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廷锦衣卫画家探略

合集下载

明代画家边景昭身份略考

明代画家边景昭身份略考
集中编排以后, 大致能够说明边景昭的历史状况 、 艺术成就 、 社会地位 和影响, 明清以来一些文人、 以及 画家对边景昭所持的不 同态度。 现将 关 于边景 昭的有 关历 史资料 编列 如下 : 1“ )边景昭 , 字文进 , 旷洒落 , 夷 博学能诗, 精花果翎毛 , 宣德间召 至京师, 授武英殿待诏。 子楚芳 、 楚善, 并世其业。 楚芳 占籍锦衣。 至其
是 极为普 遍 的 。
的款识上进行分辨。从大量已著录的边景昭的作品上的提款来看 , 绝 现存的资料对边景昭的生平提及不多, 其家世亦无从考证 , 尽管 大多数用的是边景昭, 只有极少数用边文进。如 : 《 胎仙图卷》 陇西 中“ 资料不少, 但有些材料经过辗转传抄 , 不免有大同小异之处 , 为了较全 边景昭”《 、双鹤图》 清华 阁画史边景昭制 ”《 中“ 、 百喜图轴》 宣德丁 中“ 面 的提供关 于边 景昭 的生平 材料 , 里尽量 全文 摘录 。这些 资料 经过 未孟秋陇西边景昭写”《 这 、栗喜图轴》 景昭作栗喜图”《 中“ 、梅竹双鹤图
衣 所裤 益 . 关 键 词 : 院 ; 体 画 ; 廷 艺 术 画 院 宫
Hale Waihona Puke 在历史上, 明代是近古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代设有画院, 其 诏。花果翎毛 , 妍丽生动, 工致绝伦。或谓字文进, 名景昭 , 沙县人。子 画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征被称为“ 宫廷院体” 宫廷院体绘画是明代前 楚祥、 、 , 。 楚芳 楚善 俱能传父法。’— 明画录》 ’ _ 半期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宣德到成化 、 弘治年问, 宫廷绘画 7“ )边景昭, 沙县人。 怡旷洒落, 博学能诗。 精花果翎毛, 宣德间召 至京, 授武英殿待诏。 子楚芳、 楚善并世其业。 婿俞存胜得其粉墨法 门, 兴盛发展 , 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画家, 创作了不少成功的作品 , 画法风 格上主要继承两宋“ 院体” 传统而有所变化 , 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 遂为沙阳画家宗祖。’— 延平府志》 ' _ 如戴进 自 成体系, 称为“ 浙派” 吴伟继起 , 。 声望卓著。 这一画派在明代 8“ )边文进, 字景昭。善绘事 , 尤精于花鸟, 其于花之娇笑 、 叶之正 中期与吴门画派相互对峙 , 其成就和影响之大, 是不可低估的。 但这些 反 、 鸟之飞呜、 色之蕴藉 , 殆第一人矣 。子楚芳 , 亦善画花果翎毛 , 后占 福建通志》 画家大多是T匠画师, 作品较之文人画, 被认为是工匠绘画。 他们作品 籍锦衣。’ 的画法风格在一般文人画家心 目中, 被视为匠气。 这些画工及其作品 , 9“ )边景昭, 兴义坊人。 怡旷洒落 , 博学能诗, 尤精绘事 , 着色满纸 , 在 旧画史上大多没有什么地位 ,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 他们的史传材料 经久不变, 备极花鸟情态。 宣德问召人文思院, 直谨身殿待诏。 子楚芳 、 楚善, 并世其业, 名闻于时 , 占籍锦衣 。婿张克信 、 甥俞存胜 , 得其粉墨 也 极为 简略 、 散 。 分 1 关于边景昭的历史资料 法门, 遂为沙阳画家宗祖。’ 沙县志》 卷一三 有关边景昭的文献资料不多, 仅见于《 画史会要》《 、明画录》 等书 , 从以上材料的内容 当中, 可获得大致两个方面的内容 : 边景昭的 寥寥数语 , 均未言及其家世生平。其流传面迹散见于海内外公私收藏 生平以及在当时的声誉。 边景昭的院体画家身份以及明代画院制度的 不少 , 画迹上之题跋有的至为精简, 对考订其生平行事并无益处。 相关内容。研究明代画院设置的背景、 画院的编制 、 职责, 会使对于某 更能较为准确地做出判断。 边文进( 生卒年未详)字景昭 , , 福建沙县人, 是明代画院中影响较 个画家的研究更深入更贴近时代背景, 大的T笔花鸟画家。他博学能诗 , 画花鸟 , 注重花鸟的形神特征 , 对于 2 边景昭的自然状况及当时的声誉 花鸟娇笑飞呜之态, 都作精心的描绘 。 曾与王绂合作《 竹鹤图》 ( 。王绂 , 从材料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所有材料均未提及边景昭的 字孟端, 号友石生 , 又号九龙山人 , 江苏无锡人。王绂不仅在画竹上有 生卒年 , 而且据笔者手 中现有的资料来看也无从考证其生卒年 , 无奈 成就 , 他的山水功力也很深 , 对吴门山水有一定影响。王绂墨竹称“ 国 只好成为研究边景昭生平的一大缺感。 朝第一”他的现存作品有《 , 竹鹤双清图》《 、墨竹图》《 、临风 图卷》 等。) 这些材料有的说边景昭, 字文进 ; 有的则说边文进 , 字景昭, 究竟 边景昭的传世作品为《 三友百禽图》画的是入冬季节 , , 百禽戏于松竹 实际情况如何 ,明画录》 《 里说 : “ 边文进 , 字景昭, 陇西人。 或谓字文进 , 梅间。 作于永乐十一年( 公元 1 1 年 ) 43 , 注重花鸟神韵 , T而不板, 带有 名景昭, 沙县人。” 即两种说法皆可, 如此说来画家平 日 里使用 自己姓 南宋院体花鸟的风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风格在明初的画院中 名的时候两种 隋况可以互换 , 交替使用。 那么证据何在? 显然要从作品

