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又来了,爱情》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

合集下载

多丽丝·莱辛有着怎样的风格?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多丽丝·莱辛有着怎样的风格?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多丽丝·莱辛有着怎样的风格?写作特点是怎样的本文导读:莱辛小说的主题和风格,大致上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非洲殖民地生活为背景,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为题材的作品,采用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包括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短篇小说《非洲故事集之一:这是老酋长的国度》、《短篇小说五篇》、《非洲故事集之二:阳光洒在他们脚下》以及散文集《回家》等。

第二类以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题材,在艺术形式技巧上大胆实验,并且试图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

此类作品包括著名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脍炙人口的《金色笔记》以及表现中老年家庭主妇悲惨命运的《黑暗前的夏天》。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偏爱描写婚姻破裂的女人,确切地说,是描写因为失去丈夫而生活支离破碎的女人。

她的作品有的带有半自传色彩,描写她在非洲的经历,有的着重刻画人和动物的生存之道,还有一些带有心理分析和科幻色彩。

诺贝尔文学奖把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来奖赏,可这对于莱辛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莱辛本人说过:“我在六十年代不是一位积极的女权主义者,从来不是。

我从来不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形态化。

”——莱辛似乎不太乐意被定型为“女性主义作家”。

第三类,是用寓言、幻想形式来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包括长篇小说《简述地狱之行》、《幸存者的回忆》、系列小说《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

第四类,莱辛又回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然而文风更为简洁,每部小说针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小说的结构和风格由题材来决定。

小说《简·索默斯日记》写独身妇女的困境,《好恐怖分子》写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斗争,《第5个孩子》写一个怪诞而令人震惊的青少年暴力故事。

散文集《风儿吹走了我们的话》支持阿富汗民族独立斗争。

《又来了,爱情》写老年人的感情纠葛。

在莱辛心目中,爱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追求复归整体的人生基本权利。

然而,有些人却非常不幸地被剥夺了这最基本的人权。

男权文化背景下老年妇女的爱、性及婚姻问题——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

男权文化背景下老年妇女的爱、性及婚姻问题——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Fra bibliotek引 言
《 又来 了, 爱情》 是2 0 0 7年诺 贝尔文学奖 获
得者 多丽 丝 ・ 莱 辛 晚 年 重 返 现 实 主 义 的一 部 力


不成熟 、 糊涂 的爱
弗 洛姆认 为 , 爱是 一 门艺术 , 其基 本要 素包 括
关心 、 责任心 、 尊重和了解 , 这四个要素相互依赖 ,
不 可或缺 。他将 爱 分 为 不 成熟 的 、 幼 稚 的爱 和 成 熟 的爱 , 前者 是 : “ 我爱 你 , 因为 我 需 要 你 ” , 而 后 者则是 : “ 我需 要 你 , 因为 我 爱 你 。 ” _ 3 ] ( ’ 受 男 权
了6 5岁的女主人公 萨拉 陷入爱情 , 但作 为一名老年妇女欲爱不能的 困惑, 其身边众人的在男权文化背景下也 存在 矛盾的情感纠葛与需求等 问题 , 反 映 出了男权文化背景 下的女性 尤其 是老年女性 在爱情 、 性及婚姻 问题
上的压抑与不平等。
关键词 : 《 又来 了, 爱情》; 情感 问题 ; 爱、 性及婚姻 ; 老年
第3 4卷 第 1 期
Vo 1 . 3 4 No . 1
济宁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2月
F e b.2 01 3
文章编号 : 1 o 0 4 —1 8 7 7( 2 0 1 3 ) O 1 —o o 4 4 — _ o 5
上伤 心地 哭泣 着 …… ” [ ] ‘ 啪。 甚至, 由爱造 成 的可
与年轻人的群体相 比, 那些 已婚人士, 则存在 不同程 度 的背叛 。斯蒂芬 的一生都沉溺 于荒唐 中。早年他在肯 尼亚服兵役 时 曾和一 印度女子

