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目前主要包括、和。
2、燃烧过程的“3T”指的是、和。
3、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是_和。
4、机械除尘器包括、和。
5、按罩口气流流动方式可将集气罩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物:2、空燃比:3、大气稳定度:4、分级效率:5、挥发性有机物(VOCS):三、简答题1、简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机理?2、简述文丘里洗涤器的除尘机理?3、试述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及原理?4、烟气脱硝技术有哪些技术?并举一例具体说明其机理。
5、简述太原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有哪些?如何控制?四、计算题1、已知重油成分分析结果(质量分数)如下:C:85.5%; H:11.3%; O:2.0%; N:0.2%; S:1.0%试计算:(1)、燃油1Kg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
(2)、干烟气中SO2的浓度和CO2的最大浓度。
( 3 )、当空气的过剩量为10%时,所需的空气量及产生的烟气量。
2、某城市火电厂的烟囱高100m,出口内径5m,烟气出口速度13m/s,烟气温度373K,流量250m3/s,烟气出口处平均风速为4m/s,大气温度293K。
试求夏季平均气压1382.29hPa,计算有效源高。
(推荐抬升公式△H=n0Q n1H Hs n2/u,若Q H≥21000Kw,n0=1.303,n1=1/3,n2=2/3)。
参考答案一、填空1、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2、温度时间湍流度3、风湍流4、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5、吸气式集气罩吹吸式集气罩二、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2、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3、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4、分级效率:指除尘装置对某一粒径dp i或粒径间隔△dp内粉尘的除尘效率。
5、挥发性有机物(VOCS):特定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干洁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966;标况下,温度273.15K,压强101325Pa时,密度为1.293kg/m3;从地面到90km的高度,干洁空气的基本组成不变;在自然界大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洁空气的成分处于气态,不可能液化,可以看作理想气体。
可吸入颗粒(inhalable particles,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微米的固体粒子,不易沉降而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
PAN:过氧乙酸硝酸酯 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入肺颗粒(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微米的固体粒子,也称细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微米的固体粒子。
API相关知识:空气污染指数项目: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能见度:在指定方向上仅用肉眼能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水分(分外部和内部水分),灰分(不可燃烧的矿物质),挥发分(1200K炉中加热7分钟),固定碳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燃烧完全燃烧的条件: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煤的成分表示:收到基=干燥基+水分干燥基=干燥无灰基+灰分理论烟气量=干烟气体积+水蒸汽体积空气干燥基=内部水+干燥基煤矿通常提供的煤质资料为干燥无灰基成分。
我国煤炭平均灰分约为25%。
煤中氮含量一般约为0.5%-3.0%,燃烧时约25%转化为氮氧化物。
理论空气量(Vg0):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建立燃烧化学方程式时,假定:(1)空气仅由N2和O2组成,其体积比为79.1/20.9=3.78;(2)燃料中的固态氧可用于燃烧;(3)燃料中的硫被氧化成SO2;(4)计算理论空气量时忽略NOX的生成量;(5)燃料的化学时为CxHySzOw,其中下标x、y、z、w分别代表C、H、S、O的原子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填空题:1.大气污染按照污染范围分: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2.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3.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
4.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有: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5.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大气污染源可概括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前两类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称为:流动源。
6.大气污染源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7.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空间分布分为:点源、面源。
按照人们的社会生活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8.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SO2。
9.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10.环境污染质量控制标准按其用途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标准。
11.环境污染质量控制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1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9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和氟化物。
