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合集下载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1(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1(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一、选择题1.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高,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液中含量的100倍,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

实验表明该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下列关于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该酶在健康人群体检结果的值应为0C.该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D.该酶能升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解析:由题意可知,谷丙转氨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题干信息可知,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高,因此该酶在健康人群体检结果的值应大于0;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任何生物学实验都需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B.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C.对照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D.无关变量并不是与实验结果没有关系解析:只有对照实验才需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纯粹的观察实验(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不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为探究H2O2酶对H2O2的分解作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解析: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处理的乙装置为实验组,加清水的甲装置为对照组,其他的变量如H2O2溶液的浓度等引起反应速率改变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4.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一定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慢后快C.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浓度降低导致的D.改变温度,T2值可能发生改变解析: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由题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减少导致的;根据题意,图示反应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改变温度,则酶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会发生改变,T2值可能会发生改变。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学典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在过氧化氢酶和Fe 3+的催化效率比较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同一生物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3、在常温下22H O 溶液几乎不分解,但加入肝脏研磨液后,会快速分解成2 H O 和2O 。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活化能的是( )A. 2EB. 3EC. 32E E -D. 21E E - 4、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

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C.研磨有利于酵母细胞内酿酶的释放D.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5、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本质为蛋白质的酶。

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 、H 、O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该酶水解C.该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该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不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由活细胞产生,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7、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以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的酶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8、如图是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曲线,其中1、2和3代表的反应条件是( )A.无机催化剂酶未知催化剂B.酶无机催化剂未知催化剂C.未知催化剂酶无机催化剂D.酶未知催化剂无机催化剂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都会使酶永久失活B.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能够影响酶促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前后,酶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D.过氧化氢酶溶液的温度由100 ℃变为20 ℃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10、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

【精品】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含解析)

【精品】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含解析)

【学案导航】---明方向!【课程学习目标】1.说出酶的作用和本质。

2.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3.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第一层级:预学区.不看不讲【知识体系梳理】一、对照实验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①,称为细胞代谢。

2.对照实验的变量控制: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②,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③,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④。

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作⑤,它一般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二、酶的本质1.酶本质的探索过程: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即有⑥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⑦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⑧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⑩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2.酶的定义: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一类。

三、酶的作用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基础学习交流】1.什么是细胞代谢?酶与细胞代谢有何关系?2.酶是什么物质?3.实验过程中什么是变量?变量包括哪几类?如何区分?什么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遵循什么原则?4.什么叫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与活化能有什么关系?第二层级:导学区.不议不讲【重点难点探究】知识点一: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解读1.请叙述实验原理,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实际结果就是观察指标,即各试管气泡冒出情况。

5.1《降低化学反映活化能的酶》教案(新课标必修1)

5.1《降低化学反映活化能的酶》教案(新课标必修1)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复习及板书〗1.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

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叫~~。

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叫~~。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细胞代谢:细胞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㈠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演示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教师边做边让学生完成“讨论”。

〖提示〗1.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

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不能。

3+34.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

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板书〗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讲述〗催化效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效率更高。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特性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特性

