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
无废弃物农业
系统中,进行区域小
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 环,循环往复,分层 分级利用,从而达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效果。
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 为种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 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 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 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 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 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 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 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 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 “生物圈2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 实验者进入其中,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目的:
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 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 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温度失调;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氧气的含量 减少;动植物的死亡

高中生物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复习(共14张PPT)

高中生物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复习(共14张PPT)
会死去的菌株;要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
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一旦发 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停上止 实验,并 销毁重组生物 。 12克隆人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 胚胎分级,基因诊断、 和 染色体检查 等方法得到解决; 不赞成、不允许、 13.中国政府对克隆人的态度是 不支持、不接、受
焦点: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
8.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
食物的安全,在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在研究、 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 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
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9.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 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 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
1.哪一位科学家第一次重组DNA成功?时间? 1972.伯格
2.什么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物制药 干扰素的化学本质、产生、作用?
糖蛋白 效应T细胞 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 感染
3.抗虫棉的目的基因是什么?目的基因从何而来? Bt毒蛋白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
4.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六个国 家是?居首位的是?P87
国农业和农村的特点的生态工程
8.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9.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实例是以 沼气 为中心
的生态工程。应用的原理主要有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整体性原理 。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
了 劳动力就业 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 了 环境污染 ,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0.小流域是指河流各级支流的 集水区域(面积一般 在 3~50 km2),此区域往往水土流失严重
孕育之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选修三(课件 人教版):专题5 生态工程 (共14张PPT)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选修三(课件 人教版):专题5 生态工程 (共14张PPT)

专题三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工程的建设及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三次西部开发热潮,第一次开发高潮是 20 世纪 50 年代, 第二次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 20 世纪末我国开始进行第三次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要遵循 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认真吸取国内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西部大开 发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 护的关系。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林、还草,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长 江、黄河上中游的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坚持“预防为主、防重 于治”的原则,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二 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环境保护。
2.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 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如桑基鱼塘生产体系。
向稻田中加入原本不生活在其中的草食性(草鱼)、滤食性(鲢鱼)、 杂食性(鲤鱼)和底栖动物食性(青鱼)的一定数量的鱼苗, 构成稻鱼共生 网络。一些资料表明,未养鱼的稻田中的杂草可达每亩 300~400 kg 之多,水稻减产 10%~30%,而放养了草鱼的稻田中的杂草得到了有 效控制,水稻增产。另外,其他食性的鱼类将稻田中原本无经济价值 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变成了渔产力,鱼在稻田中排出的大量粪便 富含氮、磷,增加了稻田肥力,从而使稻田单位面积收益大大提高。
重点加强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建 设, 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 培育旅游业,构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体系。三是依靠改革开放和 科技进步加强环境保护。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 能耗、物耗、减少污染源。四是搞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西部地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子孙后代创 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

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其能
答案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结合“三北防护林”遭遇虫害死亡案例和澳洲大堡礁珊瑚礁区案例,回 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 答案 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 毛虫、天牛的天敌。 (2)珊瑚礁区为什么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 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
5.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良性 循环模式: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如图为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 成本,经济的发展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问题? 答案 以生态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 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答案
2.传统生产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 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1)石油农业的优势有哪些? 答案 高产、高效、省时、省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 解决粮食需求矛盾。 (2)石油农业有哪些弊端? 答案 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ppt专题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ppt专题复习课件
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土壤、水分条件良好, 适宜种植农作物解决人们的粮
山脚坡地 交通也比较方便,土 食和收入等问题,坡地要修建
地生产力高
梯田种植作物,减少水土流失
沟底
建设堤坝,它可以蓄水和淤积 地势很低,有流水 土地,还能减少山体的崩塌和
滑坡
生态农业的设计
(1)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 ,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 的农业生产。 (2)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我们知道,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 理。而食物链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因 此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
“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的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 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源。 生态经济则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 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 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 工程。
【典例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不属

( )。
A.生态经济
B.循环经济
C.生态工程
D.生态农业
解析 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
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比较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 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 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 燃料等问题。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 >2。原因是系统保持有很高的生产力,尤其是指互利共生的 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 地衣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III专题五 生态工程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III专题五 生态工程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答案】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第32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本部分知识常以简答题的形式
呈现,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
②生态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就可 以先污染破坏然后再治理。
第19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2.对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和展望 (1)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特点:目标是治理环境污 染,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生态工程 应用范围小,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2)我国生态危机:不是单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 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 一起的并发症。
第20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3)我国生态工程特点: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 护,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遵循整体、协 调、再生、循环的基本原理,建立适合中国农业和农村 特点的生态工程。
(4)我国生态工程不足之处:缺乏定量化模型指导, 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设计缺乏 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准确的监测技术支 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第34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__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 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 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 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 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珊瑚礁藻类 保持很高的系
和珊瑚虫的 统生产力
关系
[共研探究]
1.生态经济 (1)原则: 循环经济 原则。 (2)做法:使一个系统产出的 污染物 ,能够成 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 (3)目标:实现废弃物的 资源化 。 (4)实现手段: 生态工程 。
2.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 (1)含义: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 化肥 、 农药 和 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 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2)弊端:不注重 生态环境 的保护,没有考虑环境 成本,经济的发展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解析: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 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D
[共研探究]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 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 产生的新兴学科。
1.填写下列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
—— 物种多样性原理 。
2.生态经济 (1)遵循的原则:“ 循环经济”。 (2)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 污染物 ,能够成为本 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废弃物 的 资源化 。 (3)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工程 。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阅读教材 P109~113)
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 再生原理
(4) 该 生 态 系 统 为 何 能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 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III专题5 生态工程

选修III专题5 生态工程

原理:
整体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 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 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 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 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 "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二、生态工程的发展的前景
1、“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目的: 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设计: 物质上与外界)湿地生态系统 概念:
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泛指暂时或长 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 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 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湖海 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功能:
地球的“肾脏”,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 料和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 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区 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迂飞 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专题5
生态工程
P128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 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 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概 念 理 解
1、生态工程的对象: 生态系统 2、涉及的学科知识: 生态学和系统学 3、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 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4、生态工程的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5、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案例: 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 •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
“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 山顶戴帽子: 封山育林 山腰系带子: 还林还草,减少径流; 坡地修台子: 梯田等高地种植作物; 地埂锁边子: 种植作物保护地埂; 埂上荒地荒沟栽苗子: 营造薪柴林; 山脚种果子: 种植果园; 沟底穿靴子: 各种拦截坝、堤,拦蓄 泥沙; 见缝插针钉扣子: 利用零星地种植林果; 秋田盖罩子: 覆盖地膜等保土耕作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