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晰这些考点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
4. 汉朝的兴盛和汉武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武帝是汉朝的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魏、蜀、吴三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平等条约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背景。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5.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制:希腊古典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雅典民主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政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一个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重要皇帝。
3.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佛教是在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埃及古文明和金字塔:埃及古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一种宗教建筑。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5(世界现代史)汇总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5(世界现代史)一、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2.形成: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同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3.主要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一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二、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经过:(1)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2)11月7日,起义者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2.结果:苏维埃政府成立,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一)巴黎和会1.概况: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九年级上册历史重要考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重要考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涵盖了古代至现代的全球历史。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
1、古代文明:了解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华文明等,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2、中世纪历史:掌握中世纪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代表性人物和思想。
4、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工业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5、民族独立运动:掌握19世纪和20世纪的民族独立运动,包括反殖民主义斗争和国家的独立。
6、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7、冷战和后冷战时期:掌握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
8、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了解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背景、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9、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掌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概念和实践,以及它们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这些考点只是九年级上册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是理解世界历史的关键要素。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考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考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考点整理
1. 汉朝的兴衰
- 恢复与变革:东汉王朝的崩溃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 灭亡与分裂:西晋王朝的覆灭和五的开始。
- 统一与进步:北魏王朝的建立和隋朝的兴起。
2. 祖国的东南边疆
- 虞舜控制东南边疆的政策与成就。
- 秦朝统一后的东南边疆发展。
- 元朝时期的东南边疆管理及特点。
3. 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
-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 辛亥革命及其后果。
-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崛起。
4. 世界的发展与变革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及其特征。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背后的原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形成背景。
-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6.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考点整理,包括汉朝的兴衰、祖国的东南边疆、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世界的发展与变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可以针对这些考点进行重点复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
史知识。
2023最新初一人教部编历史必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5篇

2023最新初一人教部编历史必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5篇2023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初中历史事件知识点

初中历史事件知识点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朝。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如推行郡县制,实行均田制,统一度量衡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结束了秦朝的统治,开始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
西汉时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丞相、御史等官职,建立了贞观之治,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开始。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争,最终魏国取得胜利,建立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
4.公元589年,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推行了一系列,如征发田赋、徭役严格的政策,统一度量衡。
但隋炀帝治下贪污腐败,导致了民变,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5.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唐太宗推行了神龙革命,实行均田制,设立三省六部等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选拔良才,使得唐朝进入了贞观之治时期。
6.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指的是南唐、南吴、南汉、荆南、前蜀、后蜀、吴越、南楚、岭南、闽国等10个国家。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国力衰退,但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7.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封建王朝,宋太祖赵匡胤着力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壮大了官僚制度,实行了农田水利、均田制等,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8.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约100多年。
元朝推行政府官员世袭制度,设立行省、道、府等官职,开拓了海外贸易。
9.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成化年间中国实力达到了明朝的巅峰。
明朝推行严格的科举制度,设立六部、九卿等官职,使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0.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历史知识点繁多,内容广泛,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总结。
下面就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进行一个简要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分水岭。
3. 秦朝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4.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开创了汉文化的鼎盛时期。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三国鼎立,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共和政体的建立。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契机。
三、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1.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2.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
3.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跃升为社会主义国家。
4.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政治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属于古代历史。
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五代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明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
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
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
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
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
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
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
6.把清朝历史应作为一个整体复习。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迄止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阶段的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属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起)。
