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之设计

合集下载

论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之设计

论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之设计

55科协论坛·2009年第2期(下)工程技术与产业经济模块化是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并联运行的模块,最关键的问题是单个模块根据各自的功率等级平均负担负载电流,也就是并联模块之间的均流问题。

1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案之比较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并联电源必须具有下列特性:各模块承受的电流能动平衡,实现均流;当输入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时,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并且均流的瞬态响应好;采用冗余供电系统保证任一电源模块故障时,负载可以获得足够的功率,并且能实现故障模块自动隔离和热更换。

笔者重点对输出阻抗法、主从设置法、平均值均流法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输出阻抗法是最简单实现并联均流的方法,不需要在并联模块之间建立连线,各个电源模块之间比较独立,它是通过改变模块等效内阻实现并联均流的。

在提高均流性能的同时必然会导致电压调整率的下降,难以应用在电压调整率要求较高的电源系统中。

由于等效内阻相对较小,此方法在大电压、高功率的电源系统中使用收到很大的限制,但由于其简单性,在小功率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从设置法利用双环控制,提高均流效果,使电源系统的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很少,它没有真正实现了冗余系统,主模块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电源系统的性能,失去并联均流系统的大部分优势。

平均电流值自动均流法可以精确的实现均流,可靠性较高。

但当均流母线发生短路,或任何某个模块不工作时,均流母线电压下降,导致系统电压下降,造成电源无法正常工作。

在每个模块输出电流信号和均流母线间串接一个可控开关,在故障情况下及时断开该模块,保证系统正常的工作。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均流母线体现输出电流最大的那个模块的电流信号即主模块,当其它从模块的输出电流超过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会自动变成主模块。

此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冗余,其控制方法也比较多,是比较理想的均流方法。

2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负载均流方案通过对不同均流方法的分析,可知不同方法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及其均流技术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及其均流技术

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及其均流技术摘要:大功率输出和分布式电源是电源技术发展的方向,这使得电源的并联均流技术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为此,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目前电源并联均流技术原理、主要均流方法。

关键词:并联均流控制外特性模块1 引言大量电子设备,特别是计算机、通讯、空间站等的广泛应用,要求组建一个大容量、安全可靠、不间断供电的电源系统。

如果采用单台电源供电、该变换器势必处理巨大的功率、电应力大,给功率器件的选择、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提高带来困难。

并且一旦单台电源发生故障,则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采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运行,来提供大功率输出是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并联系统中每个模块处理较小功率,解决了上述单台电源遇到的问题。

八十年代起,分布式电源供电方式成为电力电子学新的研究热点。

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电,分布式电源利用多个中、小功率的电源模块并联来组建积木式的大功率电源系统。

在空间上各模块接近负载,供电质量高,通过改变并联模块的数量来满足不同功率的负载,设计灵活,每个模块承受较小电应力,开关频率可以达到兆赫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

对于多个模块并联运行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2]:一是输入电压或者负载发生变化时,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二是控制各模块的输出电流,实现负载电流平均分配,均流动态响应良好。

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并联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特性:实现冗余。

当任意模块发生故障时,其余模块继续提供足够电能,整个电源系统不会崩溃;实现热拔插,电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不间断供电;均流方案无需外加均流控制单元;使用一条公共的低带宽均流总线来连接各模块单元。

式中N为并联模块数,Io为负载电流,ΔIomax为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差。

正常情况下,各并联模块输出电阻是个恒值,输出电流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各模块输出电压不相等引起。

均流的实质即是通过均流控制电路,调整各模块的输出电压,从而调整输出电流,以达到电流均分的目的。

一般开关电源是一个电压型控制的闭环系统,均流的基本思想是采样各自输出电流信号,并把该信号引入控制环路中,来参与调整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设计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设计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设计【摘要】选用开关电源芯片LM2596和load sharing芯片UCC29002,并选用两片load sharing芯片UCC29002的配合使用,通过调节上路电路中连接在UCC29002电位器,使上下两路对称,实现自动均流。

