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和《SCIENCE》的辑录特点与甄选原则

合集下载

nature简介及分区

nature简介及分区

nature简介及分区
Nature(《自然》杂志)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创办于1869年。

Nature致力于全球科学研究的发布和报道,是众多科学家和研究机构追求发表成果的首选期刊。

Nature杂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分区:
1.自然科学部分:包括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2.生命科学部分: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进化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3.医学部分:包括医学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研发、病毒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4.应用科学部分:包括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能源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5.社会科学部分: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Nature以其高超的质量标准和全球顶级的学术评审过程而闻名,每周发布一期。

除了学术研究文章外,Nature还经常发表综述、评论和新闻报道,涵盖科学领域最新的重要进展。

Nature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术界,其报道的重大科学突破也常引起公众
关注。

该杂志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Nature投稿建议

Nature投稿建议

孟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生物系)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国科技界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科教兴国”的提出与实施将把这一趋势提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在趋势下,中国科技界也在各个领域中全面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科技界的一个重要声音。

科技界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通过各种出版物向世界介绍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科学发现与学术思想。

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以科技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与出版物的传播范围与能见度有相当的关系。

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如果纯粹以中文发表在某个地方刊物上,它的价值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机会就相对较小。

据我所知,为了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科技界的声音,至少有2个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一是提高国内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增加论文中英文信息的份量,在出版形式上与国际刊物规范接轨等等;二是通过经济、名誉与个人利益相关联等手段鼓励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性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中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双双首次进入世界前10名。

被收入SCI的论文数量达16 833篇,比1996年增长16.8%。

在众多的国际刊物中英国的《Nature》和美国的《Science》是最为著名的2种综合学术刊物,它们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可以说高于其他任何专业性刊物。

从1994—1998年,我曾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4篇文章,也为《Nature》审过若干篇稿件。

在编辑的鼓励下,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下自己向英国《Nature》投稿、审稿的经验与体会,希望能对科学界同行向《Nature》等国际刊物投稿时有一点帮助。

1为什么向《Nature》投我为什么连续向《Nature》而不是向《Science》投稿?这个问题有它的机遇性,也有一些实在的原因。

[课程]nature杂志介绍及投稿

[课程]nature杂志介绍及投稿

[课程]nature杂志介绍及投稿虽然很多人都知道《Nature》杂志的鼎鼎大名,但对其运作方式却并不见得很了解。

编写这份指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回答希望给我们投稿的人们经常提出的一些关于投稿程序方面的问题。

另外,也为了使作者对我们的稿件处理过程以及编辑部的决策过程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我认为,一开始就有必要对《Nature》杂志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做一解释。

我们的宗旨当然是发表在某一领域具有非常重大影响的最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但除此之外,尚需要在此指出其他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第一,我们在编辑方针上是独立的,我们应当发表什么内容由我们自己来判断。

关于作者所投论文的决定,由我们与专家审稿人协商做出。

但我们没有编委会,所以我们经验非常丰富的编辑人员可以不受约束地就哪些论文会对不同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做出自己成熟的判断。

完全独立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判断我们的读者喜欢阅读什么样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不必苛求意见一致,我们的学术思想可以更加灵活。

第二,我们希望反映所有科学领域的问题。

我们所发表的最有意思的论文中有许多涉及几个领域,但论文是否涉及多个领域并不是其能否发表的一个必要条件。

然而,我们的确希望,研究论文在表述方式上应当尽可能地让不同学科领域的读者感兴趣,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作者做到这一点。

偶尔,我们在这个方面会更进一步,那就是,当某一篇论文特别重要、或需要做补充解释才能让本领域以外的读者明白其重要性时,我们会在News and Views栏目中发表与这篇论文相伴的、由科学家撰写的评论文章。

第三,我们是国际化的。

正如您将在这份指南中读到的,我们的编辑部是国际化的,我们在处理一篇研究论文时不会考虑它来自哪个国家。

我们的审稿系统也是完全国际化的。

最后,我们希望能够迅速发表论文。

当我们认为必要时,在不影响审稿程序的前提下,论文可在收到后两星期内发表。

从1869年创刊以来,《Nature》一直是一个国际化的杂志。

就我本人而言,我对自己在访问中国期间同科学家的交流感到非常满意,我的几位高级同事也是这样。

Nature系列期刊投稿指南

Nature系列期刊投稿指南

《Nature》系列期刊投稿指南1、《自然》系列期刊对作者的承诺(保证)《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努力为作者提供高效、公正和充满关切的投稿、同行评议及发表经历。