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60多年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数次变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也发生了三次变化:农民反封建革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清朝统治后期(上):19世纪中期(1840—1874年)(2)清朝统治后期(下):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1875—1911年)(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0世纪初(1912——1927年)(4)国民政府统治时期:20世纪20—40年代(1927—194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期(1949—1956年)(6)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中(1956—1976年)(7)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1978-今)3.注意分清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相似之处是:革命性质相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
革命任务相同(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设独立、民主、自由、统一、富强的中国)。
革命动力相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理论三民主义,后者是无产阶级理论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注意三条主干线索。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有3条并列的主干线索:即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产生,发展、斗争的过程;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发展的过程。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
14-16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有包买主制度、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牧场3种形式。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9世纪初期和中期,工业革命扩展。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取得胜利: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改革,调整、继续发展。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
14-16世纪产生了最早的工人阶级,其后他们参加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斗争发展。
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产生。
其后,有巴黎公社革命、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运动从小到大。
二战以后一度有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亚非欧美洲遭到侵略后,都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有尼德兰、匈牙利、巴尔干等斗争。
美洲最早有美国,其后有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
亚洲斗争教材介绍较多,19世纪中期有革命风暴,晚期有亚洲觉醒,一战后有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二战后亚洲国家都获得独立,走上发展道路。
非洲斗争重点在东北非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和南非的独立发展。
2.理清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
(1)英国:1603年以前是都铎王朝,之后是斯图亚特王朝。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17--18世纪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1765午后工业革命发生。
19世纪初中期,议会改革。
1840年发动侵华鸦片战争。
19世纪晚期,英国发展速度减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英国参与一战、二战,实力削弱。
殖民地独立斗争高涨,使英殖民帝国崩溃。
70年代,英国加入了西欧共同体。
(2)法国:1781年前由波旁王朝统治,重要史实有路易十四改革和七年战争。
1789年大革命发生;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起为第一共和国时期,历经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执政府统治。
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形成。
1814、1815年拿破仑两次失败后,复辟王朝统治法国。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1852年为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为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1870--1940)形成。
其后,参加一战、二战,实力亦削弱。
二战后,法属殖民地斗争形成高潮。
法国与西德、意大利等国组建西欧共同体。
(3)美国: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成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初美国又一次抗击英国的侵略,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奴隶制被废除,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世纪,美国历经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霸权地位确立。
美苏在雅尔塔体系下争霸斗争一度激化。
20 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
(4)日本:1868年以前,日本由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军事统治。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
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日本掠得大量土地财富。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直至被同盟国打败。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俄国:17世纪晚期,俄国发生彼得一世改革,国家强大,加紧扩张。
到19世纪中期,俄国成为疆域最大的帝国。
1861年改革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成帝国主义国家。
一战后期,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经过新经济政策、工业化政策实施,国家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左倾错误。
1941--1945年,苏联抗击了法西斯侵略,二战后,苏美操纵世界局势的局面形成,历经40年的争斗。
1991年,苏联解体。
(6)德国:16世纪初有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普鲁士王国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力量。
1864年--1870年;经过3次王朝统一战争,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其后德回加紧扩张,形成军事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后,经济在短时间得到恢复发展,又影响了欧洲和世界格局。
(7)意大利:14—16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硕果累累,但政治上长期分裂,1859--1870年,意大利经过战争,完成了统一。
其后意大利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
一战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发展。
(8)印度: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上曾称其为身毒、天竺、印度。
15世纪末,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后,印度遭到葡、法、英等国侵略,19世纪已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中,有反英民族大起义。
20世纪初,在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斗争高涨。
一战后,发生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0年代又有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二战后,印度地区独立,但分裂为印度、巴基斯坦。
(今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印、巴经济有大发展,但存在不少问题,南亚次大陆仍是今日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
4.注意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国际格局。
15、16世纪,西、葡称强世界,17、18世纪,英、法、荷等称强,英国最终取得殖民霸权。
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形成。
19世纪晚期,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经过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法西斯的兴起又改变世界格局。
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形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英、法),民族独立战争(美、拉美),资本主义改革(俄、日)、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德、意)、政治运动(印度、巴基斯坦)等。
(2)亚非民族解放斗争:一战后:①中:五四运动、大革命;②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⑨土:资产阶级革命,④埃:反英民族独立起义。
(3)重要改革:①封建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法国路易十四等;②资本主义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加富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等;③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
(5)思想解放潮流:如人文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6.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及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为证明。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7.注意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结合。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葡占澳门、荷占台湾、利玛窦来华、玉米和烟草等传入中国、基督教再次传入等结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四)、重点、热点问题分析1.中国统一和巩固统一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一直存在实现国家统和巩固统一的问题,自秦到清,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奠定了今日统一的中国的基础。
清朝经历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加强管辖西藏、设置十八行省、设理藩院等巩固了对统一版图的统治。
台湾是当今的热点问题。
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至今台湾尚未和大陆统一。
早在三国时,卫温率大军到达台湾。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清朝设台湾府、台湾省,加强管辖台湾.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又收回台湾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