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混凝土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的本质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安全、美观、经济、环保等方面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然而,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强度不足、裂缝、开裂、变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一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强度不足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强度不足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气孔、微裂缝等,这些缺陷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强度不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质量好的原材料。
优质的水泥和骨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此在选择原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质量好的产品。
同时,在施工中,应注意控制水泥掺量,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设置钢筋等,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设计中,为了尽量避免强度不足问题的出现,通常会在设计中留一定的余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二、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也是一个相对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温度变化、荷载变化等。
然而,无论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它都会对结构的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决混凝土裂缝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加固措施。
比如,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另外,在混凝土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伸缩缝等措施来缓解混凝土中的内部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和浇注量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三、混凝土变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变形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模板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有所帮助。
二、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1.问题描述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包括: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拌合不均匀等。
2.解决方案(1)合理配合比。
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保证混凝土施工性能;保证混凝土成本控制。
(2)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理的水灰比,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
(3)均匀拌和。
混凝土应均匀拌和,避免出现拌合不均匀的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机和输送装置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三、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1.问题描述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加强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钢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钢筋弯曲度不符合要求、钢筋锈蚀等。
2.解决方案(1)控制钢筋弯曲度。
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弯曲,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在弯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得采用火烤等方法进行弯曲;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弯曲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裂纹、断裂等情况。
(2)防止钢筋锈蚀。
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锈蚀。
具体措施包括:采用防锈钢筋;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等。
四、模板质量不符合要求1.问题描述模板是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支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质量和几何形状。
在模板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模板板面不平整、模板支撑不牢固等。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合理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方法
01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滑模施工等,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施工监控
02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
03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材料因素
水泥
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性能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
