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合集下载

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第二,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马克思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界视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生态基础。绿色消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在要求。因此,应当全方位推广绿色消费,尽量拒绝那些可能造成污染的消费品。特别是,要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广义的资源节约,严格控制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需要行政命令、法律规范之类治标之举,更应该深入到价值观层面,反对享乐主义消费观,树立积极合理、健康向上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第一,树立“节俭消费”观念。马克思指出: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奢侈浪费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因而必须树立“节俭消费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理念,形成崇尚节俭、鄙视浪费的社会风尚。
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发生了结构性转换,开始从基本生活消费型向享受生活消费型转变,但奢侈浪费之风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泛滥。从理论上看,奢侈浪费现象大多根源于不科学、非理性、甚至扭曲畸形的消费观,特别是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消费就是美德”“挥霍就是气派”等错误观念危害颇深。结合中国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并以之指导我们的消费行为,对于克服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反对奢侈浪费是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充分肯定消费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认为适度消费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马克思坚决反对以奢侈浪费为主要形式的过度消费,认为过度消费乃是一种否定人的异化行为。“仅仅供享乐的、不活动的和挥霍的财富的规定在于:享受这种财富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奴隶劳动、人的血汗看作自己的贪欲的虏获物,因而把人本身——因而也把他本身——看作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他把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作自己放纵的欲望,古怪的癖好和离的念头的实现。”具体来说,它的危害主要有:第一,它不是肯定人,而是否定人,是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否定。消费本应是对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并通过这种满足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从而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但过度消费满足的不再是人的有限的合理需要,而是人的无限的欲望。这就使消费与人的真实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渐行渐远,而转变为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欲望消费超越了生理层面,是一种无限的需求,就像人吸食鸦片一样欲罢不能。尤其需要警醒的是,表面看来,人依然是自己需要和欲望的主人,依然在主宰着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实质上则已经成为它们的奴隶。需要和欲望已经作为一种非人的力量来操纵并奴役人。人在消费中感受到的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全部丰富性,否定自己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第二,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否定。从历史上看,消费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地球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循环体系,在特定阶段可供开发的资源归根结底是有限的。而过度消费需要满足的是人无限的欲求。无限欲求与有限资源之间必将出现矛盾,矛盾的不断激化必将恶化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给人类带来生态灾难。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从哲学视野看,人与自然之间乃是一种和谐相处的价值关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破坏自然就是损害自己,因此,即使人类拥有十个、百个地球,也不应当奢侈浪费。第三,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奢侈浪费总是少部分人利用特权或财富进行的挥霍行为,这种行为的影响却不限于他们自身,而是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特别是利用公款进行奢侈浪费,更是严重影响了执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尤为关键的是,它们危及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给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新闻来源:学习时报发布时间:2009-2-24 14:38:30 浏览次数:391857―1858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提出了原创性的消费理论。

并深入阐述了为什么“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的道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7页)。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

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正是广大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才推动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消费无疑是生产不断发展从而经济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

“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

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

第三,消费不断地创造出生产新产品的需要。

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消费者“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

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人们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

例如,当人们在消费中对某些产品感到不满意时,就希望有新的性能更好、功能更多、外观更美、价格更廉的产品出现;当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感到应当有某种产品才能满足其需要而眼下还没有时,就强烈地要求有这种产品,而且想象它的形状、功能、作用和价格等;当人们消费本国或本地不能生产的某些好产品时,就必定要求本国或本地企业尽快地生产出类似的甚至更好的产品……形形色色的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向生产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需要,规定和引导着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第四,消费拓宽市场并进而扩大生产的规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生人口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总是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总是不断提升,而且日复一日地产生着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因而必然要求流通扩大、市场扩大。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I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姓名:陈都导师:谭培文教授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研究年级:2006中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繁荣,人类社会反而陷入了消费快乐与痛苦的二难困境。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国内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主要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中阐释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内涵或内容。

第二、从马克思消费观在处理社会主义消费的关系问题、建立合理的社会主义消费结构、树立社会主义适度消费观念等的理论意义或现实价值方面研究。

第三、从消费是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的体现方面研究。

第四、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解读“消费社会”,对异化消费或消费主义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批判。

可见,国内学界最主要的是在经济领域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基本立论依据,形成自己的消费理论,从多元化视角对异化消费和消费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或批判。

最具代表性的有: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

笔者发现,以消费为视角,对消费与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联系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研究中明显不足,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背景,力图运用文本学研究法、历史与逻辑方法、唯物辩证法、比较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深入研究,探明消费与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寻求克服消费困境与应对消费挑战的对策。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含义、形成、构成和当代价值。

第二部分,从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从苏俄特色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两大方面论述了其在当代的发展。

