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物种与环境间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每个物种的繁衍和发展,也影响着环境的稳定性与多样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物种与环境之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
对物种的生态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系统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等,它的不同形式会使环境中的物种产生多种变化。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刺激物种数目的减少,而合作则会增加物种数目;物种的流行病会削弱七国环境的多样性;物种的传播也可以改变环境土壤的组成。
另外,生态反馈也是影响物种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因素。
物种在其繁衍发展过程
中向外界施加和释放大量能量,又从中获取大量能量,这种反馈关系可以进一步影响物种及其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最后,环境创造与物种之间能使环境变得更加多样性。
物种在生长和繁衍发展
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自身的生长环境,并诱发其他物种改变或发展,从而改变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环境更多样化,更具适应性。
综上所述,物种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是构成这一关系的三个层次,是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正是依赖这些层次关系,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环境关系,创造一个健康多样性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什么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实验组:①接受变量处理的或人为改变条件的, ②未知结果的
对照组:①处于自然状态的或理想状态的,②不接 受变量的或未经处理的③已知结果的
葵花朵朵向太阳
阳光
登月宇航员
空气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大家抓鼠妇时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块,躲在下面 的鼠妇(潮虫)很快就会爬走。这是 为什么呢?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生物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合作 关系
,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生物
因素,
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竞争 关系;雨水是
影响它们生活的 非生物 因素。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BCD )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B、鹿、兔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 C、树蛙随它所栖息的树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体色 D、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白色的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 非常发达。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 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疏松。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的生活 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 境,它们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者:苗宇豪班级:初一(6)班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X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二.病毒和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由于病毒侵染其他生物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们常常根据病毒所侵染的不同寄主对病毒进行分类,如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有害的一面:使人和其他生物患病并危及其健康。
例如:人类的天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感等,动物的口蹄疫、狂犬病等,以及植物的烟草花叶病、马铃薯退化病等。
有一些病毒能诱发良性肿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纤维瘤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诱发恶性肿瘤,按其核酸种类可分为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
DNA肿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员,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编码的蛋白,但一般没有完整的病毒粒。
RNA肿瘤病毒均属反录病毒科,包括鸡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粒。
这两类病毒均能在体外转化细胞。
在人类肿瘤中,已证明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关系;最近,从一种T细胞白血病查到反录病毒。
此外,Ⅱ型疱疹病毒可能与宫颈癌病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与肝癌病因有关。
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起协同作用。
有利的一面: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4、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01.02.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总结:
1、该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对照实验 ,即在研究一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变 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16)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1只?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与其 环境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 分布在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西部和
陕西的西南部,主要以竹叶和竹
笋为食,食性很单一)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有丰富的竹类植物.捕食
D.竞争
4.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
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 )
A. 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5.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D ) A.河中水 C.同种的鱼 B.水的温度 D.河岸上吃草的羊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练一练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 时设计( D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2.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 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各放入等量的鼠妇 明亮
鼠妇(潮虫)
阴暗 实验组
对照组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 必
2min 明亮 阴暗 4 6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3 7 2 8 0 10 1 9 0 10 1 9 2 8 0 10 11min 1 9
第一节_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复杂多变,生物如何适应 环境呢?
海豹皮下脂肪厚
骆驼和骆驼刺
环境复杂多变,生物如何适应 环境呢?
拟态
保护色
竹节虫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草原鼠洞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三北防护林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关系。
再练一练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大熊猫必须以箭竹为食。 这些事实说明了( A ) A.生物的生存必须依赖一定的生活环境 B.生物的生活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生物因素 D.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和营养物质
练一练
下列现象主要反应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 物的影响?
水
练一练
下列现象主要反应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 物的影响?
温 度
侯鸟的迁徙
植物朝向 窗外生长
金枪鱼的洄游
被灯光吸引的螟蛉
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生物 的分布和生活?
• 探究实验:光照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下个课时) • 请同学们预习实验步骤和对照实验的内 容(14—16页)。
生态因素
生物圈中的生物会不会影响其他生 物的生活和分布呢? 会,生态因素有非生物因素,也有生 物因素。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影响彼此的生 活与分布。
下列情景反应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捕 食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棕熊捕鱼
狐狸追捕老鼠
蜘蛛捕捉蝗虫
下列情景反应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竞 争 和 捕 食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你知道野外生 活的大熊猫主 要分布在哪些 地区吗? • 为什么大熊猫 的数量稀少?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环境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它周围的各 种影响因素。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光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想一想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因素物有哪些? 小麦正常的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
四、实施计划:实验探究,获得实验数据 五、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六、表达交流:结论分析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 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光照。 温度、水分、土壤等。
2.如何保证实验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 究的因素引起的? 只有光照不同,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计算 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定计划:确定实验研究方案(对照实验) (控制变量)
生物
影响 适应、影响
环境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大家抓鼠妇时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 块,躲在下面的鼠妇 (潮虫)很快就会爬 走。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热
沙
带
漠
雨
林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的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既包括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在地球上形成了生态系统,维持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气候和气温气候和气温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和气温条件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分布范围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使得只有适应极寒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而热带地区高温的气候则适宜热带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2. 土壤和水质土壤和水质的性质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水体可以提供不同的养分和生境条件,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例如,酸性土壤适宜松鼠等一些酸性环境下的生物生活,而碱性土壤则适合一些喜碱植物的生长。
