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的顺序
第三章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之受力分析讲义高一上学期物理沪科版(2020)

受力分析【知识点】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按顺序画力: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
(注意:摩擦力的前提条件是接触面有弹力)3、验证:每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物体受到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依据1、条件判断根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如弹力必须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交;摩擦力必须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挤压且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等。
2、效果判断根据各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判断,如拉或压、推动或阻碍、吸引或排斥等,对它们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3、相互作用判断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从一个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来判断另一个物体是否受到相应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即有力必有其反作用力。
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①利用整体法可求外力,用隔离法可求内力②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③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四: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防止“漏力"和“添力’’.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若题目是要求分析A物体受力,那么A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一一移动.4、受力分析时,只能分析性质力,不能加入效果力。
5、若某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分析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确定其方向.6、分析弹力的方法:先看物体有几处与其他物体接触,再看这些接触处有没有相互挤压(即去掉支持物,看对物体的状态有无影响)。
有相互挤压时就有弹力作用,再确定弹力的方向7、摩擦力的分析:先看物体在哪几处有弹力作用,再看这些地方有没有相对运动或是相对运动趋势(对静摩擦常假设没有摩擦力,把相对运动趋势转化为相对运动再分析)。
专题01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解析版)

专题1: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简洁、方便的表示力的方法,是物体受力分析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考中常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准确的运用力的示意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掌握力学的一下重要技能。
1.力的示意图:力示意图是指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1)理解要点:①力的示意图可以清晰的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②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③在同一图中,物体受几个力,力越大,线段越长。
(2)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没有特殊说明,一般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画线段反映力的大小: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④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一旁标上力的符号和数值。
2.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就是指通过画力的示意图来分析物体受哪些力的作用,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方法。
(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简记为: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再看电磁浮。
(2)受力分析应注意的事项:①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给其他物体的反作用力。
②每分析出一个力,应找出该力的的施力物体和该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否则,该力的存在就值得考虑。
③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必须相符,所以分析完物体受力时,可以通过分析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是否相符,来粗略地判断此分析是否正确。
④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受力析时,通常先分析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简单的说,就是:究竟画哪个物体的受力;画物体受哪个(哪些)力。
一、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画力的示意图或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力学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侧重对三种常见的弹力、重力、摩擦力的考查,有时需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
受力分析的顺序一定要“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吗

受力分析的顺序一定要“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吗?作者:董书生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0年第07期1 问题提出物理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如隔离法与整体法、图像法、代数法、极值法、等效法、守恒法等等,其中隔离法与整体法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绝大多数物体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此为解决问题方便,常将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隔离开来,但有时需要以整体为对象,此时一般要求整体内部各部分间有相同的加速度。
选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学习受力分析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遗漏分析某个力。
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可能施加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
即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的顺序受力分析。
2 “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的受力分析顺序可以改变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吗?这样的顺序是不是就最好呢?笔者经过长期积累和教学实践发现受力分析不一定按照这个顺序,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1 可以按照“一重、二弹、三其它、四摩擦”的顺序题1 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如图1所示),它受到重力、弹力,有相对于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这种情况确实是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的顺序受力分析;题2 如果对A物体再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物体A不一定受摩擦力,要看力F的大小,如果F恰到好处,即F沿斜面的分力等于G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f=0。
若F 较小,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若F较大,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本题就应该按照“一重、二弹、三其它、四摩擦”的顺序受力分析了。
2.2 可以按照“一重、二摩擦、三弹、四其它”的顺序题3 一个物体被压在竖直的墙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肯定受到摩擦力,物体受到摩擦力肯定就受弹力,由于有了其它力才有弹力。
它的受力分析的顺序按照“一重、二摩擦、三弹、四其它”就会比较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A 静止)(A 匀速下滑)空中飞行的足球 匀速行驶的汽车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ABA 、B 都静止A 、B 都静止A 、B 静止不动 (A 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A 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A 静止v例3、三个物体受力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总重力为G,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在?如有大小是多少?五、习题精选1.(2020·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垂直于墙面的推力F紧压在倾角为θ的墙面上并保持静止。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一、受力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求谁对谁受力分析,一般不对墙、地面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运动状态
3.找力:一重二弹(推拉支压)三摩擦(也可先按顺序标出已知力,根据平衡状态F合=0求解未知力)
例1.受力分析
例2.摩擦力反向
二、受力分析进阶
例1.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问题: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的时候,摩擦力提供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当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体与传送带共速),物体的摩擦力变为0。
传送带以2m/s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块从a静止释放,到b与传送带同速
ab:受水平向右滑动摩擦力,加速
bc:不受摩擦力,匀速
例2.夹砖问题
总结:奇数块砖:最中间那块砖,左右两侧分别受到向上的f=0.5G
偶数块砖:最中间的两块砖之间无f
例3.叠放问题
刚学的时候,很难理解,重点看懂下面几幅图即可(详细的受力分析)。