。
骨料
骨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
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用量、质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强度。
施工工艺
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均匀等问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混凝土质量问题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如水泥和骨料的配置不当,也可能是因为施工工艺的控制不到位。
解决方案:首先,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配比。
比如,在配制混凝土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水泥固化的能力;其次,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浇筑速度,避免出现砂浆分层等情况;最后,要注意认真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硬化。
2. 水泥浆漏水水泥浆是混凝土浇注前的关键步骤,但有时会出现水泥浆漏水的问题。
这可能是工地环境不封闭,导致水泥浆流失;又或者是施工过程中压力不均衡,泥浆泄露。
解决方案:要保证施工现场环境封闭,严密遮挡工作面,防止水泥浆流失。
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泵车的压力,确保均衡,避免泥浆泄露。
二、混凝土施工工艺问题1. 前期基础不稳定混凝土浇注前,对基础的处理十分重要。
如果基础不稳定,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如开裂、倾斜等。
解决方案:在施工前,要对基础进行充分的勘察,确保地基坚实、平整。
如果基础不稳定,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加设加强筋、增加基础厚度等,确保混凝土浇注时的稳定性。
2. 温度控制不当混凝土浇注前后的温度控制是决定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龟裂等问题。
解决方案:首先,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
其次,在浇注后,应及时进行温度控制,采取覆盖保温或水养护等方式,避免温度差异过大引起的开裂问题。
三、混凝土浇注过程问题1. 分层现象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分层现象,即混凝土中砂浆和骨料的分离。
解决方案:要加强对混凝土浇注过程的监测,确保浆料和骨料的均匀混合。
可以采用振捣、手摇等方式,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分层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强度不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强度不足是一个常见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确保选用的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其次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浇筑和养护等施工工艺的监督,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裂缝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还可能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
3. 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的截面减小,从而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钢筋锈蚀的问题,可以通过选用耐蚀性能好的钢筋材料、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腐剂等方式来进行防治。
4. 基础失稳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基础失稳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基础失稳会导致房屋倾斜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防止基础失稳,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合理设计基础尺寸和加强基础施工质量管理等措施。
5. 抗震性不足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中忽略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可能导致结构在地震中倒塌。
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墙柱节点刚度、加固节点连接等方式来加强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设计师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时刻关注这些问题,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之一,使用广泛。
然而,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质量是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然而,有时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如空鼓、裂缝、渗水等。
这些问题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直接受原材料的质量影响。
如果水泥、骨料或砂子等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2)搅拌过程不当:混凝土搅拌应充分均匀,否则会出现不均匀硬化和空鼓等问题。
(3)浇注过程不合理:浇注过程中的落差、冲击力过大等都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把控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2)加强搅拌过程管理: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均匀混合。
(3)优化浇筑过程:采取合适的浇注方式和工艺,减少落差和冲击力,防止混凝土产生不均匀硬化和空鼓等问题。
2. 施工工艺问题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进度。
常见的施工工艺问题包括模板安装不牢固、支模不稳定、混凝土浇注速度控制不当等。