并由单片机监控调节,确保电路安全,灵活变换。

【关键词】LM2596;UCC29002;反馈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系统整体如图1所示。

图 1 系统整体框图2 主要模块设计方案2.1 供电系统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如图2:e2为正半周时,对D1、D3和方向电压,Dl,D3导通;对D2、D4加反向电压,D2、D4截止。

电路中构成e2、Dl、Rfz、D3通电回路,在Rfz,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半波整洗电压,e2为负半周时,对D2、D4加正向电压,D2、D4导通;对D1、D3加反向电压,D1、D3截止。

电路中构成e2、D2、Rfz、D4通电回路,同样在Rfz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另外半波的整流电压。

图 22.2 DC模块的选择电源芯片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的LM2596—ADJ它是一款降压型的PWM调节方式的开关稳压电源的芯片,内部振荡源频率为150KHZ,最大输出电流3A,最大输出电压40V,基本可以满足题目要求。

它通常被作为恒压电源应用,此时其通过电压取样电压反馈稳压方式达到稳定电压的目的。

2.3 输出电流比例实现方案输出电流比例实现有两种方案。

一是通过单片机控制ucc29002来实现电流比例,但电路极其复杂。

二是调节内部参数使DC-DC模块输出电流1:2。

当电流需要1:1的时候,通过检测,单片机识别选通,让均流模块电路ucc9002工作,实现电流1:1。

UCC29002采用一个高增益、高精度的放大器,能检测到外面的输入的微小的电压变化量,放大倍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外电路的参数获得。

UCC29002中的电流检测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压极低,使得它可以精确的检测到一个阻值很小的电流采样电阻上的微小电流变化量。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

过热保护
当电源温度过高时,保护 电路会触发保护动作,防 止损坏设备。
04
CATALOGUE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实验 及分析
实验系统的搭建
电源模块
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以满足实验需求。
控制器
设计合适的控制器,以实现并联均流控制。
开关器件
采用高速开关器件,以实现高频开关。
测量仪器
准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 。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并联均流技术概述 • 并联均流技术的实现方法 •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 •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实验及
分析
CATALOGUE
目 录
•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应用与 前景
• 并联均流高频开关电源的相关问 题及解决方案
01
CATALOGUE
自动与强迫均流法相结合具有 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控制 精度高等优点。同时,它还能 够有效地克服单一方法存在的 缺点和不足之处。
自动与强迫均流法相结合也存 在一些缺点,例如实现起来较 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元件和调 试工作量等。此外,在某些情 况下可能会出现系统稳定性和 鲁棒性之间的权衡问题。
03
CATALOGUE
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关电源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
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关电源的应用领域越来越 广泛,对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并联均流技术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成为了一种提高开关电源可 靠性和性能的重要技术。
05
CATALOGUE

开关直流电源设计(原理及结构)

开关直流电源设计(原理及结构)

并联型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的系统设计关键字:开关电源 PWM 并联均流模块随着模块化电源系统的发展,开关电源并联技术的重要性日见重要。

这里介绍了一种新型并联型高频开关电源整流模块的系统设计方案。

其中,对开关电源的驱动电路、缓冲电路、控制电路及主要磁元件进行优化、设计。

控制电路以UC3525为核心,构成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模式,实现系统稳压和限流。

并且通过小信号模型分析,对电压电流环的PI调节器进行设计。

近几年来,各式各样的开关电源以其小巧的体积、较高的功率密度和高效率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其保护装置的微机化,通讯装置的程控化,对电源的体积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源中磁性元件和散热器件成了提高功率密度的巨大障碍。

开关频率的提高可以使开关变换器(特别是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元件以及电容)的体积、重量大为减小,从而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另外,提高开关频率可以降低开关电源的音频噪声和改善动态响应。

但是由于开关管的通断控制与开关管上流过的电流和两端所加的电压无关,而早期的脉宽调制(PWM)开关电源工作在硬开关模式,在硬开关中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或关断是在器件上的电压或电流不等于零的状态下强迫进行的,电路的开关损耗很大,开关频率越高,损耗越大,不但增加了热设计的难度而且大大降低了系统得可靠性,这使得PWM开关技术的高频化受到了许多的限制。

