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考试小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预防医学的特点:①属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②以病人为中心,体现全科医学的服务;③以家庭为单位服务;④以社区为范围服务;⑤以预防位导向;⑥以团队和作为工作方式;⑦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服务.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①神灵注意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近代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现代生物医学模式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两次医学革命的比较:第一次:有个体预防扩大社会群体性预防,针对的是工业革命的人口城市化,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造成的系列卫生问题,降低了严重威胁人类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二次:扩大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的社会预防阶段,针对的是环境污染,社会压力,心理承受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与慢性疾病的密切关系,着力于慢性飞传染病的防御 (四)三级预防的策略: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②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③第三级预防 对以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五)社区性服务特点:①属于初级性保健服务。②以病人为中心,体现医学特征性的服务③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④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⑤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的服务⑥一预防为导向的服务⑦团队合作方式的卫生服务。 (六)健康促进的场所:①社区,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为对象②学校③职业人群④医院 (七)临床预防的内容:①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和个体危险因素评价,进行个体健康维护②对健康,亚健康人群和病人提供健康咨询。③筛选,使用专门栓查及实验手段在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中找出患者,以发现早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④免疫预防,即用生物制剂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⑤化学预防,即使用药物或营养素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八)传染病流行的过程:①传染源,受感染的人或动物②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土壤,医源性,媒介截肢动物,垂直传播③易感染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①管理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染人群 (九)慢性病的危险因素:①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②环境因素③遗传因素④卫生服务 (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①第一预防针对危险因素,队整个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建立良好个人饮食习惯。②第二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③三级预防针对慢性病人,进行及时治疗,进行心理和躯体的康复措施,减少并发症和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十一)环境问题:由自然或人为活动等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由此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现象。按其发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的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其质量变化 (十二)环境污染的种类:①物理性污染,噪音,震动等②化学污染。分无机和有机等③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物,病原体等 (十三)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①广泛性②多样性③复杂性④长期性 (十四)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①直接传播:包括急性,慢性,远期危害②间接危害:包括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十五)公害病的特征::①在公共影响区域内的人群有与公害相关的共同性症状和体现②病区累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人群都可能发病,甚至累及胎儿;③除急性中毒外,大多具有低剂量长时期危害下陆续发病的特点;④公害病必须经过科学的鉴定和国家法律的认可,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十六)水源的种类及卫生特征:①降水②地表水③地下水 (十七)饮用水的净化与消费:①净化,改善水的物理性状,去除悬浮物和部分病原体②氯化消毒: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有:接触时间,PH值,水温,水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十八)饮用水的基本要求:①流行病学上安全②感官性状良好③化学性状良好,不含有害化学物④水量充足,取用方便 (十九)饮水污染物:①生物性污染:细菌,病毒,寄生虫②物理性污染物:悬浮物,热污染,放射性污染③化学性污染: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二十)饮用水的预防措施:①建立健全的有关法律和法规②加强水体卫生预防③水体污染的调查监测④水体卫生监督和管理⑤对人体污染的紧急事故处理 (二十一)5A戒烟法的主要内容:①询问(Ask)吸烟情况,在每一个病人、每一次就诊的时候了解和记录吸烟情况。②劝阻( Advise)吸烟,以种明确语气肯定,个体化的方式督促每一个吸烟者戒烟。③评估(Assess)戒烟意愿,了解吸烟者的这次是否愿意尝试戒烟帮助,愿意戒烟者确定。④帮助(Assist)尝试戒烟,帮助愿意戒烟者确定戒烟日,制定戒烟计划提供咨询帮助及培训解决问题技巧,帮助病人获得外部支持及提供戒烟材料等。⑤安排(Arrange)随访,确定随访时间表(至少开始戒烟后的第一周随访一次) (二十二)糖尿病预防原则: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 (二十三)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②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③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天(附表6-1)。④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⑤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二十四)队列研究的特点: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3、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 (二十五)食物中毒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2.发病潜伏期短。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4.人与人之间的无传染性食物中毒处理总则: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二十六)职业病(1)特点:1.病因明确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3.发病有群体性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所以,防制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1.职业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⑵处理原则:①力求病因治疗:职业病是一种病因明确、诊断清楚的疾病,治疗上应及早去除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从跟本上治疗疾病。②重视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很多职业病尚缺乏特异性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往往是唯一的选择。③早期和预见性治疗: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故早期治疗效果好。④以整体观指导治疗:支持治疗在职业病种治疗中有事往往是唯一的选择,但需用整体观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整体抗病水平。⑤贯彻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变化疗效适时调整。 (二十七)预防接种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其提炼成分及类毒素等。自动免疫制剂有下列三种:①活菌(疫)苗。②死菌(疫)苗。③类毒素(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抗体的半衰期短,一般不超过25天,主要在有疫情时应用。①免疫血清。②免疫于蛋白(3)被动自动免疫,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我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 (二十八)合理膳食基本卫生要求:一、满足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 膳食中应含有人体需要的热能和一切营养素。各种营养素相互比例要适当。二、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烹调加工 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构成。 三、应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进食环境,膳食制度中以定时定量为最重要。