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特征_钟祥浩

合集下载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和研究进展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和研究进展
我 国山地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7 O% , 而西南山地
收稿 日期 ( e i dd t .06— 7 3 R c v a ) 20 0 —1々 ee e
基金项 目(onao e : Fudtnim) 国家 重点基 础 研究 发 展 计划 项 目“ 藏高 原环 境 变 化及 其 对 全球 变 化 的 响应 与适 应对 策 ” 助 ( 准 号: i t 青 资 批 20C 420 ) N tnl aiRsa h r r f h a( n o20C 420 ) 05 B205 【 aoaBs e r o a oC i Gmt .05 B205 ] i c ec P gm n N 作者简介 (i r h)王小丹 (93一 。 , B g py : oa 17 )男 四川省西充县人 , . 博士 主要从韶 山地环境与 生态研究 [ agXad (93 一 ). a , o W n i a 17 on m l br i e nn
维普资讯
2 4卷第 5 62- 1 页 期 1 69 2O O 6年 9 月 文章埔 号 : 08 28 (06 5 62- 8 10 - 76一 20 ) - 1 0
山 地 学 报 J Y OLKNA L OFMOUN I S E E TA N CINC
V0 2 N . p 1 6 9 1 4. o 5 p 6 2- 1 .
sp 20 e .,0 6
贡嘎 山高 山生态 系统观测试验 和研 究进展
王 丹朱 泽程 伟 小 ,万 ,根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 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l IJ  ̄l J成都 604) 101
摘 要: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于 18 年正式建站。近 2 来 , 97 0a 开展了水、 气 、 土、 生等多方面的长期监 测与试验, 并以环境变化下的亚高山森林生态研究为主线, 以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为核心。 对贡嘎山及其邻近地区 的现代 自 然生态环境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冰冻圈演化与动态和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展开了多学 科研究 , 为推动我国山地科学和森林生态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近 2 来贡嘎山站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0a

贡嘎山介绍

贡嘎山介绍

动物资源
• 牛羚 • 白唇鹿 • 雪豹
蓝天之下贡嘎山中 醉人的少数民族风情
• 在53公里长的木雅贡嘎东南边的大河两岸,或聚 居、或杂居着汉、彝、藏和蒙古族后裔等多个民 族。 • 石棉县的部分地区和泸定县的磨西区是彝族较为 集中地地方。 • “千碉之国”的丹巴一带居住藏文史籍所说的“高 董”古部族(鱼通藏族)和古老的嘉绒藏族。 • 上木雅属营官区,多称这一带的藏族人为“茸雅 娃”;下木雅属沙德区,就称这一带的人为“沙 德娃”
贡嘎山雨季,在6用中旬至月下旬,降水集中在六、七.九三
个月(各月降水量均在21O毫米以上),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癿70 %,冬季(11月—2月)只有6%贡嘎山十月份是降水量最少癿。 据分析,贡嘎山癿极大降水量地匙有两个,海拔北3500—4000米 为第一个,海拔5000米左右为第二个,此处达2000毫米以上。
1、开展贡嘎山徒步、登山和攀 岩冰川旅行,吸引更多喜欢这 方面的人士。 2、建设好进入贡嘎山的公路, 在重要景点及营地周边建设好 一些基础设施。吸引更多自驾 游旅客。
建筑特色-----乱石砌高楼
• 贡嘎山与康巴藏区一样,早已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但“乱石砌墙头”“人住其 间百尺楼”的藏寨依然举目可见,古韵犹 存。
• 这些建筑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即便是强 烈的地震也无法撼动。
贡嘎山景区优势
• 保存了及其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 • 是长江上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日照强烈、降水较多等特点,属于亚 热带高原气候。贡嘎山西坡海拔3700米处的贡嘎寺的年平均温度
为摄氏2.2度。最暖月的月平均气温为摄氏9.5度,最冷月的平均
气温为摄氏零下6.4度。贡嘎山东坡海拔36O0米处(海螺沟)年
降水量为125O毫米,西坡海拔37O0米处的年降水量为1151毫米。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之一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之一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
络”站之一
钟祥浩;高生淮;陈富斌
【期刊名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1992(1)1
【摘要】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代表青藏高原东缘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的高山深谷山地生态系统类型。