作者期望被接受发表的投稿都是经过同行以最严格的专业标准进行过评审,他们也希望编辑是根据其提供深刻和有益分析的能力来挑选同行评审的专家。

编辑在选择《自然》期刊的内容需要权衡诸多因素,但他们会在尽可能保持最高决策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减少做出决定的时间。

经过评审后,编辑会努力提高一篇论文的可读性,因此对读者来说,通过建议和对文章的编辑,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将这样的形式呈现,即对领域内专家来说它是易读的,对直接领域外的科学家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我们的高级在线出版系统,研究工作会以在线开工发布而不被延误。

在每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系列期刊为3000多位注册记者提供新闻,内容涉及到即将出版的所有研究论文。

大约80多万注册用户会通过电子邮件收到目录内容,在期刊的主页、目录页以及“新闻和观点”栏目中,许多论文都以“亮点方式”突出介绍以方便非专业读者阅读。

在所有的这些工作过程中,《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坚守根据相关政策制定的编辑方针、伦理和科学标准,这些政策都刊登在我们期刊的网站上,我们也会周期性地评估这些政策以确保它们能持续地反映科学界的需求。

2、如何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您的研究工作《自然》系列期刊是由每周出版的多学科《自然》杂志和8种每月出版的期刊组成。

《自然》杂志发表在某一学科内具有高最影响、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也会感兴趣的研究工作;8种学术期刊的名称是根据其报道领域命名的,它们都发表在其领域中质量最高、影响力显著的论文,这8种期刊的名称分别是:《自然生物技术》、《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遗传学》、《自然免疫学》、《自然材料学》、《自然医学》、《自然方法学》、《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杂志的主页有它们的直接链接)。

所有的这些期刊都是国际性的,它们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出版和印刷。

《Science》杂志概况

《Science》杂志概况

怎样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一、《Science》杂志概况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反映其被引文量的影响因子始终高居《SCI》收录的5700种科学期刊的前十位。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23.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

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

《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16.5万个订户,超过《N ature》杂志三倍。

《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

每年《Scien 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

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 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

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

刘咸时期《科学》杂志的传播内容和特点

刘咸时期《科学》杂志的传播内容和特点

39中国近代学人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1]。

《科学》杂志创刊于1915年,以“科学救国”为缘起,全面记载了中国近代学人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建议和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从1915年创刊到1935年,杂志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中国科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推进,各种专业学会相继成立并且开始出版专业期刊;从内部需求来看,早期《科学》杂志的编辑部负责人,主要是大学教授和社会活动家,如杨铨、赵元任、任鸿隽、王琎等人,担任主编1和撰稿基本都是兼职,杂志多有脱期延期现象存在。

正是在外部社会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双重推动下,1934年,中国科学社理事会决定以美国Science 杂志和英国Nature 周刊为定位,设立专职的《科学》主编,刘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手《科学》杂志的。

1. 刘咸时期《科学》杂志的发刊概况1.1 刘咸与《科学》杂志刘咸,字重熙,江西省都昌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生物学家、人类学家。

刘咸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先于“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类学获硕士学位。

在科学教育和研究中,先后在清华大学、青岛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

在科学传播实践中,担任《科学》主编,对推进中国科学传播活动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以“刘咸”“重熙”为关键词通过“民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可知,刘咸在《科学》杂志上共发表44篇文章。

按照按担任主编前后来区分,1935年前发表16篇文章,这一时期的刘咸主要是作为科学家的角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杂志上发表。

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咸参加两次国际会议的报告,即《第十五次国际人类学及史前考古摘 要:《科学》杂志记载中国近代学人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建议和主张,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刘咸作为《科学》杂志的首个专职主编,在传播理念、内容编排、组稿发刊环节,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的流程

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的流程

《Nature》系列期刊投稿指南1、《自然》系列期刊对作者的承诺(保证)《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努力为作者提供高效、公正和充满关切的投稿、同行评议及发表经历。

作者期望被接受发表的投稿都是经过同行以最严格的专业标准进行过评审,他们也希望编辑是根据其提供深刻和有益分析的能力来挑选同行评审的专家。

编辑在选择《自然》期刊的内容需要权衡诸多因素,但他们会在尽可能保持最高决策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减少做出决定的时间。

经过评审后,编辑会努力提高一篇论文的可读性,因此对读者来说,通过建议和对文章的编辑,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将这样的形式呈现,即对领域内专家来说它是易读的,对直接领域外的科学家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我们的高级在线出版系统,研究工作会以在线开工发布而不被延误。

在每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系列期刊为3000多位注册记者提供新闻,内容涉及到即将出版的所有研究论文。

