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筷箸历史与文化之探讨

合集下载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

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历史论文三国筷箸文化大不同中日韩共同为筷子申遗李崇寒一说到为传统文化申遗,韩国总能先中国一步。

2015 年初,一则“韩国人打算把‘筷子’拿去联合国申遗”的消息引爆中国社交媒体,招来网友一顿笑骂,幸得记者及时辟谣。

大概是意识到为筷子申遗的严峻形势,2015 年11 月,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清州的“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汇聚一堂,共同商讨筷子申遗方案。

这一次,中韩两国总算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1980 年8 月4 日,日本设立筷子节,延续至今。

此次“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确立11 月11 日为筷子节,韩国清州表示以后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筷子节,与日本遥相呼应。

作为东方人特有的就餐工具,筷子由中国人发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乃至世界各地。

它是数十亿人吃饭必备品,再普通不过,怎么看都与濒危、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沾不上边,要说真正称得上稀罕的,当属附着在筷子上的筷箸文化。

起初筷子只能夹菜夹饭失礼筷子(古称箸)出现前,人们手抓食物进食,远古时代的人类不懂得使用餐具,没有严格的烹饪方法和进食顺序,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中,勉强果腹。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广为人知的属大禹发明筷子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尽人皆知。

一次,治水途中,大禹乘船到小岛上,饥饿难耐便架锅煮肉,无奈肉太烫无法用手抓食。

大禹不愿白白浪费时间等肉锅冷却,情急之下,他就地取材,砍下两根树枝从汤中夹起肉来,总算没耽误预定行程。

久而久之,大禹用细枝夹取食物的本领已十分熟练,周围人见此法甚好,纷纷效仿,筷箸的雏形由此诞生。

当然,这只是传说,考古发现,筷箸产生的时间比大禹的时代还要久远。

20 世纪90 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42件骨箸,距今6600-5500 年。

学界一致认为,箸作为中国人的进食用具,当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在同时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有匕匙(类似餐匙,出现时间早于筷子)、刀叉等食具,古时国人进食一般都是匙箸并用,文献中亦是“匕箸”并提。

箸的文明与文化

箸的文明与文化
受 中 国 文 明 影 响 的 东 亚 , 自 以来 就确立 了使用箸、汤匙 、碗 的用餐习惯 。 在这 样 的 用 餐 方 式 中 ,须 预 先将 食 材 切 小块 后 再 进 行 烹 饪 , 以便 其 大 小 适 于 使 用 箸 及 汤 匙 。因 此 , 菜收 成 了东 亚 厨 房 的 必 备 品 。 从 世 界范 围来 看 , 没 有 菜 极 的厨 房 也 很 多 。
米 饭 也 曾 是 使 用 汤 匙 吃 的 , 但 到 15世 纪 左 右 , 汉 族 人 开 始 常 食 用 江 南
22 l
品牌 活动
日本在和 中国国交盛 好的奈 良时代
(公 元 710—794年 )的8-9世 纪 的 宫 廷 宴 会 时 ,
在 日本,用左手端起饭碗和汤碗进 用 家 里其 他 成 员 的 专用 餐 具 。
了 “筷 主 匙 从 ”的 用 餐 方 式 。汤 匙 食是 一种 礼 仪; 但在 朝 鲜,用 手端 起
过 去 的 传 统 用 餐 方 式 是 “等 案 而
菜 汤 类 以及 汤 汁 多 的菜 肴 用 餐 具 , 餐 桌 上 的 碗进 食 则 被 视 为 “乞 丐 的 吃法 ” 食 ” ,每 个 人 的 面 前 放 一 张 食 案 .用 自
中 国 殷 墟 出 土 的 铜 筷 被 认 为 是 最 早
的箸 ,但 其并非 日常使用 的餐具 ,而 是 作为 分食物的工具或是祭祀用 的道 具来 使用 。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 的分工很 明 确 , 勺 子 用 来 吃 饭 ,筷 子 用来 吃 羹 里 头 的菜 。
筷 子 在 先 秦 时 代称 为 “校 ” ,汉 代 时 己 称 “箸 ” ,明 代 开 始称 “筷 ”, 到 尔汉 时普 及 于庶 民 中 。 曾 为 华 北 主 食 的 粟米 也很 可 能 是 被 盛 入 碗 中再 用 汤匙 舀 入 El中 。 《礼 记 》 中 述 有 “羹之 有 菜 者 用夹 ”,记载 了汤 中食材用 箸夹 着吃的 进 食 方式 。此 类 盛 汤 的 容 器 也 可 能 是 碗 。 进食谷物饭和汤汁时 使用汤匙,夹副菜 、 汤 汁 的 食 材 时 则 使 用 箸 , 如此 这 般 “匙 丰筷 从 ” 的用 餐 方 式 。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国都吃得是米饭,所以使用筷子是常见的饮食文化。

