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两首》课件(共18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两首》课件(共18张PPT)
※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
读准字音
qián
压黔境

充饥
hénɡ
横断山
ái
雪皑皑
chuī
炊粮

弃甲
zhān
泥毡
chuí
千锤百炼
茫茫:
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千锤百炼: 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调虎离山: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
的地方。
四渡赤水出奇兵
zxxk
整体感悟⑴
1、阅读这首歌词,找出歌词的中心句
难处毛境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二层( ):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
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7战-1斗0行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1-18行
整体感 知
《四渡赤水出奇兵》通过哪些画面突出表现“奇” 字的?
[明确]:这首歌词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 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 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 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
红军战士的英勇、民众的热情支持、毛泽东的如神用兵
4、试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战士双脚走天下。
· 一个“走”字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行
动的快捷。
⑵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个“奇”字突出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
胜。
·
⑶乌江天险重飞渡。
一个“飞”字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表现了红军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长征组歌》两首ppt

《长征组歌》两首ppt

歌词中为什么用了两次“横断山,路难 行”,是简单的重复吗?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红军在几 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 处境。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 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神。这是用反 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歌词艺术性强、用词准确生动,请你 分别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 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四渡赤水》歌词中哪些地方表现毛 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中展现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 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 几次重大战斗场面。表现了毛主席用兵 真如神。 这些场面有: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 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一场战争的胜利,指挥者的指挥得当 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从 这首歌词看,你能找出红军克敌制胜 的其他原因吗?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 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 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 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 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 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 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毛泽 东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小结: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在路 途难行,敌兵重兵围困下, 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 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 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 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 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 如神的军事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通过感情 朗诵,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 2、体会歌词中表现的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 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长征组歌两首萧华》课件

《长征组歌两首萧华》课件

创作背景
萧华将军在长征期间担任红军总 政治部副主任,亲眼目睹了红军 长征的艰辛和壮丽,创作了《长 征组歌》以表达对红军英勇奋斗
的崇敬和赞美。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 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展现了 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
精神。
艺术特色
音乐风格
组歌采用了民族音乐素材,吸收 了民间音乐的元素,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独特的艺术风格
02
萧华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深受读者喜爱。
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03
萧华的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丰富了文学宝
库。
对我们的启示
坚持创作热情
萧华对创作的热爱和坚持 为后来的文学创作者树立 了榜样,激励我们不断追 求艺术的高度。
深入生活实践
萧华的作品源于生活,深 入实践,启示我们要关注 现实,从生活中汲取创作 的灵感。
诗歌中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崇高精神,展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具有浓郁的边疆风情和民族特色。
《军港之夜》
表现军人生活和情感的诗歌
《军港之夜》是萧华创作的一首表现军人生活和情感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军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中通过对军港夜晚的描绘,展现了军人的坚毅和柔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 当。
弘扬民族精神
萧华的作品弘扬了民族精 神,启示我们要在创作中 注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推动音乐艺术发展
萧华的《长征组歌》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后来的音乐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长征组歌两首精选教学PPT课件1鄂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长征组歌两首精选教学PPT课件1鄂教版
淋着雨,心在燃烧,一个人在等,淋着雨,心在流泪...... 男孩到家了,然而他不想回家,他突然转了身,向女孩在的街跑了过去,男孩在担心女孩,女孩在淋雨,会病的,女孩不回家,会被骂的......这时男孩想的一切都是女孩,他知道女孩在等他,在等他回来......果然,女孩在的,淋着雨,流着泪。男孩走到她身旁,女孩在发呆,男孩对女孩说:“我们不闹了,回家......”女孩的泪还在流,然而嘴里一直不停的解释,男孩阻止了女孩,说:“算了,我知道的,过去了......”女孩又哭了,不是苦的,是甜的,两
长征路线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 高原寒,炊断粮。表现红军饥寒交迫、生存
危机的严重。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的
草毯泥毡扎营盘。可把亲“可草爱地,沼写泽出”红说军成的“豪草迈毯气泥概毡;”
*迎:迎接
突出红军“不怕难”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个人牵起手回家了......到了女孩家门口,女孩笑了,那么天真,那么可爱,男孩也笑了......女孩要回家了,像平常一样,男孩也要走了,女孩又笑了,一样天真,一样可爱,男孩记住了她的每一个笑容,因为男孩喜欢看女孩笑,很喜欢......生活和电影不一样 我为我的爱寻找方向 该靠在你的身旁 还是一个人去流浪 多冷多热多短多长 多重多轻多明多暗 是朋友还是梦想 是想念还是遗忘 过去和现在不一样 突然我的爱停止疯狂 该逃避你的眼光 还是对自己说谎 多久才能真正遗忘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1916—1985)
江西兴国人。1930年 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 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 衔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 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何、遇 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组歌是由内容上 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 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 的声乐套曲,组歌的 演唱形式有独唱、重 唱、对唱、齐唱、合 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 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 难》第四乐章和第六 乐章。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 水/似银。
sì chïng
横断/山, 路/难行。
zhîng
读歌词,说说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原文)
①严酷的自然环境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②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读歌词,说说红军赤水之战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沿途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有群众基础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②红军战士的艰苦战斗,英勇无畏 战士双脚走天下 ③毛主席用兵如神 乌江天险重飞渡,……调虎离山袭金沙。
这部组曲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 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热情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 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 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 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 的成长,其中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 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战斗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 主义精神。
萧华(1916—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 将领。参加过土地革 命战争、长征、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长 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 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 衔。萧华创作的《长 征组歌》被评为二十 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 品之一。
• 1964年4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因患肝炎到杭 州疗养。可他并没有躺在病床上静 心休息,却考虑起了纪念红军长征 30周年的事。 • 他想到:自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参加者、幸存者,有责任、有义务 写一部真实地记述长征的作品。