(1)模板安装不牢固:如果模板安装不稳,会导致混凝土浇注时模板变形或出现空隙,最终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2)支模不稳定:支模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构稳定的关键组成部分。
若支模不稳定,容易造成结构变形和破坏。
(3)混凝土浇注速度控制不当:混凝土浇注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模板安装管理:定期检查模板安装情况,确保其牢固稳定。
(2)强化支模设计和施工:合理设计支模结构,加强支模施工工艺,确保其稳定性和功能性。
(3)控制混凝土浇注速度:根据混凝土的性质和浇注部位的情况,合理控制浇注速度,确保浇注质量。
现浇结构混凝土施工中的8种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现浇结构混凝土施工中的8种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第一篇范本:正文:一、浇注质量问题:1. 空鼓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空洞或裂缝。
防治措施: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2. 分层现象:混凝土内部出现多层分离现象。
防治措施:在浇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分层浇筑或采用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
3. 渗漏现象:混凝土中出现水渗漏。
防治措施:在浇筑前进行充分的防水处理,使用防渗漏剂或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4. 空泡现象:混凝土中出现较多的气泡。
防治措施:在浇筑前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振捣,控制混凝土中的气泡含量。
5. 坍落度不足: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
防治措施:适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其坍落度。
6. 骨料分布不均匀:混凝土中的骨料分布不一致。
防治措施: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控制骨料水平的均匀性。
7. 表面粗糙度不达标:混凝土表面较为粗糙。
防治措施:采用适当的浇筑方式和整平方法,提高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8. 裂缝问题:混凝土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进行合理的施工工艺安排,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
附件:1. 混凝土浇注质量检测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浇筑:指在模板内将混凝土连续浇筑并进行整平的工艺过程。
2. 振捣器:一种用于振动混凝土以提高其密实性的施工设备。
3. 施工方法: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第二篇范本:正文:一、混凝土浇筑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空鼓问题:混凝土表面出现空心、裂纹等现象。
解决方案:在浇注前进行充分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2. 分层现象:混凝土内部出现分层现象,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解决方案: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 渗漏问题:混凝土中出现水渗漏。
解决方案:在施工前进行防渗处理,使用防渗材料或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4. 空泡现象:混凝土中出现过多的气泡。
解决方案:在搅拌和浇筑过程中加强控制,减少气泡含量。
5. 坍落度不足:混凝土流动性较差。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 双 向对称 的结构很容易 出现周期比不满足高规 的要求甚至第一 周期 是扭 转周 期 , 但是规定水平力作用下 的位移 比非常小 。 如 果核 心筒 稍微偏置 , 扭转周期含一定 的平动分量 , 周 期比反而能满足规 范要 求, 这是相 当荒谬 的。
2结构计算 的一些经验
超限高层需要进行时程分析 , 天然波 的选择相 当令人 困扰 。 从 概念上 , 天然波应 当选择 同样频谱特征 的地震波 , 根据规范要求应 满足对应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超过2 0 %( 满足这要求 , 底部剪 力也基本满足规范要 求) 。 然而通过谱分析计算就会发现 , 普通 的天 然波频谱 在高 周期分量 都远小 于规范反应谱 , 要满足规范 , 需要到 地震局购买吻合结构周期与场地 的天然波。 普通天然波的频谱在长 周期 的分量下降的比规范反应谱快 , 计 算得 出的 内力 也一般 比反应 谱法 计算的小 。 如果特别挑选高周期存在较大值 的天然波 , 则计算 结果在某些楼层 会比规范反应谱法计算的要大 。 在广东省 的实 际工 程中, 往往是采用2 条P KP M( 或E B A B S 、 MI D AS 等程序 ) 自带的天然 波和一条人工 波来进行计算 , 天然 波采用放大系数 以满足规范要 求, 应当是地震 的不确定性太大 , 就 没有象某些 省份 那样 强制要求 去地震局购买与结构周期吻合 的天然波 。 时程分析通常用于分析结 果的危险破坏 位置 , 设计 上还是应 当以反应谱法 的计 算结果为依 据。 相应的动力弹塑性 ( E P DA) 的分析结果也不 如弹塑性静力分析 ( P US HO VE R) 的结果可信 。 柱 的抗剪能力一般情况下取决于纵筋 , 应 当校核P KP M连层柱 的计算长度系数。 只要一边有梁 ( 剪力墙 ) 的情 况下 , 面外就算无支 承, 程序都会按楼层有支承而取默认 的计算长度 。 连层柱 由于 刚度 小, 剪力小 , 如果 按照计算结果配筋 , 会导致在大震时别的框架 出现 铰时不能有效抵抗侧向力 , 宜补 充框架梁按非连层柱计算剪力 , 然 后按柱的实际跨度来计算柱 端弯矩 , 当然这 比较偏于安全考虑 , 实 际上 剪力 弯矩可以略小 一些。 某些工程框支柱为三层 的连层柱 , 由 于外围有 框架 梁 , 程序柱 的计算跨度有误 , 导致 配筋 结果 不能满足 J GJ 3 - 2 0 1 0 ( 以下简称《 高规 》 ) 中第 1 0 . 2 . 1 7 条要 求。 P KP M在计算框架梁及 框支梁剪力时 , 按 高规》 6 . 2 . 5 计算 时, 梁的计算 跨度 是有 问题 的 , 是按梁段 的两节点来取的 , 而不是 按柱 节点 间距 取。 进行超限结构计算时 , 应 当选择合适 的性 能目标 。 一般 结构按 常规设计 , 规范认为是能满 足C 级性能 目标的 , 不需要特别验算 。 对 于复 杂高层及 复杂结构 , 就应 当按选定的性能 目标进行计算复核 。 如一 般情况A级高度 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性能 目标是等级 C, 但是其 中冗余度 小的悬臂 转换 构件 应当采用 等级B 的性能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在如今的建筑工程中,设计复杂、时间短、任务大等原因使得混凝土结构设计经常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笔者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方法