该标准根据对空气质量要求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 和SO,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及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粒径越小,越不容易沉淀,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防及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狭义: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13、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及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

• 因此,1996年我国将原来的《大气环境质量标 准》(GB3095-82)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其目的在于强调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主要规定的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 切的近地面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 目前国内外出版的大多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或《空气污染控制工程》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和范围,基本上都是环境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可见“大气”和“空气”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 其组成成分在均质层也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 在于“大气”指的范围更大,“空气”的范围 相对小些。
一、大气的结构
自然地理学把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称为大 气圈,厚度大约有10000km。由于大气圈层与宇宙空 间很难确切划分,在大气物理学和污染气象学研究中, 常把大气圈层上界定为1200-1400km。1400km以外, 气体已非常稀薄,就是宇宙空间了。
大气圈中的空气分布是不均匀的。海平面上的空气密 度最大,近地面的空气密度随高度上升而减小。在地 球表面上空400-1400km的大气层,空气是逐渐变稀 薄的。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不仅随纬度、季节变化, 而且随高度变化。大气质量的90%集中在30km以下 的范围内,高度100km以上大气的质量仅占大气圈质 量的1%。
在高约15-35km的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 臭氧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使人类等免受紫外线 的辐射。
中间层
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左右的区域 称为中间层。主要特征是温度随高 度的增加迅速降低,顶部温度可降 到-83℃以下。大气稀薄,主要物 质是O2、N2、NO+、02+等。
热层
从中间层顶向上导800km的区域称为热层, 又称电离层,其主要成分是氧。在强烈的 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中的N2、 O2分子电离成了O2+、O+及NO+等离子, 该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最高 可达170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填空1、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P4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P5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P30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
(P74)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牛、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267页)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P1618、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04)、有机硫(CxHv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P31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 S与烟气抬升高度A H之和.11、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P73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P14113、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P132)1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P17115、在除尘电晕电场中存在电场荷电(碰撞荷电)、扩散荷电两种粒子荷电机理.三、简答1、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20)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只要回答种类和作用即可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②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而依据•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和执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试卷

江西农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考试AB卷一、名词解释1、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发生对流。
2、三效催化剂:将烃类、一氧化碳和Nox同时进行氧化和还原的催化剂。
3、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常温下蒸发速率大,易挥发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4、粉尘孔隙率:粉尘颗粒间和内部空隙的体积与堆积粉体的总体积之比。
5、爱克曼螺旋线:如果把边界层中不同高度的风矢量用矢量图表示,并把它们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把风矢量的顶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风矢量极限,称为爱克曼螺旋线。
