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 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 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 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 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 必不出。”
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 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 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 很难再出来。”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 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 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 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 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 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 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 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 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 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 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 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 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 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 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 周运回到齐国?”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HY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者师焉,或者否焉,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不所怙,惟兄嫂是依。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也。
8、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HY,羽化而登仙。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汇编

新课标1译文: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新课标11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分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安徽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译文: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
“负气”,凭恃义气)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d8bd2f7ec4afe05a1df3d.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高考文言文:文言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翻译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高三2012-03-22 10:45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强调采点得分意识。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言文翻译?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翻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解释实词、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特殊语序。
二、高考考查方式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以直译为主,要求字字落实。
近几年来,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卷增加了文言翻译题的分值。
从2010年全国各省市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来看,大多数在8~10分,并以9分和10分居多。
高考文言文评分细则的拟订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三、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翻译重点和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译准关键词语。
文言翻译题中必定会有几个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考生答题时可以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看这几个字词与课文中所学过的意思有何异同,注意根据语境辨析关键词的一词多义,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译准关键词语。
二是要译出文言句式。
要特别注意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如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包括固定句式。
三是要注意译准语气。
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四、文言文翻译原则。
原则一:直译为主直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也即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
还要做到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原则二:意译为辅意译则是按原文大意来翻译。
文言文中常带修辞手法的地方,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来翻译。
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
五、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1)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换――替换。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今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明”翻译为“阐明”。
“大”翻译为“重大意义”。
“重”翻译为“重要作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筑”翻译为“修筑”。
“守”翻译为“把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系”翻译为“捆绑”。
“组”翻译为“绳索”。
“首”翻译为“头颅”。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改换为“蟋蟀”,“岁”改换为“年”。
(3)补――补充。
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孰)更快乐呢?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厉兵、秣马矣。
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非前物。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作用),偏义复词中起陪衬作用的词,翻译时应删除。
例: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复词,其中“息”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5)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豫州今欲何至?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
(5)贯――贯通。
对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进行推测,将运用修辞、典故的地方灵活贯通地翻译。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
翻译为“做官的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封狼居胥”,用典故,翻译为“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
六、五步翻译法。
五步翻译法即根据补、留、删、调、换、贯六种翻译方法,分步骤进行翻译训练。
五步翻译训练法步骤:第一步,初步理解原文, 以词为单位画下横线,表示有待注释;第二步,把能够翻译出来的词语、照原文直接保留的词语以及不需要翻译的虚词抄录下来;第三步,将原句涉及到的特殊句式进行调整之后再翻译,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用语习惯,并将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加上括号,抄录下来;第四步,将剩下的词语按照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推断,判断意思并抄录下来。
第五步,修句。
修改译文,使之通畅,连贯、优美。
七、课堂练习1、划线句翻译 (共8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3分。
至于1分;“旬”1分;“举”1分)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译: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2分。
定语后置1分;“是”1分)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分)译: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3分。
壶 1分;“箪”1分;“师”1分。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10分)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2分)译: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4分)译: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4分)译:参考答案:①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
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八、归纳总结文言翻译注意事项。
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强化“译准关键词语”和“译出文言句式”两个意识;注意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注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注意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九、课后练习。
1.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
汉末扰乱,关东皆震。
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
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①。
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三国志》)[注]①太祖:曹操。
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2分)译:(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3分)译:(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3分)译: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
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
……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南史·列传第五十九》)(1)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3分)译:(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3分)译:(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3分)译: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
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战国策·燕一》)[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3分)译:(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3分)译:4、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翻译:参考答案1.(1)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
(2)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
(3)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
2.(1)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书记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工作)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