第四部分,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影响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主要消费观念:“物化”论、消费异化论和“符号消费”论。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及科学消费观建构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及科学消费观建构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two types of societ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view of consumer is a huge systematic proj ect,specific ways pertbrmance in through publicity and educmion,policy guidance,legal protect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In short,under the doctrine of the inspiration of Marxism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t11at the unscientifie concept of
resulted in unreasonable consumer
phenomenon.So to solve the problem of也e consumer,we must put the
consumption theory of Marxism as a guide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view of
theory,China’S consumer specific issues as a starting point,attempt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view of consumption to guide the consumer behavior of our residents,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智库时代·16·党政智囊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指出在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历程中,消费是无法被磨灭的重要主题。

这是由于消费能够让人们的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们未来的良好发展。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依然对于社会消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进行深入的分析,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社会出现的不正消费之风与不良消费观。

在此基础上,寻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对消费的当代指导意义以及有效对策,这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一)相关概念定义1.消费消费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历史上曾经定义为:为了生产、生活需要消耗物质财富;开销、耗费;消磨、浪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上定义已不具代表性。

故根据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得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最终环节。

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制造出来的产品能够让人们不同类型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产性和生活性消费是消费的两种类型,其中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对于不同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就是生活性消费,在制造和生产物质资料活动时付出的劳动以及相应资料的应用则是生产性消费。

消费的本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

这里的人的需要即包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包括精神生活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消费是“人的感性的表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

消费与人的现存状态相联系,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内容。

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简单的生存需要,更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高质量的生活。

消费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

而在当代社会,消费作为一种自我认同的手段,可以用来获得身份象征和社会地位。

而人们对身份地位的畸形渴望,是导致异化消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2.消费观消费观是人们对于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总的观点或态度。

消费观作为观念的产物,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经济发展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但自身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内涵探析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内涵探析
教育
文理 学科
2 0 ' 1 5 年2 月 ・ 2 6 9・
马克思主 义消费观 内涵探析
邱伟 波 ( 民办 南华工 商学院 广 东广州 5 1 0 5 0 7 )
摘 要: 马克思从 来没有 完整 阐述 过消 费理论 ,但 其消 费观散 见于 《 1 8 4 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 》 、《 资本论 》等著作 中。马克 思主 义消费观 阐明需要是 消费的 内动 力,肯 定消 费在社会再 生产 中的地位和作 用,批 判资本主 义经济 中的消 费异化 ;重视 消费
异化现象 。 马克 思主 义消 费观 从经济学出发,明确消费作为人类生产 的最终 目的,在整个社会 再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发 挥的 巨大作用 。人 具有 自然 性和社会性 ,马克思主 义消费观对 消费活动 中社会与人 、环境 与人的关系进行 了深刻解读 ,展示 了对这一活动 中人 的社会存 在状 态的哲学关怀 。马克思主义消 费观的基本 内容有 :需要对 消费的 内在驱动力 ; 消费的经济地 位和作用 ; 批判消 费异化 :消费活动中人的全面发展 ,消 费与 自然环境 的关系等 。 1阐明需要是消费 的内动 力 生活是人类 “ 创造历史 ”的前提 ,而吃喝住穿等是满足生 活的首要前提 。这种满足生 活所 需而 产生的消费 ,就是马克思 口中的生活消 费,是消 费的内动 力。换句话来说 ,消费的 内在 驱动 力就是需要 。 首先 ,消费对物质 资料 的消耗是基 于需要而产生的 。从 内 涵来 看消费现这 种 需要,因此物资资料 的消耗应 当且 必须 是基 于需要才得 以产 生 的, 也 即需要 引起 消费。作 为人类有意识有 目的的实践活动 , 如果 不存 在需要,消费就失去 目的性 ,就不 能称之 为消费。 其次,不 同的需要驱动 了不 同消 费活动 的发生。根据吃喝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视域下消费风尚演变历程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视域下消费风尚演变历程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视域下消费风尚演变历程汇报人:2024-01-05•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概述•消费风尚的演变历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对消费风尚的影响目录•消费风尚演变的原因分析•未来消费风尚的展望01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概述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的需求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的需求,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必要活动。

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消耗,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

消费具有经济功能消费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功能。

通过消费,可以刺激生产、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消费具有社会功能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还具有社会功能。

消费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消费异化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被消费所控制和支配,失去了对消费的自主性和理性控制,导致消费的目的和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

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

这些消费行为往往不是出于真正的需求,而是出于虚荣心、面子等因素的驱使。

这种异化会导致人们忽视商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

消费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制造出各种虚假需求和欲望。

同时,社会对个体的评价和认同也往往与消费水平直接相关,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异化的现象。

消费异化的概念消费异化的表现消费异化的根源02消费风尚的演变历程自然经济主导在工业革命前,消费风尚受自然经济支配,生产和消费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

奢侈品消费这一时期,奢侈品消费是消费风尚的主要特征,主要集中在贵族和富人阶层。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成为了主导力量之一,然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具来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可以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核心。