贡嘎山东坡从河谷到山顶可明显地分出六个山地自然垂直带,每一个带内又可分出若干亚带。

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存完好,海拔2000米以上基本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具有自然生态系统原生性强的显著特点,是开展山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的理想场地。

【总页数】6页(P77-82)
【关键词】贡嘎山;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研究
【作者】钟祥浩;高生淮;陈富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筑梦贡嘎山——走进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J], 王晨绯;郑千里
2.1998–2018年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气象数据集 [J], 杨阳;王可琴;胡兆永;王根绪
3.1998-2018年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气象数据集 [J], 杨阳;王可琴;胡兆永;王根绪
4.1998-2018年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辐射数据集 [J], 杨阳;王可琴;胡兆永;王根绪
5.1998–2018年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辐射数据集 [J], 杨阳;王可琴;胡兆永;王根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二含解析湘教版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二含解析湘教版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四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贡嘠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康定木兰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每年3~4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

下图示意贡嘠山垂直自然带谱(单位:m)。

据此完成1~3题。

1.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 )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B.坡度C.纬度D.相对高度3.近距离欣赏康定木兰的最佳区域是( )A.针阔叶混交林带B.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灌丛草甸带【解析】1选B,2选D,3选A。

第1题,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依据贡嘠山的经纬度(29°35′N,101°52′E)可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所以,贡嘎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2题,读图可知,贡嘎山西侧自然带谱比较简洁,而东侧自然带谱比较困难。

东西两侧山坡主要的差异是西坡相对高度4 000多米,东坡相对高度6 000多米,东坡相对高度大,自然带谱困难。

同一座山,海拔没有差异;坡度对自然带谱的困难程度没有影响;东西两侧山坡纬度没有差异。

第3题,康定木兰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属于温带落叶林植被,要近距离欣赏康定木兰应当位于针阔叶混交林带。

【加固训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甲、乙两山地自然带谱数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B.同一类型自然带在甲山出现的高度比乙山高C.甲山地基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缘由是南坡为阳坡D.乙山地雪线北坡较南坡海拔高的主要缘由是北坡为迎风坡【解析】选C。

据基带名称可知甲山地纬度较高,乙山地纬度较低,故影响两山地自然带谱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比较两山地可知,同一类型自然带在甲山出现的高度比乙山低;甲山地基带南坡分布海拔较高,说明南坡热量条件好,为阳坡;乙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南北坡热量条件相当,但南坡雪线低,说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

贡嘎山地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特征

贡嘎山地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特征

贡嘎山地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特征钟祥浩;罗辑
【期刊名称】《山地学报》
【年(卷),期】2001(19)3
【摘要】通过贡嘎山暗针叶林带典型区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净初级生产量、光合生理特征、土壤C02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变化等内容的观测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区山地暗针叶林带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的现状特征.自然型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分别具有耐阴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速率较高,而蒸腾速率较低.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分别为367.01、121.80和0.51t/hm2,净初级生产量分别为9.86、5.64和0.35 t/hm2@a-1;退化生态系统建群种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均比自然生态系统建群种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应较低.另外,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CO2排放量与地面生态系统结构和5cm深土壤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总页数】6页(P201-206)
【作者】钟祥浩;罗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5+3;18.55+6
【相关文献】
1.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J], 孙向阳;王根绪
2.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 [J], 季冬;关文彬;谢春华
3.卧龙自然保护区山地暗针叶林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J], 丘君;陈利顶
4.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J], 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程根伟;罗辑
5.贡嘎山暗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 [J], 牛健植;余新晓;张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高考小题集训《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卷版)

2022年高考小题集训《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卷版)

专题05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正确率:/25(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贡嘎山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大雪山的主峰。

下图为贡嘎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中次生阔叶林处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代表贡嘎山水平地带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2.次生阔叶林处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枯落物输人率高,分解率高B.枯落物输人率高,分解率低C.枯落物输入率低,分解率低D.枯落物输入率低,分解率高3.研究发现,落叶阔叶林的生物量较针阔混交林的生物量小。

