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冲潜规则公考会“押错宝”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doc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是为国取士,不容马虎,更不容巧取豪夺。
斩断来自方方面面的攫取之手并非没有办法,重要的是下决心去做,并且坚持到底。
7月31日,有网友发帖举报,广东中山市某局纪委书记利用职权,为参加公务员省考的儿子更改考试成绩,使其入围面试,并最终以总成绩第一考取了公务员。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确认,该考生考试成绩更改情况属实,决定取消其公务员录用资格。
目前,该市纪委已介入调查。
以往,我们读到过一些地方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中的萝卜招聘新闻,招考单位指向性明确地设置了种种入门条件,以保证跟某位重要人物有关系的考生一举命中职位。
我们也曾看到过有些官员给儿子保驾护航,把身体健康的其他考生打成体检不合格分子,从而在入职竞争中占得上风。
现在,一种更加高智商的作弊方式出现了,神通广大的母亲打通关节,更改了儿子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笔试成绩,第六名一眨眼变成第一名,填补了唯一的岗位空缺。
细想起来,萝卜招聘形迹外露,作弊者得在岗位前加好多定语,才能保证点对点地击中目标人选。
这样做是能断了他人的念想,可是也很容易让有心人按图索骥,发现其中的猫腻。
到目前为止,萝卜招聘被曝光的案例最多,足见其风险不小。
而在体检或其他程序上陷害对手,技术含量也很高,凭借着不对等的信息优势,按说胜算很大。
可是作弊者忘了,被陷害的人往往会有惊人的反弹。
一个小伙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子虚乌有的贫血结论,并拱手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职位的。
在受害者的坚决申诉下,假的报告终究会露出马脚,害人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改分数这招却是一条绝户计,一般人只关心自己分数,通常不会关心别人的成绩,见到分数更高的竞争者,只能甘拜下风。
怪只怪这位纪委书记只是把市里网页上的分数改了,而没把省里考试网上的成绩一并做了手脚,以致功亏一篑。
各地的招聘弊案,多跟权势者有关。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场潜规则阻碍政治进步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场潜规则阻碍政治进步1月21日下午,“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的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再次触及财产公开话题,并称自己只有一套72平方米的房子,其言行遭同组委员质疑。
有人说他这样做“坏了官场潜规则”,有人说“这个政协副秘书长走到头了,回家卖红薯吧”。
(1月22日《新快报》)这事儿很有趣。
一个被说了快20年、老百姓千呼万唤的常识,一旦从一个体制内官员嘴里说出来,就闯了弥天大祸,被推到风口浪尖,眼瞅着要遭遇“枪打出头鸟”的尴尬。
这就像一面镜子,生动照耀出阻碍当下中国政治深入进步的最大障碍物———冥顽不灵、又臭又硬的“官场潜规则”。
不公开向这个江湖化的“潜规则”宣战,破除绑缚在大家心头的枷锁,真相、常识、道义就无法在事实上得到尊重,政治文明、民主法治就容易沦为空谈。
官场是公共权力的集散地,是配置社会各类资源最大的权力场。
它按照什么逻辑走,至关重要。
如吴思先生所言,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错综复杂的“潜规则”,非常顽固地主导着一些场合的政治游戏,在中国官场文化中甚至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拥有无数的信徒,一部《二号首长》被视为“升官秘籍”,卖得火爆就是明证。
很多潜规则当下仍可以信手拈来:无底线尊重“一把手”权威,民主集中制突出“集中”;互相给面子,不破坏同僚的既得利益;真话等于蠢话,讲真话最容易引火烧身,讲假话空话套话起码不吃亏;关系作用大于天,不怕做不对就怕站错队;和光同尘者易升,耿直狷介者淹留……说起来五花八门,深奥无比,可学者早总结过,无它,崇拜权力、崇拜关系、崇拜金钱的力量,而已。
如是观之,范松青当然是“坏了官场潜规则”,嚷嚷让官员公布财产,你自己“只有一套72平米房子”,人家的房子可多呀,这不是不顾同僚们“死活”吗?就你有正义感,歪风邪气多了,你唱唱高调、痛斥表演一番也就罢了,干嘛非要捅这个马蜂窝?现在,“不知深浅”的范松青偏偏就捅了,按照大家的既有经验,你这官也就当到头了。
【公务员考试】规则意识,不是巧舌如簧的辩解,更不是随意践踏的边界

【公务员考试】规则意识,不是巧舌如簧的辩解,更不是随意践踏的边界好巧,今日所有的热点几乎都与法治意识与规则意识密切相关。
近日的一系列正常角度看来“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的热点事件中的行为其实都可以归结于规则意识的错位和缺失。
规则,申论和面试的重点词汇,一起来积累下吧!一、经典案例1.老人:6月27日,原计划12时40分起飞的南航CZ380航班(浦东-广州)的旅客可能遭遇了最匪夷所思的延误。
在航班登机过程中,一名老年旅客向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导致航班延误。
记者从南航方面获悉,目前,涉事旅客已被公安部门带走调查。
(6月28日金羊网)2.游客:近日,国家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反映,由于正值暑期参观高峰,国博馆外每天都有5根左右的红色护栏绳子被损坏,且很多无法修补。
记者现场探访看到,的确有游客在等候进馆期间有拖拽护栏绳的情况。
工作人员表示,更换护栏及在排队位置安放椅子都需要审批。
(《北京青年报》7月17日)每天损坏5根护栏绳,这些游客可真够“闲得”。
本来,金黄色的支架、红彤彤的挂绳,为游客区隔出一个等候的空间,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参观秩序,这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摇晃、拉拽,甚至坐上去呢?3.游客:在杭州,雷峰塔的遗址,因为很多人扔钱,而成了一个钱山。
日前,记者来到雷峰塔景区一探究竟,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的雷峰塔遗址,正经历着被“砸钱”的烦恼。
现场的景区保安皱着眉头看看,似乎想上前阻止,却又把脸别了过去。
记者问他怎么不管,他说没辙,没法管。
不过他表示,景区会定期清理。
“上千年的东西,这么每天扔钱,我想想应该也不好的。
”(7月13日钱江晚报)出门在外,一言不合就扔钱。
从故宫的荷花池里,一直扔到自然博物馆的恐龙蛋上。
