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李清照渔家傲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
【注】①星河:银河。
②蓬舟:指轻舟。
③三山:传说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这首词上阕写__梦境__,下阕写___答天帝问(或:抒发情感)__。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的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前途渺茫;自己空有才学,生于离乱之世,毫无用处。
_ 3.如果说李清照的词是“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话,你认为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哪一种风格?词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代表了女词人豪放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和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8.这首词开头展现了夜空中的景象,写出了_云海迷茫_,_闪烁着星星的星河斜转。
李清照《渔家傲》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李清照《渔家傲》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一)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答案:
(一)8.C。
老师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考题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
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概叹战攻未立决心守边御敌2.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下片着重抒发。
边塞景象思乡忧国的情怀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然后从词人的所感,所闻,所见的角度,渲染塞下风景之“异”,用线条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所见a。
衡阳雁去无留意②所闻b。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所感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c ②-b ③-a4.“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的意思相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词的结尾三句即景抒情,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感叹和的情怀,感情是十分沉痛的。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6.本词中的主人公不是羁旅游子,而是守边大将,故下片的前两句于家国之思中寄寓着“”。
(用范仲淹的有关名句填空)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渔家傲》中渲染边地凄凉而悲壮气氛的词句是“”,透出战争前线局势紧张的三个字是“”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思乡情感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原诗句两句,并写明出处)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例: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ft下》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9.词中描写塞外景致最有名的一句是,表达了诗人苦苦思乡,又因外敌压境,不能靖边,外患未除,无法回去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下是2003 年广西桂林中考题)10.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10.孤寂荒凉11.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描写丁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情感基调。
B.上片四、五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天帝殷勤询问词人,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由描绘梦境向抒情过渡。
C.下片首句的“报”与上片末句的“问”相呼应,“谩”表明了词人才华不足,不能写出惊人之句。
D.本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
55.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答案】54.C 55.①气概豪壮,追求高远(或从理想、志向、胸怀、抱负等角度作答亦可)。
②才华横溢(或富有诗才)。
③怀才不遇(或无人赏识)。
④遭遇战乱离散而孤苦无依。
(答出任意三点即给满分)【解析】54.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
C.有误,词人以“谩”字感慨自己虽能写出惊人之句,却空有才华,无人欣赏。
选项“‘谩’表明了词人才华不足,不能写出惊人之句”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C。
5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表达了她理想的追求;“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现出词人空有才华,却怀才不遇;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叙写词人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渔家傲_历年中考题(免费下载)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1分)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7、“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答:1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答: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5分)(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答:1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渔家傲 秋思》附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一)古诗词赏析(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全词用语精炼传神。
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分)
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2分)
【答案】10.(2分)闭泪
11.(2分)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完整版)(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这首词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概叹战攻未立决心守边御敌2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______________ ,下片着重抒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塞景象思乡忧国的情怀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然后从词人的所感,所闻,所见的角度,渲染塞下风景之“异”,用线条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所见a。
衡阳雁去无留意②所闻 b 。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所感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c ②-b③-a4.“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的意思相似。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词的结尾三句即景抒情,抒发了边塞将士 _____________ 的感叹和______________的情怀,感情是十分沉痛的。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6.本词中的主人公不是羁旅游子,而是守边大将,故下片的前两句于家国之思中寄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用范仲淹的有关名句填空)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渔家傲》中渲染边地凄凉而悲壮气氛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出战争前线局势紧张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___ ”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思乡情感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原诗句两句,并写明出处)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例: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概叹战攻未立决心守边御敌2.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下片着重抒发。
边塞景象思乡忧国的情怀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然后从词人的所感,所闻,所见的角度,渲染塞下风景之“异”,用线条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所见a。
衡阳雁去无留意②所闻b。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所感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c ②-b ③-a4.“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的意思相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词的结尾三句即景抒情,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感叹和的情怀,感情是十分沉痛的。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6.本词中的主人公不是羁旅游子,而是守边大将,故下片的前两句于家国之思中寄寓着“”。
(用范仲淹的有关名句填空)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渔家傲》中渲染边地凄凉而悲壮气氛的词句是“”,透出战争前线局势紧张的三个字是“”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思乡情感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原诗句两句,并写明出处)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例: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ft下》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9.词中描写塞外景致最有名的一句是,表达了诗人苦苦思乡,又因外敌压境,不能靖边,外患未除,无法回去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下是2003 年广西桂林中考题)10.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10.孤寂荒凉11.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11。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忧国的感情。
(以下是2005 年ft东省高青县中考题)1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 分)12 边塞秋色思乡之情1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2 分)14.(2005 年洛阳市)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ft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以下是08 年金华中考题)15.“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来”的哪些特点?15.天冷、声杂、城孤16.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6.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思乡之情(壮志难酬,有家难归)(以下是07 年遵义中考题)17.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17.睡觉18.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9.(1)词的上下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两个字)(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重在写景,主要描写季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阕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阕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阕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19.(1)雁去(2)C(以下是07 年泰州中考题)20.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20.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2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1.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2.(09 年湖南)对诗歌内容赏析的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22.D《渔家傲》全国中考试题(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 个字)。
(1 分)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 分)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7、“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 分)天冷、声杂、城孤。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思乡爱国之情。
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 分)答:睡觉1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 分)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5 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 分)(1)本题 2 分,一点1 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 分)(2)本题 1 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 1 分)(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 分)(3)本题 2 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全分)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2 分)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ft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 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7.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不多于 100 字)答案:6、①雁去②C7、天冷、声杂、城孤。
8、思乡爱国之情。
9、睡觉(2 分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分)1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 1 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 分。
共 4 分)12(1)本题 2 分,一点 1 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 1 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 1 分)(3)本题 2 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全分)13、B 1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ft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 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 分)15 D 16 C2、(洛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ft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答:(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答:(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4 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然后答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 个字)。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