(1)隔离法。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作者:施林来源:《新高考·高一物理》2015年第10期受力分析是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一、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二、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系统组合.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检查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出受力示意图: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场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4.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受力分析完后,检查面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运动状态,否则就会发生了漏力、多力或错力现象.三、一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2.有序地分析受力同学们要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以下常用的方法:(1)假设法;(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例1 如图1所示,光滑小球与水平面和台阶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分析考察小球的运动状态:静止,满足合外力为零.用假设方法:如果小球除重力、水平面的竖直支持力之外,假设还受到台阶的弹力作用,这三个力合力就不为零,不能满足平衡条件,所以一定不存在台阶弹力作用,小球与台阶接触但不挤压.或假设将台阶去掉,看小球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例2 如图2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传送带上,且A与水平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试分析A的受力.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传送带对A物体没有静摩擦力,这一点可以借助受力分析的假设法来进行检查.假如认为传送带对A物体有静摩擦力,那么,A物体共受三个外力作用,其中重力、弹力在竖直方向,而静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三者不可能相互平衡.初步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动状态发生了矛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静摩擦力其实并不存在.A物体仅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传送带对A产生的弹力.变式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2,物块A轻轻放上传送带,分析A所受的力.分析刚开始时,A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所以受到阻碍它相对运动的水平向有的滑动摩擦力.A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传送带对A产生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4.认真地检查完成受力分析后还要认真地检查,看看所画出的每个力能否都找出施力物体,能否都找出反作用力,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中所给的运动状态.四、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比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而它对斜面的压力不可以加到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中.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比如浸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是因为物体各个面都会受到水的压力,浮力正是水的压力的合力,不可以同时把浮力和压力画在受力分析图中.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如以一定初速度冲上斜坡的小球,有同学认为会受到推力,但是这个推力并不能找到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推力.4.对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如在空中下落的小球.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如推一个圆筒上台阶,推力是作用在手与筒的接触位置的.5.为了使问题简化,题设条件中常会说明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但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不要白作主张地舍去.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如下落的小球受到的空气摩擦力是向上的,而上抛的小球受到的空气摩擦力是向下的.总之,受力分析是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多地找出来,并画冉定性的受力示意图.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
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

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知识点一、受力分析一、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二、受力分析的两条基本原则:1、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2、只研究物体所受共点力的情况,只有共点力才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所以受力分析时,应注意所有力的作用点都是同一点.三、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①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以避免混淆.由于解题的需要,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物体系统.②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遵守“主动力和运动状态决定被动力”的基本原则,按照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已知外力的顺序进行分析,要养成按顺序分析力的习惯,就不容易漏掉某个力.③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画每个力时不要求严格按比例画出每个力的大小,但方向必须画准确.一般要采用隔离法分别画出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以避免发生混乱.④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和漏画力.四、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条件法(1)受力分析时,当不明确一个力是否存在,可以通过分析这个力的产生条件判断该力是否存在;(2)根据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性进行判断,比如有摩擦力是一定存在弹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力是否存在,即主动力和运动状态决定被动力。
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D.物体一定受四个力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有两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B,A跟光滑竖直墙壁接触,B跟墙壁不接触,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试画出A、B两物体的受力图.3、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 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A.3个B.4个C.5个D.6个4、L形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A.3 B.4 C.5 D.62、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受力分析时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系统而言,相互作用力为系统内力,等大反向,相互抵消)。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及其作用的方法。
以下是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 了解问题: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物体、力和求解的目标。
2. 描绘示意图:绘制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标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受力情况。
示意图可以帮助清晰地理解问题。
3. 选择参考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考系作为观察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准。
通常选择惯性参考系便于受力分析。
4. 列出受力:将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都列出来。
这些力可以是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推力等。
5. 判断力的方向:根据问题描述和画出的示意图,判断每个力的作用方向。
可以利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 引入平衡条件: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引入平衡条件,即所有力合力为零的条件;如果物体处于加速运动状态,需要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7. 解方程组:根据受力情况列出方程组,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式。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例如代入法,消元法或相关公式等。
8. 求解问题:根据列出的方程组求解未知量。
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或图形解法等方法来求解问题。
9. 检验结果:将求得的结果代入方程组中,验证是否满足所有给定条件和方程,以保证解的正确性。
10. 结果分析: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并与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假设小球向左运动
如果小球向左运动,其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支持力向上,摩擦力向右。由此可以发现水平方向的合力是不可能为零的,小球不可能是匀速运动。因此假设不成立。
当物体(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一般是理论上存在)围绕地球转动时,为了便于计算往往忽略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差别(其实也就是已知g还是G的问题)。另外就是在南北极点的物体因为没有自转的影响,其受到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2.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物体要发生形变,必然要受到外力的挤压或拉伸作用;物体要对其它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必须要先接触。是否接触我们是好判断的,因此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关键就是确定有没有外力使施力物体发生形变。所以要分析弹力先要分析施力物体的受力。
此时恒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
是不是木块就可以匀速运动了呢?
