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 . . .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组员:xxx班级:13级规划设计时间:2015-3-26规划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水库附近. . . . 水源涵养林的概念: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森林防护系统,具有森林普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主要的是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消峰、防止土壤侵蚀、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於塞。
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目录1、.................................................基本概况2、.....................................................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3、.....................................................................外业调查4、...................................作业设计5、..............................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基本概况1、地理状况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
境内最高海拔2070.2m , 最低海拔1980m ,相对高差90.2m。
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2、气候特征林职院405林场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候14.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05℃,极端最高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470.3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东江水源涵养林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东江水源涵养林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工程综合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东江水源涵养林整治工程2.工程地点:详见工程小班作业设计表3.工程规模:根据工程建设的依据和原则,结合惠城区的实际情况,惠城区2011年度市级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项目:补植套种 1000 亩。
本项目按照邻近作业小班划分。
(详见作业小班表)作业类型乡镇作业小班位置面积(林场)号(亩)总计1000大岚村Ⅰ林班: 6-1,6-2,7-1,7-2 , 8-18-2,横沥镇1450补植套种8-3 , 8-4芦洲镇2大兴村Ⅰ林班: 2-2,2-3,3-21503大兴村Ⅰ林班:5-1 ,6-04004.招标人:5.设计单位:6.招标代理单位:7.预算价: 51.09 万元8.投标有效期:本工程投标截止之日起 60 日。
二.招标工程现场施工条件1、地理位置 :惠城区位于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 °17 ′ -114 °32 ′,北纬 22 °56-22 °16′ 。
东南西三面与惠阳区为邻,北靠博罗县,源源流淌的东江水从本区自北向南往西而去。
2 、气候条件 :惠城区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地带,气候温暖,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常年平均气候温度22 °C 左右,一月均温13 °C,七月均温 28 °C,年均降雨量在1690 -2380 毫米,常年降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降雨集中在每年的 4 -9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80 - 85% 。
台风每年 6 -10 月份影响该区,以7-9 月暴风雨最多,因距离海岸线较远,台风入侵时已大为减弱。
3、土壤条件:惠城区自然土壤属赤红壤,全区分为 4 个土类, 8 个亚类, 23 个属, 48 个土种。
其中属于山地土壤的分为 2 个土类, 2 个亚类, 3 个土属, 7 个土种。
2 个亚类是赤红壤和潮泥沙土, 3 个土属是花岗岩赤红壤、红色砂页岩赤红壤、潮泥沙土,7 个土种是厚腐殖质厚土层花岗岩赤红壤、厚腐殖质厚土层红色砂页岩赤红壤、薄腐殖质中土层红色砂页岩赤红壤、厚腐殖质薄土层红色砂页岩赤红壤、薄腐殖质厚土层红色沙页岩赤红壤、薄腐殖质薄土层红色沙页岩赤红壤,潮沙泥土,潮泥土。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林业四班1组二0一五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项目名称2.项目负责人3.参加规划设计人员4.前言5.工作计划表第二章基本情况2.1 自然状况2.1.1 地理位置2.1.2 气候条件2.1.3土壤条件2.2.4 植被类型2.2 社会经济概况第三章外业调查3.1项目区基本情况3.2 小班面积调查3.3 小班因子调查3.4 小班调查结果第四章森林营造4.1 树种选择和混交4.2 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4.3 经营管理4.4 补植第五章依据.国标第六章用工量6.1 用工量测算6.2 劳动力平衡项目名称: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项目设计负责人:李小倩参加规划设计人员:李小倩,余贤,李向睿,此里取初前言云南林业专业技术学院后山金殿水库旁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能有效的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
对提高城市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学校后山发展现状规划设计,使水源涵养林经营的更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完成规划设计内容,到实地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写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工作计划表第二章基本情况2.1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海拔约2000米。
2.1.2.气候条件虽位于亚热带,但海拔较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年温差为全国最小。
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2.1.3.土壤条件土壤主要类型是:酸性红壤、砖红壤2.1.4.植被类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2.社会经济概况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全市辖6区1市7县,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6万,其中常住人口643.2万。
水源涵养林工程规划模式

伊吗图河是大凌河下游细河右侧一级支流, 发源于阜新 市北八家子乡乌 兰木图 山南麓 , 由东北 向西 南流 经红 帽子 、 大五家子 、 王府 、 佛寺 、 七家 子 、 他本扎 兰 ( 部 ) 伊吗 图 、 西 、 东 梁、 卧风 沟等 8个 乡镇 , 于盛家窝堡 东南 入细河 , 全长 6 k 5 m, 流域 面积 84 i , 0 k 流域 内低 山丘 陵 占 8 % 以上 , n 0 风沙 干旱 , 水土流失严 重。涵养林工程项 目区位于伊吗图河( 王府以 上) 流域 , 主河 长 3.k 河 道平 均 比降 47% , 57m, .9 o集水 面 积 57 m , 0 k 占伊 吗图河流域 面积 的 6 . % 。土壤成土母质多 为 31 火成岩残积母质, 只在山角和沿河两岸分另有坡积母质和冲 0 积母质 , 有褐 土 、 主要 草甸土 、 棕壤 土和风沙 土。规划 区土 壤 结构不良, 容重偏高, 有机质含量不足 1 通透性差、 %, 保蓄能 力弱 。伊吗 图河 流域 内除河 沟两侧 为 山前 堆 积地形 和 山间 冲一 洪积谷地外, 均为剥蚀高丘地形。伊吗图河发源于阜新 县八家子 乡最高峰乌 兰木 图山, 海拔 814 。规划 区内高程 3.m 从 8 14 3. m一10 6 6 .m从北到南 变化 , 最大高差 6 0 8 7 . m。
( oa N .4 T dl o 3 )
文章编 号 :0 7— 5 6 20 6— 1 7 2 10 7 9 (0 6 0 0 0 —0 J
