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体格检查-血管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第三、第四心音构成
• S3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第二心音之后0.12~0.18s; • S3的产生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时,血流冲击心室壁振动所
致。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听诊最清晰。高抬下肢可增强、坐 位或立位可减弱或消失。
• S4出现在舒张晚期,约在第一心音前0.1s(收缩期前)。 • S4的产生与心房收缩有关。
心脏叩诊
方法: ➢ 板指:左手中指第2 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他手指微抬起,勿接触体表 ➢ 叩打指:取右手中指,自然弯曲,以指端叩击板指的第二指骨前端
叩击要点: ➢ 一个部位每次连叩2~3下,叩击力度一致 ➢ 叩击力度宜轻叩诊 ➢ 方向垂直,富有节奏与弹性,频率不宜过快,叩击后立即抬起 ➢ 右手叩击动作以腕与掌指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部参与运动 ➢ 每次扳指移动距离小于0.5cm
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55~58Hz);②强度较响;③ 性质较钝;④历时较长(持续约0.1s);⑤与心尖搏动 同时出现;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晰。
产生机制:S2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 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
听诊特点:①音调较高(62Hz);②强度较Sl为低;③ 性质较Sl清脆;④历时较短(0.08s);⑤在心尖搏动之 后出现;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 触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用手掌尺侧
➢ 心包摩擦感 ➢ 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 ➢ 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及,收缩期更易触 及 ➢ 心坐脏位体格前检查倾或呼气末明显
心脏叩诊
➢ 心脏被肺遮盖部分叩诊为相对浊音 ➢ 代表心脏的真实大小和形态
叩诊顺序: ➢ 先左后右 ➢ 从下往上 ➢ 由外向内
心脏体格检查
• 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 甲状腺功能低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服用某些药物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均可使心率减慢。须注意的是不少健康者,尤其是运动员、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或农民,安静时心率可低于60次/分,但没有临床意义。
心内科体格检查

心脏听诊
左室充盈减少,二尖瓣位置低垂,收缩时间缩短,左室内压上升迅速,二尖瓣关
闭 振动较大
2、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心动过速 (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S1减弱: 1 、二尖瓣关闭不全 2、心室肌受损 S1 强弱不等: 1、心房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大炮)
精品课件
S2强度改变:
精品课件
心脏听诊
6)分级:(Levine 6级分法) 1 级: 极轻,需仔细听诊才能发现 2 级: 较轻,不太响亮 3 级: 中度, 较响亮且粗糙 4 级: 响亮, 粗糙传导 5 级: 很响, 粗糙传导广泛 6 级: 极响, 震耳听诊器离开胸壁仍能听到
舒张期杂音仍参考上述6级分级法
精品课件
心脏听诊
体位、呼吸对杂音的影响: 体 位:
左侧卧位:可使MS的舒张期杂音更明显 坐位前倾:可使AI的舒张期杂音更明显 仰卧位:可使MI、TI和PI的杂音更明显 呼 吸: 凡来自右心病变的杂音在深吸气时增强。如TS、TI、PI、 PS增强。 凡来自左心病变的杂音在深呼气时增强。如MS、M、AI、 AS增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脏听诊
S1、S2的鉴别
鉴别点 最响部位 声音强度 S1和S2间距离 与心尖搏动关系
S1
S2
心尖区 心底部
响
弱
较短
较长
一致 不一致
精品课件
心脏听诊
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心室快速充盈,室 壁振动。 听诊特点: 1、心尖部及其内上方听诊较清晰 2、S2之后0.12一0.18s 3、音调低(<50Hz) 、强度弱 4、持续时间短(0.04s) 5、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
心脏听诊
A2增强: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所致。主要见于高血压、主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体格检查

特点 (与S1比较) 音调较高,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 在心前区均可听到,但心底部最清楚
心脏体格检查
29
第三心音(S3)
在部分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可听到第 三心音(S3),系心室舒张早期,血
液快速充盈心室使心室壁振动所致。
心脏体格检查
30
第四心音(S4)
S4系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的振动所致。 正常人第四心音很弱,仅能从心音图
心脏体格检查
6
右左 室室 增增 大大
心脏体格检查
7
正常心影
先天性右位心
心脏体格检查
8
2. 触诊
心脏体格检查
9
二、触诊
方法:
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指腹并 拢同时触诊心尖搏动
触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用手掌尺侧
心脏体格检查
10
两步法(手指、手掌)触诊
心脏体格检查
11
内容:
1.心尖搏动
2.震 颤
21
听诊顺序
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心尖区-----肺动脉 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 区-----三尖瓣听诊区。
心脏体格检查
22
听诊内容
心 率(速率)
心 律(节律)
心音
杂音
心包摩擦音
心脏体格检查
23
心率(heart rate)
指每分钟心搏次数 正常成人 60—100次/分 ≻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 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儿童:心率偏快 老年人:心率偏慢
心脏体格检查
24
心律(cardiac rhythm)
概念: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心律规整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顺序及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顺序及内容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则需要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下面将介绍心脏体格检查的顺序及内容。
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准备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之前,医生首先会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及可能的风险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
同时,医生会让患者做好准备,如脱掉上衣,保持身体放松等。
2. 观察与触诊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肤色、呼吸状况等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随后,医生会进行触诊,用手按压患者的胸部,以感知心脏的位置、大小和搏动情况。
3. 听诊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膜头放在患者的胸部不同位置,依次听诊心脏的不同区域。
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心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杂音等。
4. 敲诊敲诊是通过敲击患者的胸部来判断心脏的边界和心脏壁的厚度。
医生会使用敲诊锤轻轻敲击患者的胸部,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心脏的状况。
5. 胸部X光检查胸部X光检查是通过拍摄胸部的X光片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扩大、肺水肿等情况。
6.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节律。
医生会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然后将电信号传输到心电图仪上进行分析。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脏肥厚、缺血等情况。
7.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涂上一层凝胶,然后将超声探头轻轻放在胸部上,通过观察超声图像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脏瓣膜的状态。
8. 心血管影像学检查心血管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结构信息,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的心脏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任何心脏问题。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二个方面A心脏B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细则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二个方面:A.心脏B.血管A.心脏A-1. 受检者仰卧受检者取仰卧位,头部和躯干抬高15~30度。
视诊:1.观察一般状况:观察体位、呼吸、皮肤、面容、眼、口、胸廓外形、四肢和指甲,作一般检查,2.观察心前区:斜照光或取切线方向观察,取切线方向观察有助于发现搏动最强处。