中国美术史-明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明代绘画

边景昭《双鹤图》
边景昭博学能文,精花果翎毛, 妍丽生动,工致绝伦,继承宋 宫廷院体作风。有的作品场面 宏大,如《三友百禽图》画坡 陀湖石旁梅竹松交错于画中, 百禽聚集,飞鸣跳啄,姿态不 一,种属各异。手法工致,设 色艳丽。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福建人,一作陇西 (今甘肃)人。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 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 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 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传世作品有:《三友百 禽图》轴,《春禽花木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仇英作为一名画工,能适应不同主顾的口味,与文人画家并驾齐驱, 实在是了不起的事。对古代的名家之作,凡有可能,他都作过认真 的临摹,如他临李昭道山水,由王元美转赠严世蕃,居然难辨真假。 临李公麟《莲社图》,加入自己的创造。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以 工笔设色者为多。主要继承宋院体画风,形象刻画严谨细致,一丝 不苟,远山远树也是意到笔到,实入实出
独幅人物画当以《湘君湘夫人图》为 著名。绢本,谈设色。衣纹作游丝描, 主色只硃磦、白粉两种。作于正德十 二年(1517年),时年四十八岁。自 谓仿赵孟?所画湘君湘夫人手法,设色 则师法钱选。人物比例匀称,衣纹细 劲有力,神态生动,飘飘欲仙,实为 明代人物画中的杰作
文征明《仿米氏云山图卷
文征明的山水画,总的面貌是早年、中年较疏放、淡雅,晚年趋于 工秀艳丽,倾向唐风,使山水发生新的变化。他不喜欢南宋院体画, 斥之为“尘俗”。他晚年的青绿山水,行笔设色,确以闲淡为贵, 行笔细劲圆润,汰其繁皴,绝无院体刻露之习。设色界于金碧、浅 绛之间。敷色为主,笔墨次之。如《春深高构图》,绢本,青绿设 色。林木描写极繁茂,而山石几无皴擦,直以石青、石绿、赭石罩 染,古雅别致。八十一岁时所作《万壑争流》则以石青石绿为主调。 山泉溪流分数路汇入山涧,汹汹而下。山石少加皴点,但笔墨色融 为一体,万壑争流之势,跃然纸上

明朝著名画家(65位全介绍)

明朝著名画家(65位全介绍)

明朝画家A、安绍芳B、八大山人边景昭C、程嘉燧钱谷陈洪绶陈继儒陈淳(画家)崔子忠D、丁云鹏戴进董其昌H、黄诩黄伯圭J、计成K、郭诩蒯祥L、娄坚李流芳李李在林良刘若宰李士达陆师道吕纪缪辅M、马湘兰明四家Q、仇英S、沈周商喜T、唐肃谈志伊唐寅W、吴伟王绂王时敏王铎(天启进士)王鉴(画家)文震亨文嘉文征明王蒙(画家)王谔王宠X、徐贲(明朝)谢时臣许友夏昶续徐渭谢环项元汴Y、杨龙友隐元尤求杨基Z、周文静曾鲸朱端张学曾周之冕朱南雍周臣邹之麟张翀(画家)生平风格特点评价存世作品绘画作品:《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