最绝的是有人在上海浦东机场坐飞机时,活生生往飞机发动机里扔钱,导致航班延误、损失惨重。
雷峰塔地宫遗址上,虽然玻璃幕墙上贴着很醒目的“保护遗址请勿抛物”的警示标语,甚至显示屏滚动播放着当年挖掘保护雷峰塔地宫的纪录片,但,没人介意这些,大家都忙着扔钱。
公考考场作弊风险

公考考场作弊风险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考试压力的增大,一些考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可能会选择作弊。
公考考场作弊行为给考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带来威胁,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公考考场作弊的风险。
首先,公考考场作弊风险对于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构成严重威胁。
作弊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等。
如果考生在考试中选择作弊,将失去了对自己能力的真实认知,对于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其次,公考考场作弊风险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
公务员考试的宗旨是选拔具有优秀能力和道德品质的人才,作弊行为危及了选拔的公平性。
那些通过作弊获得高分的考生,可能会取代那些真正具备能力的考生进入公务员队伍,这将严重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质量。
再次,公考考场作弊风险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渠道,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考场作弊行为泛滥,那么这些资源将被浪费掉,既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浪费了社会的宝贵资源。
此外,公考考场作弊风险也会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作弊行为可能会给考生带来长期的心理负担和内疚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同时,作弊行为也是对考生个人品格和道德观念的消极挑战,长期以往,可能会对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针对公考考场作弊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加以预防和遏制。
首先,加强对公务员考试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和考场管理规定,确保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第二,加强对考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考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
第三,使用科技手段检测作弊行为,如安装监控设备、使用作弊检测仪器等,提高作弊的难度和风险。
总而言之,公考考场作弊风险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弊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也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考三个潜规则

就看眼前那股子报考公务员的火热势头,那是可以跟电视选秀“超女”“快男”相抗衡的。
四个字总结一下“全动”。
可是“公务员”是什么?那家伙可是:千军万马齐上阵,单挤一根独木桥;全民皆当“考碗族”,银,铜,铁的都不要,要抱就抱“金饭碗”!一个字总结“牛”啊!不过话又说回来,就以我自己参加了多次的公考经验来说,我要在这里狠狠披露一下,当中每个考生都必须遵循的三个“潜规则”!那可是硬规定,如若你不听从,那我只能送你一句话:“千古红楼只一梦,竹篮打水一场空。
”“潜规则”之一:对待申论要像对待上司——领导心思你只能猜既然是把“申论当上司”,那么首先你就要摆正自己在他面前的位置。
你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他不是你的朋友,你不用也不能在他面前做不必要的倾诉、抒情、发表过于偏激的言论,否则你会吃大亏。
你们之间的每一点点交流都是有一个大体不变的框架的、而且都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的。
其次,要知道他想听到的是什么,你们之间正在进行的这个必须是个有效的沟通。
你不必做他思想的克隆人,事实上你也做不到,但你至少应该知道他在向你提问的时候,希望你做出大体怎样的回答。
你的态度必须是积极的,你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往后退;你的看法和建议必须是有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否则他凭什么提拔你呢,对吧?等着他关注的人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长队呢。
最后,要懂得包装自己。
想让上司重视自己不是那么容易的,肚子里有货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能把他们唱出来、唱的好听。
这一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项,不过好在申论相较真实的上司来讲毕竟情绪啊、个性等等这些主观因素都已经很少了,所以困难并不是特别大!所以你在他面前至少要做到:形象整洁——一手漂亮的至少是工整的字,表达流畅——沟通的必备要件,措辞恰切——不说不该说的话,观点合理——如果你有真的很漂亮的建议那当然好,如果没有,那么切记不要为了标榜创新和个性而过于出位,朴实一点的表达出你的实际水平不知道要比花枝招展却言之无物的大花瓶儿要好多少倍!“潜规则”之二:对待行测要像对待情人——要对它有兴趣,有感觉其实把“行测当情人”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就是要你对它有兴趣,有Feel,愿意在进一步了解它的同时又能发现它一个又一个让你惊喜的特点。
公务员考试标准申论范文z

策论范文:破除“潜规则”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
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
所谓“潜规则”,相对于显规则而言,大致有隐蔽性、违规性和功利性三个特点。