根据高频电力操作电源的设计要求,结合实际的经验和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开关器件,设计出稳定可靠、性能优越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缓冲电路以及主要的磁性元器件。

对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采用均流控制芯片UC3907设计了电源的均流控制电路,使模块单元具有可并联功能,可以实现多电源模块并联组成更大功率的电源系统。

1、系统原理的设计思想在设计大型的开关电源模块时,首先需要对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以便于设计整体结构及相应的辅助电源。

手把手教你学会模块电源并联均流主从设置法

手把手教你学会模块电源并联均流主从设置法

手把手教你学会模块电源并联均流主从设置法
在昨天的技术文章介绍中,我们详细的分析了如何利用输出阻抗法实现模块电源并联均流。

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缺陷,这就需要工程师合理进行选择。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利用主从设置法完成电源模块并联并实现均流的方式,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帮助工程师更好的完成多电源模块并联工作。

 所谓的主从设置法,指的是在并联的n个变换器模块中,通过人为的程序制定,将这些电源其中的一个指定为主模块,而其余各模块跟从主模块分配电流,称为从模块。

该方法适用于有电流型控制的并联开关电源系统中,电流型控制是指开关电源模块中有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电流环为内环,电压环为外环。

下图为n个变换器模块并联的主从控制原理图。

 图为主从模块设置法均流控制原理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图中每个电源模块珺为双环控制系统,在这种控制系统中,工程师将模块l设定为主模块并使其按电压控制规律工作,其余的n一1个模块按电流型控制方式工作。

vr为主模块的基准电压,Vf为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得到误差电压Ve,它是主模块的电流基准,与Vll(该参数反映主模块电流Il大小)比较后,产生控制电压Vc,控制调制器和驱动器工作。

主模块电流将按电流基准vc调制,即模块电流近似与ve成正比。

在完成并联设置后,各个从模块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接成跟随器的形式,主模块的电压误差ve输入各跟随器,跟随器输出均为Ve,为从模块的电流基准,因此各个从模块的电流均按同一Vc值调制,与主模块电流基本一致,从而实现模块间的均流。

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5篇]

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5篇]

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5篇]第一篇: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并联开关电源的均流方法大量电子设备,特别是计算机、通讯、空间站等的广泛应用,要求组建一个大功率、安全可靠、不间断供电的电源系统。

如果采用单台电源供电,该变换器势必处理巨大的功率、电应力大,给功率器件的选择、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提供带来困难。

并且一旦单台电源发生故障,则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采用多个电源模块运行,来提高大功率输出是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并联系统中每个模块处理较少功率,解决了上述单台电源遇到的问题。

在大功率DC/DC开关电源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功率,特别是为了得到大电流时,经常采用N个单元并联的方法。

多个单元并联具有高可靠性,并能实现电路模块标准化等优点。

然而在并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电流不均,特别在加重负载时,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普通的均流方法是采取独立的PWM控制器的各个模块,通过电流采样反馈到PWM控制器的引脚FB或者引脚COMP,即反馈运放的输入或者输出脚来凋节输出电压,从而达到均流的目的。

显然,电流采样是一个关键问题:用电阻采样,损耗比较大,电流放大后畸变比较大;用电流传感器成本高;用电流互感器采样不是很方便,州时会使电流失真。

一、一种新的电流采样方法如前所述,在均流系统中一些传统的电流采样力法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

而本文提出的这种新的电流采样力法,既简单方便,又没有损耗。

下面以图l所示的Buck电路为例,说明这种新的电流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电流检测电路由一个简单的RC网络组成,没流过L的电流为iL,流过C的电流为ic,L两端的电压为vL,输出电压为vo上电压为vc,则有vL+iLR1+vo.=vc+icR(1)对式(1)在一个开关周期求平均值得式中:VL是电感上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的平均值,显然VL=O;Vo为输出电压平均值;IL电感电流平均值,等于负载电流ILoad;Ic是电容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充放电电流的平均值,显然Ic=0;R1为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ESR)。