尽管两国使用的筷子形式是相似的,但在视觉和实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历史背景筷子是一种最早使用的餐具,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中国,之后殖民化及贸易的发展将筷子文化带到了日本和韩国。

历史上,筷子在中国被使用的时间越长,成为了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之相比,日本和韩国在使用筷子上有更多相似之处。

二、形状设计中式筷子和日式筷子的区别是较大的,中式筷子长而粗,因为中国饮食多是整根筷子夹出吃,还常常用它来搅拌菜肴,又因为中国是用粘性大的米饭,筷子加粗更容易夹稠米饭。

而日式筷子粗细相同,较标准左右,长约23厘米,方便夹寿司等小点心,可以单根使用,另外它的尖端是向上弯曲的,并有齿状滑槽。

但韩国的筷子与日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比较细长,也是单根,只不过它的长短与中式相近,且尽头有圆锥形的末端,用于更容易地夹菜。

三、材质和特性从材质上来看,中式筷子通常是由竹、木制成,由于粗大的设计使得使用更加粗暴,形式上比较考究。

日本的筷子通常由木、银、降银等材料制成,质地比较坚硬,设计精细,保持了日本人细腻的审美。

而韩国的筷子则是,尺寸上的大致与中式一致,制造材料则多种多样,但也大多以竹子为主,在筷端设置有背厚状的三角形,便于夹住较大的食材,但要用心使用,稍有不慎容易夹不住。

总体而言,韩国的筷子比较轻薄,显得更加精细。

四、使用方法和文化差异中国人常常把筷子竖插在饭碗里,是因为这种方式类似于祭祀祖先的盛情,是不好的表现方式。

当代年轻人不应注意这些细节。

应该要将筷子放在筷架或放在碗或盘子的边缘,最好放倒。

日本人是把筷子平着在桌子上,原因是插在碗里时很容易引起不良印象。

韩国人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他们讲究先使用汤匙吃汤,然后才开始使用筷子。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为“豁达”、日本文化则更为“精致”,而韩国则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点。

五、总结总的来说,中式筷子的设计更注重实用性,材质是以竹木为主,形状过于肆意,并有较强的文化属性,象征着中国人的和谐与团结;日式筷子更注重美感,设计得更为精细,而在使用方法上也追求规矩和礼貌,是日本文化的表现;韩式筷子介于两者之间,更注重设计轻薄,尺寸上与中式相近,夹菜方便,对于食品的背后也有很多文化细节。

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

2019.04学教育内容摘要: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

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

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

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关键词:中日筷子文化对比张明坤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探索者众所周知,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筷子作为东方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和社会文化。

筷子不仅是中国餐桌必不可少的餐具之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很常见。

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两根筷子,却能在五根手指的相互配合下完成夹、捞、扒、搅、挑等一系列动作,堪称绝妙。

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一.筷子的起源1.筷子的定义筷子是指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象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筷子是指用木头、竹子、象牙等制作,用于夹取食物来吃的两根棒。

(日本《大辞林》第三版)在吃饭或做菜的时候用来夹取食物的一对细的棒状器具。

(《日本大百科全書》)2.筷子的发明毫无疑问,筷子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伟大智慧的中国古人发明的。

筷子是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关于筷子的发明,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

从神鸟救姜子牙的细丝竹枝,到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用玉簪夹肉喂纣王的玉箸,再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赶时间治水,顺手折两根树枝捞取锅中滚烫的食物来吃的树枝细竹。