《长征组歌》两首(实用版)PPT课件

《长征组歌》两首(实用版)PPT课件

“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
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
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
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10
.
1
.
2
四渡赤水
老山界 .
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飞夺泸定桥
.
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
.
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四渡赤水
.
6
赤水河
.
7
.
8
赤水河为中国长
江上游支流,古称安
乐水,在云、贵、川
三省接壤地区。发源
于云南省镇雄县,上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重点语句分析
四渡赤水
1.横断山,路难行……
“路 难 行”
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以此映衬 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 大无畏精神。
出现了两次,作者借助这种反复的 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天如火来水似银”
用比喻生动再现天
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
辛。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过渡:红军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2.过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 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 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 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 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 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Nhomakorabea18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 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 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 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 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 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 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 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四渡赤水出奇兵
背景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 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 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 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 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 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 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 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 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 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 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 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 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长 征 组 歌
萧 华
长征组歌简介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 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 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 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 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 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 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 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 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 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 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 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 大胜利。
千锤百炼不怕难。”

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长征组歌》两首 课件(共44张PPT)

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长征组歌》两首 课件(共44张PPT)

知识
一渡赤水 四渡赤水 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飞夺泸定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四渡赤水
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 和《过雪山草地》
明确:朗读时含抑扬顿挫,低沉,高 昂,读出豪迈之情。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压黔境(qián) 泥毡(zhān) 雪皑皑(ái)
学习目标
1.了解歌词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 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 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
难点
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 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 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 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时写下《长征组歌》。
史实资料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 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 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 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 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 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 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 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词语积累
弃甲:丢弃武器装备。甲,指围在人体 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 革等制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 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读《四》,讨论: 中心句是哪句? 明确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 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 路难行。 敌重(zhò ng)兵, 压(yā,逼近)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 ng)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义同“丢盔弃 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完成于1965年。长征时被 称为“红小鬼”的萧华,选取了12个最 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 言,写出了由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 难》。同年,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 唐坷、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由著名指挥 家唐江指挥,在北京首演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 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1、你能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思路明晰]: 《四渡赤水出奇兵》重在讲指挥作战者超人的政治、 军事头脑,故题目用“出奇兵”,从这里也可以看 出是正确的指挥保证了四渡赤水的胜利,
所以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艰难和军民 第一部分( 1-6行):写红军行军的____ 鱼水深情 。 的__________ 第二部分(7-18行 ):写红军四渡赤水中的战绩,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赞扬_________________ 。(分两层) 第一层( 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 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 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 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通过哪些画面突出表现“奇”字的 [明确]:这首歌词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 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 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赞扬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
背景资讯
文学资讯 关于《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 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 式,融合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 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 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 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1、你能仿照找第一首歌词中心句的方式找出这首 歌词的中心句吗? [明确]: 《过雪山草地》讲的是乐观团结的精神 面貌及超人的毅力,所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官 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 红军过草地 4 行),描写__________ 第一部分(第1—___ 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第二部分(第__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__________。 (红军官兵力量的源泉)
跨越障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压( yā)黔(qián )境
· · 2、多音字辨析

草毯( tǎn) (chóng)重新
·
(zhòng)重兵 ( hè )喝彩 3、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力量雄厚的军队。 重兵: 调虎离山: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 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 hē )喝水
这首歌词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 的情况下,翻越阅雪山、穿过草地的 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主义信念。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 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 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 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 再次 突出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4、试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战士双脚走天下。 · 一个“走”字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 出红军行动的快捷。 ⑵四渡赤水出奇兵。 · 一个“奇”字突出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 出奇制胜。 ⑶乌江天险重飞渡。 · 一个“飞”字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表 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力。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á 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野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高原寒, 炊(烧火煮熟食物)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斗争和考验)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tǎn,毯子)泥毡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 营驻扎。扎,驻扎。)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1、中心意思: 这首歌词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 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 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 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 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 扬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反复适当,用词巧妙(动词), 语言高度概括。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文 章的表达效果。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 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描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1、从《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中我们能看出红 军过赤水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困难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敌兵重,压黔境。以及乌江天险的阻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胜利的原因有哪 些? 红军战士的英勇、民众的热情支持、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泽东的如神用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歌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主题, 你能做点分析吗? (拟人) [明确]:“雪山低头迎远客”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对偶) “革命理想高于天” (夸张) (这首歌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红 军克敌制胜的动力,充分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萧华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的钢铁意志。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作者资讯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 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 届中央委员。著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 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