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5 考点三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35张)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35张)

-3-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 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法事,帝遣使杂问,既款服,诏令让与 俱来,人皆危之,让恬然若无事者,台纲以之益振。大德间,诏立陕西 行御史台,以让为都事,凡御史封章及文移,其可否一决于让。入为 中书省右司都事,迁户部员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乞籴 邻郡,宪司惧其贩鬻为利,闭其籴,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 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至大元年,转户部侍郎。时京仓主 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秕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 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仁宗即位,加 让正议大夫。初,尚书省柄臣构杀留守郑阿尔思兰,籍其家,中外冤 之;尚书省罢,未有直其冤者。让明其事,以所籍赀产给还之。有旨: 六部事疑不决者,须让共议,而后上闻。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有删改)
-12-
突破与提升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 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 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 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 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 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 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
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
他一无所取。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共144张PPT)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共144张PPT)
高考导航
提分攻略一
栏目索引
协助密云防务,遇到警情就移兵驻守居庸。”全都回复可以。过了段时间,宗
高考导航 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的军队做
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被罚剥夺一年俸禄。按照惯例,京营每年调 发五军到蓟镇执行秋季的防务。宗皋请求停止调拨三军,用犒劳军队的饷银 补充本镇招兵的费用。又请求调发修边剩余的银两,用来增修燕河营、古北
口。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他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的真
相便审察清楚了。
提分攻略一
栏目索引
二、(2018泰州中学四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若水先生传
高考导航
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 第一人,为翰林修撰。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 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 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
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 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 荆②,主人墙隅烋烋然③,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炉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 裙,余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
提分攻略一
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其间。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带领家人亲自耕种来
供应一家的吃食,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
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19
2016年新课 《宋史·曾公亮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2016年新课 《明史·陈登云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标全国卷Ⅱ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2016年新课 《明史·傅珪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标全国卷Ⅲ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2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 了筛选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 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
(3)2015年至2018,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 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 依次为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5
新型题分数必须拿
一、断句题: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理解和把握,对 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 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 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
这是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践阼。后来也指即位、登
基。也作“践祚”
19
【2017新课标Ⅰ卷】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 的名反而不常用。
•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 血亲中的一部分。
二、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注释。 三、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应该扎扎实实地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31张)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31张)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C.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 官为大理寺卿。 D.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 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分析]
大二轮复习 语文
第4组 下列对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 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 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C.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 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D.明清时,称会试中试者为“举人”,中了举人叫 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联系课内,学会牵引 (2018·高考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问题。 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 .. “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 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 .. 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 . 才 ,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 . 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 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
明方法 从审到答 求满分 思路解构
再提升 跟踪训练
大二轮复习 语文
第3组 下列对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 天干地支纪年法。 B.戌,地支之一。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 “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年。 C.“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每个季 节的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D.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 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2019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共38张PPT)

2019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共38张PPT)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
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 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
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情 分析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从中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翻译题突出多义实词、词类活用
和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这些考查点重点突出、指向明确,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考生有重点、有目的地复习备考。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真题 体验