“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机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维护显规则权威,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潜规则”流行,贻害无穷。
首先,它严重危害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相应的制度、秩序基础上的,社会公正要靠制度、秩序来维持。
而“潜规则”恰恰破坏制度、扰乱秩序,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诱发消极腐败现象,侵蚀社会肌体。
其次,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坑农害农、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土地、教育乱收费、破坏环境资源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部门和行业不是按显规则办事,而是按“潜规则”乱作为。
再次,它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
潜规则是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恶手,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正当竞争,引发权力“寻租”行为,扭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决破除形形色色的“潜规则”。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
对领导干部来说,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树正气,自觉抵制包括“潜规则”在内的各种不良风气。
特别是要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坚决按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办事,守规矩,讲政策,不给“潜规则”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制度就是显规则,它与“潜规则”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潜规则泛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的缺失或者失灵。
2016年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应正视“充公误解”背后的真问题

2016年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应正视“充公误解”背后的真问题【导语】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已经结束,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也在进行着。
有些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5年到2016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6年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
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还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工薪族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交养老金,但是可能到去世自己交的钱还没有领完就‘充公’了,难道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活得久一点吗?”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这一言论,引发社会关注。
据陕西省人社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这是一种误解,个人缴纳的部分如果没有领完是要返还的。
(《华商报》3月8日)这样的议题很容易引发关注并获得支持,不过从实质和内涵上看,去世后剩余养老金“充公”本身是个伪命题。
正如相关部门回复所言,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或者退休人员死亡后,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可以依法由继承人继承,个人缴纳部分并不会被“充公”。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参加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是20%,其中只有8%进入个人账户,其余12%划入统筹基金;如果参加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个人缴费个人工资的8%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的20%则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从比例看,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也就是账户总额除以相应的月数,其金额相当有限,也无以构成退休金的主体。
而职工退休之后,其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即便个人部分已然领完,那么也会有社会统筹基金进行兜底。
换言之,当个人部分被领完之后,社会统筹部分本身就属于“公共支配”的部分,自然也就不存在“公私不分”的问题。
同时,社保制度的设计在同轨道之内,对谁而言都做到了相对公平,即使“充公”,大家面临的结果都一样。
有了这样的大公平作基础,“没领完”的小公平就不足为虑。
公务员申论考试三大“潜规则”揭秘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公务员申论考试三大“潜规则”揭秘华图教育 张宇在公务员考试中,对于考生而言,最难的莫过于申论,你知道申论的潜规则吗?对于申论的阅卷人,不管是政府人员、高校的优秀文科教师,还是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的阅卷人都一定是政府聘请的。
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那就要求我们最基本的生存原则是要站对立场——政府。
潜规则一:对正面材料,要适当的歌颂什么是适当呢?就是一个标准:那就是不要太过肉麻、虚伪,但是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对于和精神文明有关的文章时,务必要在文中体现出你对其的“讴歌”。