6、气体吸附: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7、下沉逆温:由于空气下沉受到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
8、质量中位粒径(MMD):质量筛下频率累计频率G=0.5时对应的粒径d50。
9、飞灰:系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10、颗粒圆球度:表示颗粒形状与圆球形颗粒不一致程度的尺度。
11、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12、 PM2.5(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um(10um)的颗粒物。
13、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包括沙尘、烟尘、扬尘、硫酸盐颗粒、酸盐颗粒、火山尘和其他有机颗粒物等。
14、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即为光化学烟雾。
二、填空题1、通常把温度、时间、湍流称为燃烧过程的“三T”。
2、粉尘所含水分一般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类。
3、为防止烟流因受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而产生的烟流下洗现象,烟囱高度不得低于它所从属建筑物高度的2倍,为防止烟囱本身对烟流产生的下洗现象,烟囱出口烟气流速不得低于该高度处平均风速的1.5倍。
为了利于烟气抬升,烟囱出口烟气流速不宜过低,一般宜在20~30m/s,排烟温度宜在100℃以上,当设计的几个烟囱相距较近时,可采用多管集合烟囱,以便增大抬升高度。
《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空气
饱空和气
纯液体
纯液体
二、挥发与溶解
VOCs的溶解度与其排放和控制密切相关
族
直链烃 环烃 芳烃
醇
酮
醚 酸
部分VOCs在水中的溶解度(25℃)
化合物
正戊烷
异己烷 环己烷 苯甲 苯乙
苯 甲醇、乙醇 正
丙醇、异丙醇 乙二醇 丁醇 环己醇 丙酮 丁酮
甲基异丁基酮
二乙醚 二异丁醚 甲酸 乙 酸 正丁
乙苯
2.7
46
5.4
三、VOCs的排放与来源
VOCs排放源可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 天然源主要来自于植被排放 代表性物种:异戊二烯、α-蒎烯、β-蒎烯、甲基丁烯醇
银杏,异戊二烯
油松,单萜
三、VOCs的排放与来源
分部门
中国2007
美国2011
欧盟27国2011
排放量 所占比例 排放量 所占比例 排放量 所占比例
二、VOCs的影响
O3 SOA
烷烃
烯烃
芳香烃 羰基化合物
NOx
OH
O3 NOx
HO2
OH
活
性
组
NOx
NOx
分
二、VOCs的影响
臭氧生成潜势(OFP)
臭氧生成系数MIR 光化学臭氧产生潜势POCP
OFPi
MIR i
VOC i
POCPi
Mean O3,i Mean O3,base case Mean O3,ethylene Mean O3,base case
酸
摩尔质量,g/mol
72 86 84 78 92 106 32、46 60、60 62 74 100 58 72 100 74 102 74 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涉及VOCS产品的使用,例如,在涂料和装潢工艺中,非挥 发性溶剂工艺逐渐取代挥发性溶剂工艺,如流化床粉剂涂料和紫外平 版印刷术
10.3 VOCs污染预防
三、蒸发散逸控制
石油行业和化工行业容易发生油品或溶剂的蒸发散逸损耗,是 VOCs的重要排放源
1.充入和排空损耗 当VOCs溶液在充入容器或从容器中导出 时,由于温度和气压的变化,VOCs气体逸出, 称为操作损耗。 当液体进入容器时,液面上升,容器上 的蒸汽空间(顶空)减少,蒸汽通过顶部排 气筒排除;当从容器中抽取液体时,液面下 降,空气通过排气筒进入容器顶空。容器无 开口时,改变液面会在充入时间引起加压或 在排空时引起真空。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植物净化技术
植物净化原理为室内污染物通过植物叶 片背面的微孔道被吸入植物体内,植物根部共 生的微生物能自动分解污染物,分解产物被根 部吸收。研究表明,在24h照明的条件下,芦荟 可以消灭1m3 空气中90%的甲醛。常情藤、 沼兰可以利用自身的酶分解苯和三氯乙烯等
安徽某浮顶罐项目
10.3 VOCs污染预防
4.相应控制技术和措施——浮顶罐技术(代表性)
浮顶罐,用于储存大量的高挥发性的液体。用于密封的浮顶盖浮在液面上,液面以上没有 空隙。液体注入或流出时顶盖随之上下浮动,避免上面所讲述的呼吸损耗。但是这种密封 方式(一般采用有弹性的橡胶薄盖,类似于汽车上的雨刷)并不是完美的,仍然会有密封 损失,但比固定顶罐减少油品损失80%,已广泛普及。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我国某高校VOC数据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氧化复合技术
1、光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技术的复合
对TiO2进行镀铂,在温度为333K或更高时,挥发性有机物如甲苯、乙烯等活 性不高的VOCS的氧化转化效果提高。在热催化和光催化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 现对所有VOCS的全部氧化。
研究表明,低浓度臭氧( 0. 050 ~0. 075mg/m3 )可净化室内空气甲醛污染, 净化率为42%。缺点是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和强氧化性的有害气体,会污 染室内空气。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净化技术
生物法处理大气污染物是一项新兴技术,主要是过滤器中的多孔填料表面 覆盖生物膜,污染物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其完全降解 为CO2 和H2O。净化原理如图2
适用于: 浓度较高、 温度较低、 压力较高
10.5 VOCs污染控制—吸收(洗涤)法
※吸收剂
要求:
①对被去除的VOCs有较大的溶解性
②蒸气压低
③易解吸
④化学稳定性和无毒无害性
⑤分子量低
10.6 VOCs污染控制—冷凝法
※冷凝法
◆适用对象:废气体积分数10-2以上的有机蒸气,不适宜处理低浓度气体 ◆作用:常作为其它方法的前处理
VOCs控制方法和工艺
01
燃烧法
05
洗涤04
10.4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1 . 燃烧法(Combustion)
•
•
只适用于可燃或高温分解的物质
广泛应用于化工、喷漆、绝缘材料等行业排出的有机废气
•
•
可以用来消除恶臭
不能回收有用物质,但可回收热量
10.4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第四组
CONTENTS
目录
10.1 10.2
定义与排放源
10.5 10.6
吸收(洗涤)法控制VOCs
蒸汽压与蒸发 VOCs污染预防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 吸附法控制VOCs污染
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
10.3
10.4
10.7
10.8
10.1 定义与排放源——定义
。卫凤莲实验表明,君子兰、虎尾兰对室内甲
醛、二甲苯、TVOC有一定的吸收。
END 谢谢大家
◆分类:① 接触冷凝