一、(2013·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 景泰二年进士,授御 . 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 四之乱,录 功进左副都御史。振 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 . . 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 石纪之而还。进右都 . 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 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
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 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 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19张PPT)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19张PPT)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阅读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快速通读,厘清层次 节选文段大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节选文段按照文言人物传记的一般行文思路,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第一句,介绍传主姓名、籍 贯等基本情况;第二层,中间主体部分,叙述传主生平主要事迹;第三层,最后两句,交代传主去世及其原因。
《晋书·鲁芝传》 《后汉书·王涣传》 《宋史·范纯礼传》 《宋书·谢弘微传》 《后汉书·赵憙传》
《宋史·许将传》
体裁 史传 史传 史传 史传 史传 史传 史传 史传 史传
[备考指导] 1.题型稳中有变。分析综合题、翻译题,自 2009 年一直沿用至今,没 有变化。2014 年起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试题有了微调,删去 2013 年及以前的信息筛选题,增设了断句题,而且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2014 年及以前均设有一道考查文言实词的单选题,至 2015 年后替换为一道 文化知识题,仍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6 年与 2017 年各题题型及其针 对的考点保持一致。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第 10 题仍旧是断句题。 2018《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出现了实词考查单选题,说明这个考点依然要重 点复习。 2.“内”“外”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选文是课本外的, 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断句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皆体现出这 一特点。 3.始终坚持“浅易”原则。“浅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选文基 本上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2007 年至 2018 年,全国卷中《宋史》 选文 9 篇、《明史》选文 6 篇、《旧唐书》选文 2 篇、《新唐书》选文 1 篇、《北 史》选文 2 篇、《宋书》选文 3 篇、《后汉书》选文 3 篇、《新五代史》选文 1 篇、《晋书》选文 1 篇);第二,文章用词均为常用词;第三,文章均采用常 见句式;第四,文章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读懂;第五,文章是典范的 文言文作品。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 [选项B] 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
•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B.曲解文意。选文第二段中说“不好徼 名于世”,意思是“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选项中 说“他追求好名声”,显然是错误的。
• 【参考译文】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 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 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 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 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 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 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 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 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
• 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不朝拜他们的宫室,而是 共同归附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 了增加庄重恭敬。衣服的轻重便于身体,使用钱财 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 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因此明堂的形制是,(只求)地下的潮湿,不能上来; 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绘上纹饰,木 建筑物不加镂刻,这是向百姓显示懂得节俭。等到 他们衰败的
• 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超过足以培养恭敬的限度, 宫室的华美已超过避开潮湿的限度,使用人力太多, 使用钱财非常浪费,这是与民结为仇敌。如今君主 想要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是有益的。
Good bye! Wish you a happy life
•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曲解文义。原文中晏子说效法圣贤之王的 节俭,不效法他们的服饰,并且举例说明服饰用来修 敬和御寒,不必要华美,所以最后说“法圣王之服,不 法其制”,意思是“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实词
;.
1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 (1)词义完全相同; (2)完全不同; (3)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
2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
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
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 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
;.
3
高考文言实词考查内容
1.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 联词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12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用心 因为心思
读书用功或肯动脑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美人 妃嫔
美貌女子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鱼肉 鱼和肉 左右 侍卫人员 牺牲 作祭礼的牲畜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
7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2.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3.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此小大之辩也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错(说反了) 2.对 3.对 4.错(说反了) 5.错(汉武帝是 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6.错(不一定是功臣,也不 一定是善意的评价) 7.对 8.对 9.对 10.错(是把国土中某 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 他) 11.对 12.错(“司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不是李白) 13. 对 14.错(“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 迁”一词) 15.错(是指京官到地方就任)
7.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 宾客上殿。 8.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的合称。六艺: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②六 经:《易》《书》《诗》《礼》《乐》《春秋》。9.乞骸骨:封建社 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 的身体,回家乡去。
答案:1.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 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2.足下: 是古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3.陛下:对帝 王的尊称。“陛”,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这里的“陛下” 是台阶前面。 4.婚姻:此处指儿女亲家。 5.朕:先秦时, 指我、我的。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6.结发: ①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 ②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代指结婚。
12.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 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 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 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 ) 13.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 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 14.“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 用“右迁”一词。( ) 15.“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 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
[第 2 组] 9.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 的是兵部。( ) 10.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 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 11.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 “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 者退休的意思。( )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侯、伯: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 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
6.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侯、伯:我国古代的爵位名。 2.执事:办事的官吏, 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3.左尹:楚国官名。又有右尹,位次 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4.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名。5.丞: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 6.左迁:降 低官职,即“降官”。古代官位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7.御史:官职名,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例如:擢、拔都是“提升 官职”的意思。拜、除、授等同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例如:道,在唐代为行政区划, 是州的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 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中的 “道”指道的长官。
一、回顾教材 (一)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词
(二)古代与礼仪、科举、制度、称谓等有关的名词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
2.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足下: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
5.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 6.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 7.乃设九.宾.礼于廷 九宾: 8.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 六艺: 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
[拓展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第 1 组] 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 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 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 皇帝的自称。( ) 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 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 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 亲去世曰“外艰”。( )
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 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 如“康熙”。( ) 6.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 扬性质的称号。( ) 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 “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 妣”。( ) 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 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三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2017 年,高考江苏卷新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古 代文化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 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 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 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 读通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 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常见的角度大约有:①古代政府 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 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拓展积 累。重点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 识。例如: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 “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