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无礼的果报
警惕自己的傲慢,傲慢心的危害及对治方法

警惕自己的傲慢,傲慢心的危害及对治方法傲慢心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是佛法中所讲的五毒情绪之一。
傲慢心来源于分别心。
从分别自己和他人开始,然后执著自我的名、利、观念等等而产生。
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教育,已经让我们习惯于思维自己是独特的,鼓励发展自我,这种环境助长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傲慢。
傲慢心的产生一定会伴随其他负面情绪如嫉妒心、嗔恨心等,由于它隐藏在其它情绪背后,所以很难被发觉并根除。
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脸部有时会显露出坚硬、尴尬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上也会表现出十分别扭,不能够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
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不愿意与别人合作;不愿意将利益众生的事分享给他人;喜欢掌控别人,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更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
有傲慢心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但对他人的不足之处却观察得十分仔细,喜欢了解和谈论他人。
由于傲慢心十分细微,有时我们对别人的赞扬和随喜,表面上是善业,但其背后却是傲慢心。
当我们与他人对比,他人失败时,内心感到满足,这时我们内心已种下了深深的恶因。
傲慢心能够滋生出嫉妒心,而造种种身口意恶业,自己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产生自卑、挫败的感觉。
傲慢心对修行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特别是一些悟性比较高、有点学问的修行人,即使具德上师在他们身边,也由于自己的傲慢心而错过求法的机会;有些人求了法,过一段时间后,又会产生怀疑,"上师给我传的法是否正确?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上师的教法和仪轨来修?";还有些人自以为从理论上懂了,自己很了不起了,已经根本不需要修行了;有些人做了少许善业就看不起没有做善业的人;刚入门学佛就看不起不学佛的人;禅修有一点觉受就看不起不禅修的人。
有傲慢心的人很难生起对众生真正的慈悲心,内心积累不了任何功德。
藏地有句谚语“在骄傲的山上存不住功德的泉水”。
但傲慢心中有一种自信的傲慢是属于正面的能量,傲慢心同自信的傲慢比较难区分,需要有个标准来衡量。
人的两大凶德:傲慢和多言曾国藩总结了

人的两大凶德:傲慢和多言曾国藩总结了作者:佚名来源:《醒狮国学》2018年第05期编者按: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丹朱之不肖,日傲日嚣讼,即多言也。
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总结了人生有两大凶德,告诫他时刻自省。
曾国藩认为,人到中年,最忌讳的便是这两点——傲慢弄口多言。
傲慢曾国藩的待人接物历来为后世称赞,与人交往常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曾国藩告诫子女,保持谦虚,切忌骄傲,否则难成大事。
对人傲慢,则容易得罪人,他虽位极人臣大权在握,但面对职位低于自己的同僚始终保持谦谦有礼,丝毫没有架子,因此朝野上下对他的品德心悦诚服。
对自己傲慢,则容易自满,如果满足于现在自己的学识,则无法接受新的知识和观点,曾國藩终生刻苦学习,即使行军打仗时,也不忘每天抽出时间读书。
曾国藩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用于提醒自己:“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自古以来,因傲慢导致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武圣关羽,他的忠义一直为后世称颂,但他性格中的傲慢,最终导致了他的败亡。
三国时期,荆州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刘备命关羽坐镇荆州便是出于对他的信任。
当时孙刘结成联盟,但关羽历来看不起孙权,不屑与他合作,孙刘联盟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
后来关羽出师北伐,围攻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一战威震华夏。
此时关羽内心愈加膨胀,觉得东吴不足为虑,放松荆州的防御,将兵力调往前线。