水 源 涵 养 林 工 程 规 划 模 式
张贵轩
( 阜新市水 利勘测设计研 究院, 辽宁 阜新 130 ) 200
摘
要: 伊吗图河( 王府以上) 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 规划沙棘 85m 。 2h 刺槐 56m 、 7h 紫穗槐 64m , 2h 速生杨38m , 5h 2果树29m , 1h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一、项目背景及意义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资源的供应稳定性和水质保持能力的林地。
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提前了解和参与到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目标1.了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原则和方法;3.掌握一些常见的水源涵养林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要求;4.学习团队协作和实地考察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及方法1.理论学习: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做水源涵养林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和意义,并讲解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
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水源涵养林实地考察,观察植被种类、生长环境、水环境等,并记录观察数据和感受。
3.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植物种类、造林密度等。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实践能力。
4.总结报告: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实地考察和建设方案的设计,撰写一份水源涵养林的总结报告,包括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建设原则、植物种类选择、注意事项等。
5.教学展示:在学校组织水源涵养林的教学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和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努力。
四、作业评价方法1.书面评价: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和总结报告进行书面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符合水源涵养林的要求等。
2.口头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呈现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五、作业时间安排1.第一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了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作用。
2.第二周: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数据和感受。
3.第三周: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
4.第四周:小组撰写总结报告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安排1.第一周: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做水源涵养林的讲座。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摘要: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价值,而且在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林分结构优化、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水源涵养林简称水源林,是指主要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循环、保护饮用水源以及防止江河、湖泊淤塞为目的的森林。
无论历史研究结论[1]还是水源林营造试验结果[2]都证明,水源林在保护水源、调洪削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而那些水源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无不出现洪涝灾害增多、河水流量递减、水质劣化的恶果,生态危机使得原来受到水源林泽被的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无不受到影响,因此保护和营造水源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造林设计直接影响水源林建设质量,为了让水源林获得最佳生态效益,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与林分结构优化1.1 设计依据和原则水源林造林设计应依据《造林技术规范》(GB/T 15776-2006)、《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 26906-2011)、《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85-2013)、《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DB44/T285—2005)、《〈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更新造林初步设计〉编制要求和说明》等,运用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等理论和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高效、适生、合理的原则,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搭配方式,并以作业小班为工程设计的基本单位,主要选择固土能力强的阔叶乡土树种,以推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同时也兼顾景观、造林施工、抚育、管护等需求。
1.2林分结构优化2 水源林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2.1 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水源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森林特有的水文功能——截留降水,将天然降水“蓄水于林”或“蓄水于山”,因此树种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符,也就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的树种。
水源林保护绿化工程方案

水源林保护绿化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水源林是指为了保障水源的供应而保护的森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水源林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绿化工程,加强水源林的保护,改善水源地环境,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目标1. 加强水源林的保护,保持水源地的生态稳定;2. 修复受损水源地生态环境,提高水质;3. 提高水源地绿化覆盖率,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4.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1. 水源地保护对水源林进行定期巡护,加大巡护力度,防止盗伐和破坏违法行为,加强水源地保护。
2. 水源地生态修复在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植树造林,引种保护植物,修复受损生境等,提高水源地的生态质量。
3. 水源地绿化工程加大对水源地的绿化力度,通过植树种草等方式提高水源地的绿化覆盖率,改善水源地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4. 农业生态工程在水源地周边开展农田生态工程,改善耕地和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5. 科普宣传加强水源林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对水源林保护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项目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对水源地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水源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为项目实施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水源林保护绿化工程的详细方案,包括项目内容、实施步骤、时间计划和预算等。