2mL 砖红色
2mL 蓝色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水解作用 原理模型
专一性
探究: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滴 FeCl3溶液
2滴 肝脏研磨液
高效性
我不想吃饭,不想运动, 啥都不想干… …
科学探究步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温度/pH会影响酶活性吗? 温度/pH会影响酶活性 设计方案,预期结果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据结果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水解作用 实验原理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水解作用 实验过程
序号 1 2 项目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试管
A 2mL / 2mL
5min
B / 2mL 2mL
5min
3
4 5 6 结论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50℃温水保温 加入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 实验结果
科学探究步骤—淀粉酶在多少℃下活性最高?
2滴 2滴碘液 淀粉酶溶液
1
2
3
4
5
33℃ 水浴
35℃ 水浴
37℃ 水浴
39℃ 水浴
41℃ 水浴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最快时的环境温度为最适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 温度过高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而失去活性; 温度过低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 当温度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小结
定义: 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 合成场所: 细胞内 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作用条件温和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的特性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资料3: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但代谢也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 过氧化氢,体内过氧化氢过多会导致皮肤发黄,毛发(包括头发)变白 ,会加速 人体衰老。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够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起到解毒的作用。
哪种条件下H2O2的分解速率最快?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1.你认为该实验应设计几组?至少需要几只试管?2.该如何控制变量? 3.该实验以什么现象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
三、酶的特性
酶活性: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 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哪些因素会影响酶活性呢?
资料一:实验证明用加酶洗衣粉时,温水的洗涤效果要比冷水好。
资料二: 唾液的PH为6.2—7.4 胃液的PH为0.9—1.5 小肠液的PH为7.6
阅读上述材料,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回顾:酶的作用和本质
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 化学本质
正确说法
活细胞都能产生 (人的成熟红细胞除外)
有机物(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错误说法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
,有的来源于食物
蛋白质
合成原料 合成场所 作用场所
生理功能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或细胞核
在细胞内、细胞外, 或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三、酶的特性
4.实验2: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号
2号
3号
Hale Waihona Puke 实 验 步 骤二 三 四 五
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0 ℃保温
60 ℃保温
100 ℃保温
加入0 ℃保温的 加入60 ℃保温的 加入100 ℃保温的
淀粉酶2滴
淀粉酶2滴
淀粉酶2滴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3%
3%
2ml
2ml
2ml
反应条件
常温 90℃
FeCl3

剂量
2滴清水 2滴清水
2滴
气泡产生
不明显
少量
较多
结果 卫生香燃烧
结论
4
3%
2ml
新鲜肝脏 研磨液
2滴
大量
说明
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步骤
空白对照
对照组
1
试管编实号验组
2
3

对 等H2量O2性浓原度则
照剂量
单一变反量应原条则件

实等量性剂原量则
3%
3%
2ml 常温
2滴清水
2ml 90℃
2滴清水
3%
2ml FeCl3 2滴
验气泡产生
不明显
少量
较多
结果 卫生香燃烧 不复燃
不复燃
变亮
课本P78
4
3%
2ml
新鲜肝脏 研磨液
2滴
变量
无关变量自变量大量源自因变量复燃结论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不一样;酶具有催化作用
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动物体里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 (胃蛋白酶为1.5,胰蛋白酶为8—9) 植物体里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任务清单
pH
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_空__间___结__构__遭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
失去活___性__。
构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的模型

促 反



速 率
1.温度
反 应

实验 步骤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1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1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步骤 一
H2O2 浓度
1
3% 2ml
试管编号 2 3
3% 2ml 3%
说明 4
3%
2ml
2ml
鲜肝研 磨液

反应条件
常温
90℃ FeCl3 2滴
2滴清水 2滴清水
2滴
结 气泡产生 果 卫生香燃烧 结论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步骤 对照实验 一
H2O2 浓度
等量性原则
对照组
1
3% 2ml
试管编号 实验组 2 3
定相同,在保温时必须加以考虑。市售的淀粉酶
的最适温度一般在60 ℃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最适
温度在37 ℃左右。
例1:(2009· 全国卷Ⅱ)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 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 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 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
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 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如果加 入少量的酶,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曲线如何
跟踪训练
1. (2009年上海卷)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
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易错归纳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对照组加入
等量的反应物如2 mL可溶性淀粉后,要先放入不 同的环境中保温5分钟,使反应物达到所处不同环 境的温度。然后再加处于对应温度下的新鲜酶液, 摇匀维持5分钟。否则若加入酶后再放入不同温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氢酶
在最适合的pH下, 酶的活性 最高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 多在6.5-8.0之间,但 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 的最适PH为1.5;植物 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 4.5-6.5之间。
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而失去 活性 。
高温、低温、过酸和过碱对酶活性 的影响其本质相同吗?
无 很少 较多 很多 不亮 发亮 复燃
讨论: 1.与1号试管相比,2号出现不同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提高反应速率吗? 3.3号和4号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 这说明什么? 4.3号与4号相比,4号试管中的反应速率 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 化学反应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试 管 号 3% H2O2 控制变量 实验处理 H2O2分解速 度(气泡多少) 点燃的卫 生香检测
1
2 3 4
2ML
2ML 2ML 2ML 90度水浴加热 滴加3%氯化 铁 2滴 滴加20%肝脏 研磨液2滴
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
自变量
2号:90度 水浴加热 3号:加入 3%的氯 化铁 4号:加入 20%肝脏 研磨液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加入试剂 的量; 实验室的 温度; 氯化铁和 肝脏研磨 液的新鲜 程度等
对照组 实验组
1号试 管 2,3,4号 试管
过氧化氢 分解速度 用产生气 泡数目多 少表示
活化能 :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
酶的本质
毕希纳实验示意图,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为什么当时只能推测酶是蛋白质,而不能 证明酶是蛋白质?
酶的本质
请思考:
1.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2.请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酶是 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
酶的来源