导致二者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光照C.降水D.土壤(2022·安徽·二模)山区积雪量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海拔、坡向和坡度通过改变局地小气候影响雪面融化和蒸发;进而使得积雪量分布表现出较强的时空变化特征。

下图为天山胜利达坂地区积雪覆盖率时空变化统计图(坡向方位角以正北为0°,数值顺时针增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天山胜利达坂地区不同海拔积雪覆盖率差异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天山胜利达坂地区年积雪覆盖率()A.在冷暖交替季节最高B.南坡明显高于北坡C.与坡度呈正相关D.与海拔呈负相关(2022·全国·模拟预测)土壤温度日较差是反映土壤水热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于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土壤土体本身,土壤水分含量和状态成为影响土壤温度日较差的主要因子。

下图为山西省芦芽山(38°45'N,112°E)南北坡林线土壤(10cm深度)温度及其土壤温度日较差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芦芽山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小出现在土壤()A.完全冻结季B.完全解冻季C.冻融转换季D.温度最低季7.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关系()①土壤温度年较差南坡大于北坡②夏季土壤含水量南坡大于北坡③南北坡均水热同季④春季土壤含水量最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一灌木一草甸。

贡嘎雪山发展对策建议和意见

贡嘎雪山发展对策建议和意见

贡嘎雪山发展对策建议和意见贡嘎雪山位于中国四川省的康定县,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作为西南地区最高峰的贡嘎雪山,不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具备潜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贡嘎雪山的开发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在探讨贡嘎雪山的发展对策和意见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嘎雪山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保护和修复山区的生态环境,限制人类活动对雪山、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的影响至关重要。

可以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乱采乱挖、盗猎和非法开发的打击力度,同时鼓励和推广可持续的旅游模式,如生态观光、登山保护协会和环保教育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确保贡嘎雪山的独特之美得到保护,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要实现贡嘎雪山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关键方面。

需要提高对道路、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规划,以方便更多的游客和探险者前往贡嘎雪山。

公路和登山径的建设应该注重环保,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需要改善游客接待设施,如酒店、旅游服务中心和休息站,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舒适体验。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团队,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加强巡逻和应急救援力度,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环境的协调。

三、文化保护与旅游推广贡嘎雪山地区富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其中包括康巴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贡嘎雪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当通过开展文化展示、民俗表演和艺术展览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地方文化。

通过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旅游和文化体验,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融入。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相辅相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贡嘎雪山的自然资源不仅仅限于风景和生态环境,还包括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研究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研究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研究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形成机制的研究引言:贡嘎山东坡地处四川省九寨沟县的核心地带,地形险峻,气候多变,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

其中,峨眉冷杉林是该地区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而闻名。

然而,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的形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地区的调查研究,探索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生产力的形成机制。

一、背景与地理环境:贡嘎山东坡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气候温和潮湿,年平均气温为6℃-12℃,年降水量约为1100-18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80%-90%。

该地区地形复杂,呈现多山丘陵地貌,海拔高度2000-4000米不等。

土壤类型以红黄壤为主,其肥力较高,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本研究采用系统取样法,并结合实地调查方法,捕捉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的生态环境特征,以及生态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

同时,还对峨眉冷杉林中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条件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

三、峨眉冷杉林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1 土壤条件:贡嘎山东坡的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具有较高的肥力。

根据实地调查,峨眉冷杉林的生境条件非常适合冷杉的生长。

土壤的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体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3.2 水分因子:贡嘎山东坡地区年均降水量较高,相对湿度也较大,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资源。

同时,该地区的地形也会影响水分的分布,导致峨眉冷杉林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水分利用存在差异。

3.3 光照条件:贡嘎山东坡地区光照充足,但由于地形复杂,太阳辐射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不同地形和坡度的峨眉冷杉林受到的光照条件也有所不同。

四、峨眉冷杉林生产力形成机制的探讨:4.1 种群结构与生产力:峨眉冷杉林中的植物群落结构对生产力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峨眉冷杉树龄较长,生长较慢,但其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同时,峨眉冷杉林中的其他植物物种对于生境的综合利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 系 统 的 形 成 与 发 育 提 供 了 有利 条件
白伯
二 郎山