3. 筹资支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开展工程建设根据制定的方案,开展水源林保护绿化工程建设,包括巡护、生态修复、绿化工程等。
5. 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六、项目预算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初步估算项目的总投资为xxxx万元,其中包括巡护经费、生态修复经费、绿化工程经费等。
七、项目成果1. 加强水源林保护,保持水源地的生态稳定;2. 修复受损水源地生态环境,提高水质;3. 提高水源地绿化覆盖率,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4.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13林业三班组员:XXX地点:林职院后山时间:2015年4月17日目录1.总则2.综合调查3.营造林工程设计4.配套工程设计5.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6.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7.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播种量表8.营造特点与方式总则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其措施之一就是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是以保土、保肥、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为目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营造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林,必须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意义。
制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水土保持林新造,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决条件、主要依据、主要内容等。
本条规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明确的内容,方案设计深度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即:GB/T 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5162-1994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GB/T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 10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DB 11/T 222-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水土保持林: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组员:xxx班级:13级规划设计时间:2015-3-26规划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水库附近实用文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森林防护系统,具有森林普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主要的是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消峰、防止土壤侵蚀、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於塞。
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工作计划表第一课时写工作计划表第二课时查阅资料,准备工具外业调查第三课时上山实际调查第四课时整理资料数据,做表第五课时撰写规划书目录1、.................................................基本概况2、.....................................................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3、.....................................................................外业调查4、...................................作业设计5、..............................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基本概况1、地理状况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
境内最高海拔2070.2m , 最低海拔1980m ,相对高差90.2m。
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2、气候特征林职院405林场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候14.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05℃,极端最高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470.3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3、植被405林场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滇油杉、栓皮栎、油茶、干香柏、黑荆树等,地下植被主要有小铁仔、紫茎泽兰、茅草、杜鹃、栒子、沙针、禾本科草类等。
4、交通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仅有8公里,距昆曲高速1.5公里,交通便利,有村道从林职院男生公寓左后至高天流云别墅区后门,从高天流云后大门开始向西至麦冲村,向东至云南野生动物园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由西北到东南延伸。
5、社会经济条件405林场处于昆明城边,,林场周边有高天流云、唐朝茉莉豪华别墅区,金林碧水住宅区,距离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金殿公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都比较近,距野鸭湖仅11公里。
从东面可眺望到双龙乡的哈马者、麦冲村。
由于405林场周边的景点较多且相对有名气,因此客流量也比较大,而带动了405林场周边各行业的发展。
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一)造林准备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及其比例的选择应依据树种特性、立地类型、效益发挥等因素综合确定,选择水源涵养效益好的造林树种,并重视乡土树种的选优和开发。
(二)营造水源涵养林必须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培育的种子或苗木,具体要求如下:1、飞机播种造林用种子达到GB 7908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质量标准;2、容器苗执行LY/T 10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规定的合格苗标准;3、裸根苗执行GB 6000-1999的规定的一、二级苗木标准;4、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执行DB 11/T 222-2004的一、二级苗木标准,地方标准没有规定的执行GB6000-1999的相关规定;5 、未制定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树种的种子、苗木,以及有条件或需特殊处理的种子、苗木另行规定。
外业调查1、小班面积调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造林地块,采用GPS(venture)现场定位方法,对森林植被恢复小班进行全面勘测,利用计算机成图并量算面积。
2、小班因子调查(1)空间位置:将GPS点转绘到项目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上确定。
