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专题练PPT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专题练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义项 解释 例析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本义 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根本。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 “本”的本义就是树 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 木的根。 予本非文人画士。 “本”是“本来、原 本”,就是它的引申 义。
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 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 词的比喻义,就是 择也。
比喻义 词建立在比喻基础 “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 上所产生的意义。 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 士,现在属贬义。 词的假借义,因通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假借义 假而产生的临时意 “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 义。 “没有”。
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 表示乙事物。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 词义弱化 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 示的语义较弱。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词义 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 “宣言”,古义是“扬言”,今 示的语义增强。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 义是“宣告、声明”。 蹑履相逢迎。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义转移 ①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 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 给董叔后,改为董祁。③纺:绑。
①范氏富,盍已乎!(3分)
范家富贵,何不(为什么不)取消 (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3分)
范献子把董叔抓来(捉来、逮住) 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分)
2.试翻译下面文段
(1)王蓝田性急。尝食 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 大怒,举以掷地。(2)鸡 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 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 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 之。
(1)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 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5分)
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曾 经)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 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 把鸡蛋拿起来扔到地上。
①“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 (4分)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 啖之。)
东边邻居杀猪干什么?他母亲说:“要 给你吃。”(啖,给……吃)
②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6分)
(孟母)于是就买东边邻居家的猪肉来 给他吃,表明不欺骗他。(食:sì,
给……吃)
【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 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 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 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 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 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 (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 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 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 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一、高考命题特点
▪ 一般选择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 法现象的语句;
▪ 关键词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通假字、重要虚词等。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答案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答案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答案一、二人并走【原文】(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黑了,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原文】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

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附原文翻译答案解释)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附原文翻译答案解释)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附原文翻译答案解释)xx年。

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

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

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

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

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

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

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

”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

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

诏褒谕。

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

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后十年卒,年八..十。

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

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

”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韪其言韪:否定.B. 大姓利于田利:获利.C.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忌:忌恨.D. 视公事当如私事视:对待.7. 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刑部侍郎权:代理.B. 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致仕:任职..C. 后起知太平州起:重新任用.D. 改吏部侍郎改:改任.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9. 根据全文,概括吴芾为官方面的才智和品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课案及考题演练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课案及考题演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课案七文言文句子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

从阅卷实际来看,首先要采准3大赋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以获取要点分;再运用文言文翻译的6字诀,确保翻译句子更规范,从而取得满分。

【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段大意为:“(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境内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答案 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有误。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含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含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
【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
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
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
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
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
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
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
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
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