书法作品:《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等。

作品拍卖纪念馆6、陈洪绶生平艺术成就部分传世作品•《老子骑牛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龙王礼佛图》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升庵簪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咏梅图》南京博物院•《玉堂柱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秋林策杖图》1650•《春风蛱蝶图》1651上海博物馆•《归去来图》1652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生平书画成就评价家庭纪念生平传世作品郭诩传世作品不多,现存的有:生平缪辅为宫廷画家,曾官武英殿锦衣镇抚。

擅长描绘水藻游鱼,写实生动,勾染细腻。

作品生平清人张景祈所评选明末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个名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生平《孤山高士图》、《王子献移竹图》、《修禊图》、《蕉阴结夏图》、《桐阴清话图》等。

部分作品•桃村草堂图•莲溪渔隐图•玉洞仙源图艺术特色作品流传市场行情部分作品•庐山高图生平创作生涯唐寅诗作代表性作品王蜀宫伎图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相关演艺作品电影电视生平生平书画成就绘画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1668家族传世画作著作•《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生平画作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明代帝王绘事考

明代帝王绘事考
博物馆研究
2 1 年第 1 ( 02 期 总第 17期) 1
・ 书画研 究・
明 代 帝 王 绘 事 考
钱 芳 六位皇帝 中,见于史料 记载 ,有 十-A 长于 - 书 画。明代 的宫廷绘画也 曾一度 占据 画坛 的

要:帝王绘 画是中国绘 画史上 的
独 特现 象 。明代 十六位皇 帝 中, 于 史料 记 见 载 , 十 三人长 于 书画;其绘 画题 材 以花 鸟 有 和人 物 ( 其是神像 ) 尤 为主 。尤 为 突出的是 明 宣宗朱瞻基 和和 明宪 宗朱见深 , 二人 都擅
( )泰 ( 宪宗 孝宗)二 陵,亦能踵美 ,虽流
明代早 中期花鸟画风格的嬗变。 关键词:明代 帝王 绘画 考证 帝王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独特现象。
魏晋 以来 ,书画艺术逐渐走 向成 熟 ,虽然朝 代更迭 、王朝兴废 不断上演 ,但是历朝 历代
传希 ,迄今追为盛事…”这里提到的宣宗、
发达 ,皇帝本人雅好丹青 ,每 “ 与宣和 ( 即
宋微宗 )争胜 ” ,促进 了绘画艺术 的发展 。
代宗皇帝朱祁钰,建元景泰,是宣宗次 子。 无声史诗 的作者姜绍书曾在户部郎中 何九说处见过景泰皇帝画的着色南瓜,为仿
宣和笔意 ,虽传世不多 ,亦能手也 。
前者是为了学 习宋画的古雅和精于审物的传
和儒 巾,三人面部合而为一 ,暗示儒释道三
再朝 以听政 ,又无 日不讲经史之道以资法 戒, ”不仅比其父大有贤明之名, 目 以后 而 在
的明代诸帝中也无人能及。出于喜爱艺术的 天性,这位严守儒家理论为君治国的孝宗皇
帝, 常于繁忙的国事之余从事一些艺术活动。
从史料记载来看 ,孝宗作诗、好琴、擅画、 日临百字以自 ,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 课