开关电源模块设计及其并联均流研究

开关电源模块设计及其并联均流研究
of automatically choosing principal module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is implemented.TMS320F2812 dista l signal
processor(DSP) is used as t he control core,Bang—Bang an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screte(PID) are the main control
文章编号 :1000—100X(2016)05—0069—03
Design of Switching Power Supply M odule and Study of Parallel Current Sharing
ZENG Min,XU Chao—peng,ZHANG Yan-jie (South China e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 h ina)
Abstract:A parallel system of DC soft switching power supply based on CAN bus technology is designed.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soft switching topology with clamping diodes is used to design power supply modules.And the method
开 关 电源 并 联 系 统 设计 中 主 要 存 在 两 个 关 键 问题 ,即 电源 模 块 设 计 与 并联 均 流 控 制 。软 开 关 技 术 是 开 关 电源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向 .但 传 统 移 相 软 开 关 中 未考 虑 输 出整 流 管 反 向恢 复 存 在 的 电压 尖 峰 和 振 荡 ,这 些 不 利 于 提 高 电源 效 率 并 影 响 电源 的 可 靠 性 ,这 里 采 用 加 箝 位 二 极 管 的 ZVS软 开 关 主 电 路 拓 扑 [2]。在 变 换 器 超 前 与 滞 后 两 桥 臂 之 间 反 并 联 两 个 二 极 管 ,达 到 消 除输 出整 流 二 极 管 上 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科协论坛·2009年第2期(下)工程技术与产业经济模块化是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并联运行的模块,最关键的问题是单个模块根据各自的功率等级平均负担负载电流,也就是并联模块之间的均流问题。

1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案之比较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并联电源必须具有下列特性:各模块承受的电流能动平衡,实现均流;当输入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时,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并且均流的瞬态响应好;采用冗余供电系统保证任一电源模块故障时,负载可以获得足够的功率,并且能实现故障模块自动隔离和热更换。

笔者重点对输出阻抗法、主从设置法、平均值均流法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输出阻抗法是最简单实现并联均流的方法,不需要在并联模块之间建立连线,各个电源模块之间比较独立,它是通过改变模块等效内阻实现并联均流的。

在提高均流性能的同时必然会导致电压调整率的下降,难以应用在电压调整率要求较高的电源系统中。

由于等效内阻相对较小,此方法在大电压、高功率的电源系统中使用收到很大的限制,但由于其简单性,在小功率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从设置法利用双环控制,提高均流效果,使电源系统的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很少,它没有真正实现了冗余系统,主模块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电源系统的性能,失去并联均流系统的大部分优势。

平均电流值自动均流法可以精确的实现均流,可靠性较高。

但当均流母线发生短路,或任何某个模块不工作时,均流母线电压下降,导致系统电压下降,造成电源无法正常工作。

在每个模块输出电流信号和均流母线间串接一个可控开关,在故障情况下及时断开该模块,保证系统正常的工作。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均流母线体现输出电流最大的那个模块的电流信号即主模块,当其它从模块的输出电流超过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会自动变成主模块。

此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冗余,其控制方法也比较多,是比较理想的均流方法。

2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负载均流方案通过对不同均流方法的分析,可知不同方法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其中输出阻抗法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已有现成的集成控制芯片,比较常用的负载均衡器有UC3907、UC3902等。

本文采用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采用UC3907集成电路芯片作为控制芯片。

并联均流是通过控制每个电源模块的功率级来实现的。

电源系统中各个整流模块电路相互并联对负载供电,每个整流模块上装一个UC3907控制芯片,在电源系统中安装一条电流均分总线。

通过检测每个模块输出电流,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输出电流最大的模块被指定为主模块,其电流信号为母线电压信号。