吕蒙抓住机会,白衣渡江夺下荆州。
关羽因此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最终败走麦城,死于小人之手。
关羽的败亡,表面原因是孙刘联盟的不稳定,但如果不是他的傲慢,本可以避免这一悲剧。
多言曾国藩年轻时,也常犯话多的毛病,因此也吃过许多亏。
他时常在日记中反省,这一天是否说错什么话,是否说了什么多余的话。
他在日记中总结了自己常犯的几个错误:第一,常说自以为是的话,听不进他人意见。
第二,喜欢强辩,逞口舌之快,图一时之乐不顾他人感受。
第三,口无遮拦,爱说戏谑之言。
一个强烈执着聪明伶俐的傲慢人会让很多亲人受苦

一个强烈执着聪明伶俐的傲慢人会让很多亲人受苦
文/仁德上人
一个傲慢自大、自以为是的我我我,会伤害周围的很多人。
就因为你自己的傲慢自大自以为是,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教育,看什么人也不如自己最明白、最善良、最有理。
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自己一味的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正确、最有理、最聪明、最有才能、最有本事、最有智慧的大人物。
看所有的人也不如自己,不会向任何人诚心敬意地学习。
总认为自己是最最了不起的特殊的人,总想在人前卖弄自己了不起的地方,总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总想自己当家作主,按照自己的思想决定问题,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人前卖弄自己的高大上,从来不明白,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缺德,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没有才能、没有本事、没有水平、没有涵养的缺德鬼。
自己怕别人识破了自己的鬼勾当,总想在人前卖弄自己,自己还伪装成多么高大上、了不起的人物。
自己伤害了很多人的心,自己还不清楚、不知道。
2023.4.6选自《仁德法语》。
傲慢是修行大忌

傲慢是修行大忌洛桑陀美仁波切傲慢是修行路上最容易犯的毛病,而且人一旦有了傲慢心,就会很快退步、下堕。
傲慢越严重的人下堕得越快,最后只能是自食恶果。
“我慢高山,不积德水”,有了傲慢心,不但积累不下福报,相反会快速损减福报。
不论在世间取得多么高的权位、拥有多么丰饶的财富,傲慢心生起后,权位很容易丢失,财富也很容易散去。
常常是世间的享用越丰足,自我心就越膨胀。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高官、社会名流毁于自我膨胀、傲慢上!项羽曾称雄一方、不可一世,最终自刎于乌江。
清政府闭关守国,自诩为天朝大国,认为外国人都是蛮夷,不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终使中国主权沦丧;多少官员在其高位上,不知所以,最后导致犯罪;多少富甲一方的商人,因财大气粗而飞扬跋扈,最后千金散去。
对于修行人来说,有的念了几年佛、修了几年法、读了几部经、参加过几次会供后就以为自己了不得,不要说把自己的金刚道友放在眼里,就是高僧大德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自己的上师说几句,就满是不服气,自我感觉离佛不远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开篇有关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尊者有一天觉得自己已经把所有的佛法都学会了,产生了傲慢心,空行母为摧其慢意,显示了许多尊者从没有见过的佛法,从此,尊者再无傲慢心。
我想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像尊者那样精通三藏四续经论的大善知识都不能有慢心,何况我们凡夫!傲慢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自我夸大,自我高估,自信心极度膨胀,低视其他人,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劝阻,个性张扬,处处展示自我,头抬得高高的,眼睛向上看,如果别人某一方面不如自己,就贬低轻视他人;如果有人超过自己,就不屑一顾、冷嘲热讽,心里会想或是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没做,要做肯定比他强。
有时傲慢心很隐蔽,不易察觉,当现世顺利时能明显显露出来,当生活贫苦或遇逆境时,傲慢表现了另一种状态,有些人会怨天尤人,觉得社会不公,认为自己有才能,各方面条件优越,却没有得到高位,心里极度不平衡。
轻则用怀才不遇来自我安慰,说一些埋怨批评家人、单位、社会的话,重则仇恨一切。
邪淫的25种果报

邪淫的25种果报秦东魁按语:20天,8起校园性侵案,如此密集的案发率,令人发指震惊,让人出离愤怒。
