学案主要围绕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等主题展开。
通过研究,学生将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进化,以及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导学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分析,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观察、交流,培养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学:1.睡莲的根和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_____的需要;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可以减少_________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________。
这些都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______。
2.不同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生物分布十分______,如家蝇,有些生物分布极为狭窄,如________、北极熊等。
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当环境急剧变化使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_________(即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生物的___________受到极大的破坏,生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4.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还能_______。
如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_________;蚯蚓能使土壤变得________;植物___________使大气中氧含量提高,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_____;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维持了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交流:1.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肥厚多汁;睡莲的根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说明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还能举出哪些例子?2. 观察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思考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
3. 观察“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举例说明。
4.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材料用具蚯蚓(每组10条,4人一组)、菜叶、大烧杯(或自备的透明饮料瓶子)、玻璃板、湿土、细沙。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____________。
3.生物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6.7.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捕食关系、互惠互利关系、竞争关系等,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8.在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①形态上: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毒箭蛙)、拟态(竹节虫)②结构上:有翅(昆虫)、鳍(鱼)、足(多数动物)等③习性上:冬眠(青蛙,蛇)、休眠(落叶乔木)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____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环境。
2.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其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5.作为生物圈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___!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________!达标检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5.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通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
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教具准备
学习过程
教师修订
学生感悟
一、看课本图片6.1---1说出。
二、自主学习:
(一)看课本41-42页回答下列问题:
例如:菟丝子和豆类植物是关系;如蜜蜂和花之间是关系;猎豹和跳羚之间是关系;羚羊和羚羊之间是关系;蚂蚁共同捕食时是关系。
2、因此,生物圈中的生物都不可能,他们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而、。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三、小结:
五、达标测试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3、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等。
如水是。
温度影响生物的,并限制着生物的。
光对植物有,影响动物的。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影响植物的、。
光也影响动物的。(试举例说明)
典例分析:大雁南飞根深叶茂秋风扫落叶葵花朵朵向太阳鱼儿离不开水
(二)读课本43-44页小组内讨论回答: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之间和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既有,也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课后反思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分为两类:和。
2、讨论“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影响”相关问题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得出的结是:。
(2)、在该实验中,能不能不用10只黄粉虫而用1只呢?为什么?
(3)、在进行实验结果统计时,为什么不用一个组的结果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如果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或“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那变量又是什么?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B、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 D、土壤
6、“春兰秋菊”,影响这两种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阳光B、 温度C、水分D、土壤
7、夏季,我们会看到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彩蝶与花之间的关系是()
A、斗争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相互伤害的关系D、没有任何关系
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鼠妇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究,研究结果记录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照光
2
4
3
3
3
2
3
33Leabharlann 4黑暗86
7
7
7
8
7
7
7
6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针对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所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变量是______.
(4)根据该同学所测实验结果,10只鼠妇在光照下和黑暗处分布的平均数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如果所的实验数据与作出的假设不相符,应该。
A、光B、水C、温度D、湿度
2、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D、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关系。
A、合作B、竞争C、捕食D、争斗
4、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