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分类、用语、计量))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考点1物质的分类及变化教师用书

新教材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考点1物质的分类及变化教师用书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核心突破·提能力考点1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核心梳理1.宏观物质与微观组成2.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特别提醒】物质组成、分类的“四个误区”(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则为混合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而由12C和14C组成的石墨是纯净物。

(2)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NaHSO4、CuSO4、NH4Cl 溶液呈酸性,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但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3)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分别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误认为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

几元酸是由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H+数目决定的,最多能电离产生几个H+,该酸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是一元弱酸,硼酸(H3BO3)是一元弱酸。

3.常见易混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金属导电、溶解、潮解、萃取、分液、蒸馏、分馏、挥发、升华、吸附、盐析、渗析、焰色试验,物质三态变化等。

(2)化学变化——风化、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脱水、变性、干馏、显色反应、颜色反应、钝化、油脂的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

典题精研考向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例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得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发生的反应是4Na+CCl4C+4NaCl,这一成果被誉为“稻草变黄金”。

对此反应的理解有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B.四氯化碳和氯化钠都属于盐C.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练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核心突破·提能力[例1]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正确;四氯化碳不符合盐的定义,不是盐,B错误;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C正确;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过程是钠单质置换出碳单质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上篇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上篇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专题一 基本概念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 化学用语
专题一 基本概念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Ⅰ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 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பைடு நூலகம்系。
物质的组成与 变化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 物质的分类与
1.物质的构成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稀有气体如氩气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则 为物理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__旧__化_学__键___的断裂,同 时有新_化__学__键______的形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 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______原_子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 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 原子,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 变化或化学变化。
①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成甜酒,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破题关键]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___不__一__定___ (填“一定” 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同时明确有__新__物_质_______生成 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并根据各自发生的过程进行准确判断。 解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HCl、 NaCl溶于水,①不正确;发生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如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使某些物质褪色,②不正确;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即电解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 化,③正确;④、⑤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6)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7)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属于物理变化 ( )
(8
)235 92
U
10
n
90 38
Sr
136 54
Xe+1010
n属于化学反应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题组一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2018北京东城二模)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 技艺,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和化学用语
总纲目录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热点题型突破1 化学与STSE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
OH,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CuSO4,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下列应用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 )
A.漂白粉消毒
B.食盐调味
C.明矾净水
D.海水晒盐
答案 C 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 的悬浮颗粒,从而净水。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选项
A
B
C
D
名称
分类
碳纳米管 高分子化合物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化学用语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化学用语
如化合物的水解。在高中化学里,常见的有盐的水解、酯 的水解、多糖的水解、卤代烃的水解、类盐(如Mg3N2、CaC2、 SiCl4、PCl5)的水解等。这些反应的实质是非常相似的,即异电 性微粒相互吸引而导致微粒之间的重新组合,其结果是盐等化 合物被水“解开”了,水也被化合物给“解开”了。
课件ppt
(二)理论、规律整理 把相关理论进行比较,找到内在的联系与区别,不仅有利 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还可减轻记忆负担。高中化学的理论体 系有以下五个方面: 1.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阿伏加德罗定律→标况 下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物质的量浓度
课件ppt
4.性质方面的概念:物理性质(色、态、味、熔点、沸点、 溶解性等)、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中性等。
如还原性强弱,即物质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失去电 子还原性越强,如Na比Al的还原性强,就在于Na比Al更容易失 去电子。
课件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变化、反应方面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 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水解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离子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 应、缩聚反应、铝热反应、焰色反应等。
课件ppt
酸性氧化物多为非金属氧化物(但Mn2O7、CrO3等也是酸性 氧化物),但有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 物。
酸性、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 (如SiO2、Fe2O3)。
课件ppt
酸酐: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 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不是氧化物。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 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 存 在 化 学 键 断 裂 的 变 化 不 一 定 是 化 学 变 化 , 如 HCl 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 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 液化等。
乙烯使溴水褪色 A 苯使溴水褪色
B
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
C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D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均发生了加成 反应
试纸均需要蒸 馏水湿润
均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均发生了水解 反应
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考点二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例 2] (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 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 代表不同元素 的原子。
【即时演练】 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 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光导纤维
纯碱 电解质 置换反应
Y 酸性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的多样性。
牢记常见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3.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并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平
常养成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 1] (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精编】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课件-精心整理