放弃的背后-女性主义视角下《又来了,爱情》中的老女人

放弃的背后-女性主义视角下《又来了,爱情》中的老女人
而得 出, 老女人 , 作为一 个特殊 的女性群体 , 不仅 面临作为一个女
性 所 受 到 的各 方 面 的压 力 及 歧 视 。 时还 受到 年 龄 对 其 的 进 一 步 同 压抑。

个家庭的重担 萨拉没有退缩 , 没有再找一个男性来承担责 任。
经过萨拉 的艰辛 努力 , 在事业上总算是 有所成就 。然而 , 感情 在 上却没有寄托。其次 , 在婚姻 问题上 , 萨拉选 择 了放弃 。萨拉 的 丈夫在三十年前就 已去逝 , 在这三 十年 中, 而 萨拉把全部 的精力 都投人到工作及抚养孩 子中, 没有再婚 , 而且感情生活一 片空 白。
当, 竭力克制 自己的欲望 和妒忌 。 文献标识码 : A
关键词 : 弃; 放 女性 ; 年龄 ; 女性主 义; 又来 了, 《 爱情》
中国分类号 : 0 .2 I 7 4 2
文 章 编 号 :6 3— 1 l 2 1 ) 1— 0 0— 2 17 2 1 ( 00 0 0 1 0
Ab t a t T e te i o c n r tso h a k ru d o l p o sr c : h h ss c n e t e n t e b c g o n ft e r. a }
存在着一定程度 的社会偏 见 。社会定 义 中的老年 人是身体 和精 神上都 已经退 化的人 , 他们没有对 爱情 的渴望 , 是已经被社会 也 淘汰的群体 。人们 的传统观念 , 亦是 萨拉做 出取舍 的外因。在小 说中有很 多的描述都有可 以显示 出, 女性地位要 明显低于男性 。
社会偏见和人们的传统观念这个 外部 因素 , 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萨拉在事业 、 爱情 和婚姻上 的选择 。而使得萨拉做 出决择 的 内因, 其中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 在 首先 , 是外部 价值 观的内化 , 即萨拉对 外界看法 的在意而导 致萨拉对外界看法的顺 从 。在社会 偏见 和人们传统观念 的影响 下, 萨拉 虽然 本身并不很认 同 , 却在现实 生活 中遵循社 会偏见 但 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在 萨拉 与三个男人 的纠葛 中, 萨拉并不是不 想爱 , 但最终 还是屈服 于社 会及传统 观念 , 这就是萨拉外 部价值

莱辛《又来了,爱情》的创作意图

莱辛《又来了,爱情》的创作意图

莱辛《又来了,爱情》的创作意图作者:王向丹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2期《又来了,爱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有两条平行线索,讲述了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位女性。

一位是朱莉·韦龙,19世纪法国殖民者种植园主生下的私生女的情感生活。

小说中另一位女性的故事却因朱莉·韦龙逐一展现给读者,形成了小说中的另一条叙事线索。

主人公——65岁的萨拉是一位编剧,在她准备把朱莉的故事搬上舞台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先后卷入了两场爱情漩涡中。

她虽然像年轻人一样有强烈的爱情渴望和爱情感受,但却因为年龄的阻隔备受爱情的折磨。

在莱辛的笔下,朱莉的爱情苦酒可算作是萨拉欲爱不能的一种情感表达和叙事线索,读者通过萨拉的视角身历其境地体验了这种与欲爱不能的感情经历,也让我们不得不从中审视一下爱情与年龄衰老的复杂关系带给老年妇女生活的困扰。

一、萨拉的欲爱不能创作生涯漫长的莱辛在她各个时期的作品中,“不断地为处在边缘地位的有色人种、女性、老人、弱者的权利呼吁,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睿智的辩证思维方法始终贯穿在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中”。