,
日n 六
在气 候 上 贡 嘎 山 位 于 中 国 东 部 亚 热 带 湿 润 季 风 区 与 青 藏 高
,
原 寒 冷气 候 区 的过 渡 带 上 其 东 西 坡 气 候 差 异 明 显
,

东坡从 河谷
,
到 高 山带 年 降 水 量 达 降水量为
,
黄果 云 杉 群 落


可 见 东坡冷杉分布 比 云
,
杉 高 而 西 坡 则 云 杉 高 于 冷杉

通 过 贡 嘎 山 地 区 云 冷 杉 分 布 特点 与 邻 近 地 区 云 冷 杉 分 布 的
, 。
遗 迹 的 广 泛 分 布 以 及 热 矿 泉 与 冰 山 相 匹 配 的 自然 风 光 为科 学 研
,
带 到 寒 带 的 完 整 带语
型 多样 性

对 山 地 生 态 系 统 多层 性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类
、 、 、
究 教 学 和旅 游 提 供 了理 想 的场 所

。 ,


多种 冷 杉 和 云 杉 属 种 类 的 交 汇 峨 眉 冷 衫 群 落 生 产 力 随
贡 嘎 山 地 区 山地 生 态 系 统 与环 境特 征
T
e
C
e
a ra
t
e ri s
ti
s
on
fo t
e
M
eg
on
t a in
E
soy s
t
e
m
a n
E
n v
i
r
no
m
en
t
c
c
in t
G
no g
ga
M

t a in R
i
no
钟祥浩
张文敬

特 征 明 显 物 种 资 源 丰 富 生 物 区 系 和 生 物 地 理 成分 复 杂 生 态 环
t
沪定
. L UO! N G

4 500 m


贡 嘎 山南 北 有 与 东 坡 相 似 的 特 征 北 坡 有 与 西 坡 相 同
,
的特点
大 落 差 的 山体 为 多 层 次 山 地 在 气 候 上 贡 嘎 山位 于 中 国
, 。
东部 季 风 区 亚 热带 与 青 藏 高 寒 区 温 带 的 过 渡 带 上 其 东 西 坡 气 候
版权 为 瑞 典 皇 家 科 学 院 所 有
.
A m bi o
o V
l 28 N
o
S I 〕e
.
e
]999
西 坡 植 被 垂 直带
暗 针 叶 林 带


海 拔

5 5 7 6
m
圈 3
贡嘎 山 m东 坡 海 姗 沟
冷 云 杉林 亚 带 海 拔 硬叶 常绿 阔 叶林 亚 带 海 海 拔
一 一





得妥
100 0 一 30 00 m m

,
而 西 坡 从 河 谷 到 高山 带 年

60 0 一 100 0m m
东 西坡 降 水 条 件 的 明 显 差 异 导 致 了 东
根 据植被
西 坡 山 地 生 态 系 统类 型 及 其 层 次 变 化 特 征 的 明 显 不 同

群 落 外 貌 和 季 相 变化 建 群 种 生 活 型 和 相 应 的 群 系 与 群 丛 组 合 特
“ 一 贡 嘎 山 地 区 主要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类 型 特 点 如 下 〔 9
主 要 建群 种 的 群 落 是 贡 嘎 山 地 区 暗 针 叶 林 的 主要 类 型
〕:
亚 高山 暗 针 叶 林
亚 高 山 暗 针 叶 林 主要 由 冷 杉 林 和 云 杉 林 组 成 其 分 布 高 度 在
,
云 杉 鳞 皮 冷 杉 康 定 云 杉 和 鳞 皮 云 杉 群 落 类 型 ; 贡 嘎 山 西 南侧 ( m 区 ) 主 要 为 长 苞 冷杉 川 滇 冷杉 和 丽 江 云 杉 群 落 类 型 其生 长 环 境
,

主 要 为 鳞 皮 冷 杉 川 滇冷 杉 和 长 苞 冷 杉 群 落 而 海 拔


380 0m 以 上 为 川 西 云 杉

由于 贡 嘎 山 研 究 具 有 重 大 的 科 学 意 义 历 来 为 中 外 学 者 所 关
,
高度 和 区 城 差 异 的 变 化 亚 高 山 暗 针 叶 林 带 退 化 迹 地 的 植 被 演 替
和 环 境 变 化 等特 征 进 行 了 讨 论 和 分 析
在 5 0 年 代 以 前 有 不 少旅 游 者 地 质 地 貌 和 植 物 学 家 对 贡嘎
海拔 高于 5 0 0
m
7 5 56 m
贡嘎山地 区 面积 约 2 0

