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精品课件1

时代背景
•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 荡时期。中原政权之外,还有前蜀、后蜀、吴、南唐、 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国。
• 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于此之时, 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接连不断)”,“置 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
课堂小结
2、课外延伸总结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2)格言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布置作业:
1、自主整理本课中出现的重点字 词、文言现象及文化常识。
2、自主学习《祭十二郎文》
作文素材:
欧阳修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 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
请列举历史上国君因“忽微”或“所溺”亡国 的史实。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五单 元《伶 官传序 》精品 课件2
人 教 版 选 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五单 元《伶 官传序 》精品 课件2
看到《伶官传序》 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什么是伶官?
伶: 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是谁写的?
欧阳修
作者为何要写《伶官传序》?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链接知识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 永叔 ,号 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谥号 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 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 大家之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课件 (共21张)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书:《尚书》。 逸豫:安逸舒适。 举:全,所有。 莫:没有人。
展示 ●质疑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智勇:形作名,聪明勇敢的人。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点评 ●提升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函梁君臣之首 B.仓皇东出
C.一夫夜呼
D.负而前驱
训练 ●巩固
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具发达的时代,这句话是否已经过时 了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呢? (提示:我们生活、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现象呢?) (3分钟)
伶 官 欧传 阳序
修
导课 ●明标
1、掌握本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掌握本文运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对现实的启示。
自主 ●合作(一)
【独学】
1.自主学习课本P28,了解欧阳修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分钟)
2.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读清字音,读准句读。 要求:静心学习,圈点勾画。 (2分钟)
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 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而前 驱,及凯旋而纳之。
从事:属官(古今异义)。 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牢,祭祀用的牲畜。 告:祭告。 负:背负。 前:名作状,在前面。 驱:走。 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 旋:归,回。纳:收好。
展示 ●质疑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点评 ●提升
书:《尚书》。 逸豫:安逸舒适。 举:全,所有。 莫:没有人。
展示 ●质疑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智勇:形作名,聪明勇敢的人。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点评 ●提升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函梁君臣之首 B.仓皇东出
C.一夫夜呼
D.负而前驱
训练 ●巩固
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具发达的时代,这句话是否已经过时 了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呢? (提示:我们生活、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现象呢?) (3分钟)
伶 官 欧传 阳序
修
导课 ●明标
1、掌握本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掌握本文运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对现实的启示。
自主 ●合作(一)
【独学】
1.自主学习课本P28,了解欧阳修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分钟)
2.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读清字音,读准句读。 要求:静心学习,圈点勾画。 (2分钟)
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 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而前 驱,及凯旋而纳之。
从事:属官(古今异义)。 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牢,祭祀用的牲畜。 告:祭告。 负:背负。 前:名作状,在前面。 驱:走。 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 旋:归,回。纳:收好。
展示 ●质疑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点评 ●提升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_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分析课文
方其………入…,还…, 而告……,……盛,……壮哉!
及……,未及…………至 于…………,……衰也!
分析课文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 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 之理也。
分析课文
岂……而……欤?… 本……迹,而……人…? 《书》……“……,……” …………,…………,自 然之理也。
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所溺”不只限于伶人。
返回
拓展思考:
文中有几处名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句,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你的认识:
1、满招损,谦得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 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
返回
课后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完成与本文有关的所有练习 题。 2、背诵文章第三段。 3、选择其中的一句名言结合自 己的体会在周记本上写一篇短文。
欧 阳 修
伶 官 传 序
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史 学家,字永叔,号醉 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 导者,并培养了大批 的古文作家,如“三 苏”父子、王安石等 都是出其门下。
欧阳修
作品简介: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是一部 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纂的《旧五 代史》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 欧阳修认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 重新编写了五代史。写《伶官传》是为 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 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 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分析课文
评论庄宗连续的胜利,用“意气之 盛”回应开头的“盛”字;又评论 他的失败,用“何其衰也”回应开 头的“衰”字。然后引古语“满招 损,谦得益”,进一步阐明盛衰由 人事。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伶官传序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朝政日非.后当他 处于众叛亲离时,就是由于伶人郭从谦(任指挥 史)率领部下作乱,被乱箭射死的.因此欧阳修在 本文中发挥感慨,痛下针砭,借事论理,指出封建
王朝的兴亡不在于“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2)《祭十二郎文》 韩愈三岁丧父母 ,由兄嫂抚养成人 ,他和十二郎 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 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 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 的不幸,家世的凄凉,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 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 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 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 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 的优秀散文.
3.相关知识 (1)序
序作为文章的体裁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
句,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
反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与后一个问句连起来看, 意思是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语意重点 在于强调后一个问句中的“本其成败之迹,而 皆自于人”,是说“得失”的“难易”在于“
人事”.