注意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的特征和部位。
例如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
如搏动较弱则呼气时易见。
其他部位有无搏动,如有应注意位置、范围、强度。
触诊:(观察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心尖搏动、心包摩擦感)3.触诊心尖区:观察心尖搏动、有无异常搏动、震颤用二步法触诊心尖搏动:先用手掌或几个手指指腹触诊心尖搏动,然后用二个手指探出其范围。
然后探查有无异常搏动、震颤(震颤通常以掌指关节近侧或手掌小鱼际区较为灵敏,手指易触及和分析搏动情况。
)附:正常人心尖搏动的最强点,位于左第4或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一般不超过一个肋间,持续不到半个收缩期。
左室肥大时,可呈抬举性搏动(用手指触诊时,手指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向左下移位。
仰卧位时25~40%的成年人能触及心尖搏动,左侧卧位50%的成年人能触及,因此如平卧位未触及心尖搏动,请受检者左侧卧位再触诊。
正常人心尖区无异常搏动及震颤4.触诊肺动脉瓣区:检查有无搏动、震颤等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5.触诊主动脉瓣区:检查有无搏动、震颤等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6.触诊三尖瓣区:检查有无搏动、震颤等。
三尖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胸骨体下端左缘或右缘。
附:震颤是指心脏搏动时用手触诊而感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振动与猫在安静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故又被称为“猫喘”。
震颤的临床意义:震颤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震颤常伴响亮、粗糙或隆隆样杂音。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时期部位常见病变收缩期胸骨右缘第2 肋间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室间隔缺损舒张期心尖部二尖瓣狭窄连续性左胸部第2肋间,靠近胸骨左缘处动脉导管未闭为确定震颤出现的时期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可用下述两种方法。
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以及是否有家族史。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观察心肺功能、听取心音等。
3. 实验室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查,如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糖水平等。
4. 心电图(ECG):通过记录心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情况,检查是否有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
5.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使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心肌梗死、心室肥厚等。
6. 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通过引入造影剂,使用X光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诊断冠心病等。
7. 压力试验(Stress test):通过让患者进行负荷,如跑步机心电图(Treadmill ECG)或化学压力试验(Chemical stress test),来评估心脏在负荷情况下的反应。
根据上述各项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做
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一、望诊心脏的望诊主要观察心脏的外观形态、运动情况和心前区有无异常。
正常心脏呈圆锥形,位于胸腔前纵隔内,紧靠胸骨后方。
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增大时,可在心前区看到或触及心尖搏动。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左、右心房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二、触诊心脏的触诊主要检查心脏的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震颤是由于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环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脏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多见于左、右心室肥厚,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积液或纤维素渗出物使脏层与壁层心包变得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呈抓刮样粗糙的心音,听诊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三、叩诊心脏叩诊是用来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情况下心脏叩诊为心浊音界,左侧第2肋间相当于肺动脉段,稍向下外相当于左心房,向上相当于二尖瓣听诊区,向外相当于左心室,右侧第2肋间相当于主动脉段,向外相当于主动脉瓣听诊区,向上相当于右心室。
四、听诊心脏的听诊是用来听心脏的异常声音。
正常心脏可听到心率和节律均正常的心脏搏动音。
若二尖瓣狭窄时,可听到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若主动脉瓣狭窄时,可听到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而响亮的射流样杂音;若肺动脉高压时,可听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叹气样;若心包积液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五、触脉心脏的触脉是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心脏的跳动情况。
正常脉搏强而有力,节律均匀一致,指端清楚。
若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节律不齐、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均为异常征象。
六、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通过给心脏施加电刺激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它包括窦房结功能检查、房室传导功能检查、窦房传导功能检查等。
若窦房结功能不良或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电生理异常征象。
七、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形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供血情况等。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进行常规检查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进行常规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在内的一类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规的心脑血管检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常规检查的内容和流程。
一、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1. 病史询问医生将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家族史、自身患病史、相关症状等,以便作出初步判断和制定后续检查方案。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听诊心脏和肺部声音、触诊脉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体征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病人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信息。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病人是否贫血、感染等,并作为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参考。
2. 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用来测量病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指标。
高水平的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血脂检查对于评估疾病风险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3. 心肌标志物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查可以测量血液中心肌损伤时释放的特定物质,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心肌损伤,常见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1.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改变来评估心脏功能和检测心脏病变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脏节律异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2.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和记录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心肌收缩能力等,并检测心血管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3.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观察和评估脑部的血管病变、梗死、出血等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