[1]这一次,她又将自己的敏锐视角转移到了他人甚少涉足的老年妇女的创作主题上。

一直以来,老年人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特殊群体。

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他们都饱受着巨大的痛苦。

由于生理机能、感觉系统、认知等诸多的变化使得老年群体在与外界接触时无意中影响他们自身的内心情感,从而会直接地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人们也逐渐对老年妇女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偏见,认为她们在身体健康出现滑坡的人生阶段中,对性爱失去任何的冲动和能力,因而无意识中就残忍地剥夺了她们爱与性爱的权利。

主人公——65岁的萨拉在守寡的二十余年中,虽然顽强拼搏并最终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强者,在人们的眼里,她应该没有任何的欲望,爱与被爱这样的情感缠绕也不会在出现在她的生活里,甚至就连萨拉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认为她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波澜,平静而单调;但面对两次突如其来而又欲爱不能的爱情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在情感上的软弱。

互文与反思: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

互文与反思: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
夏 琼
( 江 外 国 语 学 院 外 国 语 学 院 , 江 杭 州 30 1 ) 浙 浙 1 0 2
摘 要 : 多丽丝 ・ 辛在 小说 《 莱 又来 了 , 爱情 》中通 过女 主人 公 萨拉 对 涉及 到 人 类
有 关情感 问题 的种种 现 象 以及相 关文本 的 阅读 与 思考 , 小说 和 其他 不 同时代 的 文 使
只是作 家创 作 的一 种手 法 , 是女 主人 公对 生存 困惑进 行反 思 和寻求 解脱 的另一 种途 径 。 更
莱 辛 在 不 同 时期 不 同风格 的作 品里 先后 创 作 了一 系列 具 有 不 同鲜 明个 性 的现 代女 性 形
象, 她们 身 上兼 具理 性 和感性 的双 重特 性 。理性 是 女性追 求 自由独立 的精 神基 础 , 而感 性则 是 她们与 生俱 来不 可剔 除 的心理 特 质 , 因此理 性与 感 性 的平 衡 往 往 是 女性 调 节 自身 生 活 的重 要
关键 词 :、 来 了, 《 又 爱情》; 思 ; 反 互文 空 间
中 图分 类号 : 0 .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 7 — 54 2 1)3— 04— 7 I 64 1 A 1 1 67 (00 0 07 0 6
多丽 丝 ・ 辛 的小说 《 莱 又来 了 , 情 》 1 e a an 以下 简称 《 》 … 出版 于 19 爱 (o , g i, v 爱 ) 9 6年 , 这部
方面 。在 小说 《 金色 笔记 》 黑 暗 前 的夏 天 》 《 九 号 房 》 《 和 十 的女 主人 公 安 娜 、 特 和苏 珊 等 凯
身 上 , 们无 不感 受 到理性 和 感性 对 于 她 们 的复 杂 影 响 。在 《 》中 , 我 爱 作者 通 过 女 主 人 公 萨 拉

互文与反思: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

互文与反思: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

互文与反思: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
夏琼
【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又来了,爱情>中通过女主人公萨拉对涉及到人类有关情感问题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文本的阅读与思考,使小说和其他不同时代的文本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互文空间,这使得读者能跟随萨拉一起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本之间徜徉,审思人类生存中的情感困惑,并通过不断反思生活、认识自我从而最终摆脱生存困境.
【总页数】7页(P74-80)
【作者】夏琼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男权文化背景下老年妇女的爱、性及婚姻问题——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 [J], 杨巍;杨颖
2.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之人道主义关怀 [J], 赵方瑜
3.诠释边缘人的命运与爱情——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 [J], 潘启雯
4.从《又来了,爱情》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精神 [J], 叶俏瑜;
5.解读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之人道主义关怀 [J], 赵方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又来了·爱情》: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的生态伦理