调节其他模块的输出电流,迫使被调节模块的输出电流在2.5%范围向主模块增值,从而将各个模块的输出电流调整至基本相等。

图1为最大电流均流法n 个模块并联工作示意图,均流电路嵌在电压环节补偿电路中,有效电压基准为芯片内部提供电压基准和来自均流电路信号之和。

第i 个电源模块的输出通过连接电阻抗Zci 接到公共点P ,Zp 为P 点到负载Zj 的阻抗。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最大电流模块的电流信号的为均流信号ICOM.信号Mi (ICOM -Ii )与基准电压VREFi 相加获得变换器i 的有效电压基准VRi。

图1 N 个模块并联工作示意图3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负载均衡控制器UC3907负载均衡控制器UC3907使多个并联在一起的电源模块各自承担的总负载电流的一部分,且所承担的负载电流量相等。

负载均衡是通过来自电压反馈放大器控制每个模块的功率级完成的,电压反馈放大器的基准可根据公共均衡母线的电压来调节通过监测来自每个模块的电流,电流均衡母线确定并联模块的输出电流最高的模块,并把它定位主模块,根据主模块电流调节其它模块的输出电流。

连接在各模块之间的电流均流母线是一个低阻抗非噪声敏感线路,为了使各模块在离线时能够独立工作而不相互干扰,离线时应使均流母线开路或短路接地。

连接各模块的均流总线应是对噪声不敏感的低阻抗线路,为了不影响各模块的工作,均流母线应当开路或短路到地。

UC3907只是为直流变换器提供一个电压反馈回路,反馈信号可以直接藕合到开关电源的PWM 控制器。

UC3907为全微分高阻抗电压检测,主模块状态现实,具有光电祸合器驱动能力,1.25%微调基准,精密电流放大器实现精确的电流均分等。

UC3907由以下部分构成:论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之设计□ 徐松强(福建南平工业技术学校 福建·南平 353000)摘 要: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开关电源己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工业加工、铁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率高、输出纹波小等特点,用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代替传统的相控电源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本文笔者采用均流控制芯片UC3907设计了电源的均流控制电路,实现电源模块的并联。

对提高电源系统的灵活性、功率密度和稳定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并联均流 高频开关 设计中图分类号:T Q 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09)02-055-0256科协论坛·2009年第2期(下)工程技术与产业经济(1)电压放大器:它应用于调整电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反馈控制增益级,整体电压环路补偿通常放在这个放大器周围,输出幅度限制在2V ,改善了系统的大信号相应。

在检测中电压放大器和地放大器配合,电压放大器检测高阻抗正压,地放大器完成高阻抗负极性检测。

(2)地放大器:它是带有0.25V 的失调电压的整体增益缓冲器。

失调电压使检测负输入保持高的输入阻抗,这个输入被看成“真”地,放大器输出被看成“假”地。

0.25的失调电压加在1.75V 的带隙基准上,得到2V 的基准电压,这个电压被微调到±1.25%的精度。

(3)驱动放大器:它是一个反转放大器,增益微-2.5。

它把反馈信号藕合在功率控制器上。

驱动放大级的极性为:在脉冲感应输入端的电压增加时,光电祸合器电流也增大,因此减小了初级边PWM 的占空比,这样才保证了电路的适当地启动。

(4)电流放大器:具有微分检测能力,和外部分流器一起用在功率回路,允许在电流分流器两边存在不确定线阻抗。

(5)缓冲放大器:该放大器是驱动电流均衡母线的单向缓冲器。

电流均衡母线将与所有并联模块相连以实现电流共享。

由于缓冲放大器只输出电流,所以它保证了输出电流最高的模块成为主模块,向其它所有模块传递信息,用低阻抗驱动能力驱动均衡母线。

其它所有缓冲器停止工作,每个对地呈现l0K Ω的负载阻抗。

(6)调节放大器:调节放大器用它本身的负载电流同最高电流模块的负载电流作比较,并发出命令调节各单个模块的基准电压,以保证电流平均分配。

该指令使基准电压升高100mV ,该取值源于调节放大器的箱位输出与基准电压之间的内部电阻比率17.5:1。

为限制其带宽并把噪声置于调节电路之外,调节放大器采用跨导型并用一个简单的电容连接在人工地。

在调节放大器输入端有一个50mV 内部失调电压,这个失调电压迫使该模块作为低输出的模块发出零调节命令。

50mV 失调电压相当于电流均衡中的误差,电流放大器增益通过检测电阻把它减小导2.5mV ,使全部从模块分担相等负载电流,主模块所分担的负载电流比从模块所分担的高几个百分点,失调电压还消除了循环。