肯定不是的!!!
因为恒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也变化了,支持力也会变化,滑动摩擦力也会变化。
, 。
此时, 木块会加速运动。
加速度 ,方向水平向右。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小球在绝缘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电场强度为E,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纸面向里。小球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求小球的速度。
4.静电力(库仑力)
电荷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就是说受力电荷是在施力电荷的电场里受到的力。因此,只要电荷的附近有电荷或者电荷处于电场之中就会受到静电力的作用。
5.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安培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洛伦兹力。
例1:AB两个物体用轻绳悬挂在水平屋顶上,处于静止状态。
从下到上,先分析B物体(两个力)
再分析中间绳(桥梁经常被忽略)
最后分析A物体(三个力)
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中间绳对A和B的两对相互作用力,即 , ;以及作为桥梁的中间绳的平衡力(不计重力才成立),即 。这样才有 。
例2:AB两个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其中A物体受到了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
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先分析已知力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重力。在竖直方向上这两个力决定了支持力 。
支持力又决定了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情况 。
最后判断水平方向F的分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如果F的分力大木块将被拉动,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大木块将保持静止。 ,因此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为零。
如果把恒力F增大到6 N,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x轴合力也为零(求水平合力)
联立上式解得: ,方向水平向右。
小结:因为弹力和摩擦力往往会受到其他力的影响,所以这两个力要放在后面分析。
2.研究对象的顺序
在涉及多个物体的时候,我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即从受力少的物体开始。具体操作时,一般悬挂的物体从下到上分析,叠放的物体从上到下分析,拉的物体从后往前分析,推的物体从前往后分析。
安培力从本质上来讲是导线中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总和。这两个力都需要磁场,都需要电荷的运动(单独或在导线中定向运动),但是还有一个特例,如果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平行,此时是不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的。
二、受力分析的顺序
受力分析的顺序我们一般遵循两个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
1.力的顺序
(2)假设小球向右运动
如果小球向右运动,其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上,支持力向上,摩擦力向左。摩擦力的方向与电场力的方向相反,水平方向的合力可以为零,因此假设成立。
y轴合力为零(求解 )
(洛伦兹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支持力会不会是零呢?肯定不会的,应为支持力为零,摩擦力也为零,那么水平方向只有电场力,木块就不能匀速运动了。)
3.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两个物体要想亲密的接触这需要有力使它们压在一起,因此弹力是摩擦力存在的先决条件。
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有位移的变化。相对运动趋势同样是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想有位移变化,但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其不能移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摩擦力它就会移动(这就是判断运动趋势的方法)。
受力分析时,一般先分析已知力,然后分析重力、静电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最后分析弹力和摩擦力。
例1:质量为1 k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6(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给木块添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53°,大小为5 N的恒力(g=10 N/kg)。求木块的加速度。
三、运动状态对力的影响
1.距离的影响
弹簧(橡皮绳)的弹力,万有引力,库仑力等力的大小都是受距离影响的,因此当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力的变化。
弹簧的压缩与拉伸
地球卫星由远地点到近地点
一个电荷靠近另一个电荷
2.速度的影响
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洛伦兹力等力会受到速度的影响。当研究对象的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应力的变化。
从上到下,先分析A的受力(四个力)
再分析B的受力(五个力)
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两组相互作用力。AB间的弹力 ,AB间的摩擦力 。
例3:AB两物体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
从前往后,先分析B的受力(四个力)
再分析A的受力(五个力)
分析过程中,同样要注意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小结:在分析多个物体的时候既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又要注意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桥梁),另外还要注意恰当的使用整体法。
受力分析—很重要
一、常见的力
1.重力和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万有引力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只要是在地球上的物体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一般物体之间不考虑万有引力;在地球、卫星、月亮、太阳等天体之间才考虑万有引力。
在地球附近的物体是否跟随地球自转是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区别。物体跟随地球自转其受到的就是重力,物体(卫星、月亮等)围绕地球转动其受到的就是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