明朝锦衣卫相关历史资料

明朝锦衣卫相关历史资料

明朝锦衣卫相关历史资料明代设锦衣卫,乃是著名的酷政.其实,明代有许多朝廷官僚以外的、直属皇帝的专设监察、刑狱系统,包括锦衣卫、东西厂、镇抚司狱等,这类系统,自己有军队、有监狱,又直接向皇帝负责,基本上贯彻于整个明皇朝的始终.《明史·刑法志》把它们与廷杖皇帝在朝廷打臣僚板子的肉刑加在一起,称之为:“明之自创,不衷古制”.一语道破了贯穿明皇朝的特别专制的酷政性质.明之锦衣卫,《明史·刑法志》明确说,近于汉武帝时之诏狱.所谓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汉武帝与匈奴作战多年,将国家拖入了战时体制,多用法家酷吏,严刑峻法,《史记·酷吏列传》等篇说,汉武帝晚年,诏狱多达二十六所,关押有郡守、九卿一级高官前后达百余人,牵连对象至十余万人.不过,在汉代,这类酷政依然只是汉武帝晚年阶段较短时期的现象.了解了诏狱的性质,明太祖朱元璋何以要设置锦衣卫也就容易明白了.《明史·职官五》说:“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明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了若干由头,连杀带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差不多灭了个干干净净.这类案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如果交给朝官们按法办理,就有可能旷日持久,甚至定不了案.所以就把这些案子作为诏狱交给锦衣卫办理.这样来看锦衣卫,性质就十分清楚明白了.“侍卫”,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刑狱”,自己可以断狱;加之“密缉”,则又说明其特务机构性质.汉武帝时的诏狱,仍是由朝官办案,只是严刑峻法的政策失误;明太祖的锦衣卫,则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且四万人.”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术不正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自然?明太祖自己也知道,此类酷政不可以为常,所以,在蓝玉案以后、也即是功臣都已杀得差不多后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他就下“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不过,始作俑时心术已坏而造成的弊政,是难以断根的,到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借着京城文武功臣已经杀光、大伤元气的特殊机遇,起兵夺了明太祖嫡孙建文帝的帝位,是为明成祖,不免又要大杀忠于建文帝的正直官僚,这却又需要特务机构了,所以,明成祖手上,锦衣卫重又灿烂辉煌.明初两代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说清了锦衣卫的性质,东西厂、镇抚司狱等机构的性质,也就容易说明了.东厂始于明成祖,一开始就是从收买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刺探消息起家的机构,其特务性质更为明显,所以正式建立后即专以宦官负责,“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其后明宪宗又增设西厂,东西厂下面则用了一批干事,“京师亡命,诓财敲竹杠挟仇报私仇,视东厂所属干事者为窟穴”,这也就是说,东厂干事成为流氓头子,“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冤死者相属”.镇抚司狱也是明太祖时建立的诏狱,其后亦由宦官负责.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专权的宦官,大多倚靠锦衣卫、东西厂、镇抚司狱等类带有特务性质的专设监察机构,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多用酷刑,魏忠贤的狗腿子们,拷掠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僚时,械、镣、棍、拶、夹棍,五毒俱用,血肉溃烂,即是一例.这终于使整个明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专制黑暗的皇朝.锦衣卫与东厂在天津设立机构后,就开始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据明史记载,东厂、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其中有一项刑罚叫做“杖刑”,特务对于“杖刑”的执行非常有讲究,对一般的犯人行刑官只说“打着问”,意思是不必太重;要求打重一些的,就说“好生打着问”;要求狠狠打,不论死活的就说“好生着实打着问”.一般来说,只要犯人被抓进来,18种刑具都要受过一遍.相对于杖刑、夹棍等刑罚,厂卫不常使用的几大酷刑可就令世人不寒而栗,在几大酷刑中,刷洗、油煎、灌毒药、站重枷能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刷洗:就是将犯人脱光衣服按在铁床上,用滚烫的开水浇在犯人的身上,然后趁热用钉满铁钉的铁刷子在烫过的部位用力刷洗,刷到露出白骨,最后直到犯人死去.油煎:类似于后来的铁烙铁.将一口平的铁盘烧热后,将人放在上面,不到片刻,将犯人烧焦.灌毒药:特务们灌一次毒药,然后喂一次解毒药,然后再灌另一种毒药,直到将犯人毒死,目的是使犯人尝遍了死的恐怖和痛苦,特务们从旁观赏.站重枷:明代的这一刑法却很特别,戴枷之人必须站立,不准座卧.枷的重量超过常人体重,最重曾经做过300斤的大枷,给犯人戴上后几天就得活活累死.据明朝野史记载,厂卫杀人的酷刑还有剥皮、铲头会、钩肠等刑罚,据说,这些刑罚又要胜过以上所说的几种酷刑.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专掌缉捕、刑狱和侍卫之事,直属皇帝指挥.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力士、校尉、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太祖大杀功臣,许多案件就是通过锦衣卫执行的,“幽絷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和锦衣卫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刑法,叫“廷杖”,即殿廷上责杖进谏触怒或有过失的大臣,以提高皇帝的威权.洪武年间,公侯如朱文正、朱亮祖,大僚如工部尚书薛祥等,都是受廷杖致死的.厂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于旧灰厂;大内行厂系明正德初年设立.