(7)状态指示:状态指示端是一个开路集电极输出,用来指示主控模块。

它是通过检测到调节放大器处于低电平状态,然后把状态指示脚的电平下拉至低电平来实现该指示状态功能。

4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单元设计UC3907主要由电压环和电流环(包括均流控制)组成。

电压环包括电压放大器(端子11、12)、接地放大器(电压检测端4通过该放大器接地)和驱动放大器(8、9、12)。

电流环包括低损耗、固定增益电流放大器(1、2、3),缓冲放大器(1、15)和调节放大器(13、14、15),用以产生调整基准电压的信号,UC3907的基准电压(端子7)调节范围2V ~2.1V ,并通过端子16外接主没状态指示器。

采用UC3907实现负载均流实质上是利用均流母线、UC3907及光藕电路,实现模块输出电压反馈,并与UC3907产生的基准电压相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模块的PWM 控制器及驱动器,并动态选择主控模块,其它模块作为从模块而依据主模块电流调节各自的输出电流,实现电流均分。

如图2所示,R78,R79为输出电压检测电阻,C46,C47,R82组成反馈补偿网络,Dls ,R86用来指示主模块,Hl 为霍尔电流传感器,用来检测负载输出电流。

C48为滤波电容,用来降低电流调整带来的噪声。

UC3907电压环输出经过光藕与UC3875的误差放大器的负端连接,组成了电压负反馈回路,用来调节UC3875移向角大小。

图释说明:UC3907的引脚功能——①C/S OUT :电流放大器输出端;②C/S (+):电流放大器正输入端;③C/S (-):电流放大器负输入端;④(-)SENSE :电压负检测端;⑤POWER RETURN :功率回路端;⑥ARTIFICIAL GND :人工地;⑦VREF :内部电压基准;⑧ISET :驱动级集电极开路门;⑨Vcc :电源;⑩(+)SENSE :电压正检测端;⑾COMP :电压放大器输出端和补偿端;⑿ADJ INPUT :调节放大器输入端;⒀ADJ OUT :调节放大器输出端;⒁CURRENT SHARE BUS :电流均衡母线;⒂STATUS INDICATE :状态指示端。

图2 UC3907应用电路图(1)电压环调节过程:在分析电压环调节时,不考虑电流环的作用,即UC3907内部电压参考不变。

假如系统己经处于稳定状态,当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若模块输出电压增加,则UC3907的(+)SENSE (脚11)输入电压增加,Vc 减小,驱动放大器输出电流增加,光祸电流增加,光藕输出端降低减小,Vf 增加,从前面对UC3875反馈控制分析可知,移向角减小,全桥变换器的输出脉宽减小,电源模块输出电压降低,回到稳定状态。

电压调节过程是个闭环负反馈程,若模块输出电压减小,调节过程相反。

(2)流环调节过程:由UC3907电流环结构可知,电流环的调节作用是在电压环已经稳定时体现出来。

若模块输出电流的反馈电压比均流母线电压低,UC3907的调整放大器输出增大,电压放大器的基准随之增大,电压环开始起调节作用,模块输出电压增加,输出电流随之增加,最终各模块间电流实现均衡。

参考文献:[1] 张占松.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2] 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3] 王志强.开关电源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4] 刘春艳.UC在开关电源并联均流系统中的应用[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5,11(2).[5] 韦聪颖、张波.开关电源并联运行及其均流技术[J].电源世界,2006,12(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