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讲)(原卷版)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及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明确语境,规范书写——情境默写题1.选材特点:情境式默写指给出一定的语言情境,要求考生按照给出的情境进行默写。

给出的情境表述的内容一般是:古诗文揭示的主旨、抒发的情感、描绘的画面、描写的景象、表达的道理、记叙的事件、营造的意境、使用的手法等。

2.命题形式:2014年以来以理解型默写为主,一般设3个小题,每小题2空,共6分,通常是高中课文默写2个小题、初中课文默写1个小题。

[增分妙招]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尤其要重点把握其中的关键字词。

如“陟(zhì)罚臧否,不宜异同”。

2.留心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颠倒,白白地丢了分数。

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故国神游”,可能被错写成“神游故国”。

3.关注语境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词语,从而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句,如果不联系“晴空”和“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

4.注意出处很多名句经过人们长期的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

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

这样,我们在答题时,就必须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

5.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着重注意,重点掌握。

6.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7.规范书写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测)(原卷版)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测)(原卷版)

备战2017年高考一轮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测案)(时间:60分钟,分值:110分)班级学号得分1.(2016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酿泉为酒,,,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④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2.(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

”描写了山间四时中春夏两季的美丽景致。

(2)郦道元《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3)庄周《逍遥游》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3.(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4.(2016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5.(201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讲练测)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练)(含解析)

(讲练测)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3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练)(含解析)

专题13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名校模拟】1.【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高三上期中】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份。

(6分)(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尽管“”,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他什么缘故能做到呢?因为“”啊。

(2)李商隐《锦瑟》中最后表达出诗人的难过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侧写箫声成效的两句是“,。

”【答案】(1)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2)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那时已惘然(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

(1)提示语听不到车马的喧闹,他什么缘故能做到;(2)提示语难过苦痛,引发情感共鸣;(3)提示语侧写箫声成效。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术点拨】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若是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2.【2017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请依照要求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份。

(5分)(1).《离骚》中,屈原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以后,用“,”两句来讲明要坚持理想,即便蒙受死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2).韩愈在《师说》中以为“门生没必要不如师,师没必要贤于门生”的缘故是“,”。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答案】(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闻道有前后术业有专攻(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必然的技术。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必然有多复杂,但必然很有迷惑性,考生常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缘故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明白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因此在平常对名句经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明白得,此刻课标卷已经考核“明白得性默写”,在明白得的基础上经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学名著阅读 单元测试2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学名著阅读 单元测试2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学名著阅读单元测试温馨寄语文学名著阅读第1题是多项选择题,它用设错的方式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

复习时应多了解一下常见的设错方式,如人物设错、时间设错、地点设错、情节设错、数字设错等。

每个错项一般有一个错点,做题时要格外细心,关注细节。

简答题主要是叙述主要故事情节,回答时应注意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平时练习的题目可能与高考试题“撞车”,如果碰上,要注意答案的撰写,不能简单地套上平时的答案,应根据具体题意做适当地变换。

应牢记高考答案体现原创性,与平时答案不可完全一致。

(一)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觉新办公室,琴告诉大家,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

觉新听到这消息,心里很难受。

(《家》)B.冯云卿在公债市场狠亏了一笔,何慎庵提出一个翻本计划:让冯云卿的女儿冯眉卿勾引赵伯韬,从赵伯韬的口中探得消息。

(《子夜》)C.诗人甘果瓦的得意之作圣迹剧不能顺利演出,是因为爱斯梅拉达的滑稽表演和红衣主教的驾临,转移了观众的兴致。

(《巴黎圣母院》)D.马斯洛娃怀孕后被赶出了家门,分娩时染上了产褥症,孩子被送到育婴堂,不久就死了;走投无路之下,她沦为妓女。

(《复活》)E.法国大革命时期,葛朗台娶木板商的女儿为妻,用低价买下区里最好的葡萄园,向革命军承包葡萄酒,大发其财。

(《欧也妮·葛朗台》)答案AC解析A项“觉新听到这消息,心里很难受”有误,觉新此时正陪张太太买衣料,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C项“爱斯梅拉达”应为“克洛德”。

2.简答题。

(选做一题)(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作尔,非真病也。

”逊笑曰:“……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

”吕蒙装病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吕蒙是如何夺取荆州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练习)【考点一】阐释型默写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地学习实践。

2.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肯定了“饮者”的地位,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激之语。

3.姚鼐的《登泰山记》文笔洗练,作者登上山顶之后,只见“,”,这两句用极少的笔墨写出了泰山山顶的雪景。

4.李白的《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6.《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8.当今社会应当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正如《礼运》所言“,”。

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10.田园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描写万物在春日复苏、繁荣滋长的美好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8.选贤与能讲信修睦9.鸣琴垂拱不言而化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考点二】衔接型默写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的结局。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在于:“古之圣人”虽然才能超出一般人很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远不及圣人,却“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测案):专题17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

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测案):专题17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