锦衣卫原为内廷御林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厂与卫职权基本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奏请需用奏疏,不如东厂等太监亲近,故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由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厂卫均可不经司法机关,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用刑极为残酷,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注:东厂,官署名.明成祖时期为清除建文帝余党和体察民情,一方面恢复和加强锦衣卫,一方面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提督但任.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宦官干政之端.西厂,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西缉事厂简称西厂,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一些朝官结党,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西厂特务侦缉各地,引起朝野反对,后被迫撤销.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西厂,后刘瑾倒台被凌迟后又被撤销.大内行厂,官署名.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乃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武宗以前,厂、卫分立,更迭用事.此时,东厂首领丘聚,西厂首党谷大用,锦衣卫指挥史石文义,皆刘瑾死党,以致厂、卫合势,特务遍天下,并创立重刑,令官吏军民谈虎色变,人们视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被撤销.锦衣卫,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成为皇帝的耳目爪牙,监视和督察全国官吏和民众.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常以勋戚都督担任.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当初众多大内高手大明特工横行天津城.提起特务,很多人都会想到从事秘密工作、刺探军事情报的神秘人物,其实,在明朝时期,特务可是个公开的人物,当时的特务人员一般都出自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除锦衣卫外,其余的全是由宦官主持,并且由宦官领导机关司礼监领导任免,然后由皇帝做最后的决定.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明成祖朱棣在永乐15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3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1404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据介绍,锦衣卫作为地名的出现是在满清入关以后,因为在锦衣卫大街附近有一条河,满清乾隆年在这条河上修建一个木桥,后来人们就习惯称为锦衣卫桥.有桥以后,人们在此聚居,后称为锦衣卫桥村,锦衣卫大街也因此出现.锦衣卫桥在1953年天津卫兴修水利时被拆除,而锦衣卫大街一直被保留到现在,现在路过此地时,还可以看到“锦衣卫大街”的路牌.满清中叶以后屡有名人在此居住,满清咸丰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在政坛失利后,退居锦衣卫桥村居住,深居简出,其后人焦菊隐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身影随处见统一穿褐色制服――天津城特工多如牛毛.当时的天津城,总可以看到厂卫特务的身影.虽说是特务机构,但他们的服饰非常显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东西厂均由一个提督负责西厂设立过两次,但时间都不长,由宦官担任,主持东厂的太监被厂内的人称为“督主”或者“厂公”,他的底下设掌刑千户一名,理刑百户一名,这两个人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再下面是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实际在外面侦察缉访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又叫“档头”,共有100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所以,当身穿东厂服装或锦衣卫服装的人出现时,老百姓与当地的地方官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这些人找茬抓起来.明代宦官设有许多衙门,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是明代特务机关最高指挥机关.东厂特务直接受皇帝指挥,派去主持东厂的宦官都是皇帝的亲信,颁发的关防也就是工作证比起其他宦官衙门也有权威的多,其他宦官的奉差关防都是“某处内官关防”几个字,惟独东厂的篆文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东厂除侦察京师官民外,连锦衣卫也在侦察范围之内.由于东厂还要负责调查全国各地的情况,临时派遣的特务最为广泛,派出去的宦官或去监督军队,叫做监军;或去征收税赋,叫做税监;还有提督京营,监督仓场,采办货物等,遍于全国各地,全都负有侦缉的责任. 随着岁月的流失,今天在天津的厂卫衙门能够保留下来的,也只剩下了锦衣卫的一个地名.附:锦衣卫在对外战争中的一些功绩:万历朝鲜战役,锦衣卫还是起到前线收集敌军情报的作用. 日军方面甚至还有被锦衣卫收买的军官.但当时情报工作比不上日本的忍者是事实. 不过比起几百年后清国的军情工作那远远好的多了.锦衣卫是用来安内的,不是用来攘外的.任何一个政权机构,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如此看来,对外战争中,除了兵部,吏户礼刑工都没有用.呵呵.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明朝时期绘画