大约80多万注册用户会通过电子邮件收到目录内容,在期刊的主页、目录页以及“新闻和观点”栏目中,许多论文都以“亮点方式”突出介绍以方便非专业读者阅读。

在所有的这些工作过程中,《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坚守根据相关政策制定的编辑方针、伦理和科学标准,这些政策都刊登在我们期刊的网站上,我们也会周期性地评估这些政策以确保它们能持续地反映科学界的需求。

2、如何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您的研究工作《自然》系列期刊是由每周出版的多学科《自然》杂志和8种每月出版的期刊组成。

《自然》杂志发表在某一学科内具有高最影响、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也会感兴趣的研究工作;8种学术期刊的名称是根据其报道领域命名的,它们都发表在其领域中质量最高、影响力显著的论文,这8种期刊的名称分别是:《自然生物技术》、《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遗传学》、《自然免疫学》、《自然材料学》、《自然医学》、《自然方法学》、《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杂志的主页有它们的直接链接)。

所有的这些期刊都是国际性的,它们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出版和印刷。

Science与Nature杂志详解zz

Science与Nature杂志详解zz

Science与Nature杂志详解zz谈我向《Nature》投稿的经验与体会孟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类研究所,北京100044;美国马萨诸塞州州⽴⼤学⽣物系)随着综合国⼒的不断增长,中国作为⼀个⼤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与⽇俱增。

中国科技界的实⼒也在不断增强。

“科教兴国”的提出与实施将把这⼀趋势提到⼀个新的阶段。

在这样⼀个在趋势下,中国科技界也在各个领域中全⾯⾛向世界,成为世界科技界的⼀个重要声⾳。

科技界⾛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个重要标志是通过各种出版物向世界介绍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科学发现与学术思想。

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以科技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与出版物的传播范围与能见度有相当的关系。

⼀篇有价值的研究论⽂如果纯粹以中⽂发表在某个地⽅刊物上,它的价值受到国际同⾏认可的机会就相对较⼩。

据我所知,为了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科技界的声⾳,⾄少有2个⽅⾯的⼯作正在进⾏:⼀是提⾼国内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如增加论⽂中英⽂信息的份量,在出版形式上与国际刊物规范接轨等等;⼆是通过经济、名誉与个⼈利益相关联等⼿段⿎励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性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

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中国科学引⽂资料库》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中国科技论⽂总数和被引⽤数双双⾸次进⼊世界前10名。

被收⼊SCI的论⽂数量达16 833篇,⽐1996年增长16.8%。

在众多的国际刊物中英国的《Nature》和美国的《Science》是最为著名的2种综合学术刊物,它们的发⾏量和影响⼒可以说⾼于其他任何专业性刊物。

从1994—1998年,我曾在《Nature》上以第⼀作者发表过4篇⽂章,也为《Nature》审过若⼲篇稿件。

在编辑的⿎励下,我想借此机会谈⼀下⾃⼰向英国《Nature》投稿、审稿的经验与体会,希望能对科学界同⾏向《Nature》等国际刊物投稿时有⼀点帮助。

1为什么向《Nature》投我为什么连续向《Nature》⽽不是向《Science》投稿?这个问题有它的机遇性,也有⼀些实在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O 06年 2 月 第 2 期
( A U E 和(CE C > ( T R > ( IN E 的辑录特点与甄选 原则 N > S >
余 丽清
(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07 ) 300
[ 摘 要 ] 本 文从 (A U E N T R )和 (CE C ) 两刊的辑录特 点和甄选原则分别进行 了比较和分析 ,旨在 帮助 我 SIN E
l 简 介 11 ( a  ̄ . Nt ) u
英 国著名的杂志 ,电 是世界上最早 的国际性科技期刊 , 于 16 89年创 刊 ,周刊 ,每周 四出版。由 “ 国科学信息研 美 究所”计 算 出的 《 a 》杂 志 的影响 因子为 2 94 1 Nt L 2 .9 ,这 在所有综合性科学刊物中是最高的, 成为全世界综合性科 学 刊物 中的领导者。 《 》杂志发表 科学 和技术 所有领 №n 域的论文 ,报道和评论 科学 世界中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突破 , 要求科研成果新颖 ,引人 注意 ,并且该 项研究在该 领域之 外也具有广泛的意义。从收稿到正式受稿和平均时间间隔 为 1 周 , 受稿 到发稿 的时间间隔为 7 。重要论文在投 3 从 周 稿后一个月 内发表 1 9 , 《 砒 弛 出版集 团 (r; 立 ,与麦 克米 9 年 9 N u》 Nt )成 兰出版公司联合出版 《 a 》电子版。N G努力服务于科 Nh P 学、技术和医学领域 , 寻求为科学家提供信息的新方法, 出版经同行严格评议的创新性原始研究工作成果、权威评 论、筛选和调查过的材料综述、科学参考资料以及职业信 息。目前 ,N G出版许多在 各 自领 域具有重 要影 响的 国际 P 刊物 ,主要包括 ( a r) 自然研究杂志》 自然评论专 N t e 、《 u 、《 业杂志》和 ( V 参考》等,覆盖生物、医学、物理等学 NG 科 。近年来尤其突 出医学与生物 ,如 20 ~ O2 ,增设 01 2O 年 了3 种关于癌症、免疫学 、药物 学的评论 期 刊。20 年叉 02 增设材料科学子刊 (a r Itis。 Nte眦 ea》 u rl 《 叽Ⅱ》杂志可上 网阅览 ,主网站设 在美 国 ,访 问地 N e 址 :W W.a r.ol W N t e cn 。网络 版 除含 有 每期 的全 部 内容 外 , u
1 (c ne . <科学领域 的著名期 刊 ,由爱 si. ee c 然 迪生于 18 80年创 办 ,现 由美 国科 学促 进 会 ( h mecn T eA r a i Asc t n o te dacm n o i c,A A )主办 ,是具 s ii frh A vne et f c ne A s o ao Se
j ra a dh p h eesi t t t s dI l cn b t n etoj ll adm r b c et r u l a o o nl n o eC i s e is O e o o t u o s ot tl ̄ n o e ac p d f b ct n u n c ns n n ' e i r i t h w ola " e e op i i
ad ma eo rrsac eut b p rcae ytew d n k u ee rhrsl ea peit b o d. s d h
[ e w rs K y od]
《 al》 Sic) c nf s r p bci N ne ;( e e;setc eac p ep lao r cn i i re h a r ui tn i

