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合集下载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期中)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A . 曲辕犁B . 耧车C . 二牛一人耕作法D . 铁犁冠2. (2分) (2017高一上·诸暨期末) 《史记》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该水利工程是()A . 都江堰B . 芍陂C . 灵渠D . 郑国渠3. (2分)(2020·浙江) 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塞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③④4. (2分) (2020高一下·宣化月考) 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题材,表达了农民热切祈盼丰收的愿望。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业()A . 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B . 将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起来C . 已经实现自给自足D . 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5. (2分) (2019高二上·克拉玛依期中) 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商鞅意在强调()A .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B .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C .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D .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6. (2分) (2017高二下·灵山期末) 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秘色瓷。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C.经济上自给自足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D.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3.明代以前,中国的商人活动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无帮的,但明清出现了商帮,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商人地位的提高 D.对外贸易的活跃4.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5.17 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

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前提是()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D.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6.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7.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8.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

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忆人类从初期游徙不定到居住生活的转变进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B.衡宇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慢慢取代了集体耕耘,致使这种转变的要紧缘故是( )A.均田制的公布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3.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A. 商鞅变法B. 公田的大量抛荒C. 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D.铁器和牛耕的显现4.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全然上是因为 ( )A.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 统治者“不抑兼并”C.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D. 土地私有制的进展5.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体关系是租佃关系,这一关系的日趋普遍带来的阻碍是( )A.政府收入大大提高B.阶级矛盾得以缓和C.农人生产自主权扩大D.通过做生意盈利买地6.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

而唐朝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

这说明()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7.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紧密相关”的结论。

该推断 ( )A.材料充分、明白得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明白得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明白得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明白得不准确,结论不合理8.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暖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201-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樊锦审题人:张孝和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题,每题2分,共0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必修二1—15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必修二1—15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必修二1—15课)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一代代的徽商在几百年的商品经营中,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老字号”招牌,如谢正安创办“谢裕大”,其制作的“黄山毛峰”誉满天下;胡云龙创办“祁红”茶号;吴鲁衡创办的“吴鲁衡罗经店”;胡椿创办的“胡玉美”等。

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徽商()A.重视文化教育B.重视经营之道C.重视品牌塑造D.打造百年老店2.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

今小商人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

”可见其()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C.关注商业流通D.提出农商皆本3.《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4.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5.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6.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

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暑期综合测试历史 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暑期综合测试历史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一暑期综合测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5题1.汉语中,“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目中的“鼎”属于青铜器皿。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当时的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B、C、D三项,故选A.2.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

有利于社会稳定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D。

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

根据题干信息“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可知,该田制为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政府把无主的荒地分配给农民,限制土地买卖,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的发展,故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这并没有触动地主的土地,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均田制下所分配的土地可以买卖,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

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

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

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工匠的人身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放松,南朝开始了“轮番上役”的制度,使工匠能获得一定的时间,为自己进行生产,从而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在“轮番上役”的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进一步解放工匠,于是一些工匠开始在城市中聚居,以便为官府所雇佣.故本题选B 项。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75 分)1.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此意的俗语,如A.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B.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表现2.魏晋南北朝时,分产异炊现象在江南地区很突出。

《宋书》载:“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

”从经济原因分析,这反映出当地A.传统宗法制度正在崩溃 B.已经成为国家经济重心C.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D.小农家庭结构完全破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法制度崩溃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排除A;南宋时南方才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所以排除B;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模式,所以小农家庭结构完全破产的说法不当,排除;材料“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

”正是说明当时大部分家庭是以小家庭的方式存在,从根源上看是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使得小农经济出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发展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语汇。

以下各项,能较全面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成就的一组是A.白瓷、筒车、飞梭、黄道婆 B.青瓷、丝路、水排、以煤冶铁C.青瓷、桔槔、灌钢、曲辕犁 D.白瓷、翻车、缂丝、海禁闭关【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的成就【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分工细致,领先世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成就很多,这要平时多积累。

要记住常见手工业成就的一般常识,同时要熟记若干典型手工业技艺的图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庄巧岚核卷人沈建芬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 2分,共60分)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周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2.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3、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