1、(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默写。

(任选....6.空评分...)(6分)....6.空,按前..6.空,超过(1)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2)土地平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6)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8)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2、(14届湖北黄冈高三4月统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如闻仙乐耳暂明。

(白居易《琵琶行》)(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3),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5)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14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答案】5、(14届四川高三天府大联考一)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

(2)____,性本爱丘山。

(3)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4)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

(5)困于心衡顾虑而后作,___________。

(6)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讲)(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讲)(解析版)

目标明讲1.了解常见名句名篇默写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2.了解常见名著经典阅读及文学文化常识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考点详讲◇考点一: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5),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月明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名句名篇需要识记技巧,更需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不能光背不写,光记不辨,在“浅水滩”“翻船”。

【规律探秘】“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综合设题。

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考点检测:专题17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考点检测:专题17 名句默写与名著阅读(解析版)

1、(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默写。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2)土地平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6)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8)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5个小题计分)(5分) 1),如闻仙乐耳暂明。

(白居易《琵琶行》) (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3),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6分) (1)(2)(3)、(14届陕西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质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小题2】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小题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4】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小题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小题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小题2】而莫之夭阏者 【小题3】辘辘远听 【小题4】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小题6】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鳝、托、夭阏、辘、锁、清、拂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7高考一轮讲练测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讲案)目标明讲1.了解常见名句名篇默写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2.了解常见名著经典阅读及文学文化常识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考点详讲◇考点一: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5),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规律探秘】“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综合设题。

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

考查内容以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段落为主,辅以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1—2小题)。

一般设置分值为6-8分。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知识梳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

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方法指导】1.高度重视,化整为零。

名句记忆作为一种语言积累,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

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名句也便越来越多。

那种以为单靠高考前一时半刻突击便可即时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

2.依纲据本,逐课过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诗文背诵篇目(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高中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大纲推荐了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努力争取全部过关。

特别要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

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题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限于考题的测试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段落,尤其是古文。

所以,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

这些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

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

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

名句记忆的目的既可以说是为了应付高考中的上下句填充,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

名言名句由于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因而极具说服力。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几句名句,就如画龙点睛一样,为文章增色不少。

因此,名句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运用。

同时,通过准确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又会进一步强化记忆,收相得益彰之功效。

4.反复揣摩,注意形意。

注重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的比较掌握。

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是命题人“设伏”热点,因此考生复习时应注意重点突破,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并知其形。

如学生在默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时,容易写成“潇洒”的“潇”。

如果揣摩出诗句展现的是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而毫无潇洒之意,就不难正确书写了。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宵”指的是“夜晚”的含义;“晓”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理解“锲”是雕刻的意思,自然要运用工具,所以加表示工具的偏旁;而“默契”的“契”是更多指的是买卖房屋地产等的文书,及“投合”之意,揣摩明了句意,自然就不会默写错误。

5.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各地试卷名句填空有全部完成和选作完成(如“8选5”“二选一”)等形式,因此考生务必审准题干,斟酌解答,如是全部完成类型则注意,填写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选作类型题,则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填写。

无论哪一种题型都要留意试卷所标语句出处,答题时务必保留原文写法。

6.规范书写,杜绝马虎。

这一知识点容易失分,原因除了不会背诵之外,就是书写有误,只要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规范书写,杜绝马虎思想,多背多写,做到:准确、规范。

否则极易出错,如“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的“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鹜”,都容易误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材”容易写成“才”;“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出“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易写成“溪”等。

【训练提升】1.(2016届江西省高安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临川区第一中学等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⑴《离骚》中用“,”两句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⑵《赤壁赋》中描写诗人泛舟江上随意飘荡自由来去的情景的两句是:“,。

”⑶《渔家傲•秋思》中用“,”两句,点出了“塞下”的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2.(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大意是:心意困苦,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行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氓》中“,”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3)《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语见《论语·述而》,原文为:“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3.(2016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3)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6)一肌一容,,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7),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8)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阴南菁高中高三两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⑵,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⑶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⑷,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⑸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⑹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考点二:名著经典及文学文化常识【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2.【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4分)【规律探秘】名著阅读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比重在高考题中呈上升趋势。

2016年高考,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试卷单独设题,分别涉及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等考点。

题型有主观简答题,也有客观选择题,分值在3—15分。

有的省市将经典阅读与文言文断句、翻译结合起来考查,还有的省市将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查,体现了一种综合命题的趋势。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命题特点。

【知识梳理】本考点包括“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文学常识”三个方面。

“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

“文化经典阅读”一般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文学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方法指导】1.文学名著阅读:(1)选择题首用排除法,一般不轻易断定那一项是一定正确的,而是怀疑每一项都是错误的细心的情况下是不会错的。

关键在于分清错因,有时还需要考虑选择项的错误哪一个更严重;(2)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看完,每次考试后大家在讲话减压时,都是自己看名著的最好时机。

只要在高考前看,都是可行的;(3)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避免那一个选择项,简答题要学会猜测情节,推断人物性格和主题。

总之,不会不能空白;(4)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