这些虽都是神话传说,看起来也很不靠谱,但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筷子的发明过程。

而实际上,筷子的发明的确是因为直接用手拿取煮熟的食物烫手的缘故。

筷子的诞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日本筷子的历史7世纪,小野妹子等遣隋使返回日本的时候,带去了很多中国文化,其中也包含中国的饮食方式(箸食),一同传到日本的还有筷子。

日本“箸”文化刍议

日本“箸”文化刍议

日本 , 逐渐融入 日 本饮食文化和 日常生活中, 最终发展成有别于中国的 日本箸, 并从 日 本 民族的食物结构、
饮食 习惯 、地理 环境 和人 文风俗 中生发 出相 应 的 习惯 、礼仪 、规 范和 习俗 ,形成独 特 的 日本 箸 文化 。 关键 词 : 日本人 ; 箸 ; 割 箸 ; 禁 忌
国家 ,形 成世 界 上 的箸 食 文化 圈 。其 中 , 日本 是最 之男命命老夫置酒八船 ,将来饮酒之远 吕智斩杀。
彻底的箸食族 国家 。
期 的使 用 过程 中 ,为适应 日本人 的饮食 结 构 和习惯
后来 ,大获全胜的须佐之男命娶老夫小女为妻 ,掌 从广义上来看 , 把碗盘等器皿里的食物送到嘴 里起搬运作用的棍棒 ,都可视为筷子。 日本太古时 海道阿伊奴族从古流传至今的棒酒箸只有一根 [ 2 1 8 9 ,
左 右 )时期 ,各 现 “ 筷子”, 此后逐渐代替了 “ 箸”。
料越来越多,表 明 “ 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
“ 筷 子”称 谓也 影 响到 口语 ,并取 代 了 “ 快儿 ” 。
实际上 , 箸源于一根小棒 。 根据语源 , 箸 同串, 清代曹雪芹的 《 红楼梦 》用 “ 箸”近 3 0 处 ,少数
箸诞 生于 中 国 ,是 中 国古 老 的文 明之一 ,从文
看到有筷子顺流而下 ,认为一定是住在上游的人情 献 记 载和考 古 实物推 断 ,少说 也有 三千 多年 历史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1 1 . 1 0
作 者简介 :张慧荣 ( 1 9 5 6 . ),女 ,上海人 ,广东培正学 院外 国语学 院教授 ,研究方 向 :中 日文化 比较 ,词汇学 。
3 1 1 8 8 7 。 因为 “ 箸 ”与 “ 住 ” 同音 ,而行 船 末代君主纣制作象牙筷子感到非常恐怖 ,因为它是 为筷 儿 ”[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在日语中筷子称为“箸”。

按照《箸の文化史》的记载,日本首次正式使用筷子是在隋朝裴世清使团的访问时的日本宫廷宴会上。

圣德太子听了遣隋使者小野妹子对隋朝宫廷宴会的描述,决定用中国礼仪款待中国使团,“箸食制度”就此引入日本。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到了奈良时代(710-784),随着唐风盛行,筷子进入到日本的普通家庭中,“唐箸”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

1.筷子文化圈如果以吃饭时获取食物的方式为基准,世界可以被划分成三部分:用手的占四成,用筷子和用刀叉的各三成。

筷子文化圈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等,这恰好和汉字文化圈重合。

与其他用筷子的国家兼用汤勺不同,日本人只用筷子,包括喝酱汤的时候。

日本料理中允许直接用嘴接触碗去喝汤汁,而在中国喝汤时要用“レンゲ”(调羹,因形似凋谢的莲花得名)。

日语中“箸”的训读和日语汉字“端”、“橋”相同。

日本认同儒家文化,“箸”基本沿袭中国理念。

“端”指制作箸的材料仅是竹子或木头的局部,也可以用来表示筷子形状“首方足圆”,将“天”与“地”连为一体,表现人们对天地赐予食物的感恩。

汉字“端”又有端庄、端正之意,所以也要求拿筷子时举止要端庄。

碗中的食物与嘴巴之间,需要一个“橋”才能进食。

可见,“箸”在日语训读中的读音非常巧妙和讲究。

庆祝活动时使用名为“太箸”的竹筷字,这种筷子中间鼓起,据说一头由神使用,另一头由人来使用,筷子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体现了日本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

