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共39页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39号令)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发布时间:2017-01-16 来源:政策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已经2016年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6月17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同时废止。
部长苗圩2017年1月6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在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汽车,是指《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GB/T3730.1-2001)第2.1款所规定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不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千克的三轮车辆。
本规定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并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准入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请人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
新能源汽车的政府政策与法规法律

新能源汽车的政府政策与法规法律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府政策与法规法律。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在各国政府政策和法规法律方面的发展。
一、中国政府政策与法规法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早在2009年就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机动车保有量中的比例目标。
随后,中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政策、购置税优惠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政策,中国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按照产销规模和技术水平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同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以鼓励更多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此外,中国政府还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给予了优惠政策。
根据相关规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减免或者免征购置税的优惠。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效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普及。
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各地政府纷纷建设充电桩和充电站,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美国政府政策与法规法律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制定了一系列政府政策与法规法律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美国在2009年通过了《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
随后,美国政府又出台了《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美国各级政府为新能源汽车制定了许多补贴措施。
补贴的形式包括直接补贴、减免税和贷款担保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采购新能源汽车来推动市场发展,为政府机构提供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鼓励创新,美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护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护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法律保护进行探讨。
一、政策法规1. 减排政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增大,各国都意识到减少尾气排放的重要性。
因此,许多国家纷纷推出减排政策,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
例如,一些国家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减免购置税等优惠政策,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
2. 充电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受制于充电设施的建设。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各国纷纷投资建设充电桩及充电站,并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充电设施的稳定供应。
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建立私人充电桩,以满足个人充电需求。
3. 技术创新支持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各国政府积极支持科技创新。
通过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手段,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此外,政府还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二、法律保护1. 安全标准及审核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并进行相关的审核认证。
这些法规旨在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征税政策为了保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些国家对传统燃油汽车征收高额的购置税和使用税,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减免。
这项政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推动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3. 知识产权保护新能源汽车领域涉及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
为了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各国政府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更多,并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结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法律保护的制定与实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能源汽车政 府政策法规

新能源汽车政府政策法规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旨在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首先,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过补贴政策,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例如,购置补贴直接减轻了消费者的购车负担,使得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
同时,政府还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研发补贴,鼓励企业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质量。
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市场份额。
对于消费者,免征车辆购置税等税费,进一步降低了购车成本,刺激了消费需求。
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的阶段性目标,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市场布局。
同时,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监管制度。
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关键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加大了抽检力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肃处理,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了对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了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同时,制定了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促进了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兼容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政府还通过政策法规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
在公交、出租、环卫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实现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标准专选课件

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7
国际
2、德国 l2007年,德国经济部、交通部、环保部和教研部联合成立了 电动汽车工作小组; l2008年11月,召开“电动汽车国家战略会议”; l2009年9月,发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提供5亿欧 元资金支持,其中1亿用于开发电池,计划到2020年拥有100 万辆电动汽车。
13
中国
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政策驱动模式
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快速良性发展。
14
中国
2、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
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改委牵头,国务院批准)
科研政策
示范和补贴
企业和产品准入 技术和排放标准 鼓励节能汽车消费
l 国家重大科技 l《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
通知》(国务院,
起)
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录》(工信部,
l 国家“863”计
(财政部和科技部,2010) 2009~2010)
l《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
划节能与新能源 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
汽车重大项目 (科技部,2006)
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 和科技部,2011)
l《国家机动车污染 2008)
物排放标准第三阶 段限值》(环保部, 2007)
用
关
键
检测试验 技术标准 政策法规 示范运营 产业融资 知识产权 技术信息技
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
5、电动车辆现有标准体系
自“九五”以来,组织制定并由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电动车辆相关的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2项(35+7),上报待批标准7项,不足
新能源汽车国家相关政策

新能源汽车国家相关政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支持和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1、财政补贴:政府每年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
2、减免税收:减免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车船使用税等。
3、创新基金:政府出资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和发展。
二、市场准入政策
1、车辆来源:政府规定,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必须具有资质或者授权,在政府认可的销售渠道销售新能源汽车。
2、车辆技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汽车企业予以淘汰。
3、动力电池回收:政府要求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负责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处理。
三、标准管理政策
1、技术标准:政府要求新能源汽车技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检测标准:政府设立检测中心和检测标准,确保新能源汽车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3、服务标准:政府规定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必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确保顾客的利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政府监管下,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又保障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质量的标准,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
相信
在政府和产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法规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与法规(一)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中对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的规定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都应遵循的准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第三十六条中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这一规定对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第十四条中规定对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支持。
该项规定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
新能源汽车是摒弃传统能源采用新能源为动力,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和利用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电力法》(1995)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电动汽车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电力能源的使用在未来占有较大比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可以从源头减少能源的消耗,也符合该产业发展的目的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第二十一条规定"……内燃机和机动车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内燃机和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采用节油技术,减少石油产品消耗量。
"节能汽车采用节油技术减少石油消耗量,节能汽车的发展符合循环经济和该法律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护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护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创新型绿色交通工具已逐渐备受全球关注。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法规,以鼓励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也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法律保护,推动其产销量持续增长,为环保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首先,限制传统燃油汽车的购买和使用。
这些限制包括限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尾气排放限制措施等,以鼓励市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其次,给予新能源汽车购买者一定的财政补贴。
这些补贴可以直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对新能源汽车免征相关税费,进一步减少了购车成本。
这些政策不仅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可以刺激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积极性。
二、法律保护指引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序发展,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竞争环境。
首先,制定了有关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标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达到特定要求。
同时,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监管,保障其合法经营和产品质量。
其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明确的销售流程、售后服务义务和消费者维权渠道,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管理,建设充电桩网络,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便利和保障。
三、知识产权保护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充分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产权。
首先,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鼓励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并提供专利保护。
其次,加强了商标保护,防止侵权行为损害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经济利益。
此外,还规定了对于侵犯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保护其商业机密的安全。
总结: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护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