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兴趣
2’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投放课标内容
阅读课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1’




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
组织展示交流
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6’
一、南昌起义
1、北景
2、时间、地点:1927.8.1南昌
3、经过: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读图
认识革命的“星星之火”已造成“燎原”之势。
12’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同步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10’
反思
完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6’
教学
小结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南昌起义》的电影片段,展示了《八一军旗》,同时也请学生展示了他们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叙述历史故事,对学生课前的准备和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热烈、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内容教材P54~P5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教学目标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明白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青年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出示图片:一把老枪。

教师讲解:它为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1)它纪念了哪次暴动?(2)这次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有哪些?(3)这一暴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自我解答: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课程标准1.知道南昌起义。

2.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3.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三、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视频。

教师:这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诞生在南昌起义的炮火之中,走过了井冈山的硝烟,铸就了今天强大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的辉煌。

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重温历史,共同走进南昌起义!(设计意图:以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的八一军旗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本课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南昌起义:武装斗争的开始展示: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情境,概括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

)过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面对反动派赶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到,被杀绝。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决定以俄为师,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于是发动了南昌起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提炼的“南昌起义”要点。

学生:回答问题。

展示:南昌起义进军路线。

思考: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展示: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

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反思成长、星火燎原的过程。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

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也了解到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发出了抗争的呐喊。

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kāi)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教师:就这样,共产党人以坚强的斗志、不屈服的精神,开始了绝地反击,并逐渐走向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革命之路。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内容教材P54~P5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教学目标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明白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青年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出示图片:一把老枪。

教师讲解:它为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1)它纪念了哪次暴动?(2)这次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有哪些?(3)这一暴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自我解答: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能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现实参与——自我教育;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之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前赴后继与敌人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以真情实感,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思路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惟一正确道路。

②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教法与学法①教法:创设情境—现实参与—启发引导②学法: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合作探究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①师生合作:发挥学生网络经验丰富的特长,收集音像、图片及有关专题研究的资料,创造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入手,用“李大钊就义”图片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
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会议的内容,然后,教师可根据《西行漫记》讲述毛泽东当年以中央特派员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钢鼓、安
起义,建立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史实,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进
知识结构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1、教师有感情的总结:回首党的征程,南昌城头那一声清脆的枪声,普天下第一支工农群众自己的武装从此诞生在东方大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奠基石”的井冈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2)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认真阅读教材,自主把握南昌起义的几个重要因素
2、观看解放军八一军旗军徽领悟八一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地的开始是建军节的来源。
1、截取组合的南昌起义视频史料震撼学生感官,引发学生兴趣,
2、PPT中设计表格一目了然,通过动画展示南昌起义的要素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
3、ppt图片八一军旗军徽。江泽民同志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提高教学效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主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是中国革命在遭受了国民大革命重大失败后的艰难时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 要的历史意义。
1、本课主要采用PPT制作、音频与视频截取与组合、图片处理、动画技术等信息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内容
教材P54~P5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明白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青年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出示图片:一把老枪。

教师讲解:它为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1)它纪念了哪次暴动?
(2)这次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有哪些?
(3)这一暴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自我解答: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师生共同看书学习。

时间:1927年8月1日,(点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
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教材地图上标明位置。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教材54页“动脑筋”:(4)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上。

启发学生思考: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指出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等人又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出示秋收起义形势示意图,指图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带往井冈山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激情朗诵:“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5)毛泽东的这首词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教师小结:秋收起义;以井冈山为落脚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6)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井冈山在哪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离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有利于军事割据。

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

明确:会师时间:1928年4月。

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媒体呈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7)你从上面的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8)这首歌谣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9)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深化: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井冈山的物产比较丰富;红军保持高涨的革命乐观态度。

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自身做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讲一讲: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归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1.歌诀小结:反蒋一枪南昌响,秋收起义“农根”创,朱毛建“四”更坚强,星火燎
原呈“井冈”。

2.“三个第一”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五、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七、板书设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火种: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二、点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三、旺盛:井冈山会师
四、形成: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