日本虽不是发明筷字的国家,但于1975年将8月4日定为“箸の日”,因为日语中“箸”读作“は(8)し”。

每年的筷子节,主妇们纷纷购买新筷子,焚烧旧筷子,提倡正确使用筷子,感谢筷子为人类进餐做出的贡献。

日本的研究显示,筷子巧妙运用杠杆原理,用其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人在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

多田道太郎将筷子视为“高级工具”,“仔细考察叉子,就会发现叉子其实从纵向延伸了人类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

筷子的来历和筷子的使用礼仪

筷子的来历和筷子的使用礼仪

筷子的来历和筷子的使用礼仪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筷子的来历和筷子的使用礼仪]。

希望给你做参考。

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

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筷子”名称的来历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

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做“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

《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

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成语“见微知着”也来自于这个典故。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筯”,与“箸”通用。

《世说新语》里写到:“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就提到了刘备因惊慌而掉“筯”的桥段。

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

还好当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刘备这才从容地捡起筷子,并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内心的惊慌掩饰过去。

由“箸”到“筷”的称呼转变始于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忌讳。

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

”由于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船行忌讳说“住”和“翻”,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意思是船开得快,而不是停住在水中。

后来因为当时很多筷子是竹制的,“快”又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蕴含的文化差异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蕴含的文化差异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蕴含的文化差异辽沈美食2015-02-28 10:17:32知识库地方特色阅读(708400)评论(1)分享到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

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吃饭夹菜,筷子却各有千秋。

中国筷子是平头,日本筷子是尖头,韩国筷子是金属,为何同祖同根同为筷子,却有此差异?里面蕴含的食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大家能分辨出上面三个国家的筷子吗?韩国、中国、日本是乍一看很相似,其实很有不同的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衣食住方面也能深切感受到。

今天就通过筷子文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吧。

传统的中国木筷子先看看中国的筷子吧?中国的筷子大部分是又长又厚重,尾端是粗墩墩的,多是用轻木头制作的,有时也用塑料筷。

典型的中国多人餐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家族文化也很深厚。

跟韩国这个“大家族”不同,中国的“大家族”真的很大,中国人吃饭是大家围坐在能旋转的大圆桌上,摆上菜肴,大家用筷子夹着取食自己想吃的菜肴。

为了能够着离自己桌子远的盘子,筷子就要做得长一些。

中国的菜肴也是比较油腻的,炒的菜肴因为沾上了油,如果用金属筷子夹的话会很滑,不好夹。

尾端尖尖的日本筷子日本是三个国家中唯一的岛国。

国家全土被大海包围,故主食里有大量海鲜、海产品,在世界上也是以寿司、生鱼片、鲜鱼闻名的。

为了剔除鱼刺,故筷子头要做得尖一些,这样才好剔。

这样的环境下,专门吃日本料理的筷子就诞生了。

1人1桌的和食不仅如此,因为日本人重视自己与他人的空间划分,这点也深深体现在筷子上面。

日本人不像中国人、韩国人那样分吃食物,和食都是1人1桌,自己吃自己桌上的,所以日本的筷子都是比较短的。

金属制造的韩国筷匙韩国人不像日本人那样1人1桌,也不像中国人围坐在大饭桌上吃饭,所以韩国的筷子不很大,也不很小,是中等长度的铁制筷子。

以汤类为主的韩国料理韩国的餐桌是汤、饭与菜组成的,饭桌上会有肉类、蔬菜、海产品与粮食等多种多样的料理。

韩国料理以汤类为主,被汤水沾湿的筷子在韩国人眼里是不太卫生的,故用铁制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筷箸历史与文化之探讨
浙江万里学院 吕 琳
[摘 要]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

而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箸食制度通过日本遣隋使传入日本,可以说以箸进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进食方法。

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筷箸虽同出一源,却发展迥异。

形成了各自的筷箸文化。

文章通过两国筷箸历史的考证、筷箸的外形、材质及使用方法的比较来考察两国箸文化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箸文化 历史 中国 日本


1
5
1

611—
—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