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环境科学学(环境生态学方向)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学(环境生态学方向)学习计划一、引言环境科学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环境与生态的多个方面,包括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在如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深入学习环境科学学,特别是环境生态学方向,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意义重大。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计划,旨在全面提升我的环境科学学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科学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影响,学习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3. 学习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技术和方法,掌握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能。
4. 熟练运用环境管理和规划工具,能够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项目。
5. 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生态学应用于环境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三、学习内容及方法1. 基础课程学习1.1 生态学: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结构,了解物种、群落与生态位的关系。
1.2 环境化学:掌握环境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特性和转化过程。
1.3 环境学导论:了解环境科学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培养环境意识。
1.4 环境监测与评估:学习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掌握评估方法。
1.5 环境保护与管理:研究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了解环境法律法规。
2. 专业课程学习2.1 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学习生态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应对策略。
2.2 污染生态学:深入研究环境污染的成因和效应,学习修复技术和策略。
2.3 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方法,学习水环境监测技术。
2.4 土壤生态学: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和功能,研究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
2.5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学习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分析环境影响。
3. 实践与实习3.1 科研实验:参与环境生态学实验,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流程。
3.2 实地调查:深入实地考察环境与生态系统,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3.3 实习经验:选择相关环境科学领域的实习机会,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环境科学专业教案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一、学制与学位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学制:四年Duration:Four years学位:工学学士Degree:Bachelor of Engineering二、培养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电力环境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电力和其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政部门等从事有关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科研、教案和经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major aims at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be specialists who can grasp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o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ave a full comprehension about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technique and developing trends home and abroad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after graduation, who can have the ability to b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lution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nterprise and institu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Skills Profile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特别是电力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经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案、研究、开发和经管能力,掌握电力环境科学和一般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经管的基本技能。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安排:共计32学时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的认识,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基本概念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2. 环境工程基本原理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4.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5. 典型环境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环境工程案例介绍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和工程的核心知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现场实习或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环境科学导论》等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拓展学生视野。
4. 实践基地:联系环保企业或污水处理厂等,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六、环境污染控制技术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技术,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控制方法。
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过滤、静电除尘、洗涤和吸附等方法。
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固化/稳定化、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详细介绍各种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污染控制案例,探讨技术选择和应用。
七、环境监测技术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进行常见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七庄小学_2008—_2009学年度环境教育课程教学计划1

七庄小学 2008— 2009学年度环境教育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理论和实施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环境保护教育是让学生懂得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工作目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结合我校环境教育的实际,以建绿色校园为契机,使我校的环境教育走向前列,开创环境教育新局面。
2、通过学校组织管理,相关学科的课内环保教育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道德,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3、通过学习和活动,普及环保问题、环保科技、治理环境等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技能,以及相应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环保素质和能力。
4、通过学生的社会环保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当地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思路: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少先队大队部具体操作,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1、结合教学进行环保知识渗透。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对他们进行普及环保知识是最主要的环境教育渠道。
首先,小学《环境教育读本》成为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根据课程安排,每周一次的专题课要落实教学任务,分教时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系列环境保护常识。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等科目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整理出有关环保方面的教学内容,然后在备课中体现教学目的,详细安排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2、开展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科技活动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学习计划一、引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学习计划旨在系统地介绍环境科学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二、专业课程1. 环境科学基础课程在学习环境科学的基础课程中,包括环境科学原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微生物学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环境工程核心课程环境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
学生将深入研究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技术和控制策略,并学会运用相关方法进行环境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
3. 环境法规与政策学习环境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为未来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4. 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学生将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流程,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深入的了解。
三、实践与实习1. 实验课程在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学习期间,学生将参加相关的实验课程,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实验等。
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学习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环境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方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科研与创新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专业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科研与创新的实践,学生能够不断拓宽学术视野,积累研究经验,为将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五、毕业设计与论文在学习计划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撰写系统完整的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
2008—2009年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襄河农场中学六年一班环保工作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学生良好的保护环境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全面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积极推进我们班级的环保工作。
二、创建目标(一)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使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班级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
三、创建措施(一)成立班级环保教育小组组长:翟江波副组长:田创成员:李道印刘洋崔红楠葛吉喆(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发展环境教育工作。
1、利用课余学习时间,组织班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习。
2、请环保老师来班级举办讲座。
(三)规范建设,优化环境,创造良好育人条件。
1、班级建设立足长远发展,实行整体规划,规范建设,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各自独立。
2、班级环境建设以美化、绿化、园林化为目的,努力营造美丽清新又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自然景观。
3、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开辟《环境园地》专栏等形式,把整个班级建成环境教育的大课堂。
4、开展班级环境教育观摩课。
(四)校内渗透,课外实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1、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课本为本,适时、适量、适度渗透环境教育。
2、加强环境教育管理,纳入班级工作计划和班主任的教学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1)举办环保知识讲座;(2)组织观看环保记录片;(3)开展社会调查;(4)开展读书活动;(5)组织环保夏令营活动;(6)组织环保小卫士活动;(7)撰写环境小论文;(8)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环境书法和美术竞赛;(9)组织故事会、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会、文艺汇演等活动;(10)参与一些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计划一、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环境问题的学科,通过研究环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标,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应对当今世界环境挑战做出贡献。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现状。
2. 熟悉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环境调查及实验。
3. 具备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 具备环境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能力,能够应对不同规模的环境治理项目。
5. 具备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6. 关注环保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
三、学习内容1. 基础课程- 环境科学基础- 工程力学- 流体力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管理与政策2. 专业课程- 环境监测与评估-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实验- 环境工程设计- 环境监测与评估实习 -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复习总结。
- 阅读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拓宽知识面。
-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实践能力培养- 积极参加实验课程,熟悉仪器设备操作和实验方法。
- 积极参与实习和实践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参加科研项目或实践创新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团队合作- 参与团队项目,学会协作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积极参加学术讨论会和学术交流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实践机会1. 参观实习- 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境治理设施,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 参观环保企业,了解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
2. 实习实践- 参与环境调查和监测项目,学习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环境保护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专业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计划。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 了解环境问题的全球背景和国家政策;3. 熟悉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的方法与技术;4. 培养环境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5. 提高专业英语和科学写作能力。
三、学习计划1. 课程安排- 基础课程: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分析等;- 专业课程:土壤污染与修复、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 综合课程: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工程原理、环境法规等。
2. 实践项目- 参与实验室项目:积极参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的研究项目,熟悉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进行实地实习:通过实地采样、数据采集和实地调研,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学术研究- 阅读文献资料:定期阅读环境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和最新研究进展,跟踪学术前沿;- 撰写科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并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科学写作能力;- 学术交流与合作: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自我提升1. 语言能力- 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阅读外文文献,深入了解国际研究动态。
2. 培养综合素质- 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
3. 学习动力-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术梦想,时刻保持学习动力;- 注重学习与休息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总结通过制定这份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计划,我将积极投入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将保持对环境科学前沿的关注,积极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方法,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既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系统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与创新和管理能力,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在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开发利用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也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
热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所必需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专业知识应用及创新的能力;
3、掌握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有关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
8、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9、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
三、主干学科
四、主要课程
普通生态学,环境学概论,环境微生物学及实验,环境生物学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工程学及实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自然地理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理学学士
七、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毕业学分163+10,其中必修学分115.5,模块方向课学分20,专业选修课学分19.5;公选课要求至少修满8学分(不超过12学分),其中人文、社科、创业类课程4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2学分。
课外教育1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