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的步骤

合集下载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初中受力分析

初中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例题】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 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为 。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 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3、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牛顿B、1.5牛顿C、3牛顿D、无法判断。

111受力分析 画受力图步骤

111受力分析 画受力图步骤
TD TE
E
NC
E
C
NB
D B
C
2.梯子AC 部分的受力图。
3.梯子整体的受力图。
F
H
A
F
H E C
A
D
B
NB
D B E
NC
C
不计杆的重力画出AC杆、BCD杆及整 体的受力图
[例1]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
应去掉约束 应去掉约束
[例2]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
[例3] 试分析AB构件及拱结构整体平衡的受力情况
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漏画力 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 研究对象(受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接触处必有力, 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
上要与之保持一致。
7 、正确判断二力构件。
物体系统的受力图 物体系统包含多个物体,其受力图画法与 单个物体相同,只是研究对象可能是整个物体 系统或系统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物体。 ⑴画物体系统整体的受力图时,只须把整 体作为单个物体一样对待。 ⑵画系统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物体的受力图 时,只须把研究对象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同时 注意被拆开的联系处,有相应的约束反力,并 应符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所以,在整体系统受力图上,内力不必画出, 只须画出系统所受的外力。
但必须指出,内力与外力是相对的,在不同 的受力图中可以相互转化。
例1-5 下图所示的三角形托架中,A、C处是固定铰支 座,B处为铰链连接。各杆的自重及各处的摩擦不计。 试画出水平杆AB、斜杆BC及整体的受力图。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画受力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例1-4 梁AC和CD用圆柱铰链C连接,并支承在三个支 座上,A处是固定铰支座,B和D处是可动铰支座,如 图所示。试画梁AC、CD及整梁AD的受力图。梁的自重 不计。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作者:施林来源:《新高考·高一物理》2015年第10期受力分析是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一、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二、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系统组合.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检查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出受力示意图: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场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4.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受力分析完后,检查面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运动状态,否则就会发生了漏力、多力或错力现象.三、一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2.有序地分析受力同学们要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以下常用的方法:(1)假设法;(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例1 如图1所示,光滑小球与水平面和台阶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分析考察小球的运动状态:静止,满足合外力为零.用假设方法:如果小球除重力、水平面的竖直支持力之外,假设还受到台阶的弹力作用,这三个力合力就不为零,不能满足平衡条件,所以一定不存在台阶弹力作用,小球与台阶接触但不挤压.或假设将台阶去掉,看小球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例2 如图2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传送带上,且A与水平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试分析A的受力.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传送带对A物体没有静摩擦力,这一点可以借助受力分析的假设法来进行检查.假如认为传送带对A物体有静摩擦力,那么,A物体共受三个外力作用,其中重力、弹力在竖直方向,而静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三者不可能相互平衡.初步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动状态发生了矛盾,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静摩擦力其实并不存在.A物体仅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传送带对A产生的弹力.变式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2,物块A轻轻放上传送带,分析A所受的力.分析刚开始时,A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所以受到阻碍它相对运动的水平向有的滑动摩擦力.A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传送带对A产生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4.认真地检查完成受力分析后还要认真地检查,看看所画出的每个力能否都找出施力物体,能否都找出反作用力,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中所给的运动状态.四、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比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而它对斜面的压力不可以加到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中.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比如浸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是因为物体各个面都会受到水的压力,浮力正是水的压力的合力,不可以同时把浮力和压力画在受力分析图中.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如以一定初速度冲上斜坡的小球,有同学认为会受到推力,但是这个推力并不能找到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推力.4.对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如在空中下落的小球.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如推一个圆筒上台阶,推力是作用在手与筒的接触位置的.5.为了使问题简化,题设条件中常会说明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但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不要白作主张地舍去.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如下落的小球受到的空气摩擦力是向上的,而上抛的小球受到的空气摩擦力是向下的.总之,受力分析是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多地找出来,并画冉定性的受力示意图.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受力的基础和依据.要想熟练掌握,还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不断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反复体会方法,总结技巧才能达到.。

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画出已知力 (已知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2)再分析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接着分析弹力(用消除法判断) (4)最后再分析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3、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不能漏力也不能少力)
例:如图所示,处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力F 作用,静止。

分析顺序: ①已知力F ②重力G ③弹力
N
④摩擦力f
二、用“消除法”分析弹力:
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小球是否受到斜面对它的弹力:
消除法:如果把斜面拿开,看小球动不动,如果不动,说明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如果动了,说明斜面对
小球有弹力。

三、用假设法分析摩擦力:

G
②。

物理知识点 受力分析技巧

物理知识点 受力分析技巧

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了一份受力分析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物体受力分析的根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假设有,那么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假设不满足,那么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异.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