但这只是公开的冰山一角,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怎样才能让这些脆弱无辜的孩子免受摧残和侵害?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秦东魁老师《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中“关于邪淫的二十五种果报”,或许,可以给您带来更多的启示。
前阵子遇到一个老板,我们关系很好,我就警告他,最近不要搞小动作。
他说:“怎么了?”我说:“婚外恋不敢搞,否则阴阳失去平衡,你现在的钱再多,也传承不到你儿子手里。
”不仅如此,因邪淫受报的恶果有很多。
在这里,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第一,体现在我们身上的是,头发长,肮脏油腻。
有的男士,头发一天不洗,油就厚得很。
有的还说自己内分泌旺盛,睡个觉整个枕头都是黑的。
而且头发黯淡无光泽,头皮发痒,头皮屑增多,且头皮屑块儿大。
从头上先发作,继而出现口臭难闻,在人面前形象尽失,得不到朋友相助,令接近的人生出恨心,不愿意跟他交往,并且结仇。
第二,心易烦躁。
现在很多人谈恋爱,对方一说分手,就想着把对方杀死,就能感觉到心易烦躁。
烦躁不安,没有耐性,常说错话,让人笑话。
说话颠三倒四,常因琐碎小事就无端生气。
还会导致家庭人员和别人口舌之争,诸事不顺。
第三,求财不得。
很多人付出1000%的努力,只得到50%的财富,还存不住,前面进后面就跑。
你有万贯财产也留不住,就算居于风水特别好的地方也没用。
我就碰到一个朋友,请我去给他看过一个好风水,把他祖先的骨灰葬在那个地方。
结果很奇怪,时隔不久,那个地方就人为地开了一条渠,风水就没了。
这个求财不得是小事情,还会让你赔老本,钱财丧失得非常快,想存钱根本不可能。
你说你没钱还没人相信,钱挣得很多就是没存下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命运格局是漏财,是破财,不是招财,不是存财。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邪淫导致的。
第四,全身酸痛。
全身经常觉得酸痛不适,阳则外泄,阴则内聚,下体常痒难忍,无力行善事。
这三种话口业深重,一说,祸事就来了

这三种话口业深重,一说,祸事就来了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语言能够造成的其实很深,很多祸事其实都是从嘴里说出来的,所以佛教有“闭口禅”这种修行方式,古人也告诉我们“沉默是金。
”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正确认识到说话不当会带来的危害,生活中经常说话不经大脑,不分场合不分人说些不合时宜的话,让别人得罪了人还不自知,最终给自己带来了苦果。
《法句经·言语品》有言:“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普通人如果语言不当,就如同一把斧头在嘴里,这些不好的语言给人造成的伤害比你用斧头砍他还要大。
曾经一位高僧告诫过我:这三种话口业深重,一说,祸事就来了。
01吹捧自己,贬低别人的话高僧说:“千万不能说吹捧自己,贬低别人的话。
别人贬低自己的时候你不要去附和,应该去劝慰他;别人吹捧你的时候你也不要去附和,要谦虚地感谢他。
”因为别人贬低自己也是一种谦虚,一种自嘲,这时候你若去附和,就是摆明了你觉得他不行,这样无形中就会增加别人对你的恶感。
而别人吹捧你的时候或许只是为了客套一下说的场面话,这时候你去附和,反倒显得你不通情理,盲目自大,从而被别人看不起。
李渤在赴朝江州当刺史时,临行前问智常禅师:“如何才能避免被小人记恨?”智常禅师微微一笑,道:“我这样的人很容易就能做到了,你的话就很难了。
”李渤闻言大怒:“佛说众生平等,你这等言辞也能给人解惑?”“看,你这不就已经在记恨我了?”智常禅师回答道。
李渤听后,豁然彻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得罪别人,在无形中降低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招来别人记恨。
常言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个人若一味地去吹捧自己,贬低别人,这其实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会给自己埋下隐患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虚荣心,经常通过贬低别人来吹捧自己,想在众人心中营造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
但事实往往却是不仅引来别人的轻视,还会因为恶意中伤别人招来别人的记恨和报复,在生活中给自己下绊子,影响自己的工作与人际交往,更有甚者影响家庭和睦。
傲慢给人带来危害谦卑给人带来益处寓言故事

傲慢给人带来危害谦卑给人带来益处寓言故
事
从古至今,傲慢与谦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傲慢往往给人带
来危害,而谦卑则能给人带来益处。
下面就来讲讲一个有关傲慢和谦
卑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只鹰,它自认为是天空中最威风的鸟类,总是高高在上,瞧不起其他的鸟类。