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即以赢利为主导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

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劳动还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交换,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现代消费文化的形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分配不平衡和阶级差距的存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资源和财富,而广大群众则面临着贫困和物质短缺。

消费文化的推动者通常是那些拥有较高收入、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群,他们能够通过购买奢侈品和享受高端服务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消费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形成了深层次的阶级矛盾。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普遍等价性。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商品的等价性和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量化和比较。

然而,这种价值并非只包括商品的物质本质,而更多地受到品牌、广告和营销等非物质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本身,更多地是购买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揭示了商品市场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操控手段,使人们对消费的动机和效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倡导者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享乐,然而这种自由往往是建立在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摆脱商品经济的束缚,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转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制度逻辑和社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论其与现代新型价值理念的区别与联系
姓名:王煜班级:计算机软件5班
学号:N100801519
关键词:生产与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社会
概要: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不仅仅研究的是一个经济方面问题,现当代不良的消费主义的扩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资源与环境,乃至生存和发展。

正确认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体系,对构建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营造绿色消费理念等新型健康的消费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
消费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是与生产相对的概念。

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上看,消费则是与生产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创造的运动。

从形式上看,消费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以满足其各方面需要的行为。

马克思详细地论述了生产与消费的这种辩证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统一性
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同时,“生产直接也
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就全部生产要素来说,生产过程也是消费过程,即生产资料的消费。

经济学家将直接与消费同一的生产称为生产的消费,而对于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则称为消费的生产,以区别与消费同一的生产。

(二)生产与消费的互为中介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消费也中介着生产”。

所谓生产中介着消费,是指生产创造出消费的材料,用产品为消费提供客观对象,没有生产,消费也就没有对象。

同时,生产也规定着消费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产品引起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创造消费者及消费的动力。

所谓消费中介着生产,是指正是因为消费才使产品得以最后完成,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而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

因此,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

(三)消费推动着生产
消费使生产成为现实的生产。

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对生产的最终检验。

马克思说:“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现实地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成其为现实的房屋。

” 这就是说,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生产只有通过消费环节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

(四)生产推动着消费
首先,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即消费品。

没有消费对象,消费不成其为消费,因此生产在这方面生产出消费。

其次,生产在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的同时,还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

不仅消费的客体方面,如消费品,是生产提供的,而且消费的主体方面如消费方式,也是生产创造的;同时,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

二.构建新型消费价值理念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建立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相互作用、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基础上的辩证、系统的消费观。

对生产的认识和把握,离不开对交换、分配、消费的认识和把握。

同理,对消费的把握亦如是。

由此它对当今我国消费主义盛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如何认识消费并形成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以及构建新型消费价值理念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一)节约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阐述了节约的经济思想,构建了节约经济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说:“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
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 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

节约消费的主导思想是绿色消费、循环消费、适度消费,反对浪费,但并不抑制消费。

根据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既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结果,反之又影响交换、分配和生产。

它反作用于生产,则要求生产方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模式,即要求实施无污染技术和节能技术的节约生产。

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毫不动摇地节约消费、节约生产,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能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提高,人民的购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许多人不顾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和生态平衡而盲目消费,已经导致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类发展面临困境等一系列性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丰裕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人们反而被物所奴役。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根本的消费能力,片面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需要和生态需要的满足,为消费而消费。

马克思说:“要多方面享受,他必须有享受的能力。

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消费主体的文化教育,提升主体的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者素质,使消费真正成为“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的表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
思所说的:“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把他们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

要提高消费主体素质,使消费真正成为“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营造绿色消费观
绿色消费观主要是指:“人类应该以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节约并高效地使用物质财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和行为规范的科学适度消费和文明消费观,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 绿色消费观是相对于传统消费观而提出的,后者主要是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它把消费看作是人类自己的事情,看作是人类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和消耗。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类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追求财富的增加或占有,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人类进步的唯一尺度。

于是,人类拼命地掠夺和开采大自然,无尽地索取自然界的一切资源和可以利用的一切。

由此导致了人类生存危机,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

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基本动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因此,绿色消费不仅仅是倡导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与适度的消耗,而且更主要的是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持续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还是
营造绿色消费观,这些新型消费价值理念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消费理念是一致的。

自然界虽然不是人的本身,但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靠自然界而活。

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其达到相辅相成的有机成分。

所以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就是说自然界同人的自身相联系,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描述得如此形影不离,正是对人与自然界高度和谐统一理念的深刻表达,而这种理念无疑是现代绿色消费观念的理论的基础和先导,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意义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要将现代这种消费体系引向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体系,使二者能有机结合,并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导向和基础,才能处理好二者关系,并能引导人们正确的生产与消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恩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
[4]《马恩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5]李明生.《试论绿色消费观.经济学动态》,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