明朝时期绘画

【明朝时期的绘画】明代宫廷画家的组织、活动情况,与元代相近,没有严格的组织,也没有定期考核制度,更没有系统学习文化及专业技能的规定,只是应付宫廷内的各种绘画任务。

其地位与民间工匠没有多大区别。

明代供奉宫廷的画家,人才众多,力量雄厚,起自洪武、永乐,兴盛于宣德、弘治。

各地的能工巧匠被源源召入宫廷。

谢环,字廷循,师陈叔起,永乐中召入京师,宣宗登基后特重奖谢环,因而有排挤戴进出宫廷的记载。

谢环常在宣宗身边,间承顾问,赐锦衣卫千户,为正五品,一个画室能拿到五品官的俸禄,已是十分难得了。

谢环不仅精于绘画,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做事谨慎。

宣宗曾亲手画墨竹二幅送他。

据说送墨竹的目的是暗示他要“尽臣节以事上。

”他的山水师法荆、关和二米,但未见有作品流传下来。

边景昭,字文进,福建沙县人。

边景昭博学能文,精花果翎毛,妍丽生动,工致绝伦,继承宋宫廷院体作风。

有的作品场面宏大,如《三友百禽图》画坡陀湖石旁梅竹松交错于画中,百禽聚集,飞鸣跳啄,姿态不一,种属各异,手法工致,设色艳丽。

《竹鹤双清图》画竹林旁坡陀,二丹顶鹤一啄食、一理羽,手法极为工致,形象刻画谨细,设色淡雅,有如宋院画再生。

商喜,字惟吉。

善山水、人物,花木翎毛,全摹宋人笔意,尤善画虎。

宣德中供奉内廷,授锦衣卫指挥,生卒不详。

今存作品有:《明宣宗出猎图》,纸本,设色。

《关羽擒将图》,绢本,设色。

倪端,字钟玉。

善画道释人物,亦工花卉,山水师南宋院体。

宣德中征入画院,生卒不详。

今存《聘庞图》,绢本,设色,画后汉荆州刺史刘表聘请隐士庞德公的故事。

画法略近李唐一派,又适当吸收了郭熙的某些技法。

石锐,字以明,钱塘人。

善金碧山水、界画楼台及人物花果,得宋元院画遗韵,赋色鲜丽温润,水墨山水仿盛懋。

李在,字以政,由莆田(在福建省)迁云南。

善画山水人物。

日本画家雪舟等扬来华学习期间曾与李在接触。

李在山水画略近郭熙一派而趋于粗简,如《山水图轴》。

人物或师贯休、或师梁楷,亦能出神入妙,如《琴高乘鲤图》,绢本,设色。

明代美术史

明代美术史

后期代表人物
陈洪绶、崔子忠、 变形人物画家 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 青藤画派 徐渭 肖像画家 曾鲸 吴门派 董其昌 莫是龙、陈继儒、 顾正谊、 松江派 莫是龙、陈继儒、赵左华 亭派 顾正谊、宋旭 云间派 沈士充 武林派 蓝瑛 项元汴、 姑熟派 萧云从 嘉兴派 项元汴、项圣谟 宋克、夏昶、 武进派 恽向 墨戏画家 宋克、夏昶、陈宪章 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文彭、 其他画家 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文彭、张宏
聘庞图 倪端
雪夜访普图 刘俊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福建人,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福建人,一作陇西 今甘肃) 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 (今甘肃)人。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 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 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 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 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 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传世作品有: 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传世作品有:《三友百 禽图》 春禽花木图》 禽图》轴,《春禽花木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吕纪:(公元1477 :(公元1477年 ?),字廷振,号乐愚, ?),字廷振 吕纪:(公元1477年—?),字廷振,号乐愚, 一作乐渔,明代画家。浙江宁波人。 一作乐渔,明代画家。浙江宁波人。他曾在仁智 殿任锦衣卫指挥。他擅长画花鸟,常画凤凰、 殿任锦衣卫指挥。他擅长画花鸟,常画凤凰、鹤、 孔雀、鸳鸯之类,也画花树,古艳夺目, 孔雀、鸳鸯之类,也画花树,古艳夺目,工笔勾 勒与水墨写意具佳,笔墨流动, 勒与水墨写意具佳,笔墨流动,发展了花鸟画的 表现形式具有造化之妙。画山水和人物, 表现形式具有造化之妙。画山水和人物,也有法 传世作品有: 桂菊山禽图》 度。传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图》轴;《雪柳双 凫图》 芙蓉白鹭图》 四季花鸟》 凫图》轴;《芙蓉白鹭图》轴;《四季花鸟》四 轴。

《明宣宗行乐图》鉴赏

《明宣宗行乐图》鉴赏

《明宣宗行乐图》鉴赏作者:李训刚来源:《当代人》2015年第01期《明宣宗行乐图》是著名宫廷供奉画家商喜的代表作。

绢本设色,纵36.8厘米,横688.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幅共分为六段,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宫中的游乐活动。

画中所表现的是射箭、马伎、捶丸、投壶、坐轿等场面。

全图设色浓丽、鲜艳,皇帝的形象多次出现,并带有肖像特征。

此图表现了明宣德皇帝出行游猎的场面,人物众多,描绘细致。

画中一队人马出宫苑入林郊,浩浩荡荡。

坡岗上树茂花繁,溪水潺潺,林木间飞鸟走兽成双成对。

宣宗居队伍之首,身材魁梧,体态雍容,头戴黑色尖顶圆帽,身着红色窄袖衣,外罩黄色长褂。

据文献记载,明初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骑射出行时的冠服仍保留有金、元遗制,图中宣宗的装束证实了文献的记载,确实具有“胡服”的特色。

尖顶圆帽源自元代的“笠子帽”,无领无袖的大褂在元代称“比甲”,是射猎服。

宣宗的形象略大于其他人,这是古时人物画常用的手法,以突出主角的尊崇地位。

随从众人面貌各异,显示出纪实的笔法。

画法工细,设色浓丽。

这一时期写实性的人物画和帝王游乐图成为明代宫廷绘画的主流,当时供奉在内廷的画家,可谓人才济济,成就显著,宣德年间宫廷画家商喜所作的《明宣宗行乐图》轴即为当时的佳作之一。