一天,它决定飞向远方,展现自己的雄风。
不料,它飞行的途中遇到了一场大风,它努力挣扎,但还是被风吹到
了一片陌生的森林里。
在这片陌生的森林中,鹰遇到了一只蜗牛。
这只蜗牛经常被其他
动物嘲笑,因为它走得很慢,很容易被攻击。
但是,鹰没有嘲笑蜗牛,相反,它向蜗牛求助,并从蜗牛那里学到了如何在这片森林中生存。
在这个过程中,鹰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是多么的无用。
它发现,
如果没有谦卑的心态,它就无法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从中获得成功。
因为,只有谦卑才能让我们获得充分的知识和技能,让我们更加适应
不同的环境。
此外,谦卑还能让我们更加自信。
如果我们总是傲慢自大,那么
我们就容易失败,并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但是,如果我们谦卑地对待
别人,并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那么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傲慢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而谦卑则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
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中鹰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并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适应不同的环境、获得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古代因蔑视他人而遭到报应的例子

古代因蔑视他人而遭到报应的例子魏晋名士嵇康恃才傲物,藐视大将军钟会,最终引来杀身之祸嵇康是三国后期曹魏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大诗人、大思想家。
他还以精通玄学、音律而享誉天下。
按时下的说法,他还是一位大易学家、大音乐家。
并被尊为以藐视权贵、特立独行、不媚流俗、旷达放浪著称的文学艺术社团“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
此人不光才气过人、傲雪凌霜,还是史上数得着的美男子。
《晋书》是这样描述嵇康清新俊逸的绝世风采的:“身长八尺,美辞藻,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古文献如此不吝赞美之词,想必那嵇康一定生得玉树临风,品貌非凡,更具逸群之才,是一位当之无愧、内外兼修的美男子。
史书记载,当时许多见过嵇康之人都被他的玉质金相震慑,无不惊叹原来男人也可生得这样美!彼时人们都以能结识他为炫耀之本。
嵇康之俊美已毋庸多言。
以至于当他进山采药时,砍柴的樵夫还以为自己遇到了仙人,纷纷手舞足蹈、顶礼膜拜。
“竹林七贤”另一位著名人物,嵇康好友山涛也说过:“嵇康(字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在好友眼里他傲岸峻拔如林中古松,连朦胧醉态都那么与众不同。
还有人赞美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意思是说他犹如松树林间吹过的一阵簌簌作响的清新之风,高远峻奇、舒缓悠长。
这位“潇洒而严正,爽朗而峻拔”的美男子,如一块璞玉,浑然天成,并不矫揉做作,做过多修饰。
他不光有貌,更为难得的是天资极高,才气横溢,一曲《广陵散》堪称千古绝唱,至今仍余音袅袅。
貌比潘安更兼腹藏锦绣的嵇康,令与他同时代的多少平凡男儿羡慕、嫉妒甚至“恨”。
一直有这种说法,女人若生得美往往不由自主地去迷惑男人,男人若生得帅气却通常先自己迷惑。
也就是自恋之意。
西方哲人洛克福库德说过:“自恋是最伟大的谄媚者”。
在古代中国,女人貌美被视作红颜祸水,殊不知男人长得太帅也未必是福。
尤其是品貌俱佳的男子。
至少享誉魏晋时期的大帅哥嵇康的人生遭遇能够解析以上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无礼的果报
过去,在印度,人与人之间因为物质的多少分配不同,而产生等级观念,并且非常悬殊。
其中有一族最贫穷,也就是最最低下的、被人瞧不起的首陀罗族,他们大多以做奴婢、或做奴隶为生,要干最苦最累的活,还受虐待。
在舍卫城中,有一个首陀罗族的人,名叫尼提,他专门替人家挑粪,做最没有人愿意做的活,他为人很诚实善良,平时从不多说一句话。
有一次佛陀在定观中,看到尼提这个人,他的业力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应该是让他脱离苦海的时候了。
因此,佛陀和阿难上街,来到一条巷口。
正巧,尼提挑着满满一桶粪,从巷里走出来。
看见佛陀的光临,想到自己卑贱,他想避开或绕道而行,不敢与圣者佛陀相遇。
可是小巷非常的窄,根本无处可以躲避,他心慌意乱起来,挑粪的桶子,竟一下子破裂,尼提被淋得满身粪便,他惊恐的不知所措,只好将头深深的低下,不敢见佛陀。
佛陀走到尼提的身边,问他:“尼提,你愿意出家吗?你想脱离苦海吗?”