0
km
,

,


本 文 就 贡 嘎 山 地 区 山 地 生 态 系统 与 环 境 特 异 性 现 象 进 行 分 析

的亚 高 山 面 积 约 占 贡 嘎 山 地 区 总 面 积 的 0 1 %
,
, ,

与 讨论
中海拔 6 0 0 m 以 上 的极 高 山达 4 5 座
胜 .
_
_
-

-

_
_
_
_
一 、

1 0
_ _
L
/

2
一 一 ù 一 贡 嘎 山 东西 坡 植 被 生 态 系 统 垂 直 变 化 比 较
一一
_

呷/ /

贡 嘎 山东 坡 峨 眉 冷 杉 林 景 观 和 冰 川
,
.
.
A
n l
bi
o
V
o
l 28 N
o
8 D e c
19 9 9
AM
I B
O
@ 版权 为 瑞 典 皇 家 科 学 院 所 有
: 征 可 将 贡 嘎 山 东 西 坡 的 植 被 生 态 系 统 分 为 如 下 几 个带 ( 图 2 )
,
东坡 植 被 垂 直 带
I 常 绿 阔 叶 林 带 ( 海 拔 10 0 0 一 2 4 0 0 m )
I I
、 如产
一 一
l 2
稀 树灌木 草 丛 亚 带 (海 拔 常 绿 阔 叶 林 亚 带 (海 拔
,


,
学 院 正 式 批 准 建立 贡 嘎 山 高 山生 态 系 统 观 测 试 验 站 随 后 被 编 人
《 中 国生 态 系 统 观 测 网 络 》
贡 嘎山 位 于 青 藏 高 原东 南缘 的大 雪 山 脉 中 南段 介于 北 纬
2 9 00 一 30 20
0 0


9 9 1 1
年 在 磨 西 台 地 ( 东 坡 ) 建立 第 二
_
_
-
_
_
_
直 咬 吱 嘎 至 砚 琶 二 一二
常绿 阔 叶 林 亚 。
- - - -
-
- - -
- -
-
- - -
决大 、
_
……

、:
;

;

m
O m
_ _
-
_
_
_
_
_
州柯 }蕊 翠 }焦

-
- -
-
根 据 郑 远 长 对 贡嘎 山 地 区 主 要 植
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 带
一)
- - -

九龙
.
I 灌 丛 草 甸带 ( 海拔 3 6 0 0 一 V
42 00 m
)
J I U L O NO
V 草 甸带 ( 海 拔 4 2 0 0 一 4 6 0 0 m ) I 疏 草寒 漠带 ( 海 拔 4 6 0 0 一 4 9 0 O m ) V

l
贡 吸 山 地 区位 工 圈
.
64 8
A M B I( )@
区 内 发 育 了从 亚 热 带 到 寒
带 的 完 整 的 垂 直 带 谱 地 质 构 造 复 杂 地 貌 类 型 多样 气 候 过 渡 性
山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多样 性
贡 嘎 山 岭 谷 高 差 悬殊
, 。
在 其 东 坡 从 大渡 河 谷 地 到 主 峰 水 平 距
,
,
离 2 9k m 相 对 高 差 达 64 50 m ; 在 其西 坡 水 平 距 离 1 5 km 相 对 高 差


U二二二 二
_
灌丛 草 甸带
草甸带 海拔 疏 草 寒漠带
_
海 拔

墨、一… 从巡
’t
仁 沁
_
;

】 !

m 触 麟 气 m候 条 件 恤 m
1


m
m
m
W I二 S O
O
_
_
_
~
_ _
_
_
~
_ 一 _
乌 入

.
C
:
J , l
植 被 带 与气 候 之 间 的 关 系
-
韶 }叶 林 带

_
_
_
_
_
_
,

山 地 区 进 行 过 考 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