图中明宣宗拿着一根球棍,瞄准地上一枚小球。

看到这一幕,你一定非常吃惊,这不是在打高尔夫吗?你猜的大致没错,只不过这项运动在中国古时候不叫高尔夫,而是叫捶丸。

捶丸这项运动最早始于宋代,根据《丸经·集序》中“至宋徽宗、全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述,可知捶丸形成期的下限至晚在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

元代时开始在贵族皇室中流行。

明代时已经成为了非常流行的运动。

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

明宣宗行乐图出自宫廷画家商喜之手,商喜在明代宫廷任锦衣卫指挥,由于长期供奉内廷,使他得以亲历宫廷生活的真实场景,让我们现代人从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鲜活而真实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 宫廷 锦衣 卫画 家探 略
郭 林 凤
摘 要 : 明代 宫 廷 画 院 与
历 代王朝 出于 政治 教育 、宫廷装饰 、帝 王爱 好 以及 礼制 的需要 ,都会招 纳 画师进
入 宫 廷 供 职 , 明 代 亦 如 此 , 但 由于 种 种 原 因 画 院 并 未 正 式 确 立 。 宫廷 画 家 的 任 职 情 况 及 画 院 制 度 也 一 直 未 能 完 善 ,其 任 职 、 晋 级 情 况 亦 无 规 律 可 循 , 隶 属 关 系 比 较 复 杂 。
文通 。文 通 因家境贫 寒而 改学画 ,学 画十余载 ,后 又参军 兴武卫 ,因其敦厚 的性格 和
高超 的 画艺而有 名 公卿 间,历经 永乐 、洪熙 、宣德 、正统 四朝 ,卒于 正统年 间 。郭文 通敦 厚朴 实 ,于 永乐十 二年 被御 赐名纯 , 同时被 封 为营缮所 丞 ,隶属 工部 ,后改任锦 衣镇 抚 ,并且 皇帝 旨意可 以 “ 食 禄不莅 政 ”。郭纯入 宫是 军籍人 士供 奉 内庭 作画 的缩 影 ,之后 画家进 入京 卫任职 成为 明宫常 态 。画院后 续发展 以永乐 皇帝 “ 会车 驾亲征 朔 庭 院不 果 ” ,朱棣 令 黄淮 招 来 的画 家 “ 立 命武 楼 下作 画 ” ,将郭 文通 等 人 归于 武英 殿 。文 渊阁与武 英殿在永 乐初某种 意义上 充当 了书 院和 画 院的职 能 。 永 乐 时期 入 宫 的画家 大 多如 郭纯 ~ 样 ,被 受 官营 缮所 丞 , 陆钱题 范 启 东 ( 暹)
器 。 太 祖 朱 元 璋 在 南 京 附 近 设 有 四 十 八 卫 , 其 中 ,包 括 锦 衣 卫 在 内 的 上 十 二 卫 属 于 皇 帝 亲 自统 帅 。其 职 责 在 《 明史 ・ 职 官 志 》 中记 载 , “ 锦 衣 卫 ,掌 侍 卫 、 缉 捕 、 刑 狱 之
0 8 5
宋代 画 院 自成 一体 的 官 阶 系
统 以 及 严 谨 的 画 院 制 度 不
同 ,一 直 处 于有 实无 名 的尴 尬 局 面 ,特 别 是 洪 武 时期 , 画 家地 位 低 下 ,待 遇 不佳 。 但 从 宣德 开 始 锦 衣卫 制 度 趋 于完 善 ,此 时 也正 是 宫 廷 画 家 被 大 量 编 入 锦 衣 卫 的 时 期 ,他们 的 身份 地 位 发 生 了
改 变 。文章 通 过对 宫廷 画 家
明初 永乐 皇帝便 有意 恢复 书院和 画 院,据黄淮 《 黄 文简 公介庵集 》 “ 阁 门史 郭公墓 志
铭 ”记 载 ,永 乐 皇 帝 登 基 之 后 , 下 旨选 能 文 能 书 之 士 供 职 于 文 渊 阁 , “ 又 欲 仿 近 代 画
院 于 内廷 , 命臣淮选 端厚 而善 画者 ,充其任 。…”黄 淮首先 选 中的便是 自己的同 乡郭
二锦衣卫画家的升迁由于建国初百废待兴的局面朱元璋又是尚武之人在没有明确的画院制度支撑之下洪武年间画家因特长及绘画名气进入宫廷后主要被召来写御容和画宫殿壁画其内容也是偏重于行使成教化助人伦的职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这些画家在史料中也多没有确切的官职记载如画家相礼孙文宗画完御容之后便被遣返
学 术动 向 A c a d e mi c T r e n d s
湖 北美 术学 院学报
2 0 1 5 : NO . O l
事 ,恒 以勋 戚都 督领之 ,恩荫 寄禄 无常 员。凡朝 会 、巡 幸 ,则具 卤簿仪仗 ,率 大汉将 军共