四、食物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膳食中各种食物不应有微生物污染及腐败变质;无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污染;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要有健康的机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社会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人员合理使用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和家庭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卫生服务总称。 初级卫生保健:最贴近基础的基本卫生保健 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学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防:对健康和舞症状患者提供的预防,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的实施,工作范围是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 传染病:由病原体对生物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性病,指与职业,环境,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相关,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无传染性,对健康损害大,对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的一大疾病。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由自然或人为活动等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由此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现象。 公害: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 冷链: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真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 1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即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力量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体。人类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态系统:是生物落群与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它具有一
定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非生物成分(主要是无机物)、生产
者(绿色植物及某些藻类)、消费者 (各种动物和人类)和
分解者(微生物和真菌)等四部分,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项功能是生态系统得以存
在、发展和演替的基础。
3生物富集:许多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
变化将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导致生物体内
的浓度逐渐增高并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
物富集,或称生物浓集。
4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
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一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
控制或反馈系统,能自动调节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大
生态系统内小生态环境类型愈多,物种愈丰富,食物链愈
复杂多样,愈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5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
或是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
发生的疾病。地方病在我国约有70多种,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都存在不同的地方病,受威胁的人口多达5亿左右。
6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
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
常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
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7公害:是指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破坏。公害已成
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
8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
9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
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统
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10职业性损害: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
的各种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
多发病)和职业性外伤三大类。
毒物:指较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
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的毒物。
11职业性毒物: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能对职
业人群的健康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
化学物质,称为职业性毒物
12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称为职业中毒。
13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广义的概念认为,心理
和躯体现象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心理因素对每一
个病理过程均起一定的作用,从而与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程
度的联系。狭义的概念认为,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或
综合征,其发生、发展、预后及预防和治疗都与社会-心
理因素密切相关
14营养素需要量:是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营养素的
数量。
15营养素供给量:是指每日必须由膳食中提供以满足机体
各种营养素需要的量。一般是生理需要量平均值加两个标
准差,即能满足97.5%人群的需要。
16必需脂肪酸:是机体生理需要的,体内不能合成,必须
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
17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
“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
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18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
物后,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
一类
19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
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
具。
20统计描述是通过真实反映资料的基本特征,了解其高
低、大小、强弱等大体态势和一般规律,进而提示应该采
用什么方法继续分析,因此统计描述是进行统计推断的基
础。
21统计推断是运用概率理论,通过判断抽样误差可能性的
大小,来确定差异是因为本质因素所致还是因为偶然因素
(即抽样误差)所致,从而获得对总体情况的正确推论。
22计量资料:即直接从研究对象身上测量得到的数据,如
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白细胞数等。
23计数资料: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将研究对象分组后,清
点各组研究对象个数而得到的数据,如按性别分组后男女
性的人数、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组的人数、按检测结果分
组后阳性和阴性的人数等。
24等级资料:即把观察对象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
组,然后清点各组数目所得到的资料。例如:尿糖阳性(++)
与尿糖阳性(+)相比,虽然无法知道数量上具体差多少,
但肯定(++)的尿糖量高于(+)。
25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些观察对象组成一个样本来
研究。
26样本:就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为使样本具有代表
性,要求做到两点:一是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二是要
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含量。
27抽样研究:获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通过统计推
断的方式,扩展到总体,从而获得关于总体的信息,达到
研究的目的。
28随机测量误差:在试剂、仪器已经校正,操作方法已经
统一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同一研究
对象在多次测定中结果不一致的差异
29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使抽样过程中样本指
标值与总体指标值不相同,这种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30概率:又称机率、机会、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概率用P表示,P是一个介于0-1
(或0-100%)的数值,概率越逼近1,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