【精编】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课件-精心整理
[答案] D
考向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015·北京卷)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 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思路引导] 看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析] A、B、D 项均涉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C
[规律方法]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两种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 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 的熔化。
[答案] (1)× (2)× (3)× (4)√ (5)√ (6)×
考查角度 2.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2.(2014·青岛模拟)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
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 H
C 王水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 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 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 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 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 均是弱电解质;NaHCO3 是强电解 质;SO2、CO2、CH3CH2OH、NH3 均是非电解质;Cl2 是单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6)KClO3 和 SO3 溶于水后能导电,故 KClO3 和 SO3 为电解 质(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共85张PPT)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共85张PPT)
17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 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及结构 简式的表示方法。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18
二、命题报告 1.Ⅰ卷 (1)考查“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考查“分类”:结合物质俗名,认识常见物质的分类。 (3)考查“化学用语”:判断物质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使用的正误。 (4)考查“组成”:物质成分的判断。
19
2.Ⅱ卷 (1)考查“式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 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考查“化学用语”:考查化合价的计算,考查物质的分类 和化学用语的综合运用。 (3)考查“分类”:根据性质,判断物质归属。
20
高考必备
构建体系 明确重点
21
[网络构建]
22
[核心提取] 1.理解“5 组”概念的分类标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 (3)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电解质、非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 物。 (5)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H
C
王水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40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 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 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 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 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 均是弱电解质;NaHCO3 是强电解 质;SO2、CO2、CH3CH2OH、NH3 均是非电解质;Cl2 是单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2. (2015·湖北武汉四校联考)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D ) A.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条光柱 C.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由 A 项可知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由 B 项可知暗室里 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项,明矾电离出的 Al3+水解产 生 Al(OH)3 胶体,Al(OH)3 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后形成沉 淀而净水;D 项,发生反应:Fe3++3OH-===Fe(OH)3↓,产 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无关。
2.下列物质:①冰醋酸 ②NaOH溶液 ③CaO ④小苏打
⑤纯碱 ⑥SiO2 ⑦CO2 ⑧淀粉溶液 ⑨水玻璃 ⑩Al ⑪Cl2 ⑫碱石灰 (1)属于纯净物的是__①__③_④__⑤__⑥__⑦__⑩_⑪______,属于酸性氧化 物的是_⑥_⑦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④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②__⑧__⑨_⑫______,其中②__⑨____属于溶液, __⑧_____属于胶体。
解析:A 项,S 燃烧生成的是 SO2,错误;B 项,铜锈的主要 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 (OH)2CO3,而明矾溶液中的 Al3+发 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可以与碱式碳酸铜发生反应,正确;C 项,碳酸氢钠可以与水杨酸反应,正确;D 项,水中的钙离子 与肥皂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钙,降低了肥皂的去污能力, 正确。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D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CO为不成盐氧化物,A错;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B 错;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C错;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分类、用语、计量)近十年高考化学热点知识统计一、考纲揭密1、以H2O、C2H5OH、O2、AlCl3、团镞分子为例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分子式的表达2、以H、O、P、C、Fe、Ar为例了解原子的概念。

3、以Cl-、Na+、O2-、O22-为例了解离子的概念4、以OH-、NH4+为例了解原子团的概念5、以-CH3、-C3H7、-OH、-CHO、-COOH、-NH2为例了解基团的概念6、以氢元素和H、D、T为例,区分元素和原子(核素)的概念,以及概念的“偷换”的常见可能性7、以“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的本质,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8、以“物质种类”或“分子”种类是否相同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9、以元素组成区分单质和化合物10、了解金属、非金属的概念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1、以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和富勒烯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1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13、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14、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15、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16、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方程式的推算。

17、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和特定要求(如体现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8、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19、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20、熟练应用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换算。

二、回归课本1、物质的量是衡量的物理量2、摩尔是3、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4、阿伏加德罗定律5、摩尔质量是指6、标准状况是指7、气体摩尔体积是指8、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9、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含义是10、气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11、物质的量浓度(C)==12、吸热反应――13、放热反应――14、反应热――15、反应热通常是以来衡量的。

16、一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千焦的热量,请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三、近五年经典考题示例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考纲解析: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概念;了解同素异形体和原子团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典型题例:例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再现、辨认的思维能力。

属理解层次的容易题。

分析:由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可知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只含有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故正确选项为A。