这一发明用于()A.冶铁B.灌溉C.耕作D.纺织4.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此规定是为了()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5、“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这一物质基础出现于()A.明朝中后期B.十九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7、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8.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3分,共60分。

)1.“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此诗描述的农业灌溉工具是2.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能成为“最重要的变量”是因为他们A.人口数量较大B.地域分布广泛C.占有土地最多D.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着3.明代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盛,于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

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A.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B.小农家庭的抗灾能力很低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4.元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比宋代更高,是当时全国制瓷技艺最高的窑场,并设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镇的陶瓷生产。

下列瓷器种类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粉彩瓷B.青瓷C.白瓷D.青花瓷5.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超越官营手占据主导地位B.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政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更高6.虽然明朝政府严禁私下对外贸易,但商人们还是“嗜利走死,习以为常”。

他们贩运布席、金银箔、瓷器、丝绵、棉布至日本岛上贸易。

有些福建、浙江、直隶商人,皆走吕宋,交趾诸国,与日本商人贸易。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发达的外贸传统B.商人逐立的进取精神C.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海禁”政策时严时松7.“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A.殖民国家崛起的先后顺序 B.物价水平影响到国家兴衰C.传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D.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8.《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9. 我们习惯上将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种不同称呼,主要依据A.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B.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C.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D.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10.法国在1792年曾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英国议会则与1806年立法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也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

这主要是因为贩奴A.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B.有违西方资阶级的人权原则C.不利于西方稳定对殖民地统治D.导致了殖民地坚持不懈的斗争11.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1914年又以“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进行修订,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

这样做是为了A.维护自由市场经济体制B.保障普通消费者的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恶性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2.分析下表《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单位:万包)》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CAB.中国在外贸中逐渐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13.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浪潮都A.动摇了专制王朝的统治B.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14.阅读《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相对比重》表,其数据的变化说明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D.民族工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15.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中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

这一组织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B.极大的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从根本性上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16.阅读《1950—1985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图,对其信息的解读符合事实的是①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④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17.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各地相继取消城镇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表明我国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18.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个农民在一张契约上按下血红的指印,并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此时小岗村的做法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得到党中央一致认可C.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是承包责任制的开始19.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打出一条“小平您好”的标语,这实质上反映了人民群众A.严重的“个人崇拜”心理 B.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不尊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D.对纠“左”和拨乱反正的拥护20.“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低于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

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 特别行政区B. 民族自治区C. 上海浦东新区D. 沿海经济开放区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第21题26分,第22题14分,共40分。

注意:书写整洁,条理清楚,段落分明,序号规范。

)21.(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1602年的荷兰。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

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撮合交易。

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

材料二 1872年底开业营运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公司为学习对象的新型股份制企业。

它是通过向民间发行股票(当时亦称“股份票”)“招商集股”,筹集资金进而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

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方式,对此后洋务民用企业的兴办影响很大,此后十几年中陆续成立的一批股份制企业,大体均仿效轮船招商局兴办就是明证。

其影响正如《申报》刊载的文章所总结,是“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但是,西方股份制企业普遍具有的另外一下特点,这些企业却并没有“仿”,例如股东权利的体现除了获取“官利”一份以及在有“余利”时分得相应的一份收益外,参与权和监督权都无从谈起。

——摘编自朱荫贵《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股票市场兴起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股份制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12分)22.(14分)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转型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我们检验了很多强调19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在生产力方面存在内生优势的观点,并发现他们都存在疑问……备受诋毁的中国家庭劳动利用模式,在经过更严密的考察后,看来与西北欧模式同样可以对变化中的机会和价格征象做出反应。

因而,西欧最发达地区远非独一无二的,它们看来欧亚大陆其他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域有着共同的重要经济特征——商业化,商品、土地与劳动的互相修正,市场驱动的发展,家庭根据经济趋势对其剩余和劳动力配制的调整。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经济世界的发展》请提炼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作用: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成为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

(2)特征:发行股票民间筹集资金,不在一人专制,股东无参与、监督权。

影响:开始采用股份制形式办厂,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为民族工业积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2.观点一: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中国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封建的法律制度束缚了经济发展;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妨碍了资本的投入;官僚、贵族的行业垄断影响经济发展。

(12分)观点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