例如:针对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的“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的作文,这时候就需要适当的歌颂。
可写为“一个河流的名字从我的心底涌起,它就是黄河。
在这条河边,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以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战胜着一次次的自然挑战,建立了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牢靠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画卷;让黄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黄河,就是这样一个貌似普通的名字,却沉淀了中华民族这样多的精神财富——顽强拼搏战胜困难、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尊重科学统筹利用。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瑰宝,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支柱和精神动力。
”潜规则二:对负面信息,揭露时注意火候不要太重笔墨,不要感情色彩太浓重,要竟可能的措词规范、客观、中性。
例如:针对2011年国考行政执法类的作文:“给定材料7”的划线部分写到:“有位知识分子说,.....。
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
”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这时,对于文中说到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可以这样写:“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屡屡强调,为什么还是不能根除流动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也有人乐观解释说,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终将会得以解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冲潜规则公考会“押错宝”找工作,是去世界五百强还是考公务员?是去西部、当村官还是创业当老板?湖南大学对学院就业质量考核时,一视同仁、权重一样。
当了12年湖大党委书记的十八大代表刘克利10日
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湖大对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两手抓”。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刘克利每年都要送几千毕业生走上新岗位,对于时下的考公务员热,他说要抱有平常心,不要“押错宝”;他每年都
要亲自欢送去西部、基层或部队的毕业生。
冲着“潜规则”考公务员会“押错宝”
刘克利很关心大学生就业的新闻。
近日,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57名事业编制环卫工,最终报名成功的7186人中,近半为本科学历,并且还有29名硕士。
刘克利认为,
研究生做环卫工人是正常现象,关键要看能否人尽其才,他说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也属于正常现象,毕竟公务员薪酬比较稳定,工作比较体面。
但他同时提醒,如果考公务员是冲着一些所谓的“潜规则”,则会“押错宝”。
平日里,师生们亲切地喊刘克利“学长”。
除了办公室,刘克利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
在谈到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时,他爱和同学们分享两位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校友20年后回母校时告诉他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对夫妻,1980年代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的时候,他们因为家庭、户籍等原因,分
配回到了四川德阳的一个电机厂一线当工人,他们所在企业因为西部大开发,长江三峡要上马水电机组等机遇,一步步做大,这两个校友,如今一个是老总,一个是副总工。
他们颇有感触地和刘克利说,“我们当时成绩不是最好的,分配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碰到的机会、机遇搭建出的平台可能是最好的。
”
村官三年后如何发展,政策应完善
去世界五百强和去西部、当村官,考公务员还是自己创业当老板,湖大给予的考核权重是一样的。
刘克利介绍,在确保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学校以历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为基础,尝试建立了“4+2”参数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即以四个固定赋值(1.考取研究生及出国;2.去企业和公司就业;3.考取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4.到部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和自主创业)和两个灵活赋值(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为主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刘克利介绍,学校设立到西部、基层服务的专项奖励基金,同时给予去西部和基层服务
的毕业生免除学费、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专门举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报告会。
志愿到部队、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逐年递增,报名参加“三支一扶”、“选调生”、“农村村官计划”等项目的人数超过2000人。
他同时认为,因为就业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有待完善,要系统解决好村官三年以后后续发展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