还有一些额外的内容,订户可在格林尼治时间每星期三午 夜之后在 网上看到这些 内容 。 《 a1》 网站涵盖 的 内容相 Nde r 当丰富,不仅提供 1 7 6 9 年 月到最新 出版的 《 a r 9 Nle u 》杂 志,而且可以查阅其姊妹刊物 一 《 》出版集团 (h Te Nte ul a rPb幽雌 Gop u i r )出版的 8 u 种研 究月 刊 、6 评论 月 种 刊,以及 3 种重要的物理与医学方面的参考工具书。
国 科研人 员搭建阅读世界优 秀学术期刊的平台,更好地了解 ( a )和 《c ∞’ Nt - si 蚰 ,以提 高投稿串 和录用率 ,把我们
出色的科研成果展示给世界 。
( 关键词 】
《 > Si c ;科学研 究论文发表 №h ;(cne e )
[ lt t m s ae i o csn a z e o8 s mso r ueetad e e tlO ( a A】功c s ] prn d e a a le t a ,u ii q r n vwd as i N- p t u d n y sh g l b sn e im s n r i e i l r te n S e e.H rip s ta p ahoCi s setso d t odi prrnsec u 》ad(c n ) e e n a r c h e i i ai h wrw e u i i e r ic e tr e s n p o t n e c ns t t l e l d s eo i c n
[ 中图分类号)G5 [ 20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0 — 81( O )0 — 23 0 o8 02 2 6 2 01— 3 O 《 a,》和 (cne Nt I Sic)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学术影响 e 的两大综合性学术 期刊 ,在科学 界具有 深远的影 响并 拥有 广泛的读者群。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中取得了 些成就, 其中许多成果就发表在 《 m玳》和 (c n ) N Si c> e e 上 。鉴于两刊在学 术界 的重 要影响 和有限的版 面 ,本 文对 两刊的辑录特点和甄选原则 进行 了比较分析 ,以便 使我 国 科学家能更好地了解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动态。 并能够提 高其投稿率和录用率。
有科学新 闻和学术期刊 双重特点 的 国际性周 刊 ,也是 世界 上传播最广 的科学刊物 之一 ,以发 表具有 重要意 义 的原创 性科研报告为主 。 情 19 95年 (c ne Si c)创 办 了 Si c ln ,实现 了在 线 报 e c neOl e e l i 出版 。网 址 :W w Si cm g o w . c ne a . r e g,进 入 主 页 后 ,点 击 纵 B we r s可以浏览最新 科技 ;点击 Sa h ,可 以进 入查 询 横 o ec 后 r 网页 ,输入作者或研究课题 的关 键词进行 查询 。无论 关键 词是在题 目 还是文摘 中 ,哪怕论 文里 只出现过 一 次,都会 被查询 出来 。以 “e6 e ppd”为例 ,在 “ 目或摘 要” ( r 题 Wod iT e r b仕c n i sa )栏中查 询 ,键入 p te doA t e i 后点 击右下 角的 p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