3. 生物多样性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其中,一些物种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果生物多样性下降,会导致一些物种数量过多或过少,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物种的适应性和演化生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演化来增加自身的生存竞争力。
环境的变化会促使一些物种发生适应性的变异,进而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例如,长颈鹿演化出长颈部分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高处的食物,这正是环境对物种的一种选择。
2. 生物的栖息地改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们对栖息地的改变上。
生物为了适应和满足自身生存需求,会改变其栖息地的特征。
例如,蚂蚁会筑巢、修道,这些行为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水分分布,进而影响了其他生物在该地区的生存条件。
3.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气候和氧气含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净化空气,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问题导学】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
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自主学习】【教材导读】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收获与问题】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我们在花园或庭院中翻动花盆或石块,常常可以看到鼠妇很快就爬走了,爬到了阴暗、潮湿处。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1)实验思路:设计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如果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2)材料用具:每个小组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3)实验装置:①实验装置用纸盒、塑料盘行吗?对盒子的高度、大小是否有要求?②如何设置实验装置才能控制实验变量?(4)方法步骤:请你们小组参照教材P15的方法步骤完成探究。
得出结论:。
(温馨提示:实验完毕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鼠妇?)表达和交流:将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和收获在全班展示。
【组内问题归结与解决】问题:如何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翻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会发现下面有鼠妇,但鼠妇很快就爬到处,收集鼠妇后,容器内应带一些和注意。
【点拨】由于同一种生物现象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实验,即使出现了某种预想的实验结果,也很难保证该实验结果是由某因素所引起的,这样就使所设计的实验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可见,只有设置对照实验,才能有效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性,才能使实验设计显得比较严密。
所以大多数实验往往都要有相应的对照实验。
所谓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对照实验设置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即遵循等量性原则。
具体来说,在控制单一变量的基础上有如下四个方面:(1)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各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2)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3)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和型号要完全一样。
(4)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例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做同样的处理。
【例题】为了证明光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两盆小麦幼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培养,另一盆则放在冰箱里遮光培养。
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合理吗?为什么?【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设置对照实验时控制单一变量的具体方法。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了对照的一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本实验中的变量应是光照,但实际上温度、生存空间也有差别,所以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
【他山之石】将小组讨论中或组间交流中对你有启示的观点或做法记录在下表中,以便深化自【小结展示】将自己的小结与下面的小结进行对比,把你的成功之处补写在下面的小结内或找一空白处记录下来,寻找机会在班内交流或展示给同学。
1、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2、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对照实验的概念:【误区警示】在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实验结果”不同于“实验结论”。
‘【例题】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
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向培养皿中倒人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2、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请回答:(1)上述对照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只有一项实验条件不同,其余均相同,其中实验变量是。
(2)若实验前该同学提出了“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假设,则根据假设预期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3)若上述实验的实际结果是有光照组种子萌发.无光照组种子也萌发,则请你依据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提示】结果就是用实验得出的第一手资料,是对实验现象的最终描述,主要是指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是指由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推导得出的一个普遍事实或规律。
【深化拓展】【基础反思】1、某课外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比较科学的—种方案是()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测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人潮湿的土壤,另一铡放人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盖在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人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2.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属于变量的是,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A.温度减小误差B.光照减小误差C.光照便于计算D.湿度数量多便于观察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光B.湿度C.水D.温度.4.下列哪项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A.光线的强弱B.食物的多少C.温度的高低D.土壤的湿润程度【能力测控】1.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A.温度B.湿度C.空气D.土壤2.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多分布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底层。
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盐度B.阳光C.温度D.水分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温度这一生态因素引起的是()A.平均水温低于20℃,珊瑚虫无法生存B.比目鱼在越冬场所集群,堆集在一起C.青蛙钻到淤泥下冬眠D.非洲肺鱼在自制的泥茧中夏眠4.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时期(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适当提高温度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视野拓展】换羽的雷鸟雷鸟是全球性分布的鸟类,从北极冻原地带直至森林及森林草原带,遍布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
雷鸟与一般鸟类不同,它四季换羽。
雌鸟羽色不如雄鸟艳丽,便于隐蔽自身和保护幼雏。
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会完全更换夏羽和冬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更换;雌鸟每年换羽3次,婚前不换羽。
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除中央1对尾羽为黑色外,其余为白色。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会换成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
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饰来博得雌鸟的青睐。
夏天大地披上了绿装,雷鸟又会换成黑褐色且具有棕黄色斑纹的夏羽。
秋季植被枯黄的时候,羽毛换成黄栗色。
北方地势平坦,因严寒又缺乏植被,雷鸟没有天然隐蔽所,它四季换羽毛正是生存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种现象很早就引起动物学家的注意,成为研究物种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典型案例。
雷鸟是重要的猎禽,绒羽价值极高。
第二课时【问题导学】无论是在冰雪覆盖的地球两极、烈日炎炎的热带,还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万顷碧波的海洋,到处都有生物的踪迹,它们不仅受到周围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你能说说身边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又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吗?【自主学习】【教材导读】1.教材图1-12中的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阅读教材P16的第一段话,找出生物与生物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归类吗?举例说明。
2.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样才能生存呢?请你结合教材P17的资料分析,说出这四种生物都是如何适应和影响生存环境的。
你还能举出一些相关的事例吗?另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吗?试举例说明。
【收获与问题】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组内问题归结与解决】问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寄生关系外,还有其他关系吗?【点拨】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他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均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的影响既可体现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体现在不同种生物之间。
不论同种生物之间还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都可分为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例如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往往是千百只个体生活在一起,在群体内部分工合作,表现为合作关系。
但有时为了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也会发生竞争。
比如,当一个蜂群里出现一个以上未成熟的雌蜂时,它们之间会互相咬杀,直到留下最后一个。
在同一区域内生活的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关系叫做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