将上述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溶液放入过氧化 氢溶液中混合,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气泡很多 只有在适合的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
每种酶都有自己的
最适温度
一般来说:动物最适温 度在35-40℃之间;植 物在40-50℃之间;细 菌和真菌最适温度差别 较大,有的可达70℃。
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反应速率都比较 低 较高的温度容易使酶的 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而失去 活性 。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淀粉溶液 一 1号试管中加入2mL 蔗糖溶液
2号试管中加入2mL 蔗糖溶液
实 验二 步 骤 三
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酶2滴,振荡,试管下半部浸入60℃ 左右的热水中,反应5min
加入斐林试剂
振荡
约60℃水浴2min
实验 砖红色沉淀 无变化 现象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不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 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 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 可以恢复。
酶的特性:
总结:
具有高效性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具有专一性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作用条件较温和 要有合适的温度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要有合适的pH 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淀粉在酶的催化作 用下能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蔗糖在酶的催化作用 下能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均 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现在给你淀粉酶溶液,要观察淀粉酶能催化哪种 糖水解,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你有怎么知道淀粉 酶催化了糖的水解呢?
探究一 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奶 渍,但生物活性洗衣粉则可以,一生物活 性洗衣粉包装盒上印有以下资料:
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 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 粉的水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切勿用60度以上的热水.注意,切勿用于 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请根据以上资料探究有关问题: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温度 2、pH 3、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随 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
4、底物浓度: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浓 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 到一定浓度,反应速率 不再变化
酶 促 反 应 速 率
酶的浓度
酶 促 反 应 速 率
酶量一定
底物浓度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 物上的奶渍? 2.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 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
3.试提供一个方法以缩短衣物浸水的时间, 并加以解释. 4.为什么包装盒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度 以上的热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5.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 羊毛衣料.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酶的功能
酶的化学成分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
二、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的催化效率
少量肝脏 研磨液
3 3 4 4 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 的 107 ~1013 倍。
酶具有高效性的意义:
酶的高效性保证了细胞内 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能量供应的稳定
2、酶具有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目前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它们分别催化不同 的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 淀粉酶使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淀粉遇碘发生蓝色 反应。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时它的催化效率最大 原理 一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2ml淀粉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 入1ml淀粉酶溶液,将它们分别在下面的水中 实 二 0℃水浴约3-5分钟 60℃水浴约3-5分钟 100℃水浴约3-5分钟 验 步 三 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均匀后, 骤
蒸馏水1ml,
5%HCl1ml,
振荡
振荡
5%NaOH1ml, 振荡
加入2ml淀粉溶液振荡,在 60℃水浴约3-5分钟
加斐林试剂→振荡→60℃加热2分钟
无变化
砖红色沉淀
无变化
只有在适合的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为水和氧气 2号试管 过氧化氢 1号试管 3号试管 一 试管各加入1mL过氧化氢酶溶液调节PH 实验 pH=12(5%NaOH) 二 pH=2(5%盐酸) pH=7(蒸馏水) 步骤 三 试管中各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保温约3-5分钟
各加入两滴碘液
四 实验 现象 结论
振荡 蓝色
蓝色
无明显变化
只有在一定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
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成还
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 沉淀。酶只有在合适的PH时它的催化效率 最高。
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号试管 一 实验 二 步骤 三 四 实验现象 结论 3号试管 2号试管 各加入1ml淀粉酶溶液
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 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的本质
阅读教材P81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体会巴斯 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的观点之间的 逻辑关系,谈谈对科学发展过程的认识,并 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酶的本质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细胞,他的 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李毕 希的观点呢?
(1)实验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 解,这里的”不同条件”指哪些? (2)为什么要设计四组实验,1号组有什么作 用?
(3)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 什么?
控制变量
•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 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可 能造成影响的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