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合集下载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考语文试题2018.07 注意:1.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按题目序号完成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题卡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能拿到巨额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场中雨猝不及防....地突然降临,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在雨中从容“执勤”。

②在荆柯刺杀秦王的时候,众多大臣袖手旁观....,除了自己手里没有兵器之外,更多还是缘于贪生怕死的本性。

③经过附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计算机专业的张强考上了北航。

文科成绩突出的陈冰到复旦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④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⑤当衡水市民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难道不羞愧吗?⑥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A. ①④⑤B. ②③⑥C. ①③④D. ①⑤⑥【答案】D【解析】①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和后面的“突然”语义重复。

使用错误。

②“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使用正确。

③“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使用正确。

④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使用正确。

⑤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句中把“捐”当成捐款的意思,使用错误。

⑥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不能修饰“人格”,使用错误。

故选:D。

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

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一、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不全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道在瓦甓①朱以撒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历千年审美迭变而不被磨洗,着实很让人敬畏。

如果不是倚仗书法资料的越发丰富,往往会觉得史上大书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

事实上,书风再新颖奇谲也都吸收了前人的书法精华,并以此作为根柢。

正是这些根柢使一个学习者有了基础,最后总而成之,使之更为典型。

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

直到后来,这些民间之作才忽地涌到眼前,令人应接不暇。

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大唐楷书完全可以从北朝那里寻到根源。

尤其是到了北齐、北周,许多书法作品已经开启了唐人楷书的先河,如用笔、间架、章法等。

只不过民间之作缺乏创作链、传播机遇,终是底层之物。

到了唐官僚文人手里就大不一样了,譬如颜真卿,就是很明显地受到北齐、北周书风的熏染,只是在效法过程中,用笔更为细致准确,结构更为堂正庄重,模式更为稳定,于是更典型、更突出。

他不断地创作,有所递进,使模式更为牢固、强大。

天下人尽知颜真卿,却不详其出处何在,以为书法大家可以无中生有,是天纵之才。

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

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家,也不能向壁虚造。

学文学艺,就是掌握其法。

法是传承的,文人雅士需要,民间书手也需要,否则,就难以言说书写。

民间有民间的法,民间与上层建筑离得很远,法也就有一定的界限。

尽管无名姓,书写也无从看出秩序,形成不了一个人完整的创作程序,但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以为后世效仿。

初唐欧、虞、褚、薛四家之作,在北朝墓志、造像记中可以找到和他们极其相似的用笔和结体。

譬如《元景略妻兰将墓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欧阳询、薛稷的坚硬、瘦劲、决断之神态,更是能轻易地在北朝书法中察觉。

可是,究竟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效仿过民间书法呢?他们自己都没有提及,后人凡提及,也都归于取法王羲之,如宋《宣和书谱》称:“询喜字,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

广西南宁市201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西南宁市201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1.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按题目序号完成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题卡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time will the man be arriving?A. At 6:20.B. At 7:00.C. At 7:20.2. How is the weather now?A. Windy.B. Sunny.C. Rainy.3. What do we know about Alice’s laptop?A. It’s broken.B. It’s very slow.C. It works very well.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n office.B. At a laundry.C. At a clothing store.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How to lose weight.B. Where to have dinner.C. What the man is eating.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far can the woman run in an hour on the running machine?A. About five kilometers.B. About eight kilometers.C. About ten kilometers.7.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Club worker and customer.B. Coach and athlete.C. Co-workers.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南宁三中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南宁三中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南宁三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4题。

(24分,7—12每题2分)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逄同谏曰:“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承其弊,可克也。

克:战胜 B.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栖:占领C.越其可逆天乎 逆:违背 D.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事:侍奉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今天以吴赐越 B.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C.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①得与君王成以归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C.①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D.①异日尝得罪于会稽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谦称的是( )A.吾欲听子言 B.君忘会稽之厄乎? C.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D.孤臣夫差敢布腹心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勾践具有仁慈之心的一项是( )①孤臣惟命是听②勾践不忍,欲许之。

南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南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南宁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高一下·怀化期末)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高中阶段,我们对于六门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可以进行选择,有的同学想学理科,但认为物理难而放弃这一学科。

不把这一学科认真学好,就谈不上学好真正的理科了。

B . “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信社会的发展。

C . 在学校领导强有力的管理下,我们班学风大有好转,尤其是下课后互相打闹的现象没有了。

D . 选修课程侧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运用,同时重视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 (2分) (2016高三上·涟水月考) 对下面这段材料的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

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

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

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改写自郭亚维《哈佛校训给大学生的24个启示》)A .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B . 莫因专业蒙蔽真相C . 审慎辨析言语歧义D . 勇于质疑权威观点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3. (6分)(2020·海淀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

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

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的人格范式。

B.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正是冯友兰思考的结果。

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己”与“治人”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了儒学在当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C.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念和“实用理性”精神。

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当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B.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角。

C.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D.若想让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的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离不开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

父亲说:“你也没睡?”“睡了,又起来了。

”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没有。

”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最近,谁来打过酒?”“昨天,前天……杨跛子!”“披一件破大袄?”“披一件破大袄!”“要赊账?”“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

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酒呢?”“我又倒回去了!”“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

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洒了!”“洒了?”“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人也有字号!”§§Z§X§X§K]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

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

”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

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

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5.“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 8 题。

材料一: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系统。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品质的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有“时代感”,显然离不开教师们的倾情投入。

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能失去了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与寻找。

如果教师们自身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与感情,又怎么去做“燃灯者”?因此,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摘自2018 年3 月13 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它会在无形中给生活、学习其间的每个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

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像花草生长在阳光下、鱼儿游戏在清水中,不知不觉间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由知识学习、行为实践,再内化为品质修养,从而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摘自2018 年3 月20 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