2.《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 , 岂独伶人也哉”这句话放在结
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 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 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 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 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本文属于杂记 , 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 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 ,是一篇有回忆 、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 文与可是墨 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 神宗熙宁八年出任洋州知 州.元丰二年正月改知湖州赴任途中” ,不要 ①尔其无 忘乃父之志 _________________ .
王朝的兴亡不在于“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2)《祭十二郎文》 韩愈三岁丧父母 ,由兄嫂抚养成人 ,他和十二郎 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 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 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 的不幸,家世的凄凉,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 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 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 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 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 的优秀散文.
3.相关知识 (1)序
序作为文章的体裁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
句,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
反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与后一个问句连起来看, 意思是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语意重点 在于强调后一个问句中的“本其成败之迹,而 皆自于人”,是说“得失”的“难易”在于“
人事”.
2.《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 , 岂独伶人也哉”这句话放在结
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 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 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 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 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本文属于杂记 , 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 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 ,是一篇有回忆 、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 文与可是墨 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 神宗熙宁八年出任洋州知 州.元丰二年正月改知湖州赴任途中” ,不要 ①尔其无 忘乃父之志 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课件

阅读并梳理 《伶官传序》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围绕“盛衰”二 字下笔,先叙史实,后讲道理。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受请三矢 负而前驱 系燕父子 得 事 函梁君臣 伶官 论证 乱者四应 不知所归 身死国灭 失 传序 理 告以成功 意气之盛 盛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衰 结论 成败皆人 满遭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论点
虚词 所 结构助词,不独立使用。 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燕王,吾所立 所+介词 名词性短语 表原因、处所、 方法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为+所 表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助词表概数 从弟子女十人所 《西门豹治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 家。吉州永丰(在江西)人。4岁孤,家境贫 寒,宋仁宗大圣八年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大 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古文 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其门下。在 散文、诗词、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史传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 等,晚有《六一诗话》。
庄宗大事年表 908年 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 破幽州,俘刘仁恭父子 913年 28岁,克燕,朱温兵败病死 916年 32岁,破契丹,阿保机撤守北地 923年 39岁,灭梁,即帝位于魏州 926年 42岁,遭皇甫晖、李嗣源兵变, 中伶人之矢,亡。
唉!国家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难 道不是人为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 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赐给庄宗三枝箭,接 着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立 的,契丹与我定立盟约,可是(后来)都背叛我 投靠了梁。这三件大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 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庄宗接箭 收藏在太庙中。以后庄宗出兵,便派属官,用猪 羊各一头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请出箭来, 装在锦帛缝的口袋里,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 了胜仗回来,再把箭收藏进太庙。
语文:5.2 伶官传序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46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 • • • • • • •
五、特殊句式 (1)①梁,吾仇也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以上为________句式。 (2)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以上为________句式。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以上为________句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三、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四、词类活用 (1)负而前 驱 . ________________
(2)仓皇东 出________________ . (3)抑本 其成败之迹________________ . (4)忧劳可以兴 国________________ . (5)函 梁君臣之首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曲文后三句直承上文,直抒胸臆。“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概括总结,因为三个事例都发生在秦汉。秦汉是如此,那么 秦汉以后又如何呢?作者所处的元代又怎样呢? 自然都足以 令人“伤心 ” ,也都是 “ 生民涂炭 ” 啊!作为读书人的作者 却无能为力,只有一声长叹: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从 而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同情人民的政治态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曲文前三句,作者从我国历史长河中选取了三则典型事例。 一是楚汉相争,项羽的宠妃虞姬自刎于乌江之畔。明写虞姬 之死,实写项羽的失败。项羽是英雄末路的典型。二是三国 赤壁之战,周瑜战绩辉煌。周瑜是英雄得志的典型。三是班 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是东汉的名将,他虽然一生战 功赫赫,但他在西域长达三十一年之久,晚境凄凉,欲归而 不可得。班超是英雄落寞的典型。通过这些事例,作者意在 表明: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得意也罢,失意也罢,都改变 不了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命运。
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课件—2020年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终于出现了,他二十三岁临危受命, 从此厉兵秣马,东征西讨,平定中原,终结后梁,建立后唐,百姓 得到暂时的安宁。
然而这个英雄为了证明自己的表演天赋,不思安邦治国,却来一个 华丽转身,跻身文艺舞台,粉墨登场,日歌夜舞。和他长期厮混有 着狼子野心的戏子,趁机掌握权柄结党营私淆乱朝纲,让这个英雄 的生命永远终结在四十一岁,黎民百姓又陷入水火之中。这个人是 谁?(庄宗李存勖)
壹 了解相关背景
908年(23岁)受命, “与尔三矢,尔其无 忘乃父之志”。
923年(38岁)灭梁, “函梁君臣之首”, 建后唐。
912年(27岁)灭燕, “系燕父子以组”。
926年(41岁)被杀, “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
壹 时代背景: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 (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 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 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 了庄宗。
①牢记父仇,勤勉从事。 ②只写每次出征携父亲所 遗之三箭,以点带面,使 论证轻捷有力。
讨 论 问
题
庄宗“身死国灭”主 要因为什么?文中为 什么没有叙述这些呢?