接触方式:冷凝气体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 设备:喷射塔、喷淋塔、填料塔、筛板塔 ② 表面冷凝(间接冷却) 接触方式:冷凝气体与冷却壁接触
设备:列管式、喷洒式、螺旋板式
10.7 VOCs污染控制—吸附法
※吸附法吸附工艺
10.7 VOCs污染控制—吸附法
※吸附剂
活性炭吸附VOCs的性能最佳 亦有部分VOCs不易解吸,不宜用活性炭吸附
2、光催化氧化和吸附技术的复合
通过吸附剂将有害气体吸附在催化剂上,再在其表面进行催化反应,可以使有 害气体在较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催化剂表面,并使表面气体浓度增大,加快反应速 率,强化了脱除效果。Fumihide等研究了以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为吸附剂,在 HZSM-5型分子筛上负载TiO2作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甲醛浓度在10min内由 1.0mg/m3降为0.1mg/m3;90min后几乎检测不到甲醛
VOCs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两类:
预防性措施
控制性措施
以替代产品、改进工艺、更 换设备和防止泄漏为主
以末端治理为主
10.3 VOCs污染预防
VOCs控制技术
10.3 VOCs污染预防
一、VOCs替代
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材料代替或部分代替有机溶剂,做到不排或少排 有害的VOCS
10.3 VOCs污染预防
10.4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燃烧工艺
※催化燃烧(Catalytic Combustion)
无火焰燃烧,安全性好 温度低300~450oC 辅助燃料消耗少,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少
10.4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燃烧工艺
※工艺比较
10.5 VOCs污染控制—吸收(洗涤)法 ※吸收(洗涤)法吸收工艺
1
室外: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产 生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 等
2
室内: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吸烟、 采暖和烹调等的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 家用电器、清洁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等
10.1 定义与排放源——排放源
含VOC的产品
10.2 蒸气压与蒸发
一、蒸气压
•
蒸气压是判断有机物是否属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依据,(>70pa)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臭氧净化技术
由于臭氧为轻微离子结合体,结合状态极不稳定,在常温下会缓慢分解成氧 气,将单氧分离出来,臭氧参与物质分解后还原成氧气。
对甲醛和一氧化碳的分解 机理如下: 甲醛: 3HCHO + 2O3 →3H2O + 3CO2 一氧化碳: CO +O3 →CO2 + O2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来源与危害
• • • • • • •
(1)有机溶液,如油漆.含水涂料,黏合剂.化妆品.洗涤剂等。 (2)建筑材料,如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等。
(3)室内装饰材料,如壁纸。其他装饰品等。
(4)纤维材料,如地毯.挂毯和化纤窗帘。 (5)办公用品,如油墨.复印机.打印机等。 (6)设计和使用不当的通风系统等。 (7)家用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
•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控制标准
在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中,一般认为室内VOC浓渡在0.3mg/m3以下时, 对人体健康基本无害,在0.3mg/m3~3mg/m3范围内可能产生刺激等不适 应症状,在3mg/m3~25mg/m3范围内会产生刺激、头痛及其他症状,而浓 度在大于25mg/m3时,对人体的毒性效应非常明显。
沸点在50— 260℃之间的挥 发性有机化合 物
10.1 定义与排放源——种类
甲苯(Toluene) 对-二氯苯 (paradichlorobenzene)
二甲苯 (Xylene)
乙苯 (Ethyl benzene)
苯乙烯 (Styrene) 甲醛 (Formaldehyde)
乙醛 (Acetaldehyde) 正己烷[n-hexane]
3.静态呼吸损耗 静态是指容器内油品或溶剂在没有装卸作业静止贮存的情况。由于 温度的变化使容器产生“吸进和呼出”而导致的有机物损耗称为呼吸损耗。 通常白天呼出,晚上吸进。
可通过在容器出口附加的蒸气保护阀来控制
10.3 VOCs污染预防
4.相应控制技术和措施
【1】固定顶罐
【2】浮顶罐技术 【3】蒸汽回收系统 【4】加油站油气回收
燃烧工艺
※直接燃烧 适用对象:适用于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或热值较高的废气 设备:燃烧炉、窑、锅炉, 温度:1100oC左右
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烟尘和热辐射,应尽量避免!
10.4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燃烧工艺
※热力燃烧(ThermalCombustion)
适用对象:低浓度废气的净化;必要条件:温度、停留时间、湍流混合 温度540至820oC,HC、CO、臭味、黑烟(碳粒和可燃粒)去除率>90%
10.8 VOCs污染控制—生物法
※原理
附着在滤料介质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废气中的有机成 分作为碳源和能源,维持其生命活动,并将其同化为CO2和H2O和细胞质。
※生物法处理VOCS工艺
10.8 VOCs污染控制—生物法
※生物洗涤塔(悬浮生长系统)
10.8 VOCs污染控制—生物法
•
•
(8)人体排泄物。
(9)来自室外的工业气体.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等。
延伸阅读——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来源与危害
•
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 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国家颁布的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 对室内空气中TVOC的含量,已经成为评价居室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的一 项重要项目。在此标准中规定的TVOC含量限值为I类民用建筑工程: 0.5mg/m3、Ⅱ类民用建筑工程:0.6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