《又来了·爱情》: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的生态伦理

《又来了爱情》: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的生态伦理
王文惠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又来了·爱情>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晚年时的力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作品中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占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权摧残和压迫的事实.解读作者推翻父权制世界观,解放女性和自然,建立一个男性、女性及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伦理启迪.
【总页数】6页(P75-80)
【作者】王文惠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男人日子也不好过--解读莱辛《又来了,爱情》中的主要男性形象 [J], 杨巍
2.爱情的乌托邦——《又来了,爱情》的女性主题 [J], 谢雪梅
3.情感荒漠的流放之旅r——《又来了,爱情》老年女性的空间自我重构探析 [J], 李婷婷;罗佳
4.爱情来了,女性的自由在哪里——基于伊利格瑞的理论解读《又来了,爱情》中莱
辛的女性观 [J], 史忆
5.《白苍鹭》: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J], 姜鸿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又来了,爱情》的叙事空间营造

《又来了,爱情》的叙事空间营造
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西安 外 国语 大 学 的 赵 晶辉 先 生 认 为 空 间元
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 因为空间既可以被用来 安排小说 的结构 , 还可以被用来推动整个叙事进
小说的第二条线索是在 《 朱莉 ・ 韦龙 》 的排
练过程 中, 编剧 、 导演和演员在感情上掀起的波 澜 ,主要体现在萨拉和斯蒂芬 、比尔 ・ 柯林斯 、 亨利之 间 的爱 欲情愁 。 萨拉 对 爱情 的渴 望是 小说
和 人生况 味有 了深 入 的 了解 。莱辛 把 《 朱莉 ・ 韦
空间营造的角度来解读 《 又来了,爱情 》 。 通过 空 间的重 构推 进故 事 的发展

龙》 的故事进行空间重构 , 使朱莉 ・ 韦龙成为一 个 无所 不在 的 隐形人 。同时 , 这种叙 事方 法也 为
小 说 的 另 一 条线 索 一一 剧 外 的故 事 安 排 打下 了
可分割性 , 使空间成为叙事中的重要元素。 空间 不 仅具 有可 见性 , 关键 是 它还生 产 出不可 见但 又
无 处不 在 的形 而上 的意识 形态 内容 , 进 而转 化为 实 际。… 以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看 ,空 间叙 事 在 多 丽
来了,爱情 》中莱辛在安排排演 《 朱莉 ・ 韦龙 》 的过 程 中设 置 了不 同的场景 ,随着 场景 的变 动 ,
是随意的, 而 是精 心设 计 的 。因为 只有 在这个 热
某个空间为支点的, 这个空间支点或是 “ 房间” ,
或是 “ 座位” 。
带森林里 , 来 自欧洲大陆的保罗和军官们在百无 聊赖之时 , 他们才会拜倒在朱莉母女身边 , 在此 寻欢作乐 ; 也就是这个地方 , 成就了朱莉能歌善 舞 的才能 ; 也就在这个地方 , 朱莉的命运发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又来了,爱情》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姓名:郭瑞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赵长江20091128摘要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在文学创作上的多产和全面为她赢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为止,多丽丝・莱辛共著有五十余部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诗歌等作品。大部分研究莱辛作品的文章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她最广为人知的两篇小说….《金色笔记本》和《野草在歌唱》。这些评论文章主要是以其作品主题,写作风格转换,以及作品的结构为分析视角。而在本论文中,作者选择了莱辛一篇相对较为近期的作品一.《又来了,爱情》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人道主义可以被概括为一种关注于人的价值、尊严、幸福、自由和发展的思想或哲学,它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莱辛对人的关怀,以及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体现在很多方面。她反对殖民主义,倡导妇女解放,维护弱者权利。在她的作品中,莱辛竭力反映当前社会问题,思考人类未来,并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本论文将使用文本分析和理论归纳的方法对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的人道主义情怀进行分析。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莱辛对人类生存需要的人道主义关怀,对人类精神需求的人道主义关注,以及莱辛对老年人的特别关怀。第一章中,笔者揭示了人类为了生存所遭受的心灵上的伤害,以及人类被压抑的性欲望所造成的生命的毁灭。第二章关注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女性追求爱情的权利,青少年堕落问题,和谐家庭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总体上来讲,在前两章中,笔者是从莱辛对人类的生存需求和精神需要的关怀方面对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在第三章,笔者选择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特别关注莱辛对老年人生存困境的关怀,总结出莱辛本人对衰老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老年人问题的一些可行性建议。莱辛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倡导人性解放,维护人类尊严,揭露社会不公正现象,而所有这些无不展现了她深深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样,笔者也希望本论文对莱辛人道主义情怀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鉴赏莱辛的文学作品,号召更多的文学艺术家们提倡人道主义精神,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人道主义,《又来了,爱情》