①宠幸伶,玩物丧志。 ②这是因为此文只是《伶 官传》的一篇序文而已, 详情在后面的传记中多有 披露,故略之
第三章
庄宗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结论
盛
第二章
贰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 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 么论据?
以庄宗李存勖得失作为论据
然而这个英雄为了证明自己的表演天赋,不思安邦治国,却来一个 华丽转身,跻身文艺舞台,粉墨登场,日歌夜舞。和他长期厮混有 着狼子野心的戏子,趁机掌握权柄结党营私淆乱朝纲,让这个英雄 的生命永远终结在四十一岁,黎民百姓又陷入水火之中。这个人是 谁?(庄宗李存勖)
壹 了解相关背景
908年(23岁)受命, “与尔三矢,尔其无 忘乃父之志”。
923年(38岁)灭梁, “函梁君臣之首”, 建后唐。
912年(27岁)灭燕, “系燕父子以组”。
926年(41岁)被杀, “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
壹 时代背景: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 (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 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 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 了庄宗。
①牢记父仇,勤勉从事。 ②只写每次出征携父亲所 遗之三箭,以点带面,使 论证轻捷有力。
讨 论 问
题
庄宗“身死国灭”主 要因为什么?文中为 什么没有叙述这些呢?
①宠幸伶,玩物丧志。 ②这是因为此文只是《伶 官传》的一篇序文而已, 详情在后面的传记中多有 披露,故略之
第三章
庄宗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结论
盛
第二章
贰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 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 么论据?
以庄宗李存勖得失作为论据
《伶官传序》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 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Zx。xk
课外作业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探究·讨论 第三题的翻译练习。
h
12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泷岗阡表》 《朋党论》
h
13
“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
h
14
开篇点题 条理清晰
h
15
精心选材 巧妙安排 zxxk
h
16
亭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记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h
19
开篇点题 精心选材 对比论证 借古讽今
条理清晰 巧妙安排 观点鲜明 义正词婉
h
20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拓 展Leabharlann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论证结构 品味语言 拓展提高
整体感知
《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明 朝的古文家茅坤对本文的评价:“此等 文章,千年绝调。”
本文是欧阳修的得意之作,你认为 文章“绝”在哪里?
学习目标 作者题解 难句翻译 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拓展提高
论证结构
《古文观止》的编者清人吴楚材和吴调侯评点
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文学上的杰出及其著述《新五代史》的 大致情况;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本文的中心。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
• 【关于作者】
•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 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卒谥“文忠”。
课外作业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探究·讨论 第三题的翻译练习。
h
12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泷岗阡表》 《朋党论》
h
13
“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
h
14
开篇点题 条理清晰
h
15
精心选材 巧妙安排 zxxk
h
16
亭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记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h
19
开篇点题 精心选材 对比论证 借古讽今
条理清晰 巧妙安排 观点鲜明 义正词婉
h
20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拓 展Leabharlann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论证结构 品味语言 拓展提高
整体感知
《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明 朝的古文家茅坤对本文的评价:“此等 文章,千年绝调。”
本文是欧阳修的得意之作,你认为 文章“绝”在哪里?
学习目标 作者题解 难句翻译 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拓展提高
论证结构
《古文观止》的编者清人吴楚材和吴调侯评点
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文学上的杰出及其著述《新五代史》的 大致情况;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本文的中心。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
• 【关于作者】
•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 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卒谥“文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数 事件(用原文回答)
3.作者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什么 历史教训?
改写
示例:后用兵,请其矢,锦囊盛,负前驱,得胜归。
系燕寇,函梁首,入太庙,告成功,意气盛,何其壮; 仇雠灭,天下定,一夫乱,四面应,仓皇出,士卒散, 君臣顾,不知归,誓断发,泣沾襟,何其衰。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 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 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题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
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 进 、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 教训,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写得平易流畅, 简洁明快,论证清楚,而又抑扬顿挫,富有 气势。
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 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 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 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 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 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 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曾国藩说:“忧思劳虑,未有不兴;安逸倦怠, 未有不败。”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自由朗读,梳理文章的章法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立论的根据是什么?
2.读二、三段,填写下列表格,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 历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年份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事
古今异义词
古:政治上的得失;
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从事 古: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今: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前驱 古:在前面走; 今: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成功 古:功业伟绩。 今:获得预期的结果,结果令人满意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録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 卷,有琴一张,有碁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 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 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故亦 以“六一”称之。
伶官传序
欧阳修
解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