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

A.3 C.5
B.4 D.6
考点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动态平衡
1、图解法(矢量三角形): 适合解决三力的动态平衡问题 受力特点:三个力中一个恒力,一个方向不变的力,另一个力方向变化
例1:如右图,重为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 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F1、F2的变化情 况正确的是
例1、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 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2 - 3
B. 3
6
3
C. 3
D.
3 2
600 F
变式: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轻质弹簧的一端,且套在光滑竖立的圆环上, 弹簧的上端固定于环的最高点A,小球静止时处于圆环的B点,此时 ∠AOB=60°,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水平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 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大小为0.5mg,方向沿水平面向右 C.大小为mg,方向沿水平面向左 D.大小为2mg,方向沿水平面向右 收起
A.Ff和FN都增大 C.Ff增大,FN减小
B.Ff和FN都减小 D.Ff减小,FN增大
课堂小结: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静态平衡
1.单个物体的平衡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2.多个物体的平衡 :整体隔离法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动态平衡 1、图解法
2、相似三角形法
3、解析法
A.FN先减小,后增大 C.F先减小,后增大
B.FN始终不变 D.F逐渐不变
3、解析法: 适合解决多力动态平衡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也就是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物体分析,也就是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3)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主动力(除三种常见的力之外的所有力),最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触力应按逐个接触面(或点)去找,必要时要用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或假设法判断这个接触力是否存在.即接触力的分析要“两看:一看已经受的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二看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2.防止“漏力”和“添力”
(l)严格按照受力分析的步骤(一重二主三被动,被动力就是接触力)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添力”的有效办法.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肯定是不存在的.
(2)有弹力才可能有摩擦力,弹力与摩擦力的方向相互垂直.
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移动.
一.受力分析的方法
受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不同性质的各种力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重力:重力的大小G=mg,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论是否接触;重力与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不同,质量不变。

弹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就会有弹力。

产生条件:接触、形变。

分析弹力时,去找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接触,再分析这些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

例如,铅球被运动员奋力推出,铅球在空中只受重力,而没有弹力.也没有向前的冲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静止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N。

μ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相对速度大小无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必然联系。

分析摩擦力时,去找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有接触面,再分析这些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摩擦力。

倘若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时,则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挤压,一定存在弹力作用,但是彼此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可能不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这时物体之间只有弹力作用而没有摩擦力作用。

倘若物体之间存在拉力作用,虽然拉力的大小不变,但由于其方向的变化,均导致物体所受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变化。

二.受力分析的步骤
选择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常会有几个物体,那么,你是分析哪一个物体?所以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具体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及运动过程:考察周围什么物体与研究对象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注意: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分析物体对外施加的力!养成按顺序作受力分析的习惯即:首先分析重力、其次分析弹力、最后分析摩擦力。

可将其概括为:
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它来增强记忆。

按照力的大小、方向,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

三.受力分析例题解析
例题1:如左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A、B用跨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接,物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如用f和FN分别表示水平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则关于物体B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可能受四个力:重力、弹力、拉力、静摩擦力
B.一定受四个力:重力、弹力、拉力、静摩擦力
C.可能受三个力:重力、拉力、静摩擦力D.一定受三个力:重力、拉力、静摩擦力
解答:
研究对象:物体。

考查状态:处于静止状态,满足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
表面看四个力和三个力都可能满足合外力为零。

深入分析,如果物体只受三个力而合外力为零,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弹力为零,即物体与地面之间不互相挤压。

如果物体与地面之间不互相挤压,则物体与地面之间就失去了摩擦力存在的前提条件。

而摩擦力如果不存在则物体的平衡条件将不能满足。

所以,物体B一定受四个力作用,B 正确。

答案:B
例题2:如左图所示,一个光滑金属球,受到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直角钢架P、Q点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O点是球心,C点是球的重心。

分析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力的图示。

解答:常常有两种受力分析结果,如右图所示。

本题属于点与点接触并挤压的情况,确定弹力方向首先应过接触点作切面,弹力方向应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

正确结果如图(2)所示。

本题重力不在球心是一个干扰因素,确定弹力的方向,不能以重心为判断依据。

有人认为,球还受压力,方向垂直于切面向下,你认为正确吗?
注意,受力分析不要把反作用力画在受力物体上。

不要以为接触就一定存在弹力作用,例如,如左图图所示,光滑小球与水平面和台阶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

考察小球的运动状态:静止,满足合外力为0。

用假设方法:如果小球除重力、水平面的竖直支持力之外,还受到台阶弹力作用,如右图所示,此三个力合力不为0,不能满足平衡条件,所以一定不存在支持力,小球与台阶接触但不挤压。

或假设将台阶去掉,看小球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小结:当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形变不能明查时,应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是否存在弹力及其方向。

例题3:如左图所示,小木块以初速度V0 沿三角形木块a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动,至速度为零后又沿斜面加速返回斜面底端,三角形木块a始终相对水平面保持静止,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的摩擦力方向是:()A.始终向左B.始终向右C.先向左后向右D.先向右
后向左分析:先考虑简单情况,如果小木块与三角形木块相对静止,并相对于水平面静止。

分析三角形木块相对于水平面有没有运动趋势?
解法一.使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
问题:斜面对小木块作用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
答:合力数值上等于木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上。

如左图所示
问题:那么小木块对斜面的作用力的合力又怎样?
答:竖直向下,大小也为木块的重力,如右图图所示
解法二.使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
将两木块看成一个整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0,只可能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弹力,不会受水平的作用力。

如果存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整体将在水平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小。

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情况与此相同。

本题,小木块的加速度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即其所受合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三角形木块受小木块作用力的合力斜向右下,如左图所示,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或三角形木块a平衡,系统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必然受水平向左的外力——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答案:A
小结:由以上讨论,可知当物体之间有没有运动趋势不明朗时,可以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平衡条件分析判断。

综上所述: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离法: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各是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

某些力是否存在必须考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后才能确定,所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也是受力分析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