千 五百 七员等 侍从扈 行 。宿卫 则分番 入直 。 ¨ ’锦衣 卫不 属于都 督府 管辖而 直接 听命于
皇帝 ,而后 由于职 责特 殊成 为著名 的特 务组织 ,与东西厂并称 “ 厂卫 ”。 锦衣 卫于 洪武 十五年 设立后 ,又于 洪武二 十六 年暂 时废除 ,成祖 朱棣 掌权后 为 了更 好 地 控制朝 政又 复设锦 衣卫 ,重新 成立之 后 的锦 衣卫 行使之 前 的职 能 ,但 是独 重于诸 卫 ,其 成 员亦 出现 了变化 ,画家始 进入锦衣卫 系统 。永 乐时期便 出现关 于画士百 户记载, 徐英 、韩 秀 实属于较 早一批进入 锦衣卫 的画家 。 《 水 东 日记》 载 , “ 永乐 十五年 五月斗‘ 八 日,我太 宗文皇 帝御 武英 门,命 内监李谦 、 王吉 于古今 通集 库取宋 列帝遗 像 ,命 臣忠彻及 画士 百户徐 英观 之 。” _ 4 百户 出现 于金 代 , 是世袭 军职 ,元代 沿袭 了此制 度 ,设置百户 所 。明代 的卫所制 度依 旧沿袭 前朝 ,百户 是各
地位 得 到 了较 大提 升 ,并 为
明代 宫 廷 画 的繁 荣 与 绘 画 艺
术 的发展 做 出了重要贡 献 。
关 键 词 : 明 代 : 宫 廷 画
时 ”约 为永 乐_ 十 ‘ 二年被 郭纯 被封 官前后 。营缮所 丞为 九 品,品阶 不高 ,但 是 以 “ 诸 匠 之精 艺者 为之 ” ,因此 陆哉觉 得范 启东画 艺精湛 却未 能担任 营缮所 丞颇 为不公 ,永 乐 时期 之后 仍有 画家任 职营缮 所 丞,如林 良在进 入锦 衣卫系 统前 曾任此职 。 宫廷 画家
担 任 工 部 的 营 缮 所 丞 之 外 , 永 乐 时 期 尚有 一 个 值 得 注 意 的 官 职 , 即 为 锦 衣 卫 一 职 。

家;锦 衣 ;待 遇

宫廷 画 家进 入锦 衣 卫 始 末
锦 衣卫 与在 京 的诸 卫采 用唐 人 十六卫 的遗 制 ,在诸 卫 中唯独锦 衣 卫职权 特殊 , 夹 陛而立 , 出警 入跸 ,处于 各卫之 上 。锦衣卫 与皇 帝的特 殊关系 使得这 些升入 锦衣 卫的
哀辞 “ 一 时 丹 青 坐 颓 靡 ,独 有 先 生 不 营 缮 ” ,并且特 意在此 句下面 注释 “ 一 时 授 营 缮 所 官 ,独 启 东 不 授 ” , 《 明画录 》载 范暹于永 乐 中进入画 院 ,可推测哀 辞 中的 “ 一
进 入 锦 衣卫 的始 末 缘 由 、锦
衣 卫 画 家 的升 迁与 锦 衣 卫 画 家 的待 遇 三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可 以看 出明代 锦 衣 卫 画 家 的
画 家 显 荣 非 比 寻 常 。 明代 关 于 画 工 进 入 锦 衣 卫 有 颇 多 记 载 , 明 叶 盛 的 《 水 东 日记 》 中
记载: “ 尝 闻宣德 中 ,内府工 作答应 之人 ,多与 军职 ” _ 4 J ,另有 《 国朝 院 画录》记 载
“ 明多假 以锦衣卫衔 ,以绘技 画工概授武 职 ,径准 袭替 ,其 失也滥 ” 。 锦衣 卫全称 为锦 衣卫 亲军都 指挥 使司 ,作为 明代 皇帝 身边 的护驾 侍卫亲 军 ,设 置 于 明太祖 洪武 十五年 ,朱元 璋罢 废亲 军都尉府 和仪銮 司后 成立 ,是 明代 特有 的国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