(2)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根据权属证明文件调查确定为国有。
(3)地形地势调查:坡度、坡向、坡位和海拔高度等立地因子现地调查确定。
(4)土壤调查:土壤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山体下部土壤深度35厘米,山体中部土壤深度25厘米。
(5)植被调查:植被采用设置样方法调查,记载调查植被种类、高度、分布和盖度等因子。
(6)立地类型调查:根据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因子确定植被恢复地块(小班)的立地类型。
(7)灌溉条件调查:自然降水,无灌溉条件。
小班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详见小班调查卡片、 GPS 测量记录以及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立地类型调查表。
详见下表:小班因子一览表作业设计序号区调查地点林班小班小班面积(亩)林地所有权权利林地使用权权利林木所有权权利林木使用权权利工程类别地类起源林种亚林种树种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高度(米)平均胸径(厘米)1盘龙区林职院后山11 74.5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非工程人工造林成林地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黑荆、侧柏7黑3柏 0.7 13.78 15.78 12盘龙区林职院后山1 2 50.5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非工程人工造林成林地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黑荆、云南松6黑4云 0.6 10.5 11 23盘龙区林职院后山1 3 45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非工程人工造林成林地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云南松、侧柏5云5柏 0.7 12 9 2人工造林作业设计1、林种选择根据森林功能、作用确定林种为防护林。
2、树种选择根据项目区内的地形地势、土壤和生态环境及适地适树原则。
确定营造柏树和云南松、黑荆3、混交方式及造林密度针阔混交林 70%-80%4、整地机械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开设,规格为沟宽20厘米,沟深15厘米,行距3米。
5、栽植2015年秋季-2016年春季人工栽植,栽植时要做到栽正扶植、深浅适宜、根系舒展,分层覆土,踩紧踏实,埋土深度要超过苗木原根际1~2cm。
幼林抚育抚育内容为、松土、除草、培土、扶苗,要求除净杂草,松土深度适宜,不损伤苗木。
次数为3年5次。
造林当年、第2年各2次,第3年1次。
抚育时间为造林当年和第2年分别在6月和9月进行,第3年8月进行。
林班小班面积除草松土施肥方式次数时间名称数量次数次数1 1 74.5 人工3年5次6、9月1 2 50.5 人工3年5次6、9月1 3 45 人工3年5次6、9月保护管理设计采取专业管护方式进行保护管理,防止人、畜践踏、毁坏森林植被恢复成果;严格火源管理和巡护,避免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禁止使用有病虫害感染的苗木造林,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林班小班号面积林木管护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管护年限1 1 74.5 巡护生物、化学防治巡护8年1 2 50.0 巡护生物、化学防治巡护8年1 3 45 巡护生物、化学防治巡护8年补植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地块,与次年使用同龄苗进行补植。
种苗需要量测算按照确定的造林树种和造林初植密度,另加约13.7%左右的苗木损耗计算,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共需云南松、黑荆、柏树苗木12599棵种苗需要量估算表树种苗木(株)种子(万斤)柏树黑荆云南松4199 4199 41993、种苗平衡苗木平衡测算表苗木单位需要量实有量平衡(+、-)备注合计株12599云南松株4199黑荆株4199柏树株4199用工量测算1、用工量指标根据有关指标,确定造林综合用工指标,包括整地、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各工序的用工。
经测算,造林用工指标为整地6.3工日/公顷/0.45台班,其它综合用功指标32.3工日/公顷。
详见用工指标估算表。
用工指标估算表单位:工日/公顷合计整地植苗苗木抚育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38.6 6.3 9 20 0.1 3.2 2、用工量测算根据昆明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任务量和各工序劳动指标,总用工量为355.3工日,整地需69.3工日(48.15个台班),植苗99工日,幼林抚育20工日,病虫害防治1.1工日,资源管护35.2工日。
3、劳动力平衡森林植被恢复用工量355.3工日,现有职工10人,人均用工为35.3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劳动力需求。
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项目管理1、计划管理实行统一计划管理。
由昆明市林业局统一编制项目年度计划上报林业厅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须经原批准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昆明市林业局负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对不按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执行的应视其情况追究责任。
2、规划设计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森林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的有关规定,由昆明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承担。
承接设计任务后,昆明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依据(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赴现地采用GPS 现场定位方法,对造林小班地块进行了现状调查,对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询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此项植被恢复工程作业设计。
3、项目实施为确保该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昆明市林业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其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参加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控制和管理。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遵循“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的原则。
建立健全工程监督检查制度,工序检查、阶段性成果验收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完成。
4、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所需信息数据量大,种类多,必须严格档案管理,确保信息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项目计划、核算、统计和今后经营等工作提供依据。
项目的档案管理由林业局相关部门负责,包括作业设计文本、工序检查、阶段性成果验收、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验收等资料,应手续齐全,及时归档,并专人管理。
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造林施工由专业造林队伍承担,严格履行工程建设程序,按设计组织施工,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负责制,项目法人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2、资金保障项目资金执行报账制度和“三专一封闭”管理制度,并由林业局财务部门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并将监督、审计情况及时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以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