尼提满面愧色的说:“佛陀是高贵崇敬的,随从的弟子也是贵族的王侯,我的身份低下,怎能与他们相比,我哪来的福报可以出家,脱离苦海?”
佛陀说:“佛法如净水,能够洗去一切肮脏,世间无论什么东西,一旦经过净水的洗涤,马上一新。
佛法有如烈火,能够燃烧一切,无论任何东西,一旦被圣火触到,立即纯净。
佛法是最平等的,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任何人,只要愿意信佛,脱离痛苦,勤行修持,都是可以出家的。
”
佛陀的话,使尼提非常的感动,他就随着佛陀来到祗园静舍,剃度出家。
后来他精勤修行,很快证得须陀恒果。
听经闻法,静坐修禅,尼提渐渐开启智慧,对于佛陀的法理,不仅能够悟到,又能去奉行,不久他就证到罗汉果位。
话又回到当尼提出家的时候,很多世间势利的人非常不满,他们认为这样一个出身卑贱的人怎能够做出家弟子且受大众的供养?越想越不平,于是,一直告到国王那里,要国王去告诉佛陀,千万不可以让尼提做他的弟子。
于是,国王乘车,来到祗园精舍来请教佛陀。
车到门前,国王下来要走过一片树林,这时看见一个大石头上,坐着一个威仪端庄的比丘,波斯匿王很有礼貌的说:“我想求见佛陀,请通报一下可以吗?”石头上的比丘答应后,立即消失在石头里,很快又回到国王面前说,“佛陀允许大王现在见面。
”
波斯匿王看到这位比丘从无门无缝的石头中进出自如,实在惊奇,当他见到佛陀时,顶礼以后,就合掌问佛陀道:“佛陀,刚才为我通报的那位比丘,他的神通罕见,请问他的尊号?”
佛陀微笑的对大王说:“波斯匿王,你今天特地来此的原因,是要问我为什么度化你们以为最卑贱的人,而我度人不论贫穷富贵,一视同仁,你想问的这个比丘正是尼提,他已经悟了罗汉果,你见的就是他。
”
波斯匿王非常惭愧。
佛陀接着又说:“世上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贫穷贵贱,皆是业力所得,一个人仁慈、谦虚,敬长护幼,修心养德,必定生为贵人。
相反,一个人凶恶残忍、骄慢放荡,他的下场一定生为卑贱。
”
波斯匿王又紧接着问佛陀:“那尼提为何生得如此卑贱呢?”
佛陀说道:“过去,迦叶如来涅槃以后,在十万人的僧团中,有一个比丘,很骄傲侍势,平时待人接物,也很傲慢无礼,自己的事情让别人代做,有时身体不舒服,就懒起早睡,令他人扫除房间,让别的比丘做他的使者,还不尊敬长者。
由于这段因缘,在以后的五百年中,世世替人除粪,直到今世,业障尽除,遇佛得度,也是当时出家学道的缘起。
”
波斯匿王听完佛陀的开示之后,称赞佛陀的威德,佛法的无量慈悲,度众人脱离苦海。
人啊,欺人压人,不尊重别人,甚至出口无礼伤人,最终要付出代价的,可怜的还是自己。
五百年的挑粪消业,就是因为骄傲侍势,目中无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