例2、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组成,氧气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而臭氧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度较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使脑干受损、干扰体温调节及严重影响夜视力等。

臭氧和氧气应属于A、同系物B、同素异形体C、同位素D、同分异构体分析: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选项是B。

例3、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全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

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

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填写编号,多选倒扣)①其一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②其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③它是非极性分子④它的键长和键角都相等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不管是正四面体还是平面正方形,其一氯取代物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若为二氯取代物则后者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前者则没有,故正确答案为②。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纲解析: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典型题例:例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的斑迹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概念,其判断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甘油护肤是利用其吸水和不易挥发的性质;明矾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产物为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净水作用;烹鱼时加入料酒和食醋可与有腥味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而减少了腥味;铁锅上的红锈是新物质。

故正确选项为A。

例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溶液的pH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分析:蒸发水越多,需要的热量越多;取水量变化水的体积及电解时消耗的电能也变化;水的量变化水的物质的量也变化;相同条件下单位体积中溶解CO2的量一定,故溶液的pH 不随水的量而变。

所以正确选项为B。

3、化学用语考纲解析:掌握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简图、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和最简式的书写;理解化合价的涵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及各种反应式的区别和联系。

典型题例:例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Ca2+ + 2HCO3- +2OH- === CaCO3↓+ 2H2O + CO32-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 +2OH-+ NH4+ + HCO3-=== BaCO3↓+ NH3·H2O + H2OC、氢氧化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Al(OH)3 + 3H+ === Al3+ + 3 H2OD、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 + 2OH- === CO32- + H2O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理解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的考查,考查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综合性。

分析:快而准确地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有的反应虽然反应物一样,但由于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物也不同。

②离子符号(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分子式或化学式(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氧化物等)是否书写正确③是否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原理④是否注意“==”、“≒”、“↓”、“↑”等正确使用。

D选项中因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应是碳酸氢钠故D选项不正确。

答案为D。

例2、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ClA、氨HB、四氯化碳Cl C ClH N H ClC、氮N ND、二氧化碳O C O分析:电子式应正确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的情况。

A中N原子上应有一对孤队电子;B中每个Cl原子周围应有8个电子;D中C、O原子间应共用2对电子。

综合分析C选项为正确答案。

例3、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I2O3B、I2O4C、I4O7D、I4O9分析:本题由常见化合物氯酸盐的化学式可知,碘酸盐的化学式为M(IO3)x,其中I的化合价为+5价,x为M的化合价,现由题意知M为+3价的碘,所以碘酸碘的化学式应为I(IO3)3,即I4O9,故正确选项为D。

例4、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稀盐酸,Na2CO3溶液B、稀硫酸溶液,NaAlO2溶液C、Cu,FeCl3溶液D、浓氨水,AgNO3溶液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反应由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产物也不同,因而不能用同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题目中A、B、D选项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而C选项则不然。

综合分析正确选项为C。

例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 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防除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 4O2(g)== 2CO2(g)+ 4H2O(l)ΔH= +890kJ·mol-1B、CH4(g)+ 2O2(g)== CO2(g)+ 2H2O(l)ΔH= +890kJ·mol-1C、CH4(g)+ 2O2(g)== CO2(g)+ 2H2O(l)ΔH= -890kJ·mol-1D、1/2CH4(g)+ 4O2(g)== 1/2CO2(g)+ H2O(l)ΔH= - 890kJ·mol-1分析:正确选项为C。

例6、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或Ag+分别按Cu2+ +2e-===Cu或Ag+ +e-==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克。

则析出银的质量为A、1.62gB、6.48gC、3.24gD、12.96g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和电极反应。

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金属的质量是由转移电子数决定的,据外界提供的电量相等可知,两次电解时转移电子数相等2Ag——2e-——Cu2×108 64x 1.92g解得x=6.48g所以,正确选项为B。

4、化学常用计量考纲解析:理解化学常用计量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各基本概念的相互联系;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典型题例:例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D、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分子数、原子数、电子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有关概念的相互关系。

分析:由于标准状况下的辛烷不是气体,所以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C8H18)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就不是8mol,分子数也不为8N A。

而其它选项中的各概念间的换算关系都正确。

所以正确选项为A。

例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p1/p2==n1/n2,11gX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充入气体后容器中X分子数为:0.25×5×6.02×1023 == 7.5×1023,正确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