VI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仅供试用。AbstractDorisLessingisoneofthemostfamouscontemporaryBritish

writers.Her

prolificacy

andcomprehensivenessinliteraturewonhertheNobelPrizein2007.Uptillnow,DonsLessinghaswrittenmorethan50novels,shortstorycollections,essays,poemsandotherworks.MostofthearticlesthatstudyLessing’SworksconcentrateonTheGoldenNotebook

andTheGrassIs&ng/ng,whicharethebest-known.Thesecriticalarticlesare

mainly

conductedfromtheperspectivesof

themes,transitions

inherwritingstyle,andstructureof

herworks.Inthisdissertation,thewriterchooseslove,again,arelativelyrecentnovelby

DorisLessing,asthetargetandintendstoanalyzeitfromtheperspectiveofhumanitarianism.Humanitarianismcanbegeneralizedasanideaoraphilosophythatfocusesonthevalue,

thedignity,thewell—being,thefreedomandthedevelopmentofhumanbeings.Itsbasic

principleistheultimatesolicitudeforhumanbeings.Lessing’Sconcemformanandhisrelationshiptothesocietyisshowninmany

aspects.Sheprotestsagainst

colonialism,

advocateswomen’Semancipationanddefendstherightoftheweak.Inherworks,she

triesto

reflectthecurrentsocialissues,pondersovertheprospectsofmankind,andalways

maintains

ahighdegreeofsensitivityto

happenings

around.

Thisthesisis

goingtoanalyzeLessing’S

humanitarianisminlove,again,withthe

methodsoftextanalysis

and

theoryinduction,fromthree

aspects:humanitarianconcernfor

survivalneeds,humanitarianfocusonspiritualdemandsandLessing’S

humanitarian

solicitudefortheelderly.InChapter1,thewriterexposeshumans’mentalinjuriescaused

by

strugglingforsurvivalandthedestructionoflifeduetotheoppressedsexualdesire.Chapter2

focusesonspiritualdemands:women’Srighttopursue

love,juveniledegeneration

andthe

importanceofharmoniousfamilytotheadolescent.Generallyspeaking,Chapter

and

Chapter2conductcomprehensivestudiesofLessing’S

humanitarianismfromthe

perspectives

ofbasiclivingneedsandspiritualdesires.InChapter3,thewriterselectstheelderlyasthe

targetofanalysis,dealingwiththeirplightandsufferingparticularly.Inthischapter,readers

mayobtainLessing'sattitudetowardswomen’sbecomingold,inaddition,somepracticable

solutionsto

theproblemoftheelderlyareputforward.

IVBywritingthenovellove,again,Lessingaimsatpromotingtheliberationofhumanity,maintaininghumandignity,exposingtheinjusticeofthesocialphenomenon,allofwhich

actuallyproveherdeephumanitarianspirit.Thewriterofthisessayalsohopes

thatthe

study

ofLessing’ShumanitarianismmayhelpreaderstobetterappreciateherworksandadvocatetheliteraryartiststoCfllTyforwardshumanitarianspirits,SOastocontributetothebuildingof

harmonioussociety.

KeyWords:DorisLessing,Humanitarianism,love,again

V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从<又来了,爱情>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镯编易刃年lt-J亏岁Et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警者j签名毒p噶亏9(1年7明妯。7

Ill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