1 基础设计
1.1 在设计时缺少工程实地勘察报告或者临近建筑的勘察报告
对于基础设计来说,基础设计必须按照勘察—设计—施工的流程来进行,要坚决杜绝出现缺少地质勘察报告而进行设计的情况出现。
而如果出现地质勘查不够全面,或者内容模糊的情况时,设计单位必须告知建设单位并要求勘察单位重新勘察或者进行补勘。
而目前在我国,仍存在很多基础设计缺少实地勘察报告或者缺少临近建筑勘察报告的现象出现,而这样的设计对于整体工程来说,无法做到经济、科学,甚至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1.2 未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或者验算的结构不符合要求
目前很多设计都未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或者出现验算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而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当设计等级为甲、乙级时,按照地基变形设计;而为丙级时,如果采取了地基处理,处理之前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规范》)的规定;而对地基处理后的情况,应进行变形验算。
1.3 下卧层验算中的问题
计算下卧层顶地基承载力的时候,只能进行深度修正,而修正的系数应该根据土层来决定。
也就是说当扩散角所取数值满足《规范》中的规定时就可以直接采用,不满足时根据附录中的平均应力系数来进行计算。
针对复合地基来说,因选取承载力较高的土层来当做持力层,而当出现软弱下卧层时,应对其承载力进行验算;如果是软弱下卧层控制其承载力,那么就代表持力层的选择需要进行调整。
1.4 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问题
一般来说,独立基础的厚度应由受剪切或者受冲切承载力来决定,并不是由受弯承载能力来决定,从而忽略基础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根据《规范》中的规定,扩展基础底板的受力钢筋的直径最小为10 mm为佳,间距尽量控制在100 mm~200 mm之间,且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
2 上部结构
目前应用最广的结构是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支剪力墙结构,而这些结构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配筋不够、超配筋等情况。
2.1 框架柱
针对角柱来说,在计算时必须要对角柱自行定义,切勿忽视这一流程。
如果出现未进行定义而实际的配筋率又满足计算结果的现象,那么就意味在实际施工中就会出现配筋率无法满足其最小配筋率的现象。
对于短柱来说,箍筋的间距应小于等于100 mm,箍筋体积的配筋率大于1.2%。
而一级抗震的时,沿着短柱的全高箍筋间距应小于纵筋直径的6倍。
并且剪跨比小于2的框架柱程序可以进行自行的判定。
这样的框架柱不可以进行直接代换,不同强度的箍筋都应满足不同的结果。
对于超短住来说,在整个设计中应尽量不要出现超短柱,如避免不了,就采取控制轴压比、采用性能较好的箍筋、在整个框架柱中添加芯柱等方法。
2.2 框架梁
1)框架梁容易出现实际配筋大于计算结果的情况,其原因为:①绘图时只将支座一侧配筋给予标注;②箍筋并没有随着支座处的配筋的增加而增大;③跨中配筋与支座配筋的比例不在正常范围。
所以在设计时应避免上述原因。
2)当进行SB=100时的计算时,经常会出现宽扁梁与箍筋不能满足要求,而这个时候的计算结果经常会出现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的数值相等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①两个区的剪力值差距较小;②两个区的箍筋面积都由最小配箍率来控制;③SATWE软件在计算两区面积时所采用的箍筋间距相同。
3)当抗震等级为1~4级时,框架梁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应小于梁高的1/4。
2.3 连梁
目前对于连梁的折减系数应控制在0.50以下,一般的工程应取值0.7,由此才可以保证连梁在正常使用下不出现开裂的情况。
而对于跨高小于2.5的连梁来说,要注意由于墙体水平分布筋当做连梁的腰筋而出现配筋率不满足标准的情况。
2.4 框支剪力墙
1)因转换层在整个框支剪力墙中属于薄弱楼层,所以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将其地震剪力乘以增大系数。
2)框支梁、框支柱纵筋的各项系数都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并且在设计时要对其自行定义。
3 结构分析
1)结构的位移比是体现扭转效应的指标之一,而由于局部的振动会影响到结构位移比的计算。
所以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了硬性规定,即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进行计算。
2)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出现斜交抗测力构件结构时,在计算时应针对各抗测力构件的方向进行分别计算。
3)保证在进行抗震验算的时候,剪重比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的要求。
如果出现剪重比小于要求的情况时,如果差值较小,可以采取修改周期折减系数的方法;如果差值较大,就要针对结构的整体进行调整,增加刚性。
4)混凝土板的计算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在实际设计时,混凝土的楼板配筋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而对于异形板来说,必须采用符合实际情况计算软件。
5)多塔结构建模的相关问题:①多塔定义必须按照从高到低依次阶梯型定义;②在定义多塔的时候切勿让带变形缝的结构出现在两塔之中;③避免出现不在塔内的构件。
4 结束语
时间短、任务大是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尽管面对诸多的难题,我们也应从根本抓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做好,由此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雅丽,周小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工程质量,2011,06.
[2]李秀华,段红英.刍议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
[3]潘永勇,应庆锋.浅谈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上旬,2009,12.
[4]李彦明,王红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