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中常考文言文学常识

高中常考文言文学常识

高中常考文言文学常识
高中常考的文言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化知识、文言文阅读技巧、古代汉语语法以及经典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等。

1. 古代文化知识:这包括对古代礼仪、官制、科举、服饰、饮食、节庆等方面的了解。

例如,知道“直称姓名”在古代的使用场合,如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掌握如何快速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包括识别常用的文言虚词、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

3. 古代汉语语法: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如词类活用、句子成分、时态和语态等,这对于正确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

4. 经典文学作品及作者背景:熟悉《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屈原、司马迁等文学巨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高考古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古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古文知识点总结古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关注。

不少考生对于古文的学习感到困惑,觉得古文内容晦涩难懂,掌握起来极为困难。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考古文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背诵古文篇目高考古文篇目是考生必须熟记的一部分,以下是几篇常考的古文篇目:1.《论语》: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内容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对于学习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3.《楚辞》:作者是屈原,这是一部富有抒怀和辞章之美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4.《汉赋》: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赋体骈文的基本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细腻动人。

二、常见古文阅读技巧1.注意理解上下文关系:古文内容常常比较简洁,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测出具体意思。

因此,在阅读古文时,要着重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推敲出正确的含义。

2.注重词语的辨析: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文字较为古老或者不常见的词汇,考生需要注意词义辨析,以确保理解正确。

3.重视修辞手法:古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学生要学会辨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以便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4.读懂文化内涵:古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考生要尽可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以便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所在。

三、常考的古文句型与套路1.修辞手法:古文中常常利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例如:“三”、“天下”等重复使用的手法,以及“不仅……而且……”等转折手法。

2.语法结构:古文中的语法结构较为简洁,主要以常见的并列句、主谓结构和状语从句为主要表达方式。

3.感情色彩:古文往往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写景、写人、道德规范和故事题材等。

四、做题技巧1.仔细审题:在做古文题目时,务必要仔细审题,对题目的要求了然于心,以免误解题意。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就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就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与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瞧不起。

这就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她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古文高考背诵知识点归纳

古文高考背诵知识点归纳

古文高考背诵知识点归纳古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一大部分,古文的背诵和理解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归纳总结古文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古文背诵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文背诵的重要性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诵古文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文化内涵等,提升我们的中文水平。

在高考中,古文题目占有一定的比重,掌握了古文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二、古文背诵知识点归纳1.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也是高考中经常被考查的古文之一。

背诵《论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

2.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

背诵《诗经》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感和鉴赏能力,对于理解和阐释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3. 古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在古文背诵中,了解古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古文中常常出现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对仗句”、“破折号”等句式,我们需要熟悉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素。

4. 古文的常用词汇和短语古文中有一些常用词汇和短语,例如“之”、“为”、“何”、“焉”等,这些词汇在古文中频繁出现。

背诵和掌握这些常用词汇和短语,有助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5. 古文的背景知识背诵古文还需要了解古文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和意义。

三、古文背诵的方法和技巧1. 多听多读多背背诵古文需要多听多读多背,通过反复的听、读、背可以提高我们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利用录音或者跟读的方式进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理解背诵不仅要背诵古文,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通过注解和解读古文的各种修辞手法,理解古文的内涵和意义,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高考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必会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下面我将从字词、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介绍高考文言文必会的知识点。

一、字词知识1. 常用虚词:如之、乎、者、也、而、以、为等。

掌握这些虚词的使用规则,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描述动作的动词:如行、言、见、知、闻等。

这些词语常用于描写人物行为和心理。

3. 描述形状的形容词:如方、大、小、长、高等。

这些形容词用来描绘事物的外形特征。

4. 描述颜色的名词:如赤、黄、青、黑、白等。

了解这些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色彩描写。

二、句法知识1. 同义句和反义句: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出现同义句和反义句,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真正的意思。

2.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对于理解整体意义起到重要作用。

3. 倒装句:倒装句在文言文中使用较为频繁,了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句意。

4. 并列句和复合句:文言文中的长句通常由多句子组成,理解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关系,对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至关重要。

三、修辞知识1. 比喻和拟人: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修辞意图和形象描写。

2. 反复与排比:文言文中常使用反复和排比的手法,通过重复和对比,加强修辞效果。

3. 对仗和押韵:对仗和押韵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平仄抑扬和音韵变化来加强语言的韵律感。

4. 象征和谐:文言文中常使用象征手法来达到表现主题和意境的目的,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通过对上述字词、句法和修辞等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光掌握知识点还不够,平时要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增加对文言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解题和写作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复习文言文时,要注意逐步增加难度,从简单的文言文入手,慢慢适应较难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提高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赤壁赋(苏轼)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离骚(节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紧张高考紧张复习阶段,学生要继续复习巩固120个常用文言实词和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重点关注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的实词词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孟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向以长于譬喻和雄辩著称。

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5.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6.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7.《辛德勒名单》是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

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